烏克蘭的“大捷”,是如何創造出來的?一號風手2022-09-16 12:46:41

烏克蘭取得這次大捷是一個非常經典的軍事案例,可以進入軍事教材。因為這不但是一次複雜性很高的軍事行動,還是一次精彩的連環計式軍事反攻例項。

烏克蘭的“大捷”,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第一、烏克蘭在哈爾科夫地區部署重兵,這些兵力並未因為其他地方的軍事鬥爭緊張而撤離。

原因有兩點:

1、由於哈爾科夫地區是烏克蘭的工業重鎮,對烏克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烏克蘭無法放棄。

2、哈爾科夫離俄羅斯的邊境非常近,是一個可以威脅到俄羅斯本土的前進堡壘,必要時烏克蘭可以從哈爾科夫直接插俄羅斯復地威脅莫斯科。

介於以上兩點,烏克蘭從一開始就打算死守哈爾科夫,並且伺機而動,這就為這次大捷埋下了勝利的因素。

烏克蘭的“大捷”,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第二、烏克蘭與西方國家一直對俄羅斯進行輿論戰,嚴重地打擊了俄羅斯計程車兵。

從戰爭沒有開始之前,美國就提前宣揚俄羅斯將會入侵烏克蘭,直接把俄羅斯定位成入侵者,導致俄羅斯倍受輿論壓力。

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是在國際輿論對他非常利的狀態下進行的,由此導致俄軍計程車兵普遍存在士氣不高的情況。

由於俄羅斯士兵計程車氣不高,所以導致俄羅斯的進行沒有力度,從而與烏克蘭形成了拉鋸戰。長期的拉鋸戰更讓俄羅斯計程車氣陷入低迷,為此俄羅斯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軍事行動後,不得不安排軍隊進行輪休。

也正由於俄羅斯必須安排在烏克蘭戰場上計程車兵進行回國輪休,直接導致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的兵力出現空虛的狀態,這給了烏克蘭反擊製造了條件。

烏克蘭的“大捷”,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第三、烏克蘭採用多線作戰的方式,迫使俄羅斯軍隊分散。

俄羅斯在烏克蘭境內投入的軍隊並不多,正規軍、車臣武裝、瓦格納僱傭軍、東烏民兵加起來大概也就30萬這樣子。烏克蘭透過一系列國防動員後,如今他的兵力已經達到60萬。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在戰場上烏克蘭相對於俄羅斯具有兵力上的優勢,所以烏克蘭根據這個特點充分發揮了他兵力比俄羅斯多的優勢,採用了多線作戰的方式迫使俄羅斯的兵力分散在漫長的戰線上。

俄羅斯的兵力本來就處於劣勢,再被烏克蘭這個戰術一分,直接導致他的兵力捉襟見肘,這就是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寸步難進的主要原因。

烏克蘭的“大捷”,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第四、為了提高大捷的成功率,烏克蘭設計了一套連環計。

在此先說明了一下,烏克蘭籌劃這次反擊,只是為了爭取一次勝利。這次勝利可以在整條戰線的任何一個點上,因此勝利的地點並不是固定的。

烏克蘭的連環計如下:

1、先攻擊赫爾松

赫爾松的俄軍比較少,如果俄羅斯不支援的話,烏克蘭是有把握拿下赫爾松的。

我們可以看到,赫爾松在烏克蘭的猛攻下俄羅斯不得從頓巴斯抽調兵力去支援。

2、攻擊哈爾科夫的俄軍佔領區

烏克蘭看到了俄軍支援赫爾松,立刻就在哈爾科夫動手。

主要原因是俄羅斯在哈爾科夫的兵力並不多,再加上能夠快速哈爾科夫頓巴斯兵力,已經抽調一部分去支援赫爾松。

此時烏軍對哈爾科夫的俄軍動手,頓巴斯地區的俄軍就難以抽太多的兵力去支援哈爾科夫的俄軍。

3、在頓巴斯地區進行反攻。

如果烏克蘭軍隊在進攻哈爾科夫的時候,頓巴斯的俄羅斯前往前去支援,那麼必然會導致俄軍在頓巴斯地區的兵力出現空虛。到時候烏克蘭必然會對頓巴斯地區發動反攻。

烏克蘭的“大捷”,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以上就是烏克蘭設計此次反攻的連環計,目標分別是赫爾松、哈爾科夫、頓巴斯三個,在這次反攻中他並非要同時在三個點上大家取得勝利,他只是爭取在一個點上取得反攻勝利。

結果很明顯,烏克蘭在哈爾科夫地區取得了勝利,也就是連環計中的第二環就獲得了成功,連第三環並沒有發動。

原因是在頓巴斯的俄軍在烏克蘭大力進攻哈爾科夫俄軍時並沒有採取大規模支援行動。

如果在烏克蘭對哈爾科夫俄軍發動攻擊的時候,頓巴斯的俄軍大力支援哈爾科夫地區的俄羅斯,那麼頓巴斯兵力必然空虛,到時候在頓巴斯的烏軍必然會趁機反撲。

烏克蘭的“大捷”,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結語:

烏克蘭根據俄羅斯兵力不足的特點,烏克蘭分別選擇了赫爾松、哈爾科夫、頓巴斯三個點上進行反攻。

可以說烏克蘭制定的這次反攻計劃的成功率是接近100%的。因為俄軍在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面對烏克蘭的反攻,他遲早要選擇放棄一個地方,不是赫爾松就是哈爾科夫,又或者是頓巴斯,總之無法進行全面固守。

最後我們也看到,俄軍選擇了放棄戰略價值最小的哈爾科夫地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