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生最大的失誤是什麼?小鴻哥2022-09-13 22:36:34

公元前221秦朝建立,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上世史,自黃帝以迄秦之一統,是為中國之中國,即中國民族自發達、自競爭、自團結之時代也。

嬴政稱為始皇帝,還夢想著傳之萬世。但是這樣一個大一統王朝卻二世而亡。公元前207年亡,前後不過十四年。有人認為是胡亥趙高令秦朝速亡。如果扶蘇繼位就不一樣了。我覺得即使扶蘇繼位,最多是拖延秦朝滅亡。胡亥當皇帝后的一些所為,只是加速秦朝的滅亡。秦朝的滅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認為秦始皇犯了三大錯誤。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的十間年秦國先後滅掉韓、魏、趙、燕、楚、齊,還有一些小國。滅國大戰秦國的損失也是非常之大的,六國故地也是飽受戰亂之苦。何況在此之前戰爭也是頻繁發生。

大國之慮,在於既勝而力竭,成功之後,戒懼之時也。

秦國雖然滅六國一統,但國家府庫一空,百姓貧困。雖然勝了,但也把國家榨乾了。秦朝應該以休養生息為國策,卻屢屢大興土木。在十四年間秦朝

修直道、馳道、修長城、修宮殿、陵寢、對外征戰、巡遊

等。這些事歷朝歷代都有做。但秦朝是一起來,不顧國力百姓。這樣事情也不盡然是錯誤。有些事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失誤是什麼?

公元前220年秦朝修馳道,以咸陽為中心通原六國。

秦始皇二十七年治馳道。

馳道能通馬車,馳道的修通更有利於統治六國故土,這樣運兵運糧方便。馳道類似今天的國道。

秦為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濱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

就是說秦馳道向東通到了原燕齊兩國,向南修到吳楚兩國。雖然沒有講多少人修,可以肯定的是工程浩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軍五十萬征服南方百越。並在南方鑿靈渠,花了近七年時間。為了更好的統治南方。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軍三十萬擊匈奴。然後讓蒙恬修建長城。萬里長城是用於抵禦遊牧民族,這是對的。但應考慮國力民生,天下剛經歷了數十年戰爭。

秦始皇三十二年,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裡。於是渡河,據陽山,逶蛇而北。

修長城至少是數十萬勞工,還有三十萬軍隊。光吃飯就要數倍的勞役運糧。

公元前212年秦朝開始修直道,用於巡遊。雖然史記講是用於秦始皇遊天下,但我認為更多的是用於軍事和民生運輸的。但如此大規模的工程,其耗費民力,徭役是巨大的。此道路歷朝歷代都有使用。

秦始皇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雲陽,塹山眼堙谷,直通之。

司馬遷曾親去檢視過直道。司馬遷講:

夫秦之初滅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傷者未瘳,而恬為名將,不以此時彊諫,振百姓之急,養老存孤,務修眾庶之和,而阿意興功,此其兄弟遇誅,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脈哉?

司馬遷認為秦滅六國,國貧民弱。卻不修養生息,而大興土木。雖然那些事是於國有利的,但也不能顧民貧困,不顧一切去修。

好大喜功:

如果講修路修長城是罪在當代罪在千秋,但修宮殿、陵墓則完全是好大喜功。公元212年,秦始皇開始修宮殿。

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麗山。

這七十萬不用說也是青年壯勞力,除了修宮殿也在修皇陵。修宮殿陵墓要用到蜀荊的材料。

因徙三萬家麗邑(秦始皇陵),五萬家雲陽(蜀地),皆復不事十歲。

專門轉運材料,修皇陵宮殿得一共遷八萬家。算一家四口人,也有二十多萬。不能做其他事已經十年了。秦皇陵一共修了三十多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徵集了七十萬人修陵墓,一直到秦二世才修完。加上修阿房宮,至少徵集百萬修陵墓修宮殿。秦二世繼續修阿房宮,秦朝人口才多少,一下子百萬壯勞力脫離生產。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失誤是什麼?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多次東遊,可能是震攝六國故人吧。但秦始皇東遊不可能一個人,身邊必然跟隨著大批軍隊。這麼多人用度是非常之大,必然加重地方負擔。據史記秦始皇前後四次巡遊:公元前220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公元前219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山東)公元前218年始皇還,過彭城。公元前217年,始皇東遊。至陽武博狼沙中。(今河南)皇帝東遊,巡登之罘,臨照於海。(今山東煙臺)公元前210年,始皇出遊。上會稽,祭大禹,望於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今江蘇)秦始皇在十年間四次出遊每次都從咸陽游到東邊盡頭。光直走來回都五六千里,何況秦始皇並不是直著走。來回至少六七千裡。

陳涉講:

天下苦秦久矣

。並不是單講秦朝的法度殘暴,本來經過戰國統一六國戰爭。天下百姓已經非常貧苦,渴望休養生息。苦秦久矣是指秦朝自一統天下:大興土木、修長城、馳道、直道、對外征伐等。天下人苦的是秦朝無修止的勞役。修宮殿、陵墓、長城、馳道、直道、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等,數以百萬的青壯服勞役。青壯都去服勞役打仗去了,留下老弱病殘種地。可是該交的稅並不會少,而且還會加重稅收。老百姓負擔不起自然躲避徭役,棄土地成為流民。所以當陳勝吳廣起事,天下紛紛響應。

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非積德之基,邦無磐石之固:

秦朝的統一完全是武力經營天下。對百姓恩惠未施,對待士卿未收心。雖然歷朝歷代成就霸業大業者都靠武力,但也特別注重人心。秦國在統一的過程中手段過於低劣殘暴。長平之戰趙軍投降,秦國盡阬殺。只留下年齡小的兩百多人歸趙。

趙國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孫,妻哭其夫,沿街滿市,號痛之聲不絕。

所以說趙人跟秦國有深仇大恨。陳勝部下武臣帶著數千人去趙地時對趙人講:

因天下之力而攻無道之君,報父兄之怨而成割地有土之業,此士之一時也。

這也是趙人紛紛響應的原因之一。如果是雙方交戰而死,這也許是沒有什麼好說的。但詐而阬殺就不一樣了。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失誤是什麼?

公元前230年趙國饑荒,趙國流傳民謠:

趙為號,秦為笑。以為不信,視地之生毛。

就是說趙人都哭了,秦人在笑。不信的話看看地裡長滿草。秦國統一天下時手段過於奸詐。秦昭襄王跟楚懷王會盟於武關,秦國卻將其扣押脅迫其割地。後來楚懷王客死於秦,秦國送其梓棺返楚。

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韓國滅亡後,韓王安被軟禁於陳縣。後來韓國舊貴族起事,秦國處死韓王安。秦國滅齊國時,齊王田建不戰而降。秦國卻故意讓其餓死。

處之共松柏之間,餓而死。

周武王滅亡商朝之後,依然夏朝開國君主禹的後裔杞東樓公,便封他到杞地,延續杞國國祚,主管對夏朝君主的祭祀。還封了封商紂王的兄長微子啟於商朝的舊都商丘,建立宋國,特准其用天子禮樂奉商朝宗祀。《論語·堯曰》

:“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漢書: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必興滅繼絕,修廢舉逸,然後天下歸仁,四方之政行焉。

秦始皇是沒有做這樣的事的,而劉邦是有做這樣的事的。

高帝撥亂誅暴,庶事草創,日不暇給,然猶修祀六國。

賈誼在過秦論中認為秦亡是因為: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意思是講不施仁義的政策,才亡國。秦國在滅六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並沒有施加恩德於百姓。統一天下後為了穩固統治,統一貨幣、文字、量衡等。所以有秦統一天下,功在千秋的說法。但秦朝一統天下時,天下飽受戰亂之苦。不僅沒有休養生息,省賦減刑。反而四處大興土木,百姓負擔反而加重。漢朝陸賈就曾對劉邦講:秦國在統一天下後,如果推行仁義,取法先聖,天下又哪裡輪得到陛下來執掌!

鄉使秦以並天下,行仁義,法先聖,陛下安得而有之?

當時劉邦還覺得自己是馬上得天下並不接受。陸賈諫言:陛下您能在馬上打天下,還能在馬上治天下嗎?陸賈在其著作《新語》中認為秦亡於尚刑。但其並不是完全否定依法治國。而是主張文武兼備,德刑並施。

於是皋陶乃立獄制罪,縣賞設罰,異是非,明好惡,檢奸邪,消佚亂。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失誤是什麼?

漢宣帝就是尚刑法彈治天下,太子劉奭勸諫。宣帝大怒講:國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二道交替使用,為何要專行仁政,效法周朝呢 ?王道指的是仁義,霸道指的是武力刑法。在漢宣帝看來兩者要交替使用而不是專行仁政。明太祖朱元璋和劉伯溫皆認為元、宋的滅亡在於刑法太輕。明太祖讓劉基等人制定《大明律》,但明太祖也是廣施仁政。

胡元以寬而失, 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所以說尚刑要看對像,一味的尚刑不能施仁政只能速亡。用刑法彈治貪官汙吏,對於百姓來說就是仁政。

秦國並非一直是尚刑,也有刑德並用的時候。秦始皇太過依仗於武力經營天下,好大喜功。也許在他看來沒有什麼是霸道所不能解決的。長子扶蘇倒是經常勸諫,但秦始皇把他打發到上郡去了。

始皇長子扶蘇諫曰:"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軍於上郡。

陳勝吳廣起義,山東六國舊人紛紛響應。秦朝雖然派兵鎮壓,動亂卻越來越大。秦朝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將軍馮劫等人進諫曰:

盜賊多的原因在於,戍邊和漕運事太苦,賦稅太重。請停止修建阿房宮和減少四邊戍衛、漕運。

秦二世反而說:

先帝兼併天下,天下已定,外治四方以安定邊境,建造宮室以章得意,而你們看到先帝業績的開創。而你們不能平定盜賊,又想廢除先帝所做的,這是上不來報答先帝,下不為朕盡忠效力。為什麼在位?

秦二世只是在秦朝這座大廈將傾之際又踢了一腳而已。即使是秦始皇在世,亦不能阻止天下群雄並起的局。就如隋煬帝楊廣其文才武略是不輸於唐太宗,亦不能挽救隋朝。歷朝代朝統一天下都把休養生息放在首位。劉邦建立漢朝後就屢屢推行仁、德政。比如百姓因飢餓把自己賣給別人為奴婢的,都讓他們恢復平民身份。百姓生子的免除兩年徭役。漢兵戰死的,送回家鄉安葬。地方政府負責安藏所需的東西。並用豬羊祭祀他們,地方官員一定要親自為他們下葬。

四方歸心焉。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失誤是什麼?

當年隨劉邦擊匈奴到平城和守衛平城計程車卒,終身免除其徭、戍役。輕田租,十五而稅一。到了文帝時三十而稅一。國家財政收入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増多。惠帝時修築長安城採用的是分批次,每年修一點。公元前192年徵召長安六百里內男女十四萬人修築長安城,為期一個月。公元前191年也是為期一個月。公元前189年又徵召修一個月。

陳勝吳廣不過是無名小卒,既無賢名又無尊位。只是帶著九百人在大澤鄉造反。這麼小規模的造反在古代中史書都懶得記。雖然是有史來算得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卻得到了天下紛紛響應。因為老百姓活不下去了。陳勝吳廣帶著九百人攻下數縣,人馬一下子數萬人。九百人的人馬在古代那能攻下城池。那是因為當地豪傑、老百姓在內殺掉官員響應陳勝。史記: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陳勝吳廣只是起了個頭,沒有他們也會有張勝趙廣。所以歷代王朝統治百姓,首要在於安穩。即使是有一小部分人造反,其他百姓也不會響應相助。漢書:漢興,除秦煩苛,約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難動搖。

秦朝雖然速亡了,但其制度仍是後世朝代治理天下的藍版。漢承秦制,唐承漢制,宋承唐制,明承漢唐制,清承明制。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失誤是什麼?歷史鑑春秋2022-09-11 06:05:46

最大的失誤就是焚書坑儒,讓許多古代典籍毀於烈火,對於研究秦朝之前的歷史造成障礙,是毀滅性的。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失誤是什麼?ABC和而不同2022-09-11 01:17:58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失誤,就是被趙高迷惑,重用趙高。不早點將公子扶蘇立為太子,以致於被趙高矯昭殺害,如果扶蘇接替秦始皇,秦不會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