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艾剖有話說2022-06-11 18:45:38

珠江由東江、北江、西江以及三角洲諸河組成,它是我國華南第一大河,也是全國第二大河。根據水文站的監測結果,珠江全年的徑流量有3400多億立方米,滋養了國內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系統。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據統計,珠江流域有魚類600多種,包含中華鱘、大頭鯉、花鰻鱺等珍稀魚類,以及南方波魚、鴨嘴金線䰾等200多種特有魚類。另一方面,珠江也是外來物種入侵的“重災區”,不少的外來暖水性魚種已實現自然繁衍,比如:羅非魚、加州鱸、食蚊魚等等。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食蚊魚

近日,一位廣東網友在露天礦坑中發現了一種“怪魚”,其腹鰭、臀鰭以及尾鰭的下半部分都是紅色,體側鱗片金黃,和“金鱗赤尾”的黃河鯉魚有幾分相似。這座礦坑也非常特殊,隔絕於外界江河,但蓄水深度卻有幾十米,裡面還有很多大魚不時浮上水面。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據目測,潭中的“紅鰭魚”長約20~30公分,其中有幾條被人撈起並丟棄在岸邊,無人撿拾。透過外觀判斷,野坑中的“紅鰭魚”其實是泰鯪,學名為露斯塔野鯪(Labeo rohita),也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在珠江流域並不罕見。

在封閉的露天礦坑中,為何會出現外來物種?

關於潭中泰鯪的來源,可能性較高的渠道有兩種,第一種是透過魚卵輸入,第二種則是人為放生。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國內有句老話,“千年的草籽,萬年的魚籽”,說明魚卵對惡劣環境(乾旱、酸鹼、低溫等)有很高的耐受力。近年來,科學家也確實發現了魚卵的頑強之處,在休眠期間,有些魚卵甚至能抵禦鳥類胃酸的腐蝕。

根據《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的一項研究,魚卵的“生命力”遠超人們的想象。在實驗中,科學家用兩種鯉魚(C。carpio和C。gibelio)的卵(約500枚)餵食野鴨,最終在糞便中發現了18顆儲存完好的魚卵。其中,有12顆魚卵的胚胎存活良好,另有3枚魚卵順利孵化出了仔魚。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由此可見,廣東礦坑內的泰鯪也有可能是搭了水鳥的“便車”,魚卵既可粘附在腳掌、羽毛上,也可透過排洩過程進入封閉的水潭中。客觀來看,鳥媒傳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有一點卻解釋不通:礦坑的魚種非常單一,幾乎全是泰鯪。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相比之下,人為放流或者放生的可能性更高。畢竟,泰鯪本身就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在兩廣地區很受市場歡迎。在廣東多地,泰鯪的養殖已形成產業化,一般兩年即可養到商品規格。有些養殖戶還喜歡將泰鯪和鱅魚、草魚混養,每公頃可收魚2000公斤左右,經濟效益顯著。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泰鯪在珠江流域“定居”

泰鯪原產自印度,國內也稱為野鯪、南亞野鯪,由於我國最早是從泰國引入該魚種,因此統一稱為泰鯪。

泰鯪是一種雜食性魚類,喜食植物性的有機碎屑,對改善水質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作為外來魚類,泰鯪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在珠江流域大規模擴散,人為放流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1978年,珠江水產研究所最先引入了泰鯪,經推廣後發現,這種魚生長速度很快!4月份往塘口投入16cm的大規格魚種,當年8月份體重就能達到750~1000克左右,最大的能長到1250克,生長效能頗為理想。

要知道,當時華南地區主推的品種是本土鯪魚,兩年才長到250克,四年後僅重500克,生長速度很慢。而外來的泰鯪不僅長得快,而且肉味鮮美,因而更符合商品化的需求。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由於效益可觀,泰鯪自然受到了青睞,還被作為放流魚種大力扶持。1984年,肇慶市漁業部門向西江支流的賀江放流了3。7萬尾泰鯪,規格6~13公分;隨後幾年又向綏江、西江等放流了67萬尾魚,所有魚種都做了標誌。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放流的結果也確實達到了預期。在1985年,肇慶的很多漁民就在自然江河中捕到了很多泰鯪,規格已達到500克以上。放流的第3年,帶有標誌的魚種已長到2公斤,肥滿度高,性腺發育良好。這表明泰鯪已適應珠江的水環境,具備了繁殖能力。

果然在1989年,泰陵的幼魚就開始大量湧現。在西江沿岸捕撈的8000餘萬尾幼魚中,約有1%~2%都是泰鯪的子代。在廣東某市,漁民和各捕撈單位累計捕撈了450萬尾泰鯪的幼魚,這意味著泰鯪已在珠江水系成功定居,形成了穩定的遺傳種群。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經過近40年的繁殖擴散,珠江流域的泰鯪已成為常見種,還與本土鯪魚以及麥瑞加拉鯪(簡稱麥鯪)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競爭關係。

泰鯪未來會不會侵入長江?

泰鯪雖然數量多,生長快,但它也存在致命的弱點:低溫。

泰鯪適宜生活在15~30℃的水溫內,一旦低於10℃就有被凍死的風險;在6~7℃條件下,泰鯪開始大量死亡。麥鯪和本土鯪魚也是如此,水溫低於12℃時就停止吃食,致死溫度為7℃。因此,國內鯪亞科的魚類分佈區域狹窄,被水溫限制在珠江水系,在氣候更冷的長江流域(冬季氣溫可降至零下10℃左右)則無法順利越冬。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事實上,很多暖水魚都存在這一弱點,比如:羅非魚在10℃以下開始死亡;食蚊魚在低於5℃的水溫中無法生存;大口黑鱸從10℃開始停止攝食,半致死(LD50)溫度為3~5℃。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羅非魚

值得注意的是,雜交育種帶來了不確定性,一些不耐寒的魚種正在具備更強的抗寒能力。

1977年,科學家為了提高鯪魚的耐寒能力,曾對本土鯪魚和湘華鯪(更耐低溫)進行雜交試驗,最終成功獲得了雜交後代。抗寒試驗表明,雜交的鯪魚確實更“抗冷”,比本土鯪魚忍受的低溫下限降低了1℃,並且雌雄個體的性腺均能發育成熟。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湘華鯪

除了人為雜交,外來魚種本身的適應能力也不容忽視。以食蚊魚為例,此魚也是暖水性魚類。在20世紀60年代,廣東省蚊蟲氾濫成災,當地為防疫除蚊而專門引入了食蚊魚,以期消滅蚊子的幼蟲(子孓)。食蚊魚是公認的“蚊蟲殺手”,每天能吃掉40~100只幼蟲,為減輕蚊媒病害做出了貢獻。

但由於缺乏天敵,食蚊魚在珠江流域開始大量繁殖,一條雌魚每年能產出200~300尾幼魚。適逢全國掀起食蚊魚的引種熱潮,致使其分佈範圍不斷向北方挺進。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科學研究表明,食蚊魚有著獨特的“耐低溫策略”,在冬季能根據水溫的高低來調節自身的脂肪含量,提高了安全越冬的成功率。在5~10℃條件下,食蚊魚仍能存活,目前長江、黃河流域均已發現其蹤跡,被認為是入侵國內最成功的外來物種之一。

總結

外來物種的引入既有利又有害,不同的物種,其威脅程度又有差異,需要區分看待。

比如:泰鯪影響的主要是本土鯪魚,二者的競爭關係容易導致後者種群衰退。但對生態環境而言,泰鯪並沒有太大的危害。

對於食蚊魚則需要另眼相待,該物種個體小、繁殖率高、適應能力強、食性貪婪,曾導致我國的土著物種唐魚瀕臨滅絕,美國、澳大利亞、西班牙都也出現過類似的悲劇。隨著食蚊魚不斷向北方挺進,有必要提高警惕,對繁殖動態加強監測,以免新的土著魚種再次陷入危機。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獵奇動物社2022-06-11 08:11:35

近日,廣東一位網友在一個礦坑深潭岸邊發現了一些被人撈起後丟棄的“怪魚”,這些魚體型不小,一條至少有2斤多,尾鰭、腹鰭以及胸鰭都呈淡黃色,這些魚之所以會被丟棄是因為一些人網上或者釣上來之後,由於對這種魚不熟悉,再加上這個礦坑是由地下水和降雨形成的封閉的水體,所以一些人擔心這些魚體內重金屬超標。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從網友現場拍攝的圖片看,在水中也有成群的魚在遊動,而且數量還不少。網友將自己拍攝的圖片和影片釋出到網上之後,許多人認出了“怪魚”,它其實就是“泰國鯪魚”。那麼問題來了,

泰國鯪魚究竟是什麼魚?它們是如何來到這個不與外界相通的礦坑深潭中的呢?有網友表示,珠江已經發現如今的泰國鯪魚,未來會不會入侵到長江流域呢?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一地來解答一下。(下圖是網友拍攝的,箭頭所指就是遊動的泰國鯪魚)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什麼是泰國鯪魚?

看到這個名字,許多小夥伴會以為這是泰國的一種魚類,但其實,泰國鯪魚的學名是

露斯塔野鯪(Labeo rohita),是鯉科野鯪屬下的魚類,它的原產地是印度、孟加拉國、緬甸、尼泊爾、斯里蘭卡以及巴基斯坦。

作為鯉科下的魚類露斯塔野鯪長相與我們常見的鯉魚差不多,只不過它與我們常見的鯉魚最大的差異就是魚鰭呈紅色,尤其是腹鰭和尾鰭的下部,紅色非常的明顯,而且它們體背、體側的鱗片上還有著淡紅色的半月斑。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也就是說露斯塔野鯪並非我國原本就有的魚類,由於這種魚的生長速度比較快、抗病能力較強,所以它們最早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作為一種養殖的經濟型魚類從印度引入到了泰國的,而我國是在1978年從泰國引入的,3年後,也就是1981年,在我國人工繁育成功,在投入養殖後,人們發現該魚的生長非常的迅速,投入十幾釐米的魚苗,半年之後就能收穫至少1。5斤的魚。

但是由於露斯塔野鯪屬於一種喜歡溫暖水域的魚類(原產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所以在我國該魚的養殖主要集中在華南地區,在不同的地區,對於露斯塔野鯪的叫法也有不同,有的叫“泰國鯪魚”,有的叫“高背鯽”,有的叫“三角鯽”等等。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珠江的泰國鯪魚

珠江是我國第三長的河流,由於降雨充沛,水資源豐富所以也孕育了多種淡水魚類,據統計,珠江中約有385種不同的魚類,其中五十多種經濟型魚類,二十多種名貴的魚類,以前這裡最常見的經濟類魚類當屬土鯪了,作為我國溫暖水域中常年的魚類,土鯪曾經是珠江水域中捕撈量最大的魚類之一。

但是,如今的數量和捕撈量已經大不如前,這除了與過度捕撈有關外,還與其他鯪魚的入侵有關,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

泰國鯪魚和麥鯪(

麥瑞加拉野鯪

了。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麥鯪

這兩種魚之所以會在珠江出現的原因幾乎是一樣的,它們都是作為經濟型魚類引入到我國的(泰國鯪魚是從泰國引入,麥鯪是從印度引入),隨著在我國華南地區的推廣,它們的養殖面積逐漸的加大。

一旦出現強降雨天氣,一些魚塘中的麥鯪和泰鯪就有了機會進入到珠江水系中,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人工放生,由於泰鯪長的與我國本土的鯉魚有些相似,泰鯪長的與我國的草魚有些相似,所以一些放生魚類的人不明所以就從市場上買回來放生到珠江裡了。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目前,珠江裡這兩種鯪魚已經非常常見了,而且將我國本土的土鯪生存空間壓縮,使其數量逐漸減少,當然,除了這兩種鯪魚外,珠江中還有多種入侵魚類,比如羅非魚、埃及塘鯴、食蚊魚、清道夫等等,這些入侵魚類也在不斷的威脅著珠江水體中原生魚類的生存。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廣東山上礦坑裡的泰鯪是怎麼出現的?

眾所周知,在山上挖一個野塘,用不了多久裡面就會出現魚,這並不是塘裡自己生的魚,而是魚透過一些途徑進入到其中的,而廣東山上礦坑裡的泰鯪也是如此,它們之所以在這裡出現,首先要排除掉髮大水的因素,因為雖然發大水會將魚塘中的魚衝入其他地方,但是水往低處流,魚塘通常在平原地區,很難到達山上,所以,礦坑裡出現泰鯪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第一:放生

。前幾天看到一個短影片,一對母女買了魚去放生,結果在下游不遠處就被一位男子用漁網捕獲。這種現象在如今是非常常見的,所以一些放生的人為了不讓其他人撈走魚,就會把魚帶到一些人跡罕至的水體中放生,所以,這裡的泰鯪有可能是有人發現了這個水體,然後放生的。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第二:鳥攜帶

。一個新形成的水體很快就有魚,有一半的功勞要給鳥,這是因為一些鳥類本身就喜歡吃魚,當它們捕撈到的魚本身就要產卵時,這些已經成熟的卵也會被它們吃進體內。按理說,吃進身體的魚卵會被消化系統消化掉,但是經過科學的研究發現,當鳥吃了一條要產卵的魚後,不是所有的卵都能被消化掉。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早在2019年,西諾斯谷大學水生生態系統生態與保護實驗室Giliandro G。 Silva 研究團隊對水鳥進行研究時發現,魚卵在水鳥的體內竟然能夠存活30個小時,而且當這些卵被排出後,有相當一部分的在水中可以孵化。

因此,不排除一些水鳥吃掉了帶有成熟魚卵的魚後飛過這個礦坑,然後將排洩物排到了礦坑的水體內,而排洩物中就包含了未被消化的魚卵,所以這些魚卵正常孵化成了魚。(下圖為研究團隊用鱂魚的魚卵做實驗的結果)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珠江已被泰鯪入侵,長江還遠嗎?

雖然珠江已經被泰鯪成功入侵,但是對於長江,我個人持樂觀的態度,為什麼這麼說呢?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養殖區域限制

。由於泰鯪是原產熱帶和亞熱帶的一種魚類,所以來到我國後,它們主要也是在南方部分地區,比如廣東、廣西、海南等亞熱帶地區,而長江在珠江北部,距離還相當之遠,泰鯪的養殖還遠遠到達不了這裡,既然長江流域附近沒有泰鯪的養殖,那就排除了暴雨等天敵可能會將魚塘裡的魚帶入長江的可能性了。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第二:泰鯪的“弱點”

。雖然泰鯪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但是作為一種原產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魚類,它們的抗低溫能力非常的差,通常在溫度低於10℃時就很難存活,低於7℃會大量死亡,而長江水域附近的溫度雖然很少會降到0℃以下,但是在冬季,低於7攝氏度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泰鯪很難在長江活過“一歲”。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總結一下

泰鯪其實是原產印度等國家的一種淡水魚,只不過我國是從泰國引入的,所以才有了這個名字,在引入我國後,泰鯪的主要養殖區就集中在珠江中下游附近的省份,所以它們也有了進入到珠江的機會,再加上人為放生的因素。

而泰鯪雖然如今已經在珠江中形成了較大的野生種群,但是它們對溫度的苛求使得它們很難進入到長江流域生存。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一泓清泉滿天星2022-06-11 22:01:41

國內有句老話,“千年的草籽,萬年的魚籽”,說明魚卵對惡劣環境(乾旱、酸鹼、低溫等)有很高的耐受力。近年來,科學家也確實發現了魚卵的頑強之處,在休眠期間,有些魚卵甚至能抵禦鳥類胃酸的腐蝕。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佟哩個佟2022-06-11 14:14:01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美麗長江

正所謂唇亡齒寒,既然珠江已經被侵入,擴散到長江還會久嗎?也許長江裡早已經有了,只是還沒有被發現而已。

泰國鯪魚其實早到上世紀的1978年就已經被引進入我國養殖,與本土鯪魚相比,泰國鯪魚的個頭大,生長快,最重能長達四五十斤,所以,深受養殖者喜愛。但與本土鯪魚相比,泰國鯪魚的肉質粗糙,味感較差。

這次之所以有人覺得泰國鯪魚侵入珠江,是緣於一個廣東男子在露天礦坑中釣到了泰國鯪魚。我覺得這一點也不奇怪,畢竟,泰國鯪魚被引進已經幾十年時間,早已經成為珠江一帶的常見魚種。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珠江地區被釣上岸的泰國鯪魚

至於在露天的礦坑中發現,正如在人跡罕至的野外池塘也會有魚一樣,很大原因是鳥去養殖泰國鯪魚的池塘邊喝過水,魚卵粘在鳥嘴和鳥的腳上,再來這個露天的礦坑飲水,魚卵進入這個露天的礦坑之中,乳化成魚……

據於這樣的原因,我認為,既然珠江已經被泰國鯪魚入侵,也許長江裡也已經有了泰國鯪魚,只是還沒有被發現而已。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小趙說體育2022-06-11 12:25:05

這要看看我們愛不愛吃了

雖然不知道這是什麼魚,但是你要說這玩意補腎或者營養豐富之類的,絕對大家會瘋狂吃這種魚,在中國能吃的,大部分都不太可能存在泛濫成災的情況,小龍蝦吃成養殖了,鯉魚在外國氾濫,在中國是美味食材,蝗蟲油炸了可以吃,蛇可以用來泡酒……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中國怎麼說有10幾億的人口,只要好吃就不可能氾濫成災,而且泰國是熱帶的魚吧,如果是問題就不大,中國還有大量釣魚愛好者,這種條件這種魚氾濫的可能性不大,中國做菜非常厲害,魚刺多的可以煲湯,腥味大的可以麻辣,總之只要不太難吃,都可以做成菜,總會有人吃的,中國人還真不像外國人那樣挑食……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就和吃螃蟹一個道理,第一個看著螃蟹沒吃過,一個人敢嘗試了,接下來大家都吃了,我在看來所謂的泛濫就是外國人挑食人少導致的,他們不愛吃內臟,不愛吃下水,覺得皮蛋不好吃(廢話,自己被整好當然不好吃了),終究是他們飲食不如我們豐富導致的,所以我不認為這種魚是入侵,能吃就不算入侵,太小看我們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了,能吃的魚就不是什麼問題。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閔世楷2022-06-11 12:35:14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珠江由東江、北江、西江以及三角洲諸河組成,它是我國華南第一大河,也是全國第二大河。根據水文站的監測結果,珠江全年的徑流量有3400多億立方米,滋養了國內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系統。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據統計,珠江流域有魚類600多種,包含

中華鱘、大頭鯉、花鰻鱺

等珍稀魚類,以及

南方波魚、鴨嘴金線䰾

等200多種特有魚類。另一方面,珠江也是外來物種入侵的“重災區”,不少的外來暖水性魚種已實現自然繁衍,比如:

羅非魚、加州鱸、食蚊魚

等等。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食蚊魚

近日,一位廣東網友在露天礦坑中發現了一種“怪魚”,其腹鰭、臀鰭以及尾鰭的下半部分都是紅色,體側鱗片金黃,和“金鱗赤尾”的黃河鯉魚有幾分相似。這座礦坑也非常特殊,隔絕於外界江河,但蓄水深度卻有幾十米,裡面還有很多大魚不時浮上水面。據目測,潭中的“紅鰭魚”長約20~30公分,其中有幾條被人撈起並丟棄在岸邊,無人撿拾。透過外觀判斷,野坑中的“紅鰭魚”其實是泰鯪,學名為露斯塔野鯪( Labeo rohita),也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在珠江流域並不罕見。

據目測,潭中的“紅鰭魚”長約20~30公分,其中有幾條被人撈起並丟棄在岸邊,無人撿拾。透過外觀判斷,野坑中的“紅鰭魚”其實是泰鯪,學名為露斯塔野鯪( Labeo rohita),也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在珠江流域並不罕見。

在封閉的露天礦坑中,為何會出現外來物種?

關於潭中泰鯪的來源,可能性較高的渠道有兩種,第一種是透過魚卵輸入,第二種則是人為放生。

國內有句老話,“千年的草籽,萬年的魚籽”,說明魚卵對惡劣環境(乾旱、酸鹼、低溫等)有很高的耐受力。近年來,科學家也確實發現了魚卵的頑強之處,在休眠期間,有些魚卵甚至能抵禦鳥類胃酸的腐蝕。

根據《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的一項研究,魚卵的“生命力”遠超人們的想象。在實驗中,科學家用兩種鯉魚( C。carpio 和 C。gibelio )的卵(約500枚)餵食野鴨,最終在糞便中發現了18顆儲存完好的魚卵。其中,有12顆魚卵的胚胎存活良好,另有3枚魚卵順利孵化出了仔魚。

由此可見,廣東礦坑內的泰鯪也有可能是搭了水鳥的“便車”,魚卵既可粘附在腳掌、羽毛上,也可透過排洩過程進入封閉的水潭中。客觀來看,鳥媒傳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有一點卻解釋不通:礦坑的魚種非常單一,幾乎全是泰鯪。

相比之下,人為放流或者放生的可能性更高。畢竟,泰鯪本身就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在兩廣地區很受市場歡迎。在廣東多地,泰鯪的養殖已形成產業化,一般兩年即可養到商品規格。有些養殖戶還喜歡將泰鯪和鱅魚、草魚混養,每公頃可收魚2000公斤左右,經濟效益顯著。

泰鯪在珠江流域“定居”

泰鯪原產自印度,國內也稱為野鯪、南亞野鯪,由於我國最早是從泰國引入該魚種,因此統一稱為泰鯪。

泰鯪是一種雜食性魚類,喜食植物性的有機碎屑,對改善水質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作為外來魚類,泰鯪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在珠江流域大規模擴散,人為放流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1978年,珠江水產研究所最先引入了泰鯪,經推廣後發現,這種魚生長速度很快!4月份往塘口投入16cm的大規格魚種,當年8月份體重就能達到750~1000克左右,最大的能長到1250克,生長效能頗為理想。

要知道,當時華南地區主推的品種是本土鯪魚,兩年才長到250克,四年後僅重500克,生長速度很慢。而外來的泰鯪不僅長得快,而且肉味鮮美,因而更符合商品化的需求。

由於效益可觀,泰鯪自然受到了青睞,還被作為放流魚種大力扶持。1984年,肇慶市漁業部門向西江支流的賀江放流了3。7萬尾泰鯪,規格6~13公分;隨後幾年又向綏江、西江等放流了67萬尾魚,所有魚種都做了標誌。

放流的結果也確實達到了預期。在1985年,肇慶的很多漁民就在自然江河中捕到了很多泰鯪,規格已達到500克以上。放流的第3年,帶有標誌的魚種已長到2公斤,肥滿度高,性腺發育良好。這表明泰鯪已適應珠江的水環境,具備了繁殖能力。

果然在1989年,泰陵的幼魚就開始大量湧現。在西江沿岸捕撈的8000餘萬尾幼魚中,約有1%~2%都是泰鯪的子代。在廣東某市,漁民和各捕撈單位累計捕撈了450萬尾泰鯪的幼魚,這意味著泰鯪已在珠江水系成功定居,形成了穩定的遺傳種群。

經過近40年的繁殖擴散,珠江流域的泰鯪已成為常見種,還與本土鯪魚以及麥瑞加拉鯪(簡稱麥鯪)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競爭關係。

泰鯪未來會不會侵入長江?

泰鯪雖然數量多,生長快,但它也存在致命的弱點:低溫。

泰鯪適宜生活在15~30℃的水溫內,一旦低於10℃就有被凍死的風險;在6~7℃條件下,泰鯪開始大量死亡。麥鯪和本土鯪魚也是如此,水溫低於12℃時就停止吃食,致死溫度為7℃。因此,國內鯪亞科的魚類分佈區域狹窄,被水溫限制在珠江水系,在氣候更冷的長江流域(冬季氣溫可降至零下10℃左右)則無法順利越冬。

事實上,很多暖水魚都存在這一弱點,比如:羅非魚在10℃以下開始死亡;食蚊魚在低於5℃的水溫中無法生存;大口黑鱸從10℃開始停止攝食,半致死(LD50)溫度為3~5℃。

羅非魚

值得注意的是,雜交育種帶來了不確定性,一些不耐寒的魚種正在具備更強的抗寒能力。

1977年,科學家為了提高鯪魚的耐寒能力,曾對本土鯪魚和湘華鯪(更耐低溫)進行雜交試驗,最終成功獲得了雜交後代。抗寒試驗表明,雜交的鯪魚確實更“抗冷”,比本土鯪魚忍受的低溫下限降低了1℃,並且雌雄個體的性腺均能發育成熟。

湘華鯪

除了人為雜交,外來魚種本身的適應能力也不容忽視。以食蚊魚為例,此魚也是暖水性魚類。在20世紀60年代,廣東省蚊蟲氾濫成災,當地為防疫除蚊而專門引入了食蚊魚,以期消滅蚊子的幼蟲(子孓)。食蚊魚是公認的“蚊蟲殺手”, 每天能吃掉40~100只幼蟲,為減輕蚊媒病害做出了貢獻。

但由於缺乏天敵,食蚊魚在珠江流域開始大量繁殖, 一條雌魚每年能產出200~300尾幼魚。適逢全國掀起食蚊魚的引種熱潮,致使其分佈範圍不斷向北方挺近。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科學研究表明,食蚊魚有著獨特的“耐低溫策略”,在冬季能根據水溫的高低來調節自身的脂肪含量,提高了安全越冬的成功率。在5~10℃條件下,食蚊魚仍能存活,目前長江、黃河流域均已發現其蹤跡,被認為是入侵國內最成功的外來物種之一。

外來物種的引入既有利又有害,不同的物種,其威脅程度又有差異,需要區分看待。

比如:泰鯪影響的主要是本土鯪魚,二者的競爭關係容易導致後者種群衰退。但對生態環境而言,泰鯪並沒有太大的危害。

對於食蚊魚則需要另眼相待,該物種個體小、繁殖率高、適應能力強、食性貪婪,曾導致我國的土著物種唐魚瀕臨滅絕,美國、澳大利亞、西班牙都也出現過類似的悲劇。隨著食蚊魚不斷向北方挺進,有必要提高警惕,對繁殖動態加強監測,以免新的土著魚種再次陷入危機。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鈺翔哥2022-06-11 12:47:09

這種魚還好點,我記得我以前在廣東看到過一種有牙齒的食肉魚,那才叫恐怖!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大鐘鍾道至簡2022-06-12 01:27:26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作為一個釣魚佬,可以很清楚告訴你,泰鯪大約十幾年前已經氾濫了,反而現在出現的頻率不多,可能竟爭不過非洲鯽,反正廣州水域羅非為王。

幾年前經常釣到,四五斤不算大,關鍵是這種泰鯪不好吃而且多細刺,以前釣到送都沒人要,連貓都嫌棄。

這種魚應該是溫熱帶魚種,連清遠連南屬於廣東的水庫都暫時沒聽過釣友釣過,可能耐低溫能力比非洲鯽還不如,連羅非都去不了北方那它就更不可能了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濤哥的日常生活ljt2022-06-11 23:03:04

肯定會的,因為河流之間是相互通著呢,或許現在已經有了,只不過沒發現而已。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飛來飛去的鳥2022-06-11 23:03:34

我是飛鳥,飛來飛去地鳥。

最好的辦法,專家們去研究研究,如果能吃,那就來看看能不能促進在男人的能力、女人的美麗、孩子的聰明、老人的體力上,表現出優異的效益。

要不了幾年,就會成為瀕危物種。

歡迎點贊、關注、轉發!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墨墨鈺2022-06-11 18:30:00

紅燒泰國鯪魚,清蒸泰國鯪魚,爆炒泰國鯪魚[呲牙]估計跟小龍蝦一個下場,吃到必須人工飼養了[摳鼻]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莫姁視野2022-06-12 00:34:56

根據中山大學附屬醫院的說法,“泰國鯪魚”是可以補腎的魚。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夏修心2022-06-11 19:19:20

我只想知道這種魚能不能吃,好不好吃,有沒有什麼其它的作用。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歷世塵埃2022-06-11 20:35:10

能吃嗎?可以吃的話,是沒有大問題滴!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智慧的理性世界2022-06-12 00:27:25

泰鯪未來會不會侵入長江?

泰鯪數量多,生長快,而且肉質鮮美,以前有專門投放,但據網上說法,進入長江非常有可能,但不一定能入侵。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泰國鯪魚有但致命的弱點:低溫。泰鯪適宜生活在15~30℃的水溫內,一旦低於10℃就有被凍死的風險;在6~7℃條件下,泰鯪開始大量死亡。麥鯪和本土鯪魚也是如此,水溫低於12℃時就停止吃食,致死溫度為7℃。因此,國內鯪亞科的魚類分佈區域狹窄,被水溫限制在珠江水系,在氣候更冷的長江流域(冬季氣溫可降至零下10℃左右)則無法順越冬。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雖然理論上長江領域是安全的,但是由於變異,雜交等因素,長江領域也絕非安全,必須加強監測,以免入侵後對本地物種帶來毀滅性打擊,給生物多樣性帶來致命傷害。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

廣東礦坑出現“泰國鯪魚”,珠江已被侵入,未來會擴散到長江嗎?故事摘2022-06-11 23:21:08

中國水系四通八達,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可能會擴撒到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