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業內常識是外行人感覺不可思議的?意識的海洋2018-05-22 23:28:07

確實有一些常識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我就講講我們對智力的誤解。

智力:一種能夠指引人們思考、讓人們適應環境並且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業內常識是外行人感覺不可思議的?

我們這些處於智力連續體中等區間的大多數人,通常會神化那些處於智力連續體最頂端和最低端的人。例如,在影視作品中,這類人通常都會被描繪為“倍受折磨的天才”,這個人(通常是男性)聰明絕頂、富有創造力,但是常常受到人們的誤解,意志消沉,還會或多或少有些古怪或怪癖。雖然一些心理學家確實認為富有創造力的天才人物和某些形式的精神病理學之間存在著聯絡,但是現實情況和好萊塢電影中的大多數情節比起來是相反的:和智力極其低的人相比,智力極其高的人患上精神疾病的機率更低。事實上,智商分數每下降15分,隨後患上精神分裂、情感障礙、酒精相關障礙以及人格障礙的機率就會提高50%。就好像智力能夠阻礙人們患上生理疾病一樣,智力似乎也能夠讓人們遠離精神疾病。

另一個帶有強烈好萊塢標籤式人物的型別是“智商高但社會適應差的孩子”。事實卻是,研究顯示,對於智商分數高的兒童來說,他們的社交與周圍的同齡人相比並無二致,在這些智商高的孩子身上,任何社會性或情緒性的問題似乎大部分都是由於他們缺乏適當的獲取學業成就的機會造成的。智力資優並不一定會讓一個孩子的生活變得更糟,當然也並不一定確保這個孩子的生活會變得更好。例如,智力上具有天賦的孩子和智力中等的孩子相比,更有可能對他們所從事的工作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目前還沒有人確知為什麼兒童時期的優秀資質並不總是能夠在成年時期轉化為豐碩的成果:也許是因為,智力在促進一個人取得成果方面有著天然的限制,或者也許是因為,教育系統未能幫助資優兒童最大化地發揮他們的天賦。

資優兒童極少在所有領域都展現出天賦,他們的天賦會表現在一個單一的方面,諸如數學、語言或者音樂。超過95%的資優兒童會表現出在數學能力和言語能力之間巨大的差異。由於資優兒童基本上是“單一天賦”的,那麼他們也就是單一思維模式的,他們會展現出一種“狂熱式的投入”,專注於他們天賦所在的領域。曾經有一位專家指出,“誰都很難把孩子從他們天賦所在的活動中拉走,無論他們的活動是在一件樂器上、一臺電腦上、一塊素描畫板上,還是一本數學書上。這些孩子……對自己領域內的活動過於關注,從而失去了對外部世界的感受”。事實上,一些研究提示,具備天賦的兒童與那些不具備天賦的同齡兒童相比,最明顯的一個不同就是,他們全心投入自己表現優異領域上的時間數量。自然天賦中一個很大的部分也許就是投身於一項單一活動的巨大熱情。

還有基因真的可以影響智商,不過影響更多的還是教育、資源、營養水平、金錢等等。

研究表明從小生活在高收入家庭的兒童智商更高,金錢或許買不來愛情,但一定可以買來智商。

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業內常識是外行人感覺不可思議的?知我心理學2018-05-22 20:30:35

作為一個學習心理學的人,我常常被問到關於催眠的問題,“催眠是真的嗎?”“學心理的都會催眠嗎?”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催眠的業內常識。

催眠是一種治療技巧,治療師透過一套預先設計的、幫助客戶放鬆並集中注意力的流程得以向個體發出暗示(個體會接受暗示)

也就是說,

被催眠者在催眠環境中會經歷一個高度受暗示的階段。催眠師在這個階段中與被催眠者交流、引導他們放鬆,將注意力集中在他們內在的體驗上,從而讓被催眠者接受催眠師的“暗示”,影響被催眠者的感覺,情感,認知和行為。

1。 催眠是介於睡眠和清醒之間的一種狀態

催眠不同於睡眠,人在被催眠時,腦部血管血流的變化,基礎新陳代謝都與睡眠狀態不同。並且,人在催眠過程中可以和諮詢師保持交流,並對周圍環境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

2。 不是每個人都會被催眠

能否被催眠取決於一個人的個人特質,比較容易被暗示的人,更容易被催眠。

根據一個人接受暗示的程度,催眠師可以將他進入到不同程度的催眠狀態:淺層催眠能控制個體的肌肉活動;中層催眠可以影響個體的感官和知覺;深層催眠則可以進一步控制個體的思想和意識。有研究發現,能進入淺層催眠的人約有95%,中層催眠的約為75%,但只有30%-45%

3。 不願意接受催眠的人不會被催眠

能否進入催眠狀態與一個人的意願密不可分,一個不願意接受催眠的人是無法被催眠的。也就是說,電影中被人強行催眠的情況在現實中並不會發生。

4。 通常人們會記得催眠時發生的事

人們對催眠中發生了什麼會有記憶,除非催眠師引導被催眠者忘記這其間發生的事。

比如說,催眠師可能會要求被催眠者回憶曾經痛苦的經歷,如果催眠師判斷這個人在清醒時無法接受、處理這些記憶,他可能會在喚醒他之前,引導他忘掉部分催眠中發生的事。

5。 催眠不能包治百病

催眠對於幫助個體取得軀體和精神上的放鬆比較有效,例如失眠、焦慮、精神緊張。如果能達到深層催眠,對於區域性陣痛和類似於哮喘,神經性消化不良等心身疾病的軀體症狀改善也有較好的療效。在抑鬱症、 創傷後應激障礙、睡眠障礙的治療中也較多使用催眠技術。

但是,催眠只是心理治療中的一種技巧和手段,它不能包治百病。

希望大家都能科學地認識催眠~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3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群,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ferences:

Arnaudo, A。 (2000)。 Hypnosis: Are you really getting sleepy? 2000 Third Web Report。

Barabasz, A。 F。 , Olness, K。, Boland, R。, & Kahn, S。 (2010)。 Medical Hypnosis Primer: Clinical and Research Evidence。 New York, NY 10016。

Harris, T。 (year unknown)。 How Hypnosis Works。 Internet source。

James, U。 (2010)。 Clinical Hypnosis Textbook。 Oxford。 United Kingdom。

Kouguell, M。 (year unknown)。 Brookside Center for Counseling and Hypnotherapy: Possible Dangers and Complications。

Li, J。 W。 (2010)。 The Nature and Definition of Hypnosis。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Humanistic & Social Medicine Edition), 31(9)。

Riley, K。 (year unknown)。 Who can be hypnotized? Internet source。

Ye, B。 (1998)。 Can Hypnosis be used as a universal cure?Internet source。

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業內常識是外行人感覺不可思議的?暖心理2018-03-04 17:13:11

很多,下面舉三個例子。

第一個,艾賓浩斯記憶法讓小時候的我很驚奇。在我11歲,讀初一的時候,才和鄉下的同學們正兒八經的開始學英語。最難的部分就是記憶,單詞、句子、課文,都記不住。於是,英語老師給我們講了艾賓浩斯記憶曲線,讓我們按照這個規律去記憶。當時,我就驚呆了,記憶這東西竟然能研究?研究的人叫艾賓浩斯,是個心理學家?不管怎麼驚呆,這個記憶法確實不錯:艾賓浩斯透過大量實驗,發現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所以,記憶的秘訣就是記憶之後多複習、遺忘之前早複習。此外,記憶的最高效點是120,就是學習100遍能成誦,那最好學120遍,多了浪費時間,少了記得不牢。後來,專業學心理學,發現當年驚呆的研究那真是業內常識了。

第二個,人格的邊界感讓我家人很驚奇。學習心理學之前,經常跟家人有摩擦,大人們覺得是叛逆、不懂事,所以愛頂撞;我覺得是大人們不理解我的作為,代溝太深,所以愛說我。學習了心理學之後,我發現這是人格邊界感的問題。就是大人們管得太多,侵犯了我的人格邊界,讓我有被吞噬感,這種不舒服的感覺促成了我的反擊行為。我開始在家裡面要求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清晰一些,不要一團漿糊,互相干擾的時候,我媽媽和我弟弟感到不可思議,一度認為我學心理學學傻了。差不多過了兩年的時間,他們才逐漸可以感受到人際界限清晰的關係多麼清爽。

第三個,一個關於“女性出軌”的小樣本研究,向“家有醜妻是塊寶”的傳統主義提出了挑戰。很多男性通常認為,把漂亮女人娶回家很辛苦,因為你得嚴防死守,但是最新研究發現,向人們的這一思維定勢提出了挑戰。美國研究人員歷時三年半跟蹤調查了200多對已婚夫婦,他們發現,認為自己有魅力的女人保持忠貞的可能性要大得多。相比之下,婚前沒有什麼經歷又不太有姿色的女性在婚後更容易捲入婚外情。具體而言,女性自身的魅力值和不忠傾向呈負相關,也就是“家有美妻才是寶,越美越不容易出軌,越醜才越容易出軌”。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趙咪咪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業內常識是外行人感覺不可思議的?鯨魚小星球2017-07-31 13:57:31

我只說一點:

眼見不為實——感覺與知覺是分離的

最早讓我對心理學發生興趣的就是這樣一個例子,是我在和一位心理學領域的朋友聊天的時候他告訴我的,那就是著名的

“盲視” (blindsight)病例

有一些人本來是能看見的,但是在遭遇腦外傷或者是中風之後,他們發現自己什麼也看不見了。但是後來醫生們發現,當你把一個圖形(比如三角形)舉到有些病人面前,讓他們“猜測”圖形形狀,(比如在三角形、圓形、方形中選擇正確答案),他們蒙對的機率遠遠高於隨機水平。研究者還運用了一些

生理指標

,比如當人民看到別人充滿情緒的表情時,瞳孔會產生變化。他們把這些情緒表情呈現在這些病人面前並觀測他們的眼睛,結果發現他們的瞳孔也發生了變化。然而這些病人卻一直宣稱自己什麼也看不到,難道是他們在撒謊麼?後來研究者們發現,這些人就是產生了盲視。簡單地說就是,他們的

視覺感受器與感覺器官系統依然在工作,但是他們“視知覺”的系統出了問題

。也就是“

他們不知道自己看到了

”。這種“看見而且知道自己看見”的神經機制是以大腦枕葉的初級視皮層(V1)為核心,如果V1皮層受到損傷,病人就會出現盲視現象,即“看見不知道自己看見了”。

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業內常識是外行人感覺不可思議的?

這個例子提示了人們,

我們認識到的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的真實樣子之間,是有這麼一個“變形透鏡”的,而這個變形透鏡就是我們的大腦。

大腦將世界進行了我們想要的解讀。心理學教科書上關於知覺最常舉的例子就是,我們每天都看見落日,但是真的是太陽落下去了麼?實際上是地球圍繞太陽旋轉,使我們的視角發生了變化。但是我們把太陽運動的感覺進行了“

知覺重組

”,

混雜進去感知者的需要、期望、態度的、價值和信念。

所以

,“眼見不為實”,而是“信在眼中”。

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業內常識是外行人感覺不可思議的?希樸羊2017-08-26 15:33:33

確實有一些讓人腦洞大開的常識,也有很多書籍進行介紹,比如:《怪誕心理學》、《墨菲定律》等等。今天簡要介紹一些好玩的常識。比如,當我們想要說服別人的時候,如果輕輕觸控對方的肩膀,並與他進行對視,會更容易讓對方收到暗示。當我們在和對方聊到某件機密的事情的時候,你想知道對方的態度,不需要從對方的語言中得知,因為語言往往會騙人的,他或許會裝作很平淡的樣子,這個時候去觀察他的瞳孔,如果他的瞳孔放大了,說明他提高了警惕,也就是說正在說的這件事他心理是有點那啥的。其他面部表情也會暴露一個人的想法,比如如果一個人的顴骨很高、臉部很寬,這種男人一般更加具有侵略性,也更加自信。再比如,在拳擊場上,我們經常看到拳擊手戴著紅色的手套,因為在我們的思想中,紅色與侵略具有密切的聯絡,經過統計也確實發現,戴紅色手套或穿著紅色比賽服的拳擊手的獲勝機率更高。玩石頭剪刀木遊戲也有訣竅,一般愛說,大男子主義的人更喜歡出拳頭,而剪刀不管對於男人還是女人來說都是不受歡迎的,而出布一般會被認為是最安全,獲勝或者打平的可能性更大。在有些商場,我們會發現有些外表差不多或者一模一樣的商品的定價大相徑庭,而如果讓人們做出選擇,人們往往會認為定價更高的商品更加值錢。而實際上,商品是一樣的,而這,利用的就是我們的心理預期。

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業內常識是外行人感覺不可思議的?瀚思教育2018-01-28 18:33:52

題主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題主您問這個問題,能看得出來您對心理學的喜歡與探究之情,那就我學習心理學這麼久以來所認為的不可思議的業內常識來分享一下吧。

第一點:願賭服輸!

來訪者說:我很痛苦,我不明白為什麼我對他那麼好,他還是要跟著外面的人跑;為了履行他的“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我離開我的父母,從千里之外的江南來到滿是冰雪的雪鄉;我天真的以為他說的他都能做到,可是,為什麼,他還是會離開我!!十年青春,十年感情,怎麼會如此蒼白···

或許很多人,會和這個來訪者的另一半做的很不地道,會一起討伐她的另一半,但是,很遺憾,在心理學裡這是一種認知偏差,稱之為:“片面思維”,我們總是以為,我們對別人好,別人就該對我們好,但是實際上,我們對一個人好的時候,就像是在博弈,他對你有可能也是那麼好,但是也有可能並沒有那麼好,如果你不幸賭輸了,那麼你可以痛苦,可以難過,但是必須接受,願賭服輸嘛!

推而廣之,在生活中,就會有很多這種情況,友情是、愛情也是。

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業內常識是外行人感覺不可思議的?

第二點:你以為你不喜歡她,其實是你不喜歡自己

這個主要是針對親子方面的,曾經有一個朋友分享了一件事情,就是她經常對她的女兒發脾氣,因為她覺得她女兒總能很輕易的挑起她的火氣,平時能夠很好管理自己情緒的自己,在女兒這裡,一觸就炸,這讓她很苦惱,也很後悔。

按照精分的套路,首先來分析一下原生家庭,奧,原生家庭是重男輕女的,並且她也是一直不被家人所認可,所以從她小時候開始她就開始討厭自己的女性身份,不認可自己是人女兒的身份,在她結婚生子之後,她把自己不喜歡自己的女兒身份投射在自己的女兒身上,她不喜歡的不是她女兒,而是她自己。

其實,心理學對我來講,最大的改變不是我行為怎麼樣了,而是改變了我的思維,改變了我的認知,而心理學所包含的內容遠遠是說不盡的,一句話總結:一入心理學,終生推!

以上內容為瀚思心理原創,轉載請聯絡!

文:高晶

主編:劉瀅

【瀚思心理】:瀚思十三年,專注心理學

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業內常識是外行人感覺不可思議的?

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業內常識是外行人感覺不可思議的?鵜鶘心理2018-05-15 23:15:19

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業內常識是外行人感覺不可思議的?

對於外行人來說我想可能最驚異的是所謂的“讀心術”吧。這段時間我在網上也看到不少這方面的提問。很多的網友對這個感覺到很好奇,以為世上真的有讀心術。同時,衍生出來的是對心理行業從業者的一種畏懼和防禦心理,擔心自己身邊有個學心理學的同事把自己的秘密都看透了。說實在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秘密,很多的秘密都是關乎自己的切身利益,誰都不願意在別人眼裡變成一個透明人。那是不是真的有 “讀心術”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在心理諮詢中,所有的生活資訊都是來源於來訪者自己的告知,除了語言表達,還有肢體語言,以及諮詢師在這些資訊中所找到的邏輯推理。要是真的有 “讀心術”,我想這不就像是那種網路玄異小說所描述的那種魔神,只要用眼睛掃一下人的元靈那樣的幻象了。

其次是對別人行為意識的操控了。以前在湖南我看過《魅力湘西》的表演,裡面敘述了少數民族的“趕屍人”,就是他們透過一種巫術把戰場中戰死的族人的屍體操控他們的靈魂意識,讓他們自己走回家,這讓人相當感到詭異。當然這種已經超越我的認知,我個人還是不相信的。不過這幾年風靡外國的一個節目《達倫·布朗:推》,節目裡是達倫·布朗實驗是在七十二小時內,使得一個好人變成殺人犯。結果他透過一系列的情景設定還真的做到了。這個比較讓人感到不寒而慄。其實布朗在節目中想要研究社會屈從性帶來的行為效應。研究並誘發人本性中陰暗的一面,在不自覺中做出自己平時難以想象的事情來。當然這個實驗的目的不是指責任何人,而是在於揭示社會屈從性的危險性,由此也可以看出人的行為心理在特定情境下的變化。不過這也不能說每個心理從業者都有此深厚的知識功底,並且即便有,也是有很多人的配合才能完成了。在節目中還是看到有人在堅守自己的底線,這也表明有了強大的自我認知,別人是不可改變自己的。

我們常說世上最難做的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大腦,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所以只要自己不想放棄自己的主動權,那你的秘密始終還是你的秘密,你的意識依然是你的意識。心理學並沒有什麼神秘和不可思議的了。

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業內常識是外行人感覺不可思議的?心夥伴2018-05-23 09:45:37

“認知失調”

我們對某個事物的態度真的是發自我們內心嗎?其實不然,我們的態度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並且我們甚至意識不到這種影響,態度就被潛移默化的轉變了。

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業內常識是外行人感覺不可思議的?

心理學上有一個關於“認知失調”的經典實驗。實驗設計者讓一群人參與旋轉釘子的任務,並且讓參與完這個任務的人告訴將要參加的人這個任務很有趣。實驗者將參與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在任務後能得到20美元的報酬,另一組在任務後只能得到1美元的報酬。最後詢問參與者覺得這個任務是否真的有趣。

其實,我們可以想象得出這個任務其實是很乏味的,那麼兩組參與者誰會覺得更有趣呢?實驗結果令人吃驚:得到20美元的報酬的參與者認為這個任務是無聊的,而只得到1美元的報酬的參與者認為這個任務非常有趣!

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業內常識是外行人感覺不可思議的?

之所以出現了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得到20美元的報酬的參與者會覺得自己做這個任務是為了這20美元的報酬,因此這個理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自己要參與這個無聊的任務;相反,只得到1美元的報酬的參與者找不到很好的理由解釋自己為什麼要參與這個無聊的任務,他們的內心發生了衝突,因為自己的態度與表現出的行為發生了不一致,為了降低這種不一致帶來的內心衝突,他們會有強烈的動機去對自己行為的解釋合理化,因此,他們認為這個任務是有趣的。

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業內常識是外行人感覺不可思議的?鵜鶘心理陳小康2018-04-30 02:09:43

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業內常識是外行人感覺不可思議的?

就以我比較熟悉的臨床心理學或者諮詢心理學為例,這其中就存在許多的基本原則會讓外行人感到不可理解,或者有時候,來訪者對我們從業人員會提出一些感到不可思議的要求。

第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心理諮詢或者心理治療是講究設定的。所謂設定,就是心理諮詢或者治療,必須在一定的框架及限制下完成。這些框架,包括諮詢的時間,諮詢的地點,諮詢的費用,來訪者和諮詢師的關係。有很多時候,外行人會覺得心理諮詢,只不過是你憑著一張嘴隨便聊聊天而已。有些人會過來和你說,我們就隨便聊一聊,聊的時間長一點,可以給你多一些的費用等等。如果說心理諮詢,就是這種普通的聊聊天,那麼來訪者絕對不會把心理諮詢當一會兒事,也將會喪失覺察自己,和改變自己的動機。某種意義上來說,付費,場地,這些限制和要求,將會提升來訪者的動機,他們會天然地感覺到,我既然付出了時間和金錢的努力,我就有必要去改變。

第二個非常基本的原則就是界限。諮詢師和來訪者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其最終目的是形成治療的聯盟,共同推動來訪者對問題的覺察和改變。這種治療關係並不是普通的醫患關係,也更不是成為知心朋友的關係。有時候,治療師或者諮詢師需要利用這種關係來推動治療。來訪者在這種特定的諮訪關係中所體現的行為和心理模式也反映出來訪者他們自身的人際互動模式,或者是在早期的成長經歷中塑造而來的模式。如果諮訪關係變得像朋友關係那樣,就會讓治療變得混亂,並且沒有界限。

所以,心理諮詢需要收費,需要在特定的場所以固定的時間完成。心理諮詢也最好避免諮詢師和來訪者存在諮訪關係之外的任何關係。上面這些或許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吧,但卻是這一專業的基本原則。

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業內常識是外行人感覺不可思議的?洪權心理2017-11-29 15:28:15

心理學業內也不會知道的答案。

先講心理學吧!1879年,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成立。已經138年了!心理學,來自於哲學對人的反思。到弗落伊德,第一個提出了人有心理活動,這個概念。之前的人都以為有鬼或附體呢。那麼,人類開始關注內在以後,經歷了由外而內的過程,行為心理,格式塔,認知,一路靠近意識研究。而心理學的主流,一百年來,沒有接近過人類真正的本源意識。總是徘徊在外圍。總是反對把感覺當資料。覺得這個不科學。也就主動放棄了發現真相的機會。哪怕已經呼之欲出,也是視而不見。最近十幾年出了認知神經科學,說白了就是生物神經系統的研究。居然沒有掛在醫學部。這是主流心理學派。幾乎沒有什麼建設型的,對人類推動發展的研究。保守而原地踏步。這裡就出現一個情況。外行人認為的心理學和主流心理學完全不同在於:心理學主流,其實不務正業。對如何治療抑鬱症,哪些心理過程可以如何治療。怎麼樣才是健康心理?都避而不談。研究神經啊,研究一個動作背後的影響因素啊!如此偏離大眾的期待。由於這個情況,1950年開始,西方被藏教和印度教影響,開始接納靜坐,禪修。發現這些東西對心理治療效果明顯。比心理學主流那種只能安慰,沒有多大用的研究實際的多。但是,主流心理學到現在也是不接納體驗這種說法。認為感覺依然不能當證據。有種掩耳盜鈴的感慨。效果都出來了,不知道堅持什麼個意思。由於如此,什麼塔羅心理,家庭排列,正念療法,被排擠。但是,大眾卻喜歡啊!有效啊!外行和行業也就變的撲朔迷離。心理醫生認為諮詢師沒有醫生證,不夠檔次。諮詢師覺得醫生只會開藥,沒有實戰經驗。大學裡的博士研究生又覺得自己的研究才是正統,要研究本質,實際上邊都不算。被醫生和諮詢師鄙視。外行人覺得那些怎麼都不管用,卻很嚮往。反正都亂套。我就覺得這些人如果認真客觀,接納事實,而不是搞自己的獨立。早就研究出真相了!心理真相,就是意識清醒,心理流通暢,身體活躍平衡。

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業內常識是外行人感覺不可思議的?成雲社初心2018-01-10 18:15:22

最大的不可思議:你不是你真正的主人,你必須順從人性。

你會不受控制地想ta,你會不受控制地苦惱,你會不受控制的傷心,你的偶像比你有錢的多,你卻依然為他花錢,你還會不受控制的做更多事……

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業內常識是外行人感覺不可思議的?

〔圖片來自網路〕

如果悖逆人性太久,很容易就會被別人控制,變成一個木偶。

遺憾的是,很多人不知道人性為何物。不知不覺就被控制了。

心靈扶助者〔成雲社〕~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