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問題,公眾為何急於“社死”提出問題的人?老侯2021-01-05 18:27:13

社會是個大家庭,家庭中,一個家主要讓家庭興望,接受忠言是關鍵。中國史上兩李世民,康熙。提問題,正是觀察社會的心理。是讓家主注意點,我覺得,能接受正,反的人,才是高尚的人。當然惡意攻擊的提問,應得批評。

面對問題,公眾為何急於“社死”提出問題的人?老乒4202021-01-05 14:42:16

面對問題,公眾為何急於“社死”提出問題的人?。“社死”網路用語,“社會性死亡”的簡稱。

出自美國密歇根州米爾福德小鎮殯儀舘老闆“托馬斯。林奇”所著《殯葬人手記》,該書曾獲美國圖書獎,也曾風糜一時。這個殯儀館老闆能文善詩,發表過不少作品,有一定知名度。

書中認為人死,分三種形式:聽診器和腦電波測出的死亡叫“肌體性死亡”;神經末端和分子活動為基準確定死亡叫“代謝性死亡”;親朋好友,四鄰八舍公知的死亡叫“社會性死亡”。

我們明白了“社死”含意,而首次我在網路平臺看到的卻是清華大學一“校姐”斟對十八歲“校弟”發出一句:“小東西,我確實不能暴打你一頓,但我先讓你在朋友圈社死吧”,其用心惡毒,顯然而見。

事情起因,食堂打飯,“校弟”書包不慎,碰了一下“校姐”臀部,引起“校姐”不滿。而且不聽解釋,硬說“校弟”非禮,把“校弟”資訊公佈於網路,想讓“校弟”名譽掃地。“校弟”必竟才十八歲,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甚至為證清白也曾想死。

多虧食堂監控,還原“校弟”清白。“校姐”賠禮道歉了嗎?其表現,卻讓人匪夷所思,因此引起現實和網路的不滿。結果“社死”的是誰?豈不是自找倒黴。難道不值得人們三思。

因此“公眾為何急於“社死”提出問題約人”。說明不分青紅皂白,冤枉無辜者,究竟誰會“社死”?當然不是被冤枉的無辜者。真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偷雞(機)不成蝕把米。

面對問題,公眾為何急於“社死”提出問題的人?磊珞2021-01-05 13:30:39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得《掩耳盜鈴》這個寓言故事了。如果忘記了,建議遇到類似現象就回顧一下。

提出的問題,或者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或者所持的態度有不同,故而,很可能不盡隨人意,這是正常現象。同理,題主所謂的“公眾”,恐怕也不能囊括全體民眾的。

人們對同一種生活現象,持有不同的意見,可以各抒己見,從而呈現出生活的多姿多彩。沒有必要為了掩飾問題,或者因為觀念上的衝突,而“急於”“社死”“提出問題的人”。

民間素有“燈不點不亮,理不辯不明”之說。出現不同意見,透過討論或辯論,使大家的認識都提升相應的高度。不好嗎?讓人家說話,天不會塌下來。何苦“社死”人家呢?況且,未必就真地“社死”了人家。或許正相反也未可知呢。

仔細地想一想:你說人家鼻子,人家說你的眼;或者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冤冤相譏何時了?

但願這個世界,多一點包容和理解,少一點尖刻和誤解。

面對問題,公眾為何急於“社死”提出問題的人?許賢心2021-01-05 12:08:21

很大的希望變成了渺茫,正常的規律變成了重重阻擋,當然會令人對社會產生誤解,正常!

面對問題,公眾為何急於“社死”提出問題的人?告別784531402021-01-06 07:16:16

社死?者詞你在哪討份來的?看樣子詞典又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