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澹奕2021-06-16 00:00:16

南宋祥興二年,崖山海戰,兵敗如山倒的宋朝已是朝不保夕,不願被俘受辱的陸秀夫帶著小皇帝趙昺縱身躍入大海,隨即無數軍民相繼投海自盡,南宋就此終結。

很多人好奇,為何向來以軟弱著稱的宋朝,在最後時刻如此壯烈,為何沒有退守到南洋與其他地方,其實,還是因為傳統文化的問題,同時現實狀況也並不允許這麼做。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為何沒有退守臺灣、海南或者東南亞?

後路被斷,退無可退

崖山海戰的的確確是背水一戰,當時的宋朝,僅僅剩下如今廣東沿海地區的少數土地,其他的地方都已經落入了蒙古大軍的手中。

換言之,南宋臣民當時的處境是,北部東部與西部,都是浩浩蕩蕩的元兵,背後的南方是一望無際的海洋,要麼拼死與元兵繼續做垂死掙扎,要麼投身於大海。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的確,面對大海除了跳下去,自然還能夠乘坐船隻離開,要知道南宋是古代海洋貿易最繁榮昌盛的時代,沒有任何其他古代朝代能與之媲美,其海洋運輸能力非常強大。

可惜的是,當時的南宋已經是窮途末路,手頭上已經沒有那麼充足的海上力量,更何況元朝也不傻,從至元二年開始,元朝就是水陸兩邊齊頭並進,南宋已經被完全包圍住。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名分不正,遠遁無意義

中原王朝,向來講究個名分的問題,尤其是像宋朝這樣文人士大夫勢力極其強悍的時代,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離開了中原的中原王朝,還算哪門子的中原正統。

宋朝是個特別的朝代,因為北宋的時候北方有遼,南宋的時候北方有金,宋通常只是半壁江山而已,可歷朝歷代,都將承襲傳統禮法與文華的宋朝,作為正統,將遼與金視作夷狄。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很多人說起宋朝,就會直接說軟弱,常用後來的明朝進行比較,但別忘了,宋末宰相揹著小皇帝投海,十萬軍民相隨,明末只有個公公陪著朱由檢赴黃泉,內閣首輔率領群臣開城門。

宋朝是個文人朝代,大量的文人將名分看得比生命更加重要,到了退無可退的時候,也絕對不可能遠走海外延續宋朝,這在歷史上,沒有任何朝代會這麼做。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蠻荒之地,根本瞧不上

如今的南方地區,相對來說要比北方發達得多,而這樣的現象是從宋朝開始的,不過即便宋朝南方全面崛起,可嶺南與海南、臺灣等地,並不在這其中。

海南島在宋朝時期,仍舊被作為流放地,蘇軾曾到此一遊,至於臺灣島當時還屬於中原文明的化外之地,除了極少數東南沿海居民,幾乎沒有內地之人涉足。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海南也好,臺灣也罷,在南宋時期仍舊是荒蠻一片,島內居住著大量土著族群,民風剽悍而且文化、經濟等發展落後,與中原之地相去甚遠。

不僅是兩座寶島,即便是有眾多國家存在的南洋地區,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算是最發達的越南,也被中原所鄙,南宋根本不認為退到這些地方能夠立足,能夠有出頭之日。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既退不了,退了也一樣

崖山海戰前夕,宋朝殘餘的力量已所剩無幾,名義上還屬於南宋的海南島,其實也已被元朝握在手裡,數倍於南宋水師的元朝水師分佈在南海之上,宋人無處可退。

不僅是被元朝截斷了後退的路,即便蒙古人沒有攔阻,宋朝當時也已沒有足夠的能力將如此眾多的臣民轉移到其他的地方,這是完全無法解決的問題。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不管是臺灣、海南,抑或是南洋之地,其實根本沒有任何地方能夠成為延續宋朝存在的興滅繼絕之地,宋朝已經走到不歸路的末端,毫無解除困局的辦法。

除了中原,其他的地方都是蠻荒,而且還有土著力量存在,更何況元朝步步緊逼根本不可能放過,宋朝退到任何地方都難易保全,崖山之戰,算是最好的終結方式。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阿斗不傻2018-03-28 10:32:50

《非不退 不能也》

孤兒寡母膽氣足,文臣武將身死節。

感嘆趙宋非昏聵,崖山一戰絕壁亡。

“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

崖山邊曾經樹立的這字樣,無時無刻不觸動心靈。觀史,常扼腕痛惜。

最光輝的朝代被覆滅,文明程序被打斷,中華民族因此又在歷史中

曲折輪迴數百年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在回眸一看,原來歐陸侵略者,他們曾經的成就,我們數百年前已經實現不少。

曾經看過一本架空小說“驍騎校”《鐵器時代》

裡面就曾經yy過,宋朝滅亡前,宋朝皇室在大將張世傑和文臣武將輔佐下,攜數十萬軍民跨海來到占城,以占城為中心,逐步佔領整個東南亞,重建宋國。

那本書上的宋,貿易立國,海軍強國,遠交近攻,征服東南亞,與西洋爭鋒,和蒙元對抗,可謂盛極一時。

可惜歷史沒有架空。沒有推倒重來這一說,無論我們如何感嘆。真實的歷史就是,

“崖山之後無中華”

那麼回到問題本身,為何當年宋朝,寧可在崖山背水一戰身死國滅,也不願意南下臺灣或者更遠的東南亞地區重建宋國。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我個人認為,原因如下

第一,元軍兵鋒急,速度太快,遠渡重洋的條件不具備。

當時真實情況是,數十萬軍民,攜老扶幼跟隨宋庭,可是真正有戰鬥力的軍隊並不太多。

人太多就會消耗太多物資。最合適的是攜兵突圍,可是趙宋作為最以人為本的朝代必定不會做。於是只能堅守期望背水一戰,絕境重生。

第二,當時戰局不如我們現在的預想,我們都不曾在那個時候,不瞭解當時情況,但是我相信,宋庭不是傻瓜,長期的遠洋貿易,他們早就知道東南亞有大片土地,不可能不知道退守重建的可能性。

那麼沒有這麼做,必定是後路已斷。元軍肯定是已經佔領海南,並在海上佈下伏兵。宋朝冒不了這個風險。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第三,趙宋朝廷本身的問題,我們知道,最後主政宋的不是皇帝,皇帝還只是小孩子,主政是楊太后,據說這個女士非常有氣節。寧死不降,比男人強多啦。

可是他深居皇宮的人生經歷就決定他,必然無遠見可言,而且會有優柔寡斷特徵,一沒遠見,二優柔寡斷,就會在最關鍵時刻猶豫不決,然後,所有的時機就錯過啦。哎!!!

第四,宋朝對如何在海外重建的擔心,這個問題又和統治者有關,擔心自己人口不足,擔心過去之後戰火連天,擔心跑啦後元軍窮追不捨。

絕對有這樣的擔心。可是啊,一個事你可以設想最差的結果,用最大的努力去做啊。為何未戰先卻,最後只能遺憾。

第五,所謂的硬氣誤國,退無可退,就寧死都不在逃跑啦,和後世明崇禎皇帝何其相似啊。(無法評價是迂腐還是頑強)

因為以上種種或者還有很多我們無法深究的原因,崖山海戰背水一戰成為殉國之戰,宋朝滅亡。

他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是任何歷史事件都無法比的。

崖山之後,有風骨的人死亡殆盡,舊有的法紀,倫理,科技,道德消失了,蒙元文化帶來的暴力,破壞開始影響中國人。

社會風氣逐漸滑落,元雜劇中開始出現地痞惡棍,貪官蠹役,等等形象。經歷蒙元殘酷統治後,中國社會慢慢地痞化了。

在此戰以後,中國在歷史上可謂第一次完整淪陷於異族之手,比南北朝時期更甚。

崖山之戰可以說打斷啦中國歷史,和文明成長的過程,本來高度發展的經濟、文明、科技、受限的皇權、開明的政治制度都因此回到原點。

文明落後的蒙古人統治的元代、守舊、輕工商業和加倍集權的制度。在用程朱理學作為科舉重要內容以禁錮人們的思維。原本蓬勃發展的華夏文明,又重回封閉狀態。

因此,人們定義宋代消亡,為古典意義中國的停止,所謂“崖山以後,已無中國”

(海岸邊的孤墳,無異是紀念和嘆息)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蜀山老倪2018-03-28 20:22:45

謝謝邀請。

1279年南宋兵敗於崖山,左丞相陸秀夫抱著年僅八歲的宋末帝趙昺,跳海自殺,十萬軍民亦相繼跳海殉國,宋亡。

這就是讀史時常看到的“崖山之後無中華,煤山之後無華夏”的前半句,“崖山兵敗”。

至於說他們當時為何不退守海南或臺灣或東南亞呢?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

第一,從心理上來說,當時的宋朝人民不管是統治者皇室和士大夫階層乃至普通百姓,都以漢室正統自居。

被一幫只知燒殺搶掠的蒙古蠻子打到亡國亡種的地步,那是難以接受的。以大宋“天朝正統”的身份,流落到臺灣、海南這樣的“蠻夷之地”,忍氣吞聲,苟延殘喘,普通百姓還好,對那些平時高高在上的皇室成員、士大夫來說,還不如一死來得痛快。

更何況自漢唐以來,中國人一直強調“氣節”二字,到宋朝時猶盛。文天祥就是最好的例子和榜樣。而青史留名,一直是古往今來國人最大的驕傲,故而陸秀夫等跳海殉國就不奇怪了,而那十萬軍民亦無從選擇,唯一死而已。

第二點,從地理條件來說,海南,臺灣,東南亞,在當時的宋朝人眼中,那可是真正的茫茫大海啊,那都是罪犯的流放之地,絕對不是人呆的地方!北宋大文豪貶去海南時曾寫道“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崖州何處在,生度鬼門關。”可見當時海南在宋人心裡的地位,更遠的臺灣、東南亞就不用說了。

第三點,崖山兵敗時,前有兇殘無比,殺人如麻的蒙古大軍,後就是茫茫大海,更有甚者是士氣低落,軍械糧草斷絕,當真是退無可退。即使是退到海南島上,蒙古大軍即刻就會銜尾殺到,也難逃一死。以當時蒙古大軍的悍勇士氣,是絕對會一路追擊,至死方休的。

第四點,以當時宋軍的殘兵敗將,有沒有足夠的船隻和能力退到臺灣還是個大問題,更不要說到更遠一點的東南亞了。

綜上所述,我個人所見: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滿樓說2019-02-09 12:10:28

作者:金滿樓

經常聽到有人說什麼“崖山之後無天下、無中華”之類的扯談,好像中華文化、中華精神就此斷更,現在的中國人是網上下載的一樣……

無聊透頂,無知到極點。

事實上,什麼“崖山海戰、十萬軍民投海”這種事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別說十萬,就是能找出一千,我就服!

千古一難唯一死,不信可以自己去試試。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如果真有十萬軍民被元軍追趕,被殺死,或者被驅趕入海,倒也就算了,因為這是沒辦法的事。

但要說十萬軍民主動投海而死,這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所謂的氣節,都只要逼人家死的時候才會顯得理直氣壯,換到自己身上試試?

誰不是苟且偷生?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再說了,憑什麼啊?誰來統治不是統治,誰一定要為誰殉死呢?莫名其妙嘛。

難道老趙家當朝時,就給老百姓什麼好處了?把老百姓當親人了?沒有的事!

要知道,漢民族為何會延續幾千年而不間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能忍,最終憑藉數量優勢把那些遊牧民族反而給漢化了。

這就是一種韌勁。如果個個講節氣,早就被滅絕了,還有空聽你扯談什麼“崖山之後無天下、無中華”之類玩意。

所以,所謂的崖山海戰,說白了就是逃無可逃,最後沒辦法只好是死路一條。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因此,前面的提問其實就沒有什麼意義,因為本身就是逃無可逃,哪裡還有什麼機會去臺灣啊、緬甸之類呢。

總之一句話,並不可惜。

這世界上哪有維持三百年的王朝呢?

從來也沒有過!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沂藍書院趙月光2018-07-30 13:15:13

1279年,南宋軍民10萬人,在廣東新會的崖山海面,或戰死,或蹈海自殺,南宋徹底滅亡。成為中國歷史上悲慘一幕,從此中國大地完全落入異族統治,有人稱之為“崖山之後無中國”。中國人的氣節隨著崖山隨海而逝去。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宋末三傑陸秀夫、張世傑、文天祥有沒有考慮崖山是個小島,離大陸太近,南宋航海發達,是否可以去海南島、臺灣、東南亞一帶發展?

答案是:他們考慮過,但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實現。

當時有四個地方可以供他們選擇,但條件大都不成熟,

最成熟的方案是海南島和雷州半島,但在與元朝的爭奪中失敗。

1,臺灣

當時臺灣還是原住民統治的地盤,

南宋的勢力僅僅到達澎湖島

。原住民都是一個一個部族,南宋流亡朝廷需要一個一個打敗原住民部族才能在臺灣站住腳跟。

佔領一個統一政府的國家,相對來說還容易一點,只要你打敗政府軍。

而佔領一個沒有政府,只有部族或部落的地區,你只有一個部落一個部落地征服,花費的時間精力更大。

外有元朝大軍,內有原住民部族,而臺灣島很少有漢人開發,顯然不是南宋一個理想的根據地。

2,占城

南宋流亡朝廷最開始的打算是去占城

(今越南中南部),地理位置與元朝佔領區隔著大越,元朝要消滅大越,才能到達占城,南宋流亡朝廷可以喘一口氣。

並且占城是宋朝的附屬國,一直向宋朝進貢,雙方關係比較友好。

1277年冬季,南宋在珠江口的井澳大敗時,海船逃到海南島東面的七里洋(疑似西沙群島的七洲洋附近)。南宋派陳宜中去占城聯絡。占城王因陀羅跋摩六世首鼠兩端,看到元朝強大的軍事實力,就

拋棄了宋朝,在1278年就向元朝納表稱臣。

所以陳宜中看到以占城為根據地無望,沒有臉面去見南宋朝廷,最後流落到泰國。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3,海南島

南宋沒有選擇海南島作為根據地,是因為海南島不可守。

張世傑曾設想以雷州半島為根據地、海南島為大後方的戰略,但因攻打雷州失利而放棄。

當時的海南雖然是宋朝的流放地,但經過幾百年的開發,也有10萬左右的漢族居民,大多居住在海島四周的平原地帶。海南中間山區是黎族聚居區,與外來的漢族有土地爭奪等矛盾。海南地處熱帶,水稻可一年三熟,養活南宋流亡朝廷的10萬軍民,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海南島位於南中國海的西北部,面積約3。2萬平方公里。海南島與大陸雷州半島之間的瓊州海峽,最窄的地方僅有20公里寬。瓊州海峽中的海水流速非常迅猛。

陸秀夫等人沒有選擇海南島為根據地的具體原因:

1)海南島不可守

,離雷州半島只有20公里,海南島周圍都是平原,海岸線長,無險可守。

2)元軍的海師力量很容易突破瓊州海峽

。泉州市舶司提舉蒲壽庚投降元朝後,蒙古獲得了大量海船,與宋朝的海上水師力量已相差無幾。

3)1278年春,南宋流亡朝廷收復廣州、惠州,後再次丟失。

張世傑派張應科多次攻打雷州,準備以雷州半島為根據地,由海南島提供糧食,文天祥領一部分兵在廣東潮汕地區牽制元軍兵力。

但攻打雷州均失敗,不得已宋朝流亡朝廷駐紮新會崖山。

4),海南島先於崖山陷落。

1278年十一月,元朝海北海南道宣慰司宣慰使馬成旺收買舊部為內應,抓獲了南宋瓊管安撫使趙與珞等人,海南陷落。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4,爪哇島

因為三佛齊國衰落,當時爪哇島上最強盛的國家是信訶沙裡王國。

但信訶沙裡王國並不好惹,當時有軍隊10萬人。

南宋流亡軍民10人,真正的軍隊不足2萬人。南宋根本沒有能力征服爪哇島。

不但南宋沒有這個能力,就是

後來的元朝也沒有這個能力征服爪哇島。

1290年,信訶沙裡國王克塔納伽拉打敗三佛齊,佔領西爪哇,他的女婿克塔拉亞薩建立了滿者伯夷王朝。後來信訶沙裡國王克塔納伽拉,被手下叛將賈亞卡特望殺害。

忽必烈看準機會聯合滿者伯夷王國,準備消滅信訶沙裡王國。忽必烈派出了1000艘戰艦。元史稱信訶沙裡王國派出十萬大軍應戰,最終被元朝和滿者伯夷聯軍擊敗。

但滿者伯夷隨後把元朝的軍隊驅逐出了爪哇島。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5,其他東南亞國家

菲律賓除了蘇祿王國是一些小島組成的國家外,其他都是土著部族,不適合南宋流亡朝廷。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本文為原創,如果覺得有點意思,敬請點一下關注並點贊。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切割地球2018-12-04 13:06:38

首先,南宋崖山之戰十萬人殉葬這件事,基本是後人在漢族正統的民族視角下吹出來的。南宋抗蒙,以襄陽、鎮江戰線為首;兩城一破,南宋便沒有太激烈的抵抗了。文天祥、陸秀夫等名臣,其實沒有招募到足夠的民兵;反之,南下的蒙古大軍倒是招募了大量漢人,其中不乏以漢人為萬戶者。這些漢人萬戶們在新政權體系下權力頗大,故而很難說他們對南宋小朝廷有多少留戀之心。更諷刺的是,崖山之戰的蒙古軍將領,正是漢人!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崖山之戰的確有大量投海而者的宋人,但這些宋人大多是南宋的官員及其家族,而非傳說中的十萬大宋子民。其實,蒙古南下與滿清南下的戰況相似,不少擁有實力的漢人將領在權衡利弊之後,謹慎投靠了新興政權,在這種情況下,南宋小朝廷也根本沒有實力退守,併成立一個新的偏南王朝。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更何況,當時東南亞、臺灣並非南宋領土,而海南不過是荒蠻的流放之地,就算南宋小朝廷想去,又怎麼有資源捲土重來呢?所以南宋退守海南,不過是一場幻夢,在當時根本不可能發生。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GRIDMAN2018-03-28 15:33:17

退守臺灣或者東南亞也沒有用。

元朝在1274年和1281年兩次攻打日本,雖然都失敗了,但是是因為颱風的影響。宋末帝如果轉移,那肯定還會受到元朝追擊,能保證像日本一樣好運嗎?

而且,十萬軍民轉移到當時幾乎未開發的臺灣島,還不知要餓死多少人了。而且轉移難度太大。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少林寺的道士2018-03-29 09:57:47

宋末帝當時年紀尚幼,主事的是陸秀夫、張世傑等人,包括末帝跳海,也是陸秀夫捆綁在自己身上的,以免受先帝之辱,在此之前宋恭宗已經被元朝俘虜了。說不定宋末帝死的時候一萬個草泥馬走過,我不想死啊。

言歸正傳,當時為什麼沒有退守臺灣或東南亞等地。因為陸秀夫等南宋殘餘勢力的目的是為了恢復河山,抵抗蒙古,一旦在陸上失去根據點,想要搶灘登陸,在沒有兩棲登陸艦等現代化裝備的當時,那可是千難萬難,基本上就算是放棄這個江山社稷了,凝聚人心的政治目標也不復存在。人心一散,還有幾個人願意跟你遠渡重洋,背井離鄉,至於轉土重來更是痴人說夢了。我們可以參見鄭成功佔據臺灣為根據地,作為大後方,可是鄭氏在福建佔領廈門等地作為登陸地點。南宋殘餘勢力且戰且退、到了崖山已經被重重包圍,事先沒有轉移的準備,事後又沒有轉移的機會,只能以身殉國。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花木童說史2019-03-13 00:25:28

我是花木童說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1279年南宋兵敗,十萬軍民集體跳海殉國,沒有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是迫不得已 ,是失去機會了。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公元1279年,宋臣陸秀夫、張世傑帶著8歲的小皇帝趙昺一路南逃,直至廣東粵西硇洲島。後元將張弘範率元軍追來,而此時右丞相文天祥兵敗被俘,南宋失去了最後一支生力軍。所以宋軍為了保住內陸最後一塊陣地,決定同元軍決戰,此時有人向張世傑建議:如果元軍堵住出海口,我軍將沒有退路,元軍水上作戰也沒啥戰鬥力,不如我們先佔據出海口同元軍決戰,即使敗了,也可以向西撤退。張世傑聽取了意見,於是選擇在出海口崖山作為決戰地。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崖山背山面海,地勢險要,但不知道宋將張世傑腦子抽什麼風,學曹操將1千多條戰船一字排開,用繩束連線在一起,船的四周築起城樓。為了鼓舞軍心,將小皇帝趙昺的座船安置在中間,詔示將士與艦船共存亡。元將張弘範可是熟讀三國的人,心中暗喜, 馬上來了一場宋版“火燒赤壁”,宋軍大敗。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這時陸秀夫知道君臣都難以脫身了,先逼著妻子投海自盡。然後帶著黃金玉璽,背起八歲的趙昺跳入大海,以身殉國。 船上軍民聽到這個噩耗,加上船已連在一起無法逃脫,頓時哭聲震天,十萬人紛紛跳海殉國, 苟延殘喘的南宋王朝宣告滅亡。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所以宋軍集體跳海,沒有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不是因為沒打算,而是由於指揮官的愚蠢失去了機會。這也是宋王朝最終為自己重文輕武買了最慘重的單。

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區討論。如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花木童說史。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不平凡了2018-03-28 18:15:19

異族入侵 國破家亡 皇帝履行了他的承諾 文臣顯示了自己的氣節 軍隊的效忠徹底體現 民眾用不畏生死來捍衛自己的尊嚴 不去爭論他們做的對不對好不好 那個時代的人有自己的價值觀 榮辱觀 活的比我們現在灑脫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遊戲人見2021-05-13 07:57:12

關於南宋軍民寧為何寧願投海殉國,也不跑到臺灣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臺灣當時還沒有來得及開發,只是一個蠻荒之地,根本無法養活南宋那麼多軍民;另外在南宋文人的眼中,臺灣所處的地方非常偏遠,自古都是流放之地,對於很多文人來說,這是一件比死亡還可怕的事情,所以南宋政權裡的那些人才選擇背水一戰,最後落得投海自盡的下場。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提到南宋政權的滅亡,就不得不提到那場決定南宋是生死的戰役崖山海戰,這也是南宋朝廷最後的希望。但是現實卻非常殘酷,最終以宋末三傑之一的文天祥被擒,陸秀夫揹著年僅幾歲的皇帝趙昺跳海自盡以及十萬軍民一同跳海殉國而告終。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崖山海戰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比較罕見的大海戰,同時也是南宋跟蒙古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海戰。面對步步緊逼的元軍,逃到崖山附近的南宋大軍還沒準備好迎戰就遭到元軍的三面包圍之勢。此時作為宋末三傑之一併掌握著南宋最後希望之師的張世傑,擔心軍隊長時間待在海上容易動搖軍心,決定跟到來的元軍決一死戰。直接燒燬皇帝臨時駐,將剩下的一千多艘大船一同連線起來,以死守的方式來逼迫元軍率先發起進攻。

對面來勢洶洶的元軍,一直待在崖山周圍的宋軍正處於極度睏乏的狀態,即便抱著決一死戰的決心也難以抵擋,最後還是落得一個兵敗而逃的下場,不少的宋軍武將選擇了投降,這對於岌岌可危的南宋而言,同樣是不小的打擊。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由於小皇帝趙昺的船就在這些宋朝軍隊的中間,根本無法突圍出面。等到大勢已去之後,作為左丞相的陸秀夫知道已無退路,選擇揹著當時年僅八歲的小皇帝投海自殺。當一同跟隨皇帝的文武百官以及老百姓跟士兵看到這樣的場景之時,頓時失去了最後的希望,絕大多數人都選擇跳海跟隨。

一時間在海面上出現了數十萬人的屍體,場面看起來非常悲壯,這或許就是南宋最後的尊嚴。當楊太后得知這個訊息後,同樣選擇赴海自殺,在其身旁的張世傑選擇將她葬在海邊,之後繼續自己的抗元大業,可惜不久之後在一場大風雨中不幸溺亡。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據說在崖門海戰結束的第二天,當地的老百姓就找到陸秀夫的屍體安葬起來,至於小皇帝趙昺的屍體,可能被大家埋葬在了廣東深圳,但這僅僅只是猜測而已。但是不管怎麼說,南宋政權選擇投海自盡也是一種被逼無奈的選擇。在那樣的情況下,即便能跑到臺灣依然難以抵擋元軍的進攻。更何況去的還是臺灣這個大家眼中的蠻荒之地,還不如直接死了,免得後半生過著更加淒涼的生活。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澳洲龍蝦20182018-05-14 14:12:50

當時的臺灣、海南還是蠻荒之地,遠離大陸的島嶼,島上人口數量不多,經濟不發達,農作物產出較少,難以容納十萬軍民,更難以成為反攻大陸的基地。退守臺灣、海南,無非是又一種偏安而已。

北宋滅亡後,南宋建都臨安,並在江淮沿線構築了反擊北方蠻族的陣地,中興四將抵擋住金兵的進一步入侵。江南地帶的溫潤富饒,足以支撐起南宋王朝延續國祚百餘年,並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明。南宋一直隱忍,偏安一隅,不去北定中原,終於熬到了宿敵金、遼的滅亡,卻未曾想遇到工業文明之前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的軍事帝國蒙古。蒙古鐵騎橫掃亞洲鞭指歐洲,能夠抵擋蒙古的恐怕只有蒙古鐵騎的物理極限。南宋雖然頑強抵抗住蒙古的反覆入侵,並在襄陽和釣魚城等地成功滯阻蒙古數十年之久,已經創造了蒙古之外的國家抵抗蒙古的最長紀錄。宋朝得朝不正,歷代帝王皆提防武將再來次陳橋兵變,歷來重文輕武,軍事傳統是將不知兵,兵不知將,防止軍事將領擁兵自重乃至威脅王朝安全。南宋王朝作為以步兵為主要軍事力量的國家,我們幾乎已經不能期待南宋王朝能夠做得更好,在民族主義和華夏正統文明的激勵下,南宋王朝進行了殊死抵抗,可謂壯懷激烈。但運氣實在欠佳,北方遊牧民族不斷南下,戰鬥力一個比一個強,直到出現了蒙古大軍,南宋王朝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國土幾乎全部淪喪,已無力再組織強有力的反擊,滅亡已成定局。

在這種情況下,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恐怕連偏安都難,無非是延續數年毫無意義、毫無希望的存在。跳海殉國成了有著強烈民族氣節的十萬軍民的必然選擇,這種誓死不屈服於蠻族的精氣神,令人擊節讚歎。歷史沒有如果,崖山之後無中國,明朝之後無華夏,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中華文明歷經劫難,期間經歷了多少亡國滅種的威脅,經歷了多少蠻夷亂華的危機,我們能夠延續文明至今,實屬不易。我輩當珍惜,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匯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磅礴之力。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文字工作室2018-04-26 11:30:54

你得先知道1279年的臺灣和海南是什麼樣,如果是到了臺灣和海南是“剛出狼窩又入虎穴”,去不去臺灣或海南也沒區別了。

海南在宋朝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也就是說還未開發,民風彪悍,又是處於天涯海角,天高皇帝遠,你過來了說你是皇帝,恐怕老百姓都不一定知道,更別提效忠了。在當時一次性來10萬人,海南根本拿不出這麼多糧食。

那臺灣呢?一直到清朝臺灣才真正納入中原王朝管理,其餘時間都是漢人自發移民臺灣,所以你到臺灣說你是皇帝,哪家的皇帝啊?而且直到清朝前期,臺灣地形都不知道,還以為臺灣是兩個島組成的。而且臺灣那時比海南還沒有得到開發,鄭成功上臺灣後經常到大陸搶劫人口去臺灣開荒。

所以看似可退,其實根本沒法退。蔣介石退到臺灣是因為有日本留下的基礎和美國的援助以及帶去的大量黃金,不然那麼多人到臺灣早發生饑荒了。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不見其影2018-04-01 14:48:53

逃亡東南亞沒有可能,秦始皇征服南越,把南越納入中國領土的版圖。打通通向東南亞的通道。可是在宋朝越南徹底獨立。宋朝逃跑東南亞已無可能,南跑通道已經堵死。相反,蒙古消滅大理,就是為了合圍宋朝。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冰是睡著的水435050982018-04-04 04:08:17

氣節?論氣節,元滅宋,所有漢人都得自殺殉國,這樣才叫氣節?國家興亡,肉食者謀之,何以怪罪文人墨客、農苦百姓。封建王朝興亡,與百姓無關。君待民如子,民待君如父。南宋末年貪腐成性,百姓苦不堪言。南宋之亡,外有蒙元,內有腐臣,朝廷不恤民,民不愛戴君,可憐天下漢民。不要拿漢政權第一次滅亡的情懷,去說什麼“氣節”。漢民無罪。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易花一世界2018-04-03 08:31:08

1279年南宋兵敗於崖山,左丞相陸秀夫抱著年僅八歲的宋末帝趙昺,跳海自殺,十萬軍民亦相繼跳海殉國,宋亡。這就是看歷史時常看到的“崖山之後無中華,煤山之後無華夏”的前半句。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為何跳海也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就地理位置看,臺灣那時屬於不毛之地,宋朝並沒有對臺灣進行實際管轄,以宋朝“天朝正統”的身份,肯定不會去,東南亞太遠,憑那時船舶的水平,不一定能安全到達,海南島有實際管轄,但那時的海南島一直是流放犯之地,地位在宋人眼中可見一般,更不會失了氣節去那種不毛之地。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從心理上講,宋人上到皇帝,下至普通百姓,都以漢室正統自居,被一幫蒙古蠻子打到亡國的地步,是難以接受的。崖山之後,中國舊有的法紀,倫理,科技,道德消失了,有風骨的人也死亡殆盡,所以人們常說“崖山之再無中國”。

(崖山位於廣東省江門市)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龍天一馬2018-04-01 01:15:07

因為張世傑雖然是忠臣,但是個不會打仗的人,崖山之戰,宋陸軍被大元打敗,海戰張世傑是神經病,不但鎖連環船還讓宋沒退路,比張弘範差遠了,大元利用漢滅楚的四面楚歌和火燒連環船大破宋軍,宋亡是天命,大元一統天下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沈淪2018-04-01 14:50:56

宋末帝才幾歲?被陸秀夫抱著一起跳海的。所謂的十萬軍民裡精銳也就張世傑的數千江淮勁卒,其餘都是民兵、家眷、逃難者。說難聽的,不鐵索連船這班人根本沒什麼戰鬥力;連環船後能勉強作戰了,遇到火攻,不跳海就是等死。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孔夫劍2021-06-17 23:42:18

公元1127年,即靖康二年,金人南下,腐朽的北宋王朝一觸即潰,真可謂天地將傾之時,百姓罹難無數。一部分宋人懷著復國的願望逃到了南方,可是他們很快發現:皇帝並不想回去,而皇帝不想回去所有人就都回不去。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所以他們只能小心翼翼的將文明的火種在南部中國傳遞下去,使其在外部的壓力下煥發出與以往不同的光彩。時間到了1279年,對宋人而言,天真的要塌了。“主憂臣辱,主辱臣死”,現在為主者未能保住江山,為臣者未能匡扶社稷,本就是君主臣子的責任。且自古以來未有夷狄統一天下,道統總有一線傳承。現在即已無力“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唯有以此身為文化消亡、漢室淪喪之祭奠。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

(其實有關這一問題之前的條友已有總結,一來不願,二來不能。只是對於這十餘萬人的殉葬,筆者每次讀到心中總會有異樣的湧動。那葬於海底的宋人似乎在向著岸上的張弘範叫喊:看吧,張弘範,告訴你的主子,告訴那些野蠻人,你們今天是勝了,我們輸了。但是,文明的傳承不會消亡,至少今天我們還能死給你們看。也告訴後來人,真的有人願意為了心中的信念,可以慷慨赴死!)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bigban2452021-06-16 07:01:38

1624年才有顏思齊開閩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上九584n2018-06-06 12:19:21

崖山之後無中華,煤山之後無華夏,你能找到這句話的出處嗎?而且邏輯上也有問題,明朝難道不是漢人嗎?滿清滅亡後到現在難道不是漢人主政嗎?崖山,煤山是漢人心中永遠的痛,可不代表這句話就對,應該是日本人杜撰出來打擊我們的,絕對不能信謠傳謠。難道崖山後中華文化滅絕了嗎?難道煤山後漢人都死絕了嗎?沒有啊,我們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傳承著中華道統。漢人不絕道統不滅。日本人為了標榜自己才是中華文化的繼承人汙衊中華漢人已經滅絕罷了。萬萬不可相信。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幼安20172020-10-11 00:40:38

航海技術不行, 去臺灣受洋流影響,風險很大,所以直到16世紀明代後期,海南被逐漸開發了,順著洋流到菲律賓馬尼拉做生意都很方便,但就是臺灣還是一片蠻荒!

1279南宋兵敗,宋末帝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為何不退守臺灣、海南或東南亞?Lm角鬥士2018-12-04 18:40:55

以為是現代社會,臺灣,海南根本沒有多少耕地,糧食不足。想去安南紅河平原最好,可惜安南獨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