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承認自由法國並結盟,戴高樂為什麼要派一個師去助戰?鬼影問道化真身2020-10-16 17:13:26

法國是一個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的國家,法國人在外交方面,具有出色的洞察力與預見性。

戴高樂將軍不但深受法國文化薰陶,而且還遺傳了法國人傑出的外交天賦。戴高樂將軍敏銳的覺察到,法西斯分子必敗,二戰後一定會建立一個新的世界秩序。戴高樂將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在二戰後,為法國爭取到世界大國地位,爭取到國際話語權。

以當時的英法關係來看,二戰後法國鐵定能贏得英國的支援。有了英國的支援後,法國爭取到美國的支援,也不會太難。接下來對法國來說,贏得蘇聯的支援,就變得至關重要了。只要在二戰後,美丶英、蘇都願意承認法國的世界主要大國地位,法國就會擁有世界主要大國的榮耀與權力!這就是戴高樂將軍,派一個師(實際是個團),去蘇聯助戰的原因!

蘇聯之所以承認與自由法國結盟,也有蘇聯的利益考量:

1,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撤到英國後,法軍還有十萬左右;法國本土的抵抗力量,也有數萬之眾;法國在海外殖民地,還保有四十萬武裝力量。這些法國的力量,最終會歸於自由法國,而不會歸於法國維西政府(納粹扶植的傀儡)。由此可見,自由法國將擁有不可忽視的力量,蘇聯與之結盟,並不吃虧!

2,二戰前,蘇聯與西方關係不太好,而實力猶存的自由法國,主動上門確認與蘇聯的同盟關係,也符合蘇聯的長遠戰略安排,甚至也有利於蘇聯向美國爭取更多的援助!

3,蘇聯知道自由法國需要蘇聯認可,蘇聯也希望能在戰後的西方陣營中,有一個能說得上話的朋友。因此,蘇聯也願意賣個人情給法國人!況且蘇聯也不花什麼成本,也不會有任何潛在的損失!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蘇聯承認自由法國並與之結盟,戴高樂將軍象徵性的派兵赴蘇聯助戰。實際上就是,蘇聯與自由法國的一場交易,這場交易充分體現了蘇聯與法國的大國底蘊,也充分展示了大國智慧。

蘇聯承認自由法國並結盟,戴高樂為什麼要派一個師去助戰?白楊樹下談歷史2019-12-17 20:59:57

二戰爆發後的第二年,德國的鐵蹄幾乎踏遍了整個歐洲,波蘭滅亡、法國投降,海峽對岸的英國也在苦苦支撐。連年的炮火紛飛,讓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甘當“亡國奴”的人們,紛紛拿起武器與之抗爭,戴高樂就是他們其中傑出的代表。

在常人眼裡,戴高樂到英國受到丘吉爾的熱烈歡迎,並很快承認“自由法國”的地位,是英、法兩國人民團結一致的象徵。殊不知,別有用心的丘吉爾和死不屈服的戴高樂明爭暗鬥,甚至不惜動武。“寄人籬下”的戴高樂該怎麼辦呢?

蘇聯承認自由法國並結盟,戴高樂為什麼要派一個師去助戰?

中東法屬權益,戴高樂拼死不讓。

對於英國人的別有用心,戴高樂心知肚明,不管對方如何“威逼利誘”,始終以獨立國格據理力爭。他招募自己的軍隊,簽訂合作協議,確定“自由法國”與英國的平等地位,甚至在非洲擁有了“自己的領土”。戴高樂艱難的走出了第一步。

1941年6月,德國開始插手法屬黎巴嫩和敘利亞,試圖與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從兩個方向對埃及形成夾擊之勢。丘吉爾和戴高樂決定迅速出兵,但二人在戰後處理上,卻出現了極其“不和諧”的一幕。

蘇聯承認自由法國並結盟,戴高樂為什麼要派一個師去助戰?

按照戴高樂的初衷,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自由法國願意放棄託管,讓兩國徹底獨立。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英國試圖取代法國的地位,成為兩國獨立的堅定支持者和捍衛者,淡化法國的作用,奪取屬於法國的“成果”。

戴高樂一面抵制他們的做法,一面命令卡特魯將軍宣讀他寫的獨立宣告。換句話說,自由法國致力於法屬黎巴嫩和敘利亞獨立,是法國內部的事務,和英國“半毛錢關係”都沒有。然而,倫敦隨後單方面也發表了一份宣告,雙方矛盾徹底公開化。

蘇聯承認自由法國並結盟,戴高樂為什麼要派一個師去助戰?

接下來的事情,讓戴高樂更加憤怒不已。經過英、法兩軍浴血奮戰,維希法軍願意停火談判,但英國人居然無視“自由法國”,單獨與維希法軍簽訂停戰條約,條約中隻字不提“自由法國”。說白了,法屬黎巴嫩和敘利亞如今屬於英國人控制。

“是可忍,孰不可忍”。英國人的做法徹底激怒了戴高樂,他宣告:不承認條約內容,自由法國軍隊不再聽從英軍指揮,並同時命令卡特魯,堅決奪取黎巴嫩和敘利亞的政權。戴高樂不惜與英國人動武,也要保住屬於法國的“土地”。

蘇聯承認自由法國並結盟,戴高樂為什麼要派一個師去助戰?

然而,英國人不肯就此罷手,戴高樂堅持“不妥協”立場。

戴高樂強硬的態度,最終讓英國人做出了讓步,他們同“自由法國”簽署了一份補充協議,承認黎巴嫩和敘利亞的政權獨立,由“自由法國”處理獨立後的相關事宜。可是,“到嘴的肥肉,怎能輕易放手”,英國人不顧協議規定,又開始搞“小動作”。

一是,禁止戴高樂的代表與維希法軍接觸。這其中既有不願讓維希法軍投靠自由法國,使其做大做強的目的,也有限制自由法國軍隊規模,從而在軍事上,對戴高樂進行控制。說到底,“自由法國”做大會嚴重“侵害”英國利益。

蘇聯承認自由法國並結盟,戴高樂為什麼要派一個師去助戰?

二是,迅速控制城市,唆使反對殖民統治。在英國人看來,一旦其內部發生矛盾,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接管兩個國家。於是,煽動阿拉伯人起來反對法國殖民統治,法國國旗被英國國旗取代,試圖在政治上造成對“自由法國”不利的局面。

更過分的是,英軍統帥居然不顧協議規定,揚言在黎巴嫩和敘利亞施行軍事管制措施,企圖接管一切軍事和行政權力。“自由法國”代表準備接管黎巴嫩時,英國軍隊拒絕離開,並且,英軍飛機就在上空盤旋,雙方劍拔弩張。

蘇聯承認自由法國並結盟,戴高樂為什麼要派一個師去助戰?

這次,戴高樂不再抗議,乾脆直接警告:不離開黎巴嫩,自由法國軍隊將被迫開火,“勿謂言之不預也”。戴高樂“死磕”、不妥協的架勢,讓英軍不得不從該地撤出。最終,自由法國在黎巴嫩和敘利亞建立了自己的政權。

投降的維希法軍,戴高樂並沒有為難他們。願意加入“自由法國”的,表示歡迎;願意回國的,不阻攔,結果有6000多官兵加入了自由法國軍隊。儘管自由法國已初具規模,但戴高樂認為英國人處處刁難,就是因為其國際社會影響小,軟弱可欺。

蘇聯承認自由法國並結盟,戴高樂為什麼要派一個師去助戰?

機會來了,他決定與蘇聯建交,爭取平等的大國地位。

英國人的讓步,讓戴高樂取得了中東法屬殖民地權益的勝利。為此,惱羞成怒的丘吉爾開始“冷落”他,終止與“自由法國”的一切合作,任何人不得與其接觸,甚至其下屬也不準接觸。目的就是要完全孤立戴高樂,讓“自由法國”自生自滅。

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開始。戴高樂敏銳地感到,這是平衡與英國關係的最佳機會,隨即宣佈:“由於蘇聯對德作戰,自由法國無條件地與其結盟”,但蘇聯方面的反應卻很冷談,原因是他們並不完全信任戴高樂。

直至9月,戴高樂宣佈成立法蘭西民族委員會,同時蘇聯與維希政府斷絕外交關係後,蘇聯的態度才積極起來,承認戴高樂是“自由法國”的領導人,在對德作戰中給予全面幫助,並保證戰後“完全恢復法國的獨立”,而這些都是無條件的。

戴高樂對斯大林的無私和尊重,可以說是百感交集。一年來,他單槍匹馬,除了一顆重振法蘭西的心,一無所有。他成了祖國的“死刑犯”,又常常受到盟友英國的壓制、欺辱,種種委屈無處傾訴。今天終於被大國蘇聯承認,他深感欣慰。

蘇聯承認自由法國並結盟,戴高樂為什麼要派一個師去助戰?

戴高樂隨即回電:“在‘自由法國’與蘇聯結盟對德國鬥爭之際,代表法國對蘇聯軍民不屈不撓的英勇精神,表示欽佩之意”。這封電報也深深打動了斯大林,因為這時的蘇軍,正在遭受德國沉重的打擊,特別需要盟友的鼓舞和認可。

有了蘇聯的支援,戴高樂在同英國的艱難交往中,逐漸掌握主動。例如,盟軍準備進攻利比亞的德軍,但英國總參謀部拒絕自由法國軍隊參加,在他們看來,限制法國人參加大規模的戰役,就是減少“自由法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

蘇聯承認自由法國並結盟,戴高樂為什麼要派一個師去助戰?

對於英國人“不可告人”的目的,戴高樂不再像以往針鋒相對、據理力爭了,而是立刻召見蘇聯大使,希望抽調一個師派往高加索地區,協助蘇軍作戰。這下,一貫“仇視”東方勢力的丘吉爾急了,連忙請求戴高樂的自由法國軍隊,前往利比亞參加作戰。

這個時候的戴高樂在政治上已經非常成熟。他十分清楚,離開蘇聯戰勝德國,解放法國,無疑是“痴人說夢”;但不能戰勝德國,解放法國,他的一切政治夢想也將化為泡影。特別是遭受來自美、英兩國的排擠,蘇聯的支援,更顯得無比的重要。

蘇聯承認自由法國並結盟,戴高樂為什麼要派一個師去助戰?

如果沒有斯大林的支援,還會有以後的戴高樂總統嗎?歡迎討論和留言。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戴高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