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心理學式”的溝通?誠緣愛心2019-09-26 19:05:38

這位朋友好!謝謝誠邀。

所謂心理學式溝通,這只是一個說法,其實就是有效的人際溝通 。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我們知道 ,溝通的目的是傳遞資訊,表達觀點,交換意見,消除分歧,達到和解,達成合作。無論是親密關係中的溝通,還是職場人際溝通,其有效溝通的表現就是雙方對於溝通的結果都比較滿意,雙方的願望都得到滿足。那麼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在此可列出幾點原則和方式方法:一、雙方彼此尊重對方,態度友善,語氣平和。用一句心理學詞語:我可以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尊重你表達意見的權利。如果一方採取高於一方的姿態,高高在上,高人一等,那麼這個溝通就不是平等進行的,想達成和諧是很難的,即使一方迫於某種壓力不得不得聽從另一方,其內心也是不願意,不樂意的。二、溝通中傾聽很重要,傾聽對方的真實想法,察言觀色,綜合語言和肢體語言(包括面部表情,眼神,手勢,肢體動作等)聽懂對方所表達的真實內容,這樣才能將談話進行下去。如果各說各話,那就無法溝通。所以說人際交談中,聽比說重要,傾聽對方是一種修養,表達自己是一種本能。三、學會站在對方立場,瞭解對方想法、願望的內在動機,理解對方。理解能拉近距離,走進對方內心,從而建立親和關係。四、如果對方暫時不能接受你的觀點意見,就不要強行說服,更不能強詞奪理,可以退一步,允許對方保留意見,尊重對方的想法。這樣即使當時沒能達成說服的目的,但你的和善態度和寬容風格,會讓對方看重你,從而也就有可能在後來轉變想法,同時也為今後的進一步溝通打下基礎。

如何“心理學式”的溝通?

如何“心理學式”的溝通?倚龍娛樂2019-09-25 23:48:07

謝邀。

心理學是一個很龐大的概念,我不太懂“心理學式”的溝通到底指的是什麼,但是心理諮詢有一個很重要的溝通技巧,叫做“

共情

”。

“共情”就是

同理心、感同身受

,將自己放到對方的立場,設身處地去理解和感受,才能更好地瞭解對方的心路歷程,瞭解對方為什麼會這樣想、這樣做,從而讓對方覺得你是值得信賴的,提高溝通效率。

而“共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溝通技巧,只有

深入了對方的內心,才能真正理解對方,才能達到高效溝通。

英語有一句諺語:

把你的腳,放到別人的鞋子裡

。說的也是設身處地,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

如何“心理學式”的溝通?

所以,在溝通時,不妨運用一下“共情”這一技巧。而溝通時,運用“共情”有3個好處:

第一好處,共情有利於資訊的表達和接收

一方面,你在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只有

用對方能聽得懂、能夠理解的方式

,才能順利被對方接收和吸收,否則就是雞同鴨講,對方不理解或者只會把你的話當作耳旁風。

反過來,當你在聽對方的觀點時,你只有

理解了對方的真實立場和意圖之後

,才能更好地接收和吸收對方的資訊和觀點。

如何“心理學式”的溝通?

第二點,共情有利於組織你的語言

溝通的過程,就是

把你腦子裡的想法,告訴給對方

然而,腦子裡的想法會很雜很亂,沒有條理。但因為是你自己的想法,無論多雜多亂,你都知道具體確切的意思。

但是,對於別人來說,他並不知道你想法的來龍去脈。如果你在傳達想法時,東說一句、西說一句,完全沒有條理,對方就會不知道你在說什麼,導致沒有興趣而分心。

所以,溝通時,要

站在對方理解的角度,組織你的語言,讓對方能夠非常簡單、明晰地瞭解你的想法。

如何“心理學式”的溝通?

第三點,共情有助於吸引對方的注意力

溝通,也相當於

販賣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說的話,

對方沒有興趣,那你就是白費口舌

而共情就是事先

分析和打探出對方對什麼有興趣

,然後將你的想法包裝成對方感興趣的形式。

比如丟擲你的觀點之前,先設計一個對方感興趣的場景和橋段,等勾起了對方的興趣之後,再丟擲你的想法和觀點;

比如為了讓對方喜歡你,能和你溝通,一開始可以專挑一些對方感興趣的話題,熱場子等等。

如何“心理學式”的溝通?咪西咪西哆來咪2019-09-25 18:03:16

1:重要場合,關鍵時刻腦子一片空白,該怎麼辦?

——- 方法一:很幽默的,自己批評自己,不知不覺中你就慢慢冷靜了。(注意不是自黑, 自黑只適合平時聊天。)。

——-方法二:首先預測到自己會產生恐慌,事先預備好發言的小紙片。等到出現怯場的預兆時,就大大方方地把紙片掏出來,用很幽默的態度接著朗讀。

2遇到事就愛與他人比較怎麼辦?

——給自己定一個“自我成就標準”,那個標準只要合乎自己,對於自己來說合適就夠了,時時刻刻告訴自己,我這樣很快樂,我沒必要越過那一界限。

3聊天時,控制不了自己只顧自己發言怎麼辦?這是病,得治。

——-喜歡不停說話的人,是因為潛意識有“對方跟我意氣相投”的想法,然,這不見得是真相,所以,需要時時刻刻引導對方和自己互動,讓對方去說話,你只需要把自己的態度轉換為一邊點頭一邊微笑,還很欽佩的樣子,聊天的時候,儘量不要自己在那裡滔滔不絕。認真聽對方說話真的太重要了。

4總是把事情往壞的一面想怎麼辦?

——把心情調整成;“做不成就做不成,我就盡力去做就好,走到哪算哪”,然後再去努力。這樣就真的輕鬆了。

5該如何忘記想忘掉的事情呢?

——雞湯所謂的忘記,就是“不去想它,還說這是忘記不快經歷的最快捷徑。”特麼純瞎扯,努力不去想,為了不想起來而拼命壓抑思想,這在心理學上會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你的大腦會提醒你一直思考。事實上,人類的大腦擁有一項很不錯的機能,那就是對事物的興趣會在半年後轉淡。將其轉換為圖表的話,被稱為“忘卻曲線”。

然後,有小夥伴表示連半年也等不了?

嗯,“擦鹽療法”可以幫到你。具體方法是:再次踏入“正在想的那件事”,把那些痛苦的經驗寫在日記上,是的,就是自

虐。讓自己變得對那些事厭煩起來。其實,只要度過半年,悲傷就會消失掉了。順其自然吧。刻意讓自己忘記,也許很久都忘記不了。

6:心理學中有一個定律叫做葉克斯一多得森法則,是心理學家葉克斯和多得森發現的。該定律描述了焦慮程度和解決問題的效率之間的關係,即二者之間的關係呈“倒U型曲線”:焦慮程度過高和焦慮程度過低時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慮時的效率最高。所以,適度的焦慮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

7:想要挑一個人的毛病,正是因為你對他產生了興趣的緣故。

——-心裡越是“關心”某個人,對方的缺點反而會變得越清晰。如果你感到煩躁不安,這也是一種幸運,這是你發現嶄新自我的機會。單純挑別人的毛病這件事雖然會讓你毫無收穫,但是在多數情況下,你一定能從讓你產生這種情緒的人身上學到一些東西。

應該是葉芝說的,他說,人活著就有一個大麻煩,什麼麻煩呢?就是:我們無法擁有說一不二的感情。敵人身上總有讓我們想去學習的地方,我們愛的人總會有讓我們討厭之處。正是這種糾結不清的情感催我們變老,讓我們皺起眉頭,加深我們眼周的黑眼圈更深。要是我們能像小孩子一樣全心全意地愛或者恨,我們應該就永永遠遠快樂了。只是,永不衰竭的快樂和悲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人生的魅力所在。

8:心理學有個治療法,叫做生物動力學,創始人是亞歷山大·魯宏。他從人的個性形成及身體語言來看心理問題。魯宏說:“人的個性,像樹的年輪,是一圈又一圈地發展出去的。嬰兒的一圈,代表愛與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創作與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及嬉戲;青年的一圈,是情愛及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則象徵現實與責任。一個完全的人,要具備上述所有特徵。”這一圈一圈的發展,有一定的程式,如果有一圈未完成,而被破壞了,這個人的個性就會負傷,不能完全。

9:接近一個陌生人時注意對方腳下的動作。

——當你不得不去打斷一段對話的時候,請在接近時注意他們腳下的動作,如果他們只是把身子轉向你,那麼這不是個大段對話的好時機。但是,如果他們向你移動腳步,對你則是個很好的訊號。

10:爭論時站在對方的身邊而非身前。

——-當你覺得爭論的氣氛開始變得緊張時,你應該走到對方身邊,以減少雙方之間到壓迫感。

11:聊天時,如果你想讓對方感到舒適,可以重述他上一步對你說的話。

12:省去“我相信”,“我認為”這樣的表述,會讓你的話更有說服力。

13:緊張時嚼塊口香糖,如果我們的大腦認為我們在吃東西,那麼就會放鬆對危險的警惕,嚼口香糖常常可以騙過大腦從而減少緊張。

14:溝通的時候,不要害怕肢體接觸,肩膀和膝關節的觸控可以建立信任關係。

15:在學習的地方張貼眼睛照片,這樣比較容易會自動自發、借東西也比較願意歸還,因為有“有人在看”的心理暗示。

16:溝通時,儘量用名詞代替動詞,例如你想說:“吃飯對你來說多重要?”時,可以說:“當一個可愛吃貨對你來說多重要?”

17:堅持每天和自己對話10分鐘。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漸漸的形成每個人不同的價值觀,其實為你決策的就是在你意識裡形成的價值觀。和自己對話,其實就是在和自己意識裡的價值觀對話,有的時候需要由價值觀來判斷,有的時候也需要推翻原有的價值觀,重新建立新的價值觀。在這個和自己內心交流的過程就是與自己對話。

18:談話時選擇一個對方常說的詞,每次他們說到這個詞時你就微笑、點頭,或者有些其他積極的反應,彼此的談話過程就會順暢、和諧很多。

19:為了堅持做一件事情,我們最好先設定小的、具體的目標,每當實現一個小的目標,就會體驗到成就感,從而激勵我們繼續做下去。

20:“愛笑的人運氣都好”,不是一句雞湯,情感和麵部之間的聯絡非常神秘,而其中的笑是人類與他人進行交流的最古老的方式之一。“笑不僅是簡單的內在情緒的表現,而且也是兩個人思想共鳴的外在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