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理解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這首詞?雨沐青辰2020-05-18 16:24:10

這是一首辛棄疾比較有名的詞,寫於鎮江,寫作這首詞時,辛棄疾65歲,已是飽經風霜,而詩人一生念念追求的北伐夢,看來在有生之年也不太可能實現了。儘管如此,詩人的志向並未因此而消沉,在詞中,透過對歷史英雄人物孫權的歌頌,仍寄望朝廷在未來能夠出現扭轉乾坤之才,渡江北伐,一舉克復中原。

如何評價、理解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這首詞?

辛棄疾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生於北方,年輕時便參加了抗金義軍,有勇有謀,曾經孤膽入敵營擒殺叛徒張安國。迴歸南宋後,一心希望南宋政府能決心北伐,滿腔熱忱地撰寫了《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無奈朝政由主和派把持,辛棄疾因此不受重用,輾轉各地任地方官以至退隱山居。

無情的歲月不斷地消磨著辛棄疾的身心,面對無可奈何的現實,他只能把自己的抱負深深地埋在心底,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在地方官任上,他勸農興商,平盜鎮匪,糶米救災,建軍練兵,政績斐然。

如何評價、理解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這首詞?

但由於辛棄疾的個性非常耿介,得罪了不少人,受彈劾而被罷官,隱居江西上饒有二十二年之多。這期間,辛棄疾以陶淵明自比,自號“稼軒居士”,寫了許多田園詞作,看似輕鬆愜意,但他想做的事情不能做,想說的東西說不出來,心情更加壓抑,反映到詞風上,也變得更加沉鬱。

他在夢中還曾夢見沙場秋點兵,也常與志同道合之士互通書信,互相勉勵,以及共商北伐大計。

如何評價、理解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這首詞?

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主戰的韓侂冑任宰相,辛棄疾重新得到任用,年邁的他精神為之一振。在鎮江知府任上,辛棄疾積極籌備北伐,訓練軍隊。《南鄉子》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中寫下的。

詞表面是對歷史的感懷,實際是對時事的諷喻,南宋偏安江南,不思北伐,“不盡長江滾滾流”,多少時光已過去,自己正青春年少時迴歸了南宋,如今蹉跎一生,一事無成,而兩鬢已經斑白。

歷史上的孫權“坐斷江南戰未休”,進取精神是多麼可敬,慨嘆南宋朝廷一味對外求和,軟弱無能,而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負。對苟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進行了鞭撻。

其實,歷史上的孫權並不像詞人所描寫的這般理想,但當年東吳的形勢與南宋比較相似,辛棄疾只是借孫權來抒發自己心中的一種理想狀態,同時也希望雖已年老的自己,能夠重上戰場,叱吒風雲。

如何評價、理解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這首詞?

這首詞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愴雄壯,意境高遠。辛棄疾另有一首登北固亭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同為傷古懷今之作,但寫法大異其趣,而都不失為千古絕唱,可以放在一起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