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話怎麼說?使用者21395840741382020-04-05 05:55:54

根據語言特點及通話情況,可將吳語分為三區六片:北區太湖片,南區台州片、東甌片、婺州片、處衢片,西區宣州片。太湖片最大,可再分為毗陵、蘇滬嘉、苕溪、杭州、臨紹、甬江等六小片。處衢片也較大,可分為處州、龍衢兩個小片。宣州片較散,可分為銅涇、太高、石陵三個小片。常州話,屬於吳語太湖片常州小片(又叫毗陵小片)。廣義的常州話包括一下地區:[江蘇] 常州市、武進(除沿江的圩塘、魏村、孝都、小河等鄉)、丹陽、金壇(除漕河以西)、溧陽、宜興、江陰(除西北角石莊鄉及利港鄉一部)、沙洲(除中心河以東,沙槽河以北)、靖江(除西南角新橋、東興等鄉)、*通州(縣城金沙鎮及周圍鄉村)、海門(北部包場等12鄉)、啟東(北部呂四等7鄉)、高淳(東部顧隴、永寧等7鄉)。[安徽] 郎溪(北部定埠、梅洛等鄉,西北部建平、東夏、幸福等鄉)、廣德(北部下寺鄉的廟西,南部蘆村鄉的甘溪溝及東亭鄉部分村莊)。[編輯本段]常州話與北方官話、普通話古代常州人是什麼口音,現在已無從查考。不過,可以斷定的是,現在的常州話是本地土著語言和中原語言多次混合、互相影響的結果。商末,太伯和仲雍到吳地與當地土著結合,所說語言被稱為吳語。以後歷代,每次戰亂,中原居民都要大規模南遷。一方面,中原居民與其周邊民族混合形成現在的北方官話,另一方面,中原居民與吳地居民混合,形成現在的吳語。咸豐時,清軍和鄉團練與太平軍在武進、金壇、溧陽激戰,當地人口銳減,“行終日而不見人”。因常州處於吳方言與北方官話區的交界線上,就有北方官話區移民大批進入。例如,金壇原有的老金壇話屬於吳語。到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第二次攻打金壇城,與清軍血戰110天,城中人丁7萬餘僅存不足3000,全縣遺民不足3萬。此後,因移民進入,到同治四年(1865),人口升至87024人,光緒十 年(1884年)人口又升至176500人。由於這一重大變故,現在的金壇縣存在雙語現象,屬於吳語的老金壇話與屬於江淮官話(江淮官話 為北方官話一支系,通行於安徽省長江兩岸地區,江蘇省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長江南岸鎮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區,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帶)的新金壇話並存,且新金壇話佔優勢。而在清代前期,當地人說的肯定是老金壇話。因為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所引金壇方言和龔自珍《金壇方言小記》中所記金壇方言均與現在的老金壇話相同。太平天國失敗後,在武進西部(夏溪、湟裡、成章),有蘇州鉅富許萬臺以工代賑,經營墾荒,出租土地,吸引蘇北、安徽、湖南、湖北大批移民定居(大部分是蘇北人)。在北部(小河、孝都、魏村、圩塘)一些鄉村也有以蘇北人為主的移民落戶江邊“下灘”墾荒。溧陽境內有河南(光山、羅山等縣)、蘇北(興化、高郵等縣)、浙江(溫州)、安徽、湖北移民定居溧陽,他們分別聚居在平橋、永和、上興等丘陵山區和餘橋、古瀆、前馬等蕩灘圩區,同時使用溧陽話和原籍話。如縣城屬於吳語的“勿要”連讀,在西北部鄉村被說成江淮官話的“不要”。這就形成一些外地方言島。他們說兩種方言,在家、村裡說原籍話,與當地人說吳語。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