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橄欖核雕刻全套工具都是什麼?使用者21414893424552462019-12-16 22:36:27

橄欖核雕刻工具是雕刻家從事創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侶。在雕刻的工藝製作過程中,雕刻刀及其輔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話說:“人巧莫如傢什妙”、“三分手藝七分傢什”。看一個人的手藝如何,只須觀察一下他的工具便能知曉,而工具的保養修飾,也能證明勞動者素質的高低。在橄欖核雕刻創作中,工具齊備,會磨會用,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技巧,使行刀運鑿洗煉灑脫,清晰流暢,增加作品的藝術表現力。雕刻刀的種類有很多,最寬的鑿有4-6釐米,最窄的鑿只有針尖那麼點兒。初學雕刻者在選擇刀具時,首先要了解它們各自的用途,然後再到產地、廠家或鐵匠鋪裡定製購買。雕刻刀以浙江東陽、溫州樂清和蘇州光福出產的為好,蘇州工藝之鄉光福舟山的橄欖核雕刀是全國一流的,有些地方的美術材料用品商店裡也能買到比較合適的雕刻工具。如果在不方便或買不到的情況下,可以學會自己做,自己做的好處還在於無論刀的種類、大小形狀,都可由自己選擇決定,可根據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隨時添置得心應手的工具。下面逐個介紹橄欖核雕刻刀具的用法與功能:一、尖刀刃口呈三角形,因其鋒面在左右二側,鋒利集點就在中角上。主要用於刻毛髮刻裝飾線紋,也是版畫與水印木刻藝術製版時常用的一種工具,操作時刀尖在木板上推進,木屑從三角槽內吐出,刀尖推過的部位便刻畫出線條來。尖刀的功能基本上是為了突出作品的層次感,比如衣服與肉的區分;還有就是開出人物的面部也需要用到尖刀。二:半圓刀刃口呈圓弧形,多用於圓形和圓凹痕處,在雕刻傳統花卉上也有很大用處,如花葉、花瓣及花枝幹的圓面都需用圓刀適形處理。圓刀橫向運刀比較省力,對大的起伏、小的變化都能適應。而且圓刀的線條不肯定,使用起來靈活且便於探索。根據不同的用途,圓刀的型號應有所區別,大小範圍基本在5釐米-0。5釐米之間六種。做圓雕人物的刀口兩角要磨去,呈圓弧形,否則雕衣紋或其它凹痕時,不但推不動,還會破損凹痕道的兩旁。倘若做浮雕時,則應保留刀口兩角,並利用其角尖的功能雕刻地子角落處,因此要配備二種。圓刀還有正反之別,斜面在槽內、刀背呈挺直的為正口圓刀,它吃刀比較深,最適合做圓雕,尤其是在出坯和掘坯階段。斜面在刀背上,槽內呈挺直的為反口圓刀,吃木比較深活,能平緩的走刀或剔地,在浮雕中用途更大。圓刀的形狀還可根據需要做成鐵桿彎曲形,以便伸進較深的部位挖雕鏤洞。半圓刀基本上是來突出作品的凹凸部位的表達,比如人物的面部的肌肉,與衣服的褶皺。工具的握法:基本上是右手的食指與母指握刀在以中指來穩定刀具,左手持作品與穩定刀具(以個人喜好來定)。三:推刀刃口呈平直,主要用於劈削剷平料面的凹凸,使其平滑無痕。型號大的也能用來鑿大型,有塊面感,運用得法,如繪畫的筆觸效果,顯得剛勁有力,生動自然。平刀的銳角能刻線,二刀相交時能剔除刀腳或印刻圖案。瑞典和蘇聯的木雕人物就多用平刀,有強烈的木趣味。推刀基本上分為大號、中號、小號。(大小也與個人的喜好來決定)握法基本也與其它刀一致。推刀主要是用來修底的。比如開絲。與刮刀難以進入的地方,薄藝上就經常用到推刀。具體操作因人而異,不盡相同。藝人們有時還會根椐個人愛好和使用習慣製作出各種不同的刀具。在傳統的工藝雕刻中,雕刻工具往往多達百餘件,當然,經常使用的只是以上介紹的幾種,有的只是偶爾使用一下。四、雕刻的輔助工具:主要是木銼,小型電動木工拋光機和電動鑽機。常用雕刻方法:一、浮雕法:按照雕刻深度可分為高浮雕、淺浮雕、薄意三種。高浮雕:又稱三面看。選用異型橄欖或者桃核這種雕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取得明快反差,也是最常採用的一種設計方式。高浮雕的各種景物的雕刻應儘可能地採用圓雕的技法,使雕刻的物體比例合適、構圖豐滿,側面和正面的比例合理。初學者往往只注意正面的構圖雕刻,忽視側面的圖景比例,這是應予注意避免的。浮雕的製作多見花卉、人物、動物。高浮雕是浮雕向圓雕過渡的階段,在學習雕刻的過程中,要首先學習構思設計,前後左右都要照顧到,循序漸近,不能逞一時之快,大量剔除荒料,致使最後有些景物無法安排,不得不改變原設計。應該採用的步驟如下:先在橄欖上畫圖,沿線用平口刀勾勒一遍,用刀剔除空白地方的荒料。經過一個小階段的剔除,墨線不清楚時,要停工審視,將不清之墨線補上,再繼續進行,邊剔除荒料,邊深入設計。達到預定深度後,將背景定型,然後將前景雕刻完成。要前後都照顧到不能只顧一方。雕刻時,要注意總體設計,留料要充分,防止因突現的瑕疵損害設計。待雕刻全部完成後,細部用水砂紙磨光,經封蠟處理,一件雕刻品就完成了。淺浮雕:這是相對高浮雕比較而言,所刻的景物一般比較淺。所設計的畫面,要有中國民族性的裝飾效果,構圖要豐滿。常見的圖案有龍鳳、山水、花卉、歷史故事等。雕刻方式如下:將料石浸水粗粗打磨一遍,使其顯露石紋和顏色,給有綹、裂、砂、釘的地方作上標記,根據石色的分佈和石質情況,確定作品題材和構圖。在設計中儘可能地躲過綹、裂、砂、釘,或把這些缺陷根據情況設計成山崖、怪石等景物。儘量透過巧妙的設計,使成品雕件上基本找不到這些缺陷,或不明顯。設計完成後,用斜口刀在載體上細細勾畫。線條要準確,翻轉折疊的地方要交待清楚。設計定稿後,用平口刀的側尖沿線條勾勒一遍,刀鋒要向線條一側稍稍傾斜,目的是要保證線條的完整性。勾勒完畢,用小平鑿削剔線條間的空白部分,這個工作叫“清底”。清底時要照顧全域性,使整個畫面基部深淺一致。待清底工作完成後,再將各線條按照設計意圖進行雕刻。對一些翻轉折疊的地方,要特別注意層次關係,力求交待清楚。雖然淺浮雕是一薄層雕刻,而在結構上則要求富有主體感。初學者線上條和基礎平面接觸部,總是留有許多刀痕,這在行業中稱為“根不淨”。這種情況,只要用側弧形修光刀細緻耐心地沿線條刮削,就可以消除乾淨了。高浮雕和淺浮雕,是印材雕刻中的基本技法,是常見的表現形式。所以初學者應首先熟練掌握這兩種技法,以便向更高難的圓雕過渡。如果沒有從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難掌握所雕刻景物的比例關係和準確佈局,也不可能很好體會雕刻各種景物的感覺。所以一個初學者,應從基本技巧開始學習,注意觀察各種花卉、草蟲、動物,尤其要注意觀察好的雕刻成品,先行臨摹,再自己加以變化。觀察動物要注意神態,因為雕刻動物時傳神是最重要的,身體的其它部分都可能也可以做變形處理,只要表示出它們的精神氣質,就可能使作品有傳神之感,薄意:薄意是一種極薄的浮雕,因為它的施用對料石材質極少破壞,而又飽含詩情畫意,所以在一些質地好而透明度高、材料相對較小的珍貴凍石上,經常採用這種裝飾形式。例如壽山田黃石几乎全部彩此種雕刻法。薄意的取材非常廣泛,其中主要有歷史人物、山水花鳥甚至書法手跡,具有吉祥寓意的題材更是經常採用。薄意的製作主要工序如同淺浮雕,但凸起部分一般不超過0。5毫米。在照顧到料石瑕疵遮蓋時。應當著重整個畫面的佈局章法,隨著石形的凹凸而進行雕刻,把用刀的技法與畫面的詩情畫意熔於一爐。在雕刻過程中,要用心去刻,要把自己的情感深呈作品之中,把中國畫的章法佈局和畫理在薄意雕刻中展現出來,讓薄意雕刻的方寸天地,包容進名山大川的無限秀美風光,小中見大,這樣才能達到意境。薄意的線條間的空白要仔細地清根,這個工作需要極大的耐心才能完成。其後還要對其中的細部進行裝飾性修整、開臉、開絲或點綴,這些工作最好放在作品用900#水砂紙磨光以後進行。900#水砂紙磨光需要非常細心,不能大面積地磨擦,應把水磨紙剪成條,粘在小竹片上進行磨光,或對摺兩次,用折出來的邊角磨光,要著重對線條根部進行修磨。“根不淨”是薄意雕刻的大害,是雕刻者應高度重視的問題。二、圓雕——圓雕又名立雕,圓雕的製作,首先要有一個準確的設計方案,製作一件雕刻作品,大致需要經過設計——去荒料——定型—粗雕—細雕—磨光——上蠟等幾道工序才能完成。雕刻一顆橄欖或者桃核時首先要根據形狀和紋路的情況、設計確定要雕刻景物的佈局,用刀尖或者筆勾畫出輪廓,再用開鑿或雕刻機打去荒料,整理成所設計景物的雛形,然後用平鑿細細雕刻。要注意,用力要適當,用刀要準確。正確的姿式是用右手姆指、食指、中指捏住刀杆,無名指抵住雕件,左手拇指倚住刀鋌,保持刀鋌的穩定性,防止跑刀,劃傷別的部位。在雕刻精細的鏤空雕件時,應首先將外部紋飾刻好,再用雕刻機或手鑽把內部鑽通,最後用平鑿修整。鏤空件需要的特種刀具,要根據情況製作,以適應鏤空雕刻為準。三、平刻又名陰刻。北京地區俗稱“撥花”。在各種雕刻中,平刻是最為省工的一種,但是真正能夠刻得出神入化,將畫面設計得古個典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平刻要求製作者要有較強的繪畫能力。一般使用隨形石進行撥刻。首先用鉛筆加以勾勒,然後用平鑿側尖或特製刻刀撥刻,其實可以說是用鐵筆往印石上寫畫。待全部完成作畫後,用褚石加調少許墨色,將所刻畫面塗勻,待乾燥後,用潮溼毛巾擦去浮色,這件作品就完成了。注意畫面佈局一定要有章法,多參考一些畫冊,如芥子園畫集等。四、微刻在印章之上撥寫極小的書法,每字約有一毫米大小,也有更小一些的字,形式生動。具體制作如下:用支架夾持一塊放大鏡,做成一個觀察鏡,在頭髮絲兩端夾上兩個小鐵夾,放在印章之上充作劃線,透過觀察鏡,進行刻寫,然後用白水彩色塗抹即可。當製作熟練以後,不用觀察鏡也能刻制。此種工藝要求製作者有較好的書法根底,再加以練習,就可以掌握微刻了。注意印章的平面要光潔,最好先用較深顏色的單色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