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蕭朝貴之死?歷史文哥2021-04-24 15:30:00

西王蕭朝貴之死,是太平天國史上的重大事件。一方面,太平軍圍攻長沙遭遇挫折;另一方面,永安封王以來形成的政治權力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但迄今為止,關於蕭朝貴的重傷情形、死亡時間等問題尚不明確。筆者以清代官方檔案為主要線索,對此問題做進一步的考證。

1.重傷情形

咸豐二年(1852年)七月二十九日,蕭朝貴率太平軍以妙高峰為主要陣地,連同鰲山廟、馬姓高屋等炮點猛轟長沙南城,同時命曾水源、林鳳祥、李開芳等“帶牌刀手往各門進攻”,“麇集南門外之金雞橋並瀏陽門外之校場,時復遊弋小烏門等處”。就在這時,蕭朝貴中炮受傷。

關於蕭朝貴中炮受傷的地點與情形,洪仁玕在自述中稱:“又發西王大隊直攻長沙,而秦日綱、陳承瑢等隊陸續進發。前隊正在大獲勝捷,破進外城,攻圍正急,而內之士民亦目見張惶搬遷。殊西王在敵樓上裝束異常,窺伺城內,忽被流星炮彈中傷昇天。”認為太平軍已攻破外城,蕭朝貴是在長沙外城的望樓上察看軍情時中炮。洪仁玕在咸豐九年始至天京,攻打長沙時並不在太平軍中,所記並非一手資料,是後來從親歷長沙之戰者如洪秀全、陳玉成等處聽聞得來。

李秀成參加太平軍後一直在蕭朝貴營中,他說:“後移營,西王蕭朝貴帶李開芳、林鳳祥等來打長沙。此時我為兵,尚未任事。”“西王在長沙南門外中炮身死。”但他當時僅為普通士兵,對蕭朝貴受傷的具體情形並不詳知,更不可能知道高層機密,所以李秀成僅提及蕭朝貴受傷的地點而未言其受傷情形。另據張亮基等奏稱:“屢據生擒活賊口供……(蕭朝貴)此次在南城外執旗督陣時,已被官兵轟斃。”敵對雙方的記載都證明蕭朝貴是在南門外中炮,洪仁玕的說法錯誤,況且太平軍始終未能攻破長沙外城。

七月二十九日負責進攻長沙南門等各門的是曾水源、林鳳祥、李開芳。據曾水源等報告:“口等欲往進攻,回稟西王,帶牌刀手往各門進攻。”羅繞典等奏報蕭朝貴“出探地勢”,張亮基則奏稱蕭朝貴“執旗督陣”。可見西王並未親自帶兵至各門攻打,而是負責全域性督戰及探查地勢。

妙高峰與長沙南門相對,是督戰長沙的制高點,太平軍迫近長沙時即佔據此地,修築炮臺工事。洪仁玕所記“殊西王在敵樓上裝束異常,窺伺城內”,與羅繞典所奏二十八日戰況“遠望賊匪於城南妙高峰上俯瞰城中”相近。太平軍與清軍發生的炮戰主要也是在妙高峰與長沙南城城牆兩個方位的激戰。結合二十九日蕭朝貴並未親自率軍攻打各門,而妙高峰上仍然炮火不斷,“對城開放槍炮,如雷如雨”,掩護突進之意明顯。蕭朝貴的指揮中樞當在妙高峰無疑。

據羅繞典所奏二十九日戰況,清軍對妙高峰太平軍的攻擊共有三次。第一次,“該匪復於妙高峰上,對城開放槍炮,如雷如雨,兵勇幸未損傷,臣等指揮弁兵於城上用槍炮擊斃數十人”;第二次,“該匪挑土肩石,蟻聚蜂上,意欲建築炮臺。臣鮑起豹督飭將弁一面嚴防,一面用大炮連向轟擊,傷斃數十人,鬨然四散”;第三次,“經臣等先遣瀏勇千餘人預伏山下攔頭截剿,又斃百餘人,瀏勇亦有傷亡”。彼此對照,蕭朝貴在第一次戰鬥中受傷的可能性較大。因為這次戰鬥是太平軍首先發動的炮擊,蕭朝貴應親自指揮,目的是為掩護曾水源等在各門的攻城戰。清軍予以還擊,又“如雷如雨”,可見戰鬥之激烈。這與洪仁玕自述、羅繞典奏報、張亮基奏報所記蕭朝貴受傷情形較為吻合。蕭朝貴於妙高峰“窺伺城內”和“出探地勢”是為勘查敵情,“執旗督陣”是為指揮炮擊掩護太平軍攻城,卻在炮戰中負傷。

洪仁玕所述“裝束異常”或系猜測之詞。清軍經常虛報戰績,奏報中尤其重視擊斃頭目的情況,賽尚阿、羅繞典等就多次奏報擊斃“執黃旗賊目”。但在記載二十九日戰況的奏報中,羅繞典只稱“沅州兵丁生擒賊匪劉啟貴等四名,當即斬訖”,並沒有擊傷擊斃太平軍頭目的內容,而且當時戰鬥激烈,“如雷如雨”,很難分辨太平軍士兵、將領的裝束。

因此,蕭朝貴受傷的大致情形是:七月二十九日,蕭朝貴派曾水源、林鳳祥、李開芳帶兵攻打長沙南門、瀏陽門、小烏門等處,自己在妙高峰探查敵情,並指揮太平軍炮轟長沙,以掩護曾水源等的進攻。清軍猛烈還擊,結果蕭朝貴被長沙南城樓上的清軍用大炮擊中,打著“胸膛乳上穿身”,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