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敘述了怎樣的故事?大善人解說2019-06-07 15:06:34

360百科

目錄

簡介

時代背景

文化遺產

思想內涵

傳承方式

漢語譯本

史詩作者

介紹

成書年代

成書歷史

主要情節

最長詩歌

敘事結構

篇目

傳奇性

研究

婆羅門仙人

爭鬥

困境

誓願

咒語

戰爭

印度神話

摩訶婆羅多 印度史詩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展開

《摩訶婆羅多》是享譽世界的摩訶婆羅多和印度史詩,它的漢語全譯本,約有五百萬字,和《羅摩衍那》並列為印度的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現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詩的基礎上編訂加工而成,其中有長篇英雄史詩,而且有大量的傳說故事作為插話,有宗教哲學以及法典性質的著作。有10萬“頌”(詩節),內容篇幅相當於《羅摩衍那》的4倍,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史詩,規模宏大、內容龐雜。印度現代學者認為《摩訶婆羅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詩,內含印度民族的“集體無意識”,堪稱是“印度的靈魂”。

中文名稱

摩訶婆羅多

外文名稱

Mahābhārata(梵文)/Mahabharata(英文)

題材

印度史詩

字數

約有五百萬字

美譽

百科全書式的史詩

摩訶婆羅《摩訶婆羅多》摩訶婆羅多電視劇全集摩訶婆羅多2013全集摩訶婆羅多電視劇1988毗溼奴演員

簡介

摩訶婆羅多(天城文〉、IASTMahābhārata),一譯“瑪哈帕臘達”,是古印度兩大著名梵文史詩之一,另一部是《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現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詩的基礎上編訂而成,其中不但有長篇英雄史詩,而且有大量的傳說故事作為插話,還有宗教哲學及法典性質的著作,因此篇幅很長。《摩訶婆羅多》有“二十萬行長詩”之稱,在《格薩爾王》被發現之前,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

時代背景

《摩訶婆羅多》的成書時間約從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四世紀,歷時八百年。它長期以口頭方式創作和傳誦,不斷擴充內容,層層累積而成。它的成書年代處在印度從原始部落社會轉化為國家社會的時代,也是從吠陀時期的婆羅門教轉化為史詩時期的新婆羅門教(即印度教)的時代。這部史詩以印度列國紛爭時代為背景,描寫婆羅多族的兩支後裔為爭奪王位繼承權而展開的種種鬥爭,最終導致大戰。大戰的結果雖然有勝敗,但雙方將士幾乎全部捐軀疆場,是一個歷史悲劇。

文化遺產

這部史詩的成書過程是印度古人彙集和儲存民族思想文化遺產的一種特殊方式。這部史詩本身就宣稱道:“正法、利益、愛慾和解脫,這裡有,別處有,這裡無,別處無。”也就是說,這部史詩的內容囊括了人世間的一切。因此,這部史詩成書後,在印度古代被奉為“第五吠陀”,也就是被奉為“聖典”。印度現存最古老的四部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闥婆吠陀》)是吠陀時代的“聖典”,而《摩訶婆羅多》則是史詩時代和古典時代的“聖典”,即“第五吠陀”。瞭解了《摩訶婆羅多》這部史詩也就基本瞭解了印度教傳統文化。所以,印度現代學者認為《摩訶婆羅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詩,內含印度民族的“集體無意識”,堪稱是“印度的靈魂”。

毗耶娑

思想內涵

史詩所寫的故事不是一般的王族內爭,而是顯著對立的兩類統治者的鬥爭,是弱小對強暴、受侮辱損害者對加侮辱損害者、遭遇流放迫害因而接近人民的貴族對高踞王位驕橫殘暴的貴族的鬥爭。基調是頌揚以堅戰為代表的正義力量,譴責以難敵為代表的邪惡勢力。堅戰公正、謙恭、仁慈,而難敵貪婪、傲慢、殘忍。難敵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連俱盧族內一些長輩也同情和袒護般度族。史詩表現了人民在亂世希望由比較賢明的君主,而不是由暴虐的君主統一天下的願望。

貫穿史詩的是法的哲學思想體系。“法”是作為國家社會的結構秩序,同時也是每個人所應遵守的行為準則。法和非法規定了是非善惡的標準。這種思想利用史詩故事形象地表達出來,把最後倖存的般度族長子堅戰解釋為是法的化身和勝利。

這部作品很早就以各種形式傳到了東南亞,對當地文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它已被譯成印度現代一些主要語言和英、法、德、俄語乃至爪哇語。漢語全譯本共六卷,由金克木、趙國華、黃寶生等翻譯,乃迄今為止,除梵、英以外世界上第三個全譯本。

傳承方式

《摩訶婆羅多》成書後,以口傳和抄本的形式傳承。抄本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樺樹皮和貝葉。十九世紀開始出現《摩訶婆羅多》的印刷文字。二十世紀初,西方學者認識到《摩訶婆羅多》對於研究印度文化的重大學術價值,曾經計劃編訂《摩訶婆羅多》精校本,後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中斷工作。從1919年開始,印度本國一批梵文學者重新啟動這項工作,歷時近半個世紀,於1966年出齊《摩訶婆羅多》全書精校本。

漢語譯本

《摩訶婆羅多》漢語全譯本依據的就是這個精校本。這項翻譯工作開始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最初由趙國華髮起。《摩訶婆羅多》全書共分十八篇。金克木先生譯出全書開頭四章作為示範,趙國華和席必莊於1986年譯完第一篇(《初篇》)。但當時遇到出版困難,因為一般的出版社不敢輕易接納這項曠日持久的出版計劃。直到1989年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以學術事業為重,接納了這項出版計劃。正當《摩訶婆羅多》翻譯工作重新啟動之時,趙國華於1991年突發心肌梗塞,英年早逝。此後,這項翻譯工作由黃寶生主持,並於1996年被列為重點科研專案。前後參加翻譯工作的共有八位梵文學者,歷時十多年,終於在2003年完成全書的翻譯。

大梵天座騎鵝

該書的翻譯註重學術規範。全詩的篇、章和頌都標明序號。譯文中添加了必要的註釋。全詩十八篇,每篇前面都撰寫導言,介紹每篇的主要內容,進行簡要的評析,也提供必要的文化背景資料或對值得研究的問題做些提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也將《摩訶婆羅多》列為重點圖書,精心編輯和印製,於2005年正式出版。

史詩作者

史詩的作者,印度傳統的說法是毗耶娑(廣博仙人)。是漁家女貞信婚前的私生子。貞信後來嫁給福身王,生下兒子奇武,奇武婚後不久死去,留下兩個遺孀。福身王面臨斷絕後嗣的危險。於是,貞信找來在森林中修煉苦行的毗耶娑,讓他代替奇武傳種接代,生下了兒子持國、般度和維杜羅。此後,毗耶娑仍然隱居森林。目睹和參與了持國百子和般度五子兩族鬥爭的全過程。在般度族五兄弟昇天後,創作了這部史詩。但對毗耶娑的傳說已無可考證。

介紹

成書年代

《摩訶婆羅多》書名的意思是“ 偉大的婆羅多族的故事”。它的成書年代約在公元前4世紀和公元4世紀之間。史詩是紀元前後幾百年間許多人積累和加工的產物。它有許多不同的手寫本流傳下來。印度浦那版的精校本根據所有寫本整理校勘,在20世紀60年代出版。此外還有南印度傳本的校刊本。

摩訶婆羅多

成書歷史

《摩訶婆羅多》是經過很長時間逐漸積累成書的,早期以口頭吟誦的方式創作流傳,最早的證據顯示在公元533年的抄本中已經收集了10萬對對句,有20卷。最早的抄本可能追溯到公元200年,所以可能在3到4世紀已經編成18卷本了,目前存在的是18卷本。

卷 卷目 章 內容

1 初篇 1-19 前言,王子們的誕生和成長。

2 大會篇 20-28 宮廷中的生活和遊戲,般度家族被放逐。

第一卷還講了鎮群王舉行蛇祭,解釋了其中的動機,為什麼想要消滅所有的蛇和為什麼現在還有蛇存在。這個故事是一個獨立的故事,可能是來自吠陀。

主要情節

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天上八位神仙兄弟,帶著他們美麗的妻子們下到人間遊玩。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一隻漂亮的母牛帶著小牛犢在吃草。母牛有著錦緞般的皮毛和惹人憐愛的姿態。一位婦人被母牛吸引了,她要求神仙們把母牛帶走,她的丈夫知道這是極裕仙人的母牛,勸她放棄這個想法,但她執意不從。最後,在眾兄弟的幫助下,他們終於偷走了母牛和牛犢。

極裕仙人是位很有法力的大仙。他回來後發現母牛不見了,運用法力很快就知道了誰是偷牛的人。他發出詛咒:八位神仙兄弟都將降到人間做凡人。極裕大仙和詛咒是很靈驗的,肯定能變成現實。八位神仙兄弟非常後悔,他們一起向大仙請求寬恕。大仙在他們的懇求下,把詛咒減輕了:七位兄弟都必須到人間走一遭,但偷牛的主謀將留在人世間。

八位神仙兄弟又去求恆河女神做他們的母親,商量好恆河女神生下前七個孩子都扔入恆河,讓他們洗去罪過,重新復活為神。恆河女神被他們的誠心感動了,她答應他們的請求,便化作一位美貌的女子到人間。她嬌美的容顏和婀娜的身姿,使她得到人間國王福身王的愛情。

在結婚前,他們訂了一個協議;福身王不許問她的來歷,不得干涉她的行為,迷戀中的福身王答應了。他們成親了,生活幸福美滿,每年都生下一個俊美的孩子,但母親每次都將孩子扔入恆河,然後笑容滿面地回到丈夫身邊。國王極為震驚,但因婚前有約,只好默默忍受,這樣延續了七年,第8年生第八個孩子——天誓的時候,福身王忍無可忍,終於要制止妻子了。丈夫違約,大仙的詛咒也實現了。恆河女神向丈夫講明原委,帶走了小兒子。兒子被送到大仙那裡,學習各種知識,練就了各種本領,長大後回到福身王身邊,成為英武、博學、善良的人物。國王立他為太子。

福身王失去愛妻後,十幾年都悶悶不樂,也沒再娶。有一次,他在河邊看到一位大眼細腰,似花似玉,渾身發著異香的漁家女子。他要求這位女子嫁給他。但女子父親提出的條件是要讓他女兒生下的兒子繼承王位。福身王已將恆河女神的兒子立為太子,無法答應。他又開始鬱鬱不樂了。太子知道原因後,他向漁父發誓他要放棄太子的地位,併發誓一輩子不結婚,這樣來保證漁家女的後代穩坐王位。天誓從此改名毗溼摩,意為“立下可怕誓言的人”。漁家女終於和福身王結婚了,他們生下花釧和奇武兩個兒子。花釧很早就死去了。奇武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持國,一個叫般度。持國是個瞎子,但他有以難敵為首的100個兒子。般度有以堅戰為首的5個兒子,但個個武功出眾。

婆羅門仙人

持國百子和般度五子從小就產生了競爭和矛盾,長大後又開始爭奪王位。難敵為了獨佔江山,經常想謀殺堅戰兄弟。有一次他建造了一個塗滿樹膠的房子,讓堅戰五兄弟去住,當他們一住進去的時候,又派人去放火,樹膠房子最容易著火,一下子就燒得精光。幸好有人報信,堅戰兄弟從事先挖好的地道跑走了。

堅戰兄弟們逃過了森林。在一次鄰國公主招親大會上,堅戰兄弟中的一個人,一箭射中遠處旋轉的魚的眼睛,他可以娶美麗的黑公主為妻了。但遵從母親的旨意,他們五兄弟共同娶了這位妻子。

黑公主的國家勢力強大。有了這樣的支援,堅戰五兄弟又回國了。國王分給他們一半國土,但都是荒涼的土地。難敵又想起一個壞主意,他讓般度王兄弟和他玩擲骰子的賭博。條件是輸了的一方必須流放12年,第12年還不能被認出來,否則又得增加12年的流放。般度王兄弟被迫無奈答應,結果輸了,他們只好到森林中去過流放的生活。第13年時,他們喬裝打扮,到一個國家的王宮裡幹活。等一年過去了,他們派使者回國要求歸還他們的一半國土。

難敵拒絕了堅戰五兄弟的要求。雙方終於爆發戰爭了。難敵和堅戰都聯絡了許多國家做他們的支持者,當時印度半島上的國家幾乎都參加了這場大戰——俱盧大戰。

這場大戰進行了18天,死傷無數人,難敵的99個兄弟都被殺死了,只有難敵一人逃跑了。他躲進一個湖裡,用一根蘆管呼吸。但被堅戰五兄弟發現了。他們用語言羞辱他,逼得難敵從湖裡冒起來,和他們決鬥。難敵寡不敵眾,也被殺死了。

難敵的戰士們決心為難敵報仇,他們夜襲堅戰五兄弟的軍營,把酣睡的戰士都殺死了。幸好五兄弟當時不在,得以逃生。堅戰回國做了國王,想到兄弟家族間的殘殺給人民帶來了那麼嚴重的災難,他們心裡感到很愧疚。不久,他們把王位交給了孫子,帶著妻子黑公主到喜馬拉雅山去修道了。最後他們都升入天堂。

以上是史詩的中心故事,約只佔全詩篇幅一半。圍繞中心故事,穿插進大量神話傳統和寓言故事。如插話《那羅傳》寫古代國王那羅受惡神捉弄,輸掉國土,又在流亡中與妻子離散,最後歷盡艱險,夫妻團圓,收回國土;《莎維德麗傳》寫古代婦女莎維德麗憑自己的忠貞和智慧,贏得閻摩王的恩惠,使丈夫死而復生。除這類文學性插話,史詩還包含大量宗教、哲學、政治和倫理等理論性插入成分,最有名的是宗教哲學長詩《薄伽梵歌》,長期被印度教奉為聖典。正是由於這種包羅永珍的特點,《摩訶婆羅多》可以說是一部以英雄史詩為核心的、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最長詩歌

長期以來,西方學界一直認為,《摩訶婆羅多》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比較權威的《新普林斯頓詩歌與詩學百科全書》1993年版這樣表述:“《摩訶婆羅多》是這個世界上最長的詩歌。其精校本有大約10萬頌,是《伊里亞特》和《奧德賽》相加的近七倍。”有西方學者統計說,僅僅演唱這個宏大敘事的核心部分(兩個主要人物的對話部分),按照每分鐘唱一個“頌”(一組對句為一個頌)計算,就要連續不間斷地演唱25個晝夜。

敘事結構

它的敘事結構,像一組巨大的建築群,殿堂相接,院落相疊,迴廊環繞,路徑互通。那些難以計數的“插話”,既各自獨立,又彼此關聯,而且還往往有各自的講述者、對話者乃至各自的聽眾;單說裡面出現的故事講述者就有300到400個之多。這樣一來,不僅故事中套著故事,而且對話中套著對話,起承轉合之間使得故事線索盤根錯節,情節發展引人入勝。當然,所謂篇幅“最長”的論斷,今天看來已經不準確了。在我國藏族民眾中長期流傳的史詩《格薩爾》,規模上要超過《摩訶婆羅多》許多,以正在陸續出版中的藏族著名歌手桑珠的演唱本為例:平均400頁一卷的藏文唱本,全部出齊要45卷之巨,而這還只是他全部演唱曲庫存量的大約三分之二。這些民間的歌手記憶和演唱這種超級故事的能力,既令人敬畏,也讓人驚歎。

這部史詩以婆羅多族大戰為故事主線,插入了各種神話傳說、寓言故事以及宗教教義、哲學、政治、律法和倫理等論述。這些插敘數量之多,約佔全詩篇幅的一半。如著名的印度教宗教哲學經典《薄伽梵歌》就是其中的插敘之一。這部史詩採用對話敘事方式,而且話中套話,故事中套故事。這種開放型的框架式敘事結構也為各種插敘提供了方便。這樣,《摩訶婆羅多》最終成了一部以英雄傳說為核心的“百科全書式”的史詩。

篇目

史詩用梵文寫成,採用對話體,共有10萬頌(每頌為1節雙行詩體),現代精校本則為8萬多頌。全詩分作18篇:《初篇》、《大會篇》、《森林篇》、《毗羅篇》、《備戰篇》、《毗溼摩篇》、《德羅納篇》、《迦爾納篇》、《沙利耶篇》、《夜襲篇》、《婦女篇》、《和平篇》、《教誡篇》、《馬祭篇》、《林居篇》、《杵戰篇》、《遠行篇》、《昇天篇》。最後附有一部《訶利世系》,有時作為第19篇,其實是另一部獨立著作。全詩以列國紛爭時代的印度社會為背景,敘述婆羅多族後裔俱盧族和般度族爭奪王權的鬥爭。

傳奇性

《摩呵婆羅多》(一譯《瑪哈帕臘達》,印度古代梵文敘事詩,意譯為“偉大的婆羅多王后裔”,描寫班度和俱盧兩族爭奪王位的鬥爭,與《羅摩衍那》並稱為印度兩大史詩亦作 Mahabharatam,Mahabharatum)這首冗長複雜的詩歌,成型於公元2世紀。根據一種觀點,要麼它包含了一些很早期的科幻小說,要麼它記述了那些如我們今天的軍隊一樣擁有高階軍備的人們之間的戰爭。

例如,有這麼一個情節,韋利須尼——一個部落和它的戰士們包括英雄克利須那,被一名稱為沙瓦的領袖領導軍隊所困。

殘酷的沙瓦乘坐無所不及的娑巴戰車,從車裡邊他殺死了許多勇敢的韋利須尼青年,並且邪惡地摧毀的城市所有的停車場。

娑巴曾是沙瓦的城市、旗艦、戰役指揮部。在娑巴里邊,他可以選擇飛到任何地方。換一種詞彙描述,把娑巴描述成母船可能最恰當,沙瓦利用它向敵人發動攻擊。幸虧韋利須尼的英雄們同樣裝備強大,並且一朝他們要處置沙瓦。英雄普勒迪烏牟納要用一種特殊武器來結束他的生命,但是最高的神介入了:“這種戰箭會使雙方同歸於盡”,他們還講,無論如何告訴普勒迪烏牟納,已經註定沙瓦要由克利須那所擊敗。

克利須那上天追擊,但是沙瓦在天空中一立戈距離處堅守……“他一刻不停地朝我投擲火箭、導彈、長矛、長釘、戰斧、三仞投槍、發火器……,天空似乎有上百個太陽、上百個月亮,以及上百萬個星星。分不清晝夜,辨不出方向。”

然而克利須那使用相應的反彈道發射物頂住了沙瓦的反擊:

“當他們迫近我時,我開始了反擊;當他們一瞬穿過天空時,我用自己的閃速打擊船將他們切成兩三塊——天空中響起了巨大的噪音。”

儘管如此,克利須那受到痛苦的擠壓。他重整旗鼓;但是沙瓦利用技術或者什麼魔力消失了。於是克利須那裝載一種特殊武器,一種遠古的“智慧炸彈”。

“我迅即用一種戰箭猛攻,可以搜尋聲音去殺死他們。所有發出尖銳聲音的達納瓦斯(沙瓦的軍隊)都死掉了,被那些由聲音觸發的如太陽般強烈耀眼的戰箭。”

但是沙瓦本人卻在攻擊中逃跑了,最後克利須那向娑巴投擲他“愛用的發火武器”——一種外形如“帶冕的太陽”的餅狀物。由於受到強烈衝擊,空中城市墜落了。

沙瓦被殺死了,隨之《摩呵婆羅多》的這一節結束了。最為令人稱奇的事之一是,提議如果使用那種尤其駭人的武器(普勒迪烏牟納的特殊戰箭)會使“雙方同歸於盡”——是由諸神明言禁止的。這會是何種武器?還有一節或許能提供答案:這裡描述了英雄阿得瓦坦使用了可怕的阿各諾亞武器的後果。當時武器釋放出“拋射出耀目的無煙之火”:

“在敵人的上方產生並放射出密集的光焰之箭,如同一陣暴雨, 包圍了敵人……一個濃厚的陰影迅速在的番答瓦上方形成,黑暗中所有的羅盤都失去作用,開始颳起猛烈的風,煙雲平地呼嘯而起,帶起灰塵、砂礫,鳥兒發瘋地叫……似乎天崩地裂。太陽在天空中晃動。大地震動,被這種武器產生的可怕而猛烈的火烤焦。大象在火中瘋狂地來回奔跑……在廣大地域內,其它動物都變形而死得滿地。”

更糟糕的還在後頭。如果阿得瓦坦武器造成的後果象一場火暴,那麼古耳卡製造的攻擊後果則是一場核爆炸及放射性落塵中毒:

“古耳卡乘坐他的飛行器和委阿納(婆羅門寺院上的塔),向維裡須尼司及安達卡司的三座城市投擲了一枚充滿了宇宙能量的飛彈。極為壯觀的一股白熾的煙火柱升起,宛如千萬的太陽同時照耀。就是這個秘密武器——鐵霹靂——一個巨大的死亡使者,將維裡須尼司和安達卡司全族的人化為灰燼。屍體給燒得無法辨認,毛髮、指甲盡皆脫落。陶器無端碎裂……,食糧全部敗壞。為了逃脫死亡,戰士們跳入河流清洗自己和武器。”

如果上述描寫是科幻的設想,那麼作者必是一位先知。

研究

婆羅門仙人

史詩《摩訶婆羅多》成書於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四世紀,總長達十萬頌(詩節),為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總和的8倍,熔哲學、宗教、律法、政治、倫理思想於一爐,印度梵文學者蘇克坦卡爾將其定義為“印度的集體無意識,我們的過去,一直延伸到現在的過去”。

“法、利、欲和解脫,婆羅多族雄牛。這裡有,別處有,這裡無,別處無。”史詩曾無比驕傲地宣稱:“它想把人類所有智慧都歸納其中。”中文版《摩訶婆羅多》專案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黃寶生認為,《摩訶婆羅多》的生命一直延續到現在,影響了整個民族的習慣、思維方式、倫理道德。而西方學者也早有共識,若不能理解這部史詩,“就無法理解印度文化”。

爭鬥

公元前六世紀到公元四世紀的印度,小國林立、紛爭並起,君臣各自為戰,尋求兼併之道。“列國戰爭時期,往往是產生智慧的時代。”黃寶生把印度這一時期比作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複雜的鬥爭產生英雄人物。透過史詩或歌,人類總結歷史經驗,積累智慧。”

儘管《摩訶婆羅多》的作者標註為“毗耶娑”,它卻不是一部由一人寫就的作品。事實上,我們甚至無法斷言這位“作者”是否真實存在。他是史詩中的一個人物,作為長者目睹和參與了戰爭的全過程。專家設想,開始的時候,《摩訶婆羅多》只是一部描寫婆羅多族大戰的史詩。俱盧族與般度族為爭奪國土而進行的血腥戰鬥,是它的主線。在漫長的800年中,歷代遊吟詩人的傳播與增益,為其加入諸多睿智的觀察,使其逐漸成為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戰爭的背景加深了詩人的痛苦和憂慮,也使這部作品煥發出別樣的光芒。“殫智竭慮,對於人乃至人以外的一切生物的生存意義進行不倦的思考,是印度固有的傳統。這種努力,令人佩服。”《摩訶婆羅多》譯者之一葛維鈞說。

如同古希臘史詩中,戰鬥的每一方都有神的幫助,發生在婆羅多族內部的這場爭奪,同樣神人交雜。戰爭雙方的英雄都是神與羅剎的化身,以人類的方式行動。因而,這場大戰在印度人的眼中,更像一場神魔大戰,是神託身代表正義的般度族一方,殲滅多為惡羅剎轉世的俱盧族一方。只是在現代人看來,它更像是一場意識形態的爭鬥,發生在神的世界裡的一切,不過是人間戰鬥的延伸罷了。

困境

每個民族都曾幻想自己有過一段黃金歲月,衣食無憂、平等快樂。之後,隨著正法式微、爭鬥紛紜,黃金時代一去不返。《摩訶婆羅多》將主要情節的發生時間,定位在二分時代與爭鬥時代之間。“史詩將時代劃分為圓滿時代、三分時代、二分時代、爭鬥時代。所謂三分時代,是指正義所佔比例只剩四分之三。到了二分時代,正義就只剩下一半了。”黃寶生說,時代正要走向無窮的爭鬥,“所以他們在鬥,正義與不正義在鬥。”

事實上,理想中的黃金時代只是一個遙遠的彼岸,不可企及,今日現實的人類會明白,永遠處於正法與爭鬥之中,只不過“有時候正法佔主導,有時候爭鬥佔主導”。“馬車變成汽車,依然是車輛,弓箭變成導彈,依然是武器。仔細想想,現代社會依然如此,基本的人性、社會的不平等依然存在。當時產生的問題、矛盾、悲劇,然沒有解決。”黃寶生感嘆說,《摩訶婆羅多》讓他感受到諸多現代社會依然存在的問題《摩訶婆羅多》將它們演繹出來,並告訴人們如何運用智慧應付困境。“

《摩訶婆羅多》告誡人們,要依從正法,恪守道德。黃寶生將印度大神毗溼奴的化身黑天視作體現其核心思想的人物之一,”從操作層面來說,黑天代表了實際生活中應有一種正法。所謂法,就是社會生活中的正義的規則。這是大家需要共同遵守的道德。“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東方語言文化系教授劉安武的觀點,正法可以闡釋為”天職“。”一個人在社會中,作為兒子的天職是孝敬父母,作為士兵的天職就是作戰。每個人都有多種身份,擁有多種天職。天職、正法是約束每個成員的。“

當般度族五兄弟之一、精通箭術、威武智慧的阿周那將要與俱盧族將領作戰的時候,他動搖了。這是一場族內的戰爭,他在陣營的另一方看到自己的堂兄弟。”看到自己人,黑天啊!聚在這裡渴望戰鬥,我四肢發沉,嘴巴發乾,我渾身顫抖,汗毛直豎……打仗殺死自己人,能得到什麼好處?我不渴望勝利,黑天啊!我不渴望王國和幸福。……“這時候,在阿周那憂傷的目光中,黑天為開導他,在《薄伽梵歌》裡闡述了他的哲學思想。《薄伽梵歌》後來成為印度教的經典,也是印度哲學的重要篇章。黃寶生認為,它推崇的核心思想,在於人生要從事行動,但不要執著於行動的成果。

幾乎所有古典時代的英雄都帶有悲劇的特徵,多重天職所構成的困境讓他們陷入無法自拔的矛盾與痛苦中。俱盧族大軍統帥迦爾納,是般度族五兄弟的母親貢蒂的私生子,卻從小被拋棄,車伕之子的身份使他地位低下、貧窮,直至有一天在校場被俱盧族長子難敵封為盎伽王。當他有一天終於得知自己身世,他已經站在與兄弟敵對的陣營裡——”持國之子(俱盧族)讓我隨意享受一切,始終尊敬我,我怎麼能不報答?……現在正是仰仗持國之子生活的人們報效的時刻,我應該不惜生命盡忠報恩。“迦爾納遵守了為持國戰鬥的諾言,也遵守了只與阿周那交戰的諾言,他死在阿周那的箭下,為了”維護善人們應有的仁慈行為“。

誓願

在一個沒有紙上協議的時代,諾言往往有很大的約束力。”印度古代的道德信念是很強烈的,絕對不違背誓言。這就是正法,是必須追求的最高理想。“郭良鋆舉例說,史詩中有位英雄名為毗溼摩,為滿足父親的願望,發誓永不做國王並永不娶妻生子:”毗溼摩的意思就是‘偉大的誓言’“。

”立誓後一定要兌現,是一種原始風氣、一種英雄氣概。“黃寶生說。古代印度人相信,違背誓言將使功德受損。戰爭勝利36年後,般度五子跟隨黑天昇天,阿周那倒在雪山上,堅戰解釋:”阿周那說過:‘我會在一天之內毀滅所有敵人。’但是他沒有做到。這位驕傲的勇士現在倒在地上……想要獲得繁榮的人應說到做到。“

”但怎樣實現自己的諾言,卻很複雜。因為社會本身很複雜,有些表現上是正法的,實際上並不合理。“黃寶生介紹說,史詩的《和平篇》中除了一篇《王法篇》外,還有一篇《危急法篇》。”譬如說正義的一方處於弱勢,片面講求正法,正義就戰勝不了邪惡。《危急法篇》所說的,就是正義處於危急的情況下,不能教條地按照規則行事。這時候,就要運用智慧。“

正義與非正義只是在理論上截然分明,在現實中,它們遠沒有一道明晰的界限。比如在般度族無法戰勝俱盧族統帥德羅納時,代表正法的般度族長子堅戰採取黑天的意見,向德羅那謊稱他的兒子馬嘶已死,萬念俱灰的德羅那放棄了戰鬥。

”《摩訶婆羅多》的偉大之處,正在於它洞察人類生活各種複雜情況,看到了社會的殘酷性、複雜性,不是條條框框所能解決的。“黃寶生認為:”社會需要法則,也需要應付不同狀況的智慧。“

咒語

古代印度人確實相信,道德能產生一些非凡的力量。在《摩訶婆羅多》中,一些經過苦行修煉的婆羅門仙人,甚至有超越神的能量。”婆羅門仙人會由於某些人做了不合適的事,發出詛咒。這是早期的巫術思想,人們認為能夠透過自己的意志、願望達到某種目的。“黃寶生把它看作歷史發展的一個階段。

《摩訶婆羅多》中最大的詛咒發生在戰後,持國王和王后甘陀利失去了所有的兒子,悲傷之餘,甘陀利詛咒黑天說,36年後,黑天的家族也將遭受同樣悲慘的命運。36年後,詛咒應驗,黑天家族內部一場混戰,最後也毀滅了。”她的詛咒是有道理的,黑天要為這場災難負責,報應就是你自己的家族也會得到這樣的報應。“

”從書的描寫來看,詛咒並不是貿然作出的,往往是事情做得不對,就會遭到懲罰。某種意義上說,詛咒有一種警戒的作用,能起到懲惡揚善的效果。“黃寶生認為詛咒在書中也逐漸過渡為一種象徵手法:”透過象徵性的描寫說明其中的因果報應。這是印度古代樸素的因果報應思想,不僅是前世原因後世報,還是現世原因現世報。“而這種業報觀念,如葛維鈞總結的:”千百年來,始終制約著印度社會的道德倫理生活。“

戰爭

婆羅多族大戰進行了整整18天,兩族將士在戰爭中傷亡殆盡,婦女如遊魂般失魂落魄地在戰場上尋找和拼接丈夫的屍體,絕望瀰漫天際。戰爭最後的殘酷氣息中滲透著詩人悲天憫人的情懷:”婦女們為俱盧族毀滅悲痛,高亢的哭喊聲震撼眾生。這哭喊聲聽來像是時代末日眾生遭到焚燒,眾生也覺得也許到了世界毀滅的時刻。“

傳述《摩訶婆羅多》的詩人們感覺到,在那個時代,戰爭不可避免。”在正法或義務面前,一個人應當捨身忘死地去打仗,而不計後果如何。“即便如此,劉安武仍認為,《摩訶婆羅多》還帶有濃郁的反戰思想:”戰爭總是對社會造成很大破壞。在一個宗教氣氛濃厚的國家,人們總是要用慈悲的思想反抗戰爭的思想。“

劉安武的觀點,在《摩訶婆羅多》中,還有約束戰爭的思想,這正是中國經典缺乏的(注意此處僅限文學作品,不代表中國古代缺乏約束戰爭的思想,類似的約束在春秋戰國廣泛存在)。《三國演義》講兵不厭詐,故而我們看到史詩中的戰鬥會感到好笑:”戰爭雙方達成協議,晚上不打仗,而且嚴格規定騎兵對騎兵、步兵對步兵、馬兵對馬兵的規則,馬兵不能打步兵,騎兵也不能衝步兵。“

權利爭奪存在一天,戰爭的危機就無法消除。反戰,從來都是弱者、受害者的願望。”不能制止戰爭的時候,就要約束它的破壞力。這是《摩訶婆羅多》中的寶貴思想。“劉安武說,這種思想在當今仍是很可取的,一些國際公約,就是為了防止盲目

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敘述了怎樣的故事?小青帶你咬文嚼字2019-06-07 11:32:03

《摩訶婆羅多》

1。名稱:書名的意思是“偉大的婆羅多族的故事”,又譯作《瑪哈帕臘達》。

2。性質:與《羅摩衍那》並稱古印度兩大著名梵文史詩。篇幅很長,有“二十萬行長詩”之稱,在《格薩爾王》被發現之前,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

3。作者:傳說是毗耶娑(廣博仙人),是漁家女貞信婚前的私生子。貞信後來嫁給福身王,生下兒子奇武,奇武婚後不久死去,留下兩個遺孀。福身王面臨斷絕後嗣的危險。於是,貞信找來在森林中修煉苦行的毗耶娑,讓他代替奇武傳宗接代,生下了兒子持國、般度和維杜羅。持國是個瞎子,但他有以難敵為首的100個兒子。般度有以堅戰為首的5個兒子,但個個武功出眾。此後,毗耶娑仍然隱居森林,目睹和參與了持國百子和般度五子兩族(即書中所說的俱盧族和般度族)鬥爭的全過程。在般度族五兄弟昇天後,創作了這部史詩。但對毗耶娑的傳說已無可考證。當然,這是一部不可能由一人寫就的作品。在漫長的800年中,歷代遊吟詩人的傳播與增益,為其加入諸多睿智的觀察,使其逐漸成為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4。成書年代:約為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四世紀,歷時八百年。它長期以口頭方式創作和傳誦,不斷擴充內容,層層累積而成。它的成書年代處在印度從原始部落社會轉化為國家社會的時代,也是從吠陀時期的婆羅門教轉化為史詩時期的新婆羅門教(即印度教)的時代。

5。主要內容:這部史詩主要以印度列國紛爭時代為背景,描寫婆羅多族的兩支後裔為爭奪王位繼承權而展開種種鬥爭,最終導致大戰。大戰的結果雖然有勝敗,但雙方將士幾乎全部捐軀疆場,是一個歷史悲劇。以上是史詩的中心故事,約只佔全詩篇幅一半。圍繞中心故事,穿插進大量神話傳統和寓言故事,如插話《那羅傳》寫古代國王那羅受惡神捉弄,輸掉國土,又在流亡中與妻子離散,最後歷盡艱險,夫妻團圓,收回國土;《莎維德麗傳》寫古代婦女莎維德麗憑自己的忠貞和智慧,贏得閻摩王的恩惠,使丈夫死而復生。除這類文學性插話,史詩還包含大量宗教、哲學、政治和倫理等理論性插入成分,最有名的是宗教哲學長詩《薄伽梵歌》,長期被印度教奉為聖典。正是由於這種包羅永珍的特點,《摩訶婆羅多》可以說是一部以英雄史詩為核心的、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6。現行版本:《摩訶婆羅多》是經過很長時間逐漸積累成書的,成書後,以口傳和抄本的形式傳承。抄本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樺樹皮和貝葉,最早的抄本可能追溯到公元200年,最早的證據顯示在公元533年的抄本中已經收集了10萬對對句,有20卷。目前存在的是18卷本。19世紀開始出現《摩訶婆羅多》的印刷文字。20世紀初,西方學者認識到《摩訶婆羅多》對於研究印度文化的重大學術價值,曾經計劃編訂《摩訶婆羅多》精校本,後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中斷工作。從1919年開始,印度本國一批梵文學者重新啟動這項工作,歷時近半個世紀,於1966年出齊《摩訶婆羅多》全書精校本。該版即浦那版,系根據所有手寫本整理校勘,此外還有南印度傳本的校刊本。

這部作品很早就以各種形式傳到了東南亞,對當地文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它已被譯成印度現代一些主要語言和英、法、德、俄語乃至爪哇語。

漢語全譯本共六卷,約有五百萬字,由金克木、趙國華、黃寶生等翻譯,乃迄今為止,除梵、英以外世界上第三個全譯本,其依據的就是浦那版精校本。這項翻譯工作開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最終於2003年完成。該書的翻譯註重學術規範。全詩的篇、章和頌都標明序號。譯文中添加了必要的註釋。全詩十八篇,每篇前面都撰寫導言,介紹每篇的主要內容,進行簡要的評析,也提供必要的文化背景資料或對值得研究的問題做些提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也將《摩訶婆羅多》列為重點圖書,精心編輯和印製,於2005年正式出版。

7。寫作特點:史詩用梵文寫成,採用對話體,共有10萬頌(每頌為1節雙行詩體),現代精校本則為8萬多頌。全詩分作18篇:《初篇》、《大會篇》、《森林篇》、《毗羅篇》、《備戰篇》、《毗溼摩篇》、《德羅納篇》、《迦爾納篇》、《沙利耶篇》、《夜襲篇》、《婦女篇》、《和平篇》、《教誡篇》、《馬祭篇》、《林居篇》、《杵戰篇》、《遠行篇》、《昇天篇》。最後附有一部《訶利世系》,有時作為第19篇,其實是另一部獨立著作。

它的敘事結構,像一組巨大的建築群,殿堂相接,院落相疊,迴廊環繞,路徑互通。那些難以計數的“插話”,既各自獨立,又彼此關聯,而且還往往有各自的講述者、對話者乃至各自的聽眾;單說裡面出現的故事講述者就有300到400個之多。這樣一來,不僅故事中套著故事,而且對話中套著對話,起承轉合之間使得故事線索盤根錯節,情節發展引人入勝。

8。後世評價:這部史詩的成書過程是印度古人彙集和儲存民族思想文化遺產的一種特殊方式。這部史詩本身就宣稱:“正法、利益、愛慾和解脫,這裡有,別處有,這裡無,別處無。”也就是說,這部史詩的內容囊括了人世間的一切。因此,這部史詩成書後,在印度古代被奉為“第五吠陀”,也就是被奉為“聖典”。印度現存最古老的四部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闥婆吠陀》)是吠陀時代的“聖典”,而《摩訶婆羅多》則是史詩時代和古典時代的“聖典”,即“第五吠陀”。瞭解了《摩訶婆羅多》這部史詩也就基本瞭解了印度教傳統文化。所以,印度現代學者認為《摩訶婆羅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詩,內含印度民族的“集體無意識”,堪稱是“印度的靈魂”。

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敘述了怎樣的故事?虯龍歧伯2019-06-06 19:42:04

這部史詩以印度列國紛爭時代為背景,描寫婆羅多族的兩支後裔為爭奪王位繼承權而展開的種種鬥爭,最終導致大戰。大戰的結果雖然有勝敗,但雙方將士幾乎全部捐軀疆場,是一個歷史悲劇。同時,這部史詩以婆羅多族大戰為故事主線,插入了各種神話傳說、寓言故事以及宗教教義、哲學、政治、律法和倫理等論述。這些插敘數量之多,約佔全詩篇幅的一半。如著名的印度教宗教哲學經典《薄伽梵歌》就是其中的插敘之一。這部史詩採用對話敘事方式,而且話中套話,故事中套故事。這種開放型的框架式敘事結構也為各種插敘提供了方便。這樣,《摩訶婆羅多》最終成了一部以英雄傳說為核心的“百科全書式”的史詩。

《摩柯婆羅多》的主要情節

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天上8位神仙兄弟,帶著他們美麗的妻子們下到人間遊玩。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一隻漂亮的母牛帶著小牛犢在吃草。母牛有著錦緞般的皮毛和惹人憐愛的姿態。一位婦人被母牛吸引了,她要求神仙們把母牛帶走,她的丈夫知道這是極裕仙人的母牛,勸她放棄這個想法,但她執意不從。最後,在眾兄弟的幫助下,他們終於偷走了母牛和牛犢。

極裕仙人是位很有法力的大仙。他回來後發現母牛不見了,運用法力很快就知道了誰是偷牛的人。他發出詛咒:8位神仙兄弟都將降到人間做凡人。極裕大仙和詛咒是很靈驗的,肯定能變成現實。8位神仙兄弟非常後悔,他們一起向大仙請求寬恕。大仙在他們的懇求下,把詛咒減輕了:7位兄弟都必須到人間走一遭,但偷牛的主謀將留在人世間。

8位神仙兄弟又去求恆河女神做他們的母親,商量好恆河女神生下前7個孩子都扔入恆河,讓他們洗去罪過,重新復活為神。恆河婦神被他們的誠心感動了,她答應他們的請求,便化作一位美貌的女子到人間。她嬌美的容顏和婀娜的身姿,使她得到人間國王福身王的愛情。

在結婚前,他們訂了一個協議;福身王不許問她的來歷,不得干涉她的行為,迷戀中的福身王答應了。他們成親了,生活幸福美滿,每年都生下一個俊美的孩子,但母親每次都將孩子扔入恆河,然後笑容滿面地回到丈夫身邊。國王極為震驚,但因婚前有約,只好默默忍受,這樣延續了7年,第8年生第八個孩子的時候,福身王忍無可忍,終於要制止妻子了。丈夫違約,大仙的詛咒也實現了。恆河女神向丈夫講明原委,帶走了小兒子。兒子被送到大仙那裡,學習各種知識,練就了各種本領,長大後回到福身王身邊,成為武、博學、善良的人物。國王立他為太子。

福身王失去愛妻後,十幾年都悶悶不樂,也沒再娶。有一次,他在河邊看到一位大眼細腰,似花似玉,渾身發著異香的漁家女子。他要求這位女子嫁給他。但女子父親提出的條件是要讓他女兒生下的兒子繼承王位。福身王已將恆河女天神般的兒子立為太子,無法答應。他又開始鬱鬱不樂了。太子知道原因後,他向漁父發誓他要放棄太子的地位,併發誓一輩子不結婚,這樣來保證漁家女的後代穩坐王位。漁家女終於和福身王結婚了,他們生下花釧和奇武兩個兒子。花釧很早就死去了。奇武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持國,一個叫般度。持國是個瞎子,但他有以難敵為首的100個兒子。般度有以堅戰為首的5個兒子,但個個武功出眾。

持國百子和般度五子從小就產生了競爭和矛盾,長大後又開始爭奪王位。難敵為了獨佔江山,經常想謀殺堅戰兄弟。有一次他建造了一個塗滿樹膠的房子,讓堅戰五兄弟去住,當他們一住進去的時候,又派人去放火,樹膠房子最容易著火,一下子就燒得精光。幸好有人報信,堅戰兄弟從事先挖好的地道跑走了。

堅戰兄弟們逃過了森林。在一次鄰國公主招親大會上,堅戰兄弟中的一個人,一箭射中遠處旋轉的魚的眼睛,他可以娶美麗的黑公主為妻了。但遵從母親的旨意,他們五兄弟共同娶了這位妻子。

黑公主的國家勢力強大。有了這樣的支援,堅戰五兄弟又回國了。國王分給他們一半國土,但都是荒涼的土地。難敵又想起一個壞主意,他讓般度王兄弟和他玩擲骰子的賭博。條件是輸了的一方必須流放12年,第12年還不能被認出來,否則又得增加12年的流放。般度王兄弟被迫無奈答應,結果輸了,他們只好到森林中去過流放的生活。第13年時,他們喬裝打扮,到一個國家的王宮裡幹活。等一年過去了,他們派使者回國要求歸還他們的一半國土。

難敵拒絕了堅戰五兄弟的要求。雙方終於爆發戰爭了。難敵和堅戰都聯絡了許多國家做他們的支持者,當時印度半島上的國家幾乎都參加了這場大戰——俱盧大戰。

這場大戰進行了18天,死傷無數人,難敵的99個兄弟都被殺死了,只有難敵一人逃跑了。他躲進一個湖裡,用一根蘆管呼吸。但被堅戰五兄弟發現了。他們用語言羞辱他,逼得難敵從湖裡冒起來,和他們決鬥。難敵寡不敵眾,也被殺死了。

難敵的戰士們決心為難敵報仇,他們夜襲堅戰五兄弟的軍營,把酣睡的戰士都殺死了。幸好五兄弟當時不在,得以逃生。堅戰回國做了國王,想到兄弟家族間的殘殺給人民帶來了那麼嚴重的災難,他們心裡感到很愧疚。不久,他們把王位交給了孫子,帶著妻子黑公主到喜馬拉雅山去修道了。最後他們都升入天堂。

《摩柯婆羅多》的價值

“法、利、欲和解脫,婆羅多族雄牛。這裡有,別處有,這裡無,別處無。”史詩曾無比驕傲地宣稱:“它想把人類所有智慧都歸納其中。”中文版《摩訶婆羅多》專案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黃寶生認為,《摩訶婆羅多》的生命一直延續到現在,影響了整個民族的習慣、思維方式、倫理道德。而西方學者也早有共識,若不能理解這部史詩,“就無法理解印度文化”。

史詩所寫的故事不是一般的王族內爭,而是顯著對立的兩類統治者的鬥爭,是弱小對強暴、受侮辱損害者對加侮辱損害者、遭遇流放迫害因而接近人民的貴族對高踞王位驕橫殘暴的貴族的鬥爭。基調是頌揚以堅戰為代表的正義力量,譴責以難敵為代表的邪惡勢力。堅戰公正、謙恭、仁慈,而難敵貪婪、傲慢、殘忍。難敵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連俱盧族內一些長輩也同情和袒護般度族。史詩表現了人民在亂世希望由比較賢明的君主,而不是由暴虐的君主統一天下的願望。當然,史詩也是忠於現實的,它描寫每逢大戰關鍵時刻,般度族都是在黑天支援下采用詭計取勝的,因而減卻光彩。這說明作者對統治者的認識是清醒的,並未違背生活真實而一味進行美化。

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敘述了怎樣的故事?誠實守信的大騙子xhx2019-06-07 07:11:56

《摩訶婆羅多》是享譽世界的摩訶婆羅多和印度史詩,它的漢語全譯本,約有五百萬字,和《羅摩衍那》並列為印度的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現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詩的基礎上編訂加工而成,其中有長篇英雄史詩,而且有大量的傳說故事作為插話,有宗教哲學以及法典性質的著作。有10萬“頌”(詩節),內容篇幅相當於《羅摩衍那》的4倍,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史詩,規模宏大、內容龐雜。印度現代學者認為《摩訶婆羅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詩,內含印度民族的“集體無意識”,堪稱是“印度的靈魂”。

《摩訶婆羅多》的成書時間約從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四世紀,歷時八百年。它長期以口頭方式創作和傳誦,不斷擴充內容,層層累積而成。它的成書年代處在印度從原始部落社會轉化為國家社會的時代,也是從吠陀時期的婆羅門教轉化為史詩時期的新婆羅門教(即印度教)的時代。這部史詩以印度列國紛爭時代為背景,描寫婆羅多族的兩支後裔為爭奪王位繼承權而展開的種種鬥爭,最終導致大戰。大戰的結果雖然有勝敗,但雙方將士幾乎全部捐軀疆場,是一個歷史悲劇。

史詩所寫的故事不是一般的王族內爭,而是顯著對立的兩類統治者的鬥爭,是弱小對強暴、受侮辱損害者對加侮辱損害者、遭遇流放迫害因而接近人民的貴族對高踞王位驕橫殘暴的貴族的鬥爭。基調是頌揚以堅戰為代表的正義力量,譴責以難敵為代表的邪惡勢力。堅戰公正、謙恭、仁慈,而難敵貪婪、傲慢、殘忍。難敵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連俱盧族內一些長輩也同情和袒護般度族。史詩表現了人民在亂世希望由比較賢明的君主,而不是由暴虐的君主統一天下的願望。

貫穿史詩的是法的哲學思想體系。“法”是作為國家社會的結構秩序,同時也是每個人所應遵守的行為準則。法和非法規定了是非善惡的標準。這種思想利用史詩故事形象地表達出來,把最後倖存的般度族長子堅戰解釋為是法的化身和勝利。

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敘述了怎樣的故事?

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敘述了怎樣的故事?貓叔雜貨鋪2019-06-08 09:46:23

故事從婆羅多族後裔,象城國王福身王開始。福身王戀上漁女貞信,太子天誓為父親的幸福甘願放棄王位。後貞信之子奇武暴斃,貞信找來自己婚前私生子廣博仙人,與奇武的兩個遺孀生下持國與般度。持國天生眼瞎,由般度繼位。後般度因身中詛咒,讓位於持國,自己去林中苦修。持國娶妻甘陀利,生下百子;般度娶妻貢蒂、瑪德利,後因詛咒不能與女子交歡,讓妻子使用咒語召喚天神,替他生下五兒子。持國百子稱為俱盧族,般度五子為般度族。

此後的故事便是圍繞俱盧族與般度族之間的王位爭奪展開。

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敘述了怎樣的故事?

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敘述了怎樣的故事?閒人邇雅2019-06-07 12:02:01

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天上八位神仙兄弟,帶著他們美麗的妻子們下到人間遊玩。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一隻漂亮的母牛帶著小牛犢在吃草。母牛有著錦緞般的皮毛和惹人憐愛的姿態。一位婦人被母牛吸引了,她要求神仙們把母牛帶走,她的丈夫知道這是極裕仙人的母牛,勸她放棄這個想法,但她執意不從。最後,在眾兄弟的幫助下,他們終於偷走了母牛和牛犢。

極裕仙人是位很有法力的大仙。他回來後發現母牛不見了,運用法力很快就知道了誰是偷牛的人。他發出詛咒:八位神仙兄弟都將降到人間做凡人。極裕大仙和詛咒是很靈驗的,肯定能變成現實。八位神仙兄弟非常後悔,他們一起向大仙請求寬恕。大仙在他們的懇求下,把詛咒減輕了:七位兄弟都必須到人間走一遭,但偷牛的主謀將留在人世間。

八位神仙兄弟又去求恆河女神做他們的母親,商量好恆河女神生下前七個孩子都扔入恆河,讓他們洗去罪過,重新復活為神。恆河女神被他們的誠心感動了,她答應他們的請求,便化作一位美貌的女子到人間。她嬌美的容顏和婀娜的身姿,使她得到人間國王福身王的愛情。

在結婚前,他們訂了一個協議;福身王不許問她的來歷,不得干涉她的行為,迷戀中的福身王答應了。他們成親了,生活幸福美滿,每年都生下一個俊美的孩子,但母親每次都將孩子扔入恆河,然後笑容滿面地回到丈夫身邊。國王極為震驚,但因婚前有約,只好默默忍受,這樣延續了七年,第8年生第八個孩子——天誓的時候,福身王忍無可忍,終於要制止妻子了。丈夫違約,大仙的詛咒也實現了。恆河女神向丈夫講明原委,帶走了小兒子。兒子被送到大仙那裡,學習各種知識,練就了各種本領,長大後回到福身王身邊,成為英武、博學、善良的人物。國王立他為太子。

婆羅門仙人

福身王失去愛妻後,十幾年都悶悶不樂,也沒再娶。有一次,他在河邊看到一位大眼細腰,似花似玉,渾身發著異香的漁家女子。他要求這位女子嫁給他。但女子父親提出的條件是要讓他女兒生下的兒子繼承王位。福身王已將恆河女神的兒子立為太子,無法答應。他又開始鬱鬱不樂了。太子知道原因後,他向漁父發誓他要放棄太子的地位,併發誓一輩子不結婚,這樣來保證漁家女的後代穩坐王位。天誓從此改名毗溼摩,意為“立下可怕誓言的人”。漁家女終於和福身王結婚了,他們生下花釧和奇武兩個兒子。花釧很早就死去了。奇武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持國,一個叫般度。持國是個瞎子,但他有以難敵為首的100個兒子。般度有以堅戰為首的5個兒子,但個個武功出眾。

持國百子和般度五子從小就產生了競爭和矛盾,長大後又開始爭奪王位。難敵為了獨佔江山,經常想謀殺堅戰兄弟。有一次他建造了一個塗滿樹膠的房子,讓堅戰五兄弟去住,當他們一住進去的時候,又派人去放火,樹膠房子最容易著火,一下子就燒得精光。幸好有人報信,堅戰兄弟從事先挖好的地道跑走了。

堅戰兄弟們逃過了森林。在一次鄰國公主招親大會上,堅戰兄弟中的一個人,一箭射中遠處旋轉的魚的眼睛,他可以娶美麗的黑公主為妻了。但遵從母親的旨意,他們五兄弟共同娶了這位妻子。

黑公主的國家勢力強大。有了這樣的支援,堅戰五兄弟又回國了。國王分給他們一半國土,但都是荒涼的土地。難敵又想起一個壞主意,他讓般度王兄弟和他玩擲骰子的賭博。條件是輸了的一方必須流放12年,第12年還不能被認出來,否則又得增加12年的流放。般度王兄弟被迫無奈答應,結果輸了,他們只好到森林中去過流放的生活。第13年時,他們喬裝打扮,到一個國家的王宮裡幹活。等一年過去了,他們派使者回國要求歸還他們的一半國土。

難敵拒絕了堅戰五兄弟的要求。雙方終於爆發戰爭了。難敵和堅戰都聯絡了許多國家做他們的支持者,當時印度半島上的國家幾乎都參加了這場大戰——俱盧之戰。

這場大戰進行了18天,死傷無數人,難敵的99個兄弟都被殺死了,只有難敵一人逃跑了。他躲進一個湖裡,用一根蘆管呼吸。但被堅戰五兄弟發現了。他們用語言羞辱他,逼得難敵從湖裡冒起來,和他們決鬥。難敵寡不敵眾,也被殺死了。

難敵的戰士們決心為難敵報仇,他們夜襲堅戰五兄弟的軍營,把酣睡的戰士都殺死了。幸好五兄弟當時不在,得以逃生。堅戰回國做了國王,想到兄弟家族間的殘殺給人民帶來了那麼嚴重的災難,他們心裡感到很愧疚。不久,他們把王位交給了孫子,帶著妻子黑公主到喜馬拉雅山去修道了。最後他們都升入天堂。

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敘述了怎樣的故事?潮後拾貝2019-06-08 17:16:49

《摩訶婆羅多》是兩三千年前古印度的一部包羅永珍、篇幅巨大的民族史詩,以詩體描述婆羅多王族般度的兒子和持國的兒子之間爭奪王國的一次大戰,反映了上古印度社會的各個方面。人物眾多,情節曲折複雜,幷包蘊大量的神化、傳說及政治、宗教和文化的經典思想與高超智慧,對古代和現代印度人的生活與精神世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本書是為年輕人而寫,為該史詩眾多現代改寫本中比較優秀的一部。作者拉賈戈帕拉查理,是甘地的戰友,也是印度有名的政治家、哲學家和作家。

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敘述了怎樣的故事?青年劉書超2019-06-09 13:57:27

快笑死了,新增內容前後只差幾分鐘,連續增添答案都是匿名,連黑人的思路都是一套邏輯,抱團控評明顯的一匹,你們是真把知乎當微博在玩?

不如我來給大家總結一下這票人的黑人三板斧好了:

第一板斧,著重強調迦爾納的惡人屬性,給讀者灌輸這人卑鄙無恥無惡不作的印象,這是最基礎的,比如德羅波蒂被老公壓上賭桌輸成女奴,我沒見幾個人批判堅戰喪心病狂,畢竟正義的法王(我就不說高潔的法王了,想起遊佐浩二曾經是花京院的CV,聯動堅戰我犯惡心);至於露大腿的蛋總和扒衣服的難降也不缺這點黑料,於是火力基本全衝著旁邊冷笑加動嘴的迦爾納去了,讓他們說起這件事來的感覺,大約德羅波蒂是讓迦爾納拐賣到俱盧族的;再比如持斧羅摩,這人撒謊騙老師學到了本事卑鄙下流,這是重點要考的(撒謊騙死老師的法王堅戰:?!),再比如回去以後自吹自擂說自己有英雄氣老師沒難為自己,這叫做亂放嘴炮厚顏無恥,這也是重點要考的(誇口一天之內殺光俱盧族結果被打成狗最後喜馬拉雅山上死於這個嘴炮之罪的阿囧:?!);

第二板斧,如果惡人屬性壓不住,別人還是覺得這人勇敢守信堅忍有英雄氣,那就不得了了,能怎麼曲解史詩怎麼來啊,比如樓下三位控評天王齊心協力提到的“你說他施捨鎧甲是英雄之舉?啊呸!這是為了名譽損害自身愚蠢至極,是歌人點名批判的!是高階黑!你懂不懂啊!”(文天祥:我我我我……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以後都不能說了嗎?太史簡睢陽齒蘇武節這些都不能提了嗎?原來這些都是傻缺之舉嗎?!);再比如對難敵的忠義,那也是要不得的,反派哪配有忠義?所以什麼森林篇裡天下無敵的健達縛大軍啊、毗羅吒篇打了雞血的阿囧啊,這種一看就知道和後文多達四分之一篇幅的史詩都矛盾的部分全會被舉出來,證明迦爾納和難敵只是塑膠友情塑膠忠誠,迦爾納一旦感到生命危險就會棄難敵而逃!

第三板斧,如果這種曲解法還是黑不死,比如在我國,出身成份低賤那是先天優勢比不了的,那……沒辦法了,只有上萬能的、金克木老師點名扇臉的解構大法!迦爾納是車伕子?圖樣!人家是盎伽王族,看我解構掉!迦爾納在演武場不認識阿囧?放屁!持斧羅摩不能存在於純潔的史詩裡,看我解構掉!什麼你說這樣迦爾納不就沒有了欺騙師父的重罪……不行我現場編排一個,對!就追隨難敵自幼和五子作對,就這個罪名!

以上三個板斧用來鑑別這群不知道本體在哪的控評天王呢,保證是百試百靈的,我也在此真心實意地建議:你們起碼多準備幾套黑人的套路吧,當別人都是弱智麼?

當然,即使是為了故意黑人,能夠說出

大地可以不要,對他來說不重要,但對於阻礙他獲得最強之名的阿周那就沒那麼寬容了,說到底還是為了名聲啊。

這種話來的人,我還是由衷地驚歎於其臉皮之厚和邏輯之爆炸的,這豈不是升米恩鬥米仇的最好寫照?看來阿三還是勉為其難地接下對他毫不重要的大地,再反手把大地送給難敵吧,至少這樣雖然般度族失去了發動戰爭所需的宣稱只好永遠流亡,可阿周那不用面對被迦爾納殺死的危險啊!(Dog臉

對於這種神妙的邏輯,我只能借用某個如果在迦爾納爭議篇的現場,一定會站在黑天和貢蒂邊上瘋狂大罵迦爾納要求他認母團圓的某位公眾人物曾經說過的話了:

生活中遇見這種人,記得離他遠一點,否則打雷的時候,容易劈到你。

哦,還有這位,我還是頭一次看到藏頭露尾的鼠輩可以把自己的從心之舉描述的如此清新脫俗的:

反省下自己乾的事,就不要怪被群毆,你名聲可臭著呢。老夫就是不露臉,你可以大膽滴猜測是當年被你無腦黑的群眾之一。

請問你露不露臉幹我屁事呢?在下十年來在網上無歲不戰、無月不徵,以各種話題抽翻的鼠輩、菜雞和傻子沒有一千也有個八百了,你是哪一次被我火力的颱風尾掃爆以後日夜銘記咬牙切齒,又和我有什麼關係呢?你再怎麼躲在陰溝裡咬牙切齒,或者蒙面出來渾水摸魚,我都是吃嘛嘛香,爽爆啊~

當然,這十足的怨婦姿態,大略也可以想見當年是被我如何吊起來反覆抽打,一直打到刻骨銘心為止了,像我就可以自豪地說一句,我平生不管打扁誰都是抽過就忘,記下的對手連一隻手都沒有,畢竟被抽爛了臉的菜雞有何去記的價值?隔壁月球棚起碼有群被我抽爆的陰溝老鼠組了個反叉聯盟,勉強還能為我的生活增加一點樂趣(雖然他們抱了團也依然沒能讓我記下名字),至於閣下這種人嘛,怕是連取悅我的價值也無~

——————————————我是吐槽的分割線——————————————

聽說更新放前面是基本禮節?

華語MB圈一直是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不過我倒是沒想到最近妖風成了這個樣子,別人明明在評價現行MB的迦爾納,只要評價得稍微好一些,某些人便會像瘋【嗶——】一般咬上來,操著自己那神秘的只存在於腦內的本真版MB,大呼迦爾納不是賤民不是忠義不值得推崇……

可是誰Care你們的“拆解掉所有後期歪曲要素的本真MB”呢?印度大眾和中國讀者誰會去讀你們的“拆解掉所有後期歪曲要素的本真MB”呢?難道不是你們一頭槓上來,先預設一個“你認為現實中/那個鬼才知道在哪裡的本真MB中的迦爾納也是賤民!”,然後對著空氣靶子瘋狂打滾?更不要說你們甚至連一套出版的、通行的本真MB都摸不出來,居然還能拿著自己的一套理論到處碰瓷當槓精,可別笑死人了。完了舉報一套走起,再拉個匿名出來當理客中,這沙子堆起來的高地站著不心慌嗎?

更可笑的是,明明把金克木老師當成虎皮大旗拉出來,叫人去讀金克木,卻還操著本真MB論,舉著另一面叫做蘇克坦卡爾的虎皮大旗,請問金克木難道沒有教導過你們那一套無限解構史詩追求所謂“本來面目”的白痴理論是把MB讀成雜貨鋪、支離破碎的屍塊或者扭曲的怪物?難道金克木沒批評過某些“薄伽梵歌是史詩核心啦!”的印度學者?難道金克木沒說過此前所有研究MB的學者都是隻得小處未得關鍵,雖然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卻不能科學合理地評價史詩,甚至批判所有西方和印度的學者都沒有理會到MB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精神?

你們彷彿在逗我笑,引用學者大名吹逼之前,能先看看別人寫過什麼嗎?找一位以無產階級思想為綱的大師,和另一位印度的資產階級學者一起高高舉起裝個逼,簡直是我今年見到的最喜感的事情,更不要說這位大師平生最討厭的史詩研究思路之一就是你們的“史詩被重鑄了N次,我們不能把現在的史詩當回事,一定要無限解構找出史詩的原貌……比如刪掉整個迦爾納篇的八成半,再推翻迦爾納是貢蒂之子,最後宣佈迦爾納本來就是盎伽王族”這種毫無結果的夢囈,是別人迷信賤民還是你們迷信解構,金克木沒有教過你們?請人去讀打自己臉的專著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正文分割。JPG——————————————

哇居然還有這個話題……

作為一個深受中國傳統價值觀“毒害”的鋼鐵級直男癌,我會說從當年到現在看到史詩版迦爾納的行動邏輯都不要太親切麼,這種感想大致上就是……媽媽耶,你們這群印度人裡終於有個我能理解的英雄出現了。

比如說,迦爾納對難敵的忠誠,就為了當初演武場的傾心結交公然封王、明言只求他永遠的友情,結果迦爾納就此認定了難敵是自己的君主,哪怕把般度族的王位+整個大地+德羅波蒂(別噴我,這個條件是葵花上主開的)+般度五子全部跪下喊哥哥擺在天平的另一邊,他的砝碼還是穩如泰山地倒在難敵這邊,甚至還告誡葵花萬萬不可洩露此事否則堅戰必然讓國給自己而自己則必然把國家獻給難敵,你們告訴我說他秉性邪惡愚昧無知(貢蒂媽媽語)?啊呸,分明是“士為知己者死”啊:

居頃之,襄子當出,豫讓伏所當過橋下。襄子至橋而馬驚。襄子曰:“此必豫讓也。”使人問之,果豫讓。

於是趙襄子面數豫讓曰:“子不嘗事範中行氏乎?知伯滅範中行氏,而子不為報仇,反委質事知伯。知伯已死,子獨何為報仇之深也?”

豫讓曰:“臣事範中行氏,範中行氏以眾人遇臣,臣故眾人報之;知伯以國士遇臣,臣故國士報之。”

襄子乃喟然嘆泣曰:“嗟乎,豫子!豫子之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子自為計,寡人不捨子。”使兵環之。

豫讓曰:“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義,忠臣不愛死以成名。君前已寬舍臣,天下莫不稱君之賢。今日之事,臣故伏誅,然願請君之衣而擊之,雖死不恨。非所望也,敢布腹心。”

於是襄子義之,乃使使者持衣與豫讓。豫讓拔劍三躍,呼天擊之曰:“而可以報知伯矣。”遂伏劍而死。死之日,趙國之士聞之,皆為涕泣。

迦爾納的舉動在情懷上和豫讓其實是極端相似的,難敵被黑兇殘無知,智伯同樣唯力是視;迦爾納不願意接受堅戰的讓國而以不義之道獲勝,豫讓也不肯假意歸順趙襄子乘機刺殺;至於某些人黑迦爾納不能規勸難敵嘛……方孝孺曾作文一篇痛噴豫讓,大意就是豫讓不能自殺來規勸智伯在凌迫諸大夫這件事上適可而止,縱容智伯一再侵奪大夫們的土地不算真國士(媽耶突然發現方先生這裡給自己立了好大一個旗)。

——然鵝那又怎樣呢?連被刺殺的當事人趙襄子都深義之,捐出衣服給豫讓實現願望,後來的張孟兼更吟詩曰:“君看世上二心人,遇此多應羞愧死。”

或許又有人要說了,既然你鐵了心跟著難敵一條道走到黑,怎麼不接受國家直接不戰勝,還立誓不殺阿周那之外的弟弟,結果實戰中果然把堅戰怖軍無種等人在死亡線上一一放生呢?一箭殺了堅戰,般度族的宣稱不就廢了?可見首鼠兩端,不忠之人無疑了。

於是我又要舉出一個時代非常契合的例子了,用同樣是戰車武士們持弓對艹的春秋時代來理解印度的戰車武士迦爾納真的是若合符節,讓我極端懷疑這個角色的創作受了很多來自中國的思潮的影響:

初,尹公佗學射於庚公差,庚公差學射於公孫丁。二子追公,公孫丁御公。子魚曰:「射為背師,不射為戮,射為禮乎。」射兩軥而還。

尹公佗是公孫丁的徒孫,因此在戰場上,面對君主命令他追殺公孫丁與尊師重道的道德法則之間的衝突,也同樣陷入了矛盾:我射死公孫丁就是背叛師恩,不射他就有辱使命,應該還是射箭才符合禮法吧?

然而他仍然只射了公孫丁的兩個車輪就離開了。

而在大男子主義氣質旺盛到爆棚的亞聖孟子手上,這個故事更是被改寫得十分完美,男人間忠義不能兩全卻依然極力維護的情誼,真實堅若金剛般動人心魄:

鄭人使子濯孺子侵衛,衛使庾公之斯追之。

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弓,吾死矣夫!’問其僕曰:‘追我者誰也?”

其僕曰:“庾公之斯也。”

曰:“吾生矣。”

其僕曰:“庾公之斯,衛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謂也?”

曰:“庾公之斯學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於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不為執弓?”

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弓。”

曰:“小人學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於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雖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廢。”

抽矢,扣輪,去其金,發乘矢而後反。

故事中的庾公之斯也陷入了同樣的道德困境:你來攻打我的國家,不可以不奉君命攻擊你;可是你也是我的師祖,我怎麼能用你傳承下來的武學殺害你呢?

於是在車輪上反覆敲打自己的箭矢,把箭鏃折斷,然後用斷箭射了四次就走了。

這個故事也恰似後來《三國演義》裡的黃忠射關羽,當忠義不能兩全時,中國的傳統道德是讚賞這種略顯自欺欺人的做法的。

至於在激斗的最後,迦爾納車輪陷地,於是放下弓,舉起車輪,以戰車武士的身份被阿周那冷箭殺害的一幕,嘖,來看個同款結局:

仲由將入,遇子羔將出,曰:“門已閉矣。”

子路曰:“吾姑至矣。”

子羔曰:“不及,莫踐其難。”

子路曰:“食焉不闢其難。”

子羔遂出。子路入,及門,公孫敢闔門,曰:“毋入為也!”

子路曰:“是公孫也?求利而逃其難。由不然,利其祿,必救其患。”

有使者出,子路乃得入。曰:“太子焉用孔悝?雖殺之,必或繼之。”

且曰:“太子無勇。若燔臺,必舍孔叔。”太子聞之,懼,下石乞、盂黶敵子路,以戈擊之,割纓。

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

結纓而死。

孔子聞衛亂,曰:“嗟乎!柴也其來乎?由也其死矣!”

這人真是印度產的?我咋不信呢,從咱們彌離車地穿過去的吧(支那國者彌離車地,一千多年前的那爛陀寺高僧們欽定的)?

所以你要問我如何評價史詩版的迦爾納嘛,我會這麼說:如果說月球的迦爾納是能讓人的少女心當即吐血的太陽系暖男,地球的迦爾納就是能讓價值觀與之呼應的人瞬間燃爆的忠義之士,雖然他被命運的惡意玩弄,投擲進義孝不能兩全的矛盾中碾得粉碎,但直到被重重誓言、約束、陰謀纏繞折磨乃至殞命沙場的那一刻,他都沒有低頭屈從。

往大了說,如果這個形象能為印度同樣受苦於賤種出身的人們注入一點點勇氣就再好不過了,另外據說在能上網、會英文,好歹能睜眼看看世界的印度網民中,迦爾納的人氣是MB第一來著?還有朋友說在Quora上有人曰在印度十個MB讀者七個是迦爾納的粉絲,如果是這樣,EMMMM,覺醒之時已至,其為老爺們顫慄之時啊。

至於我個人嘛,在絕大多數人都為了大地的統治權狂亂,親族與親族、朋友與朋友都為了利益廝殺,不管是正法之王還是天帝之子都沒有保住自己的節操時,只有他在不斷地放棄不斷地施捨,連自己與生俱來的不死鎧甲都放棄掉,將自己的行動原理變成純粹的忠義,你叫我如何不喜歡這個人呢?

不涉財富、僅盡職責的俱盧三帥在道德上是先天佔據高地的,無怪乎某劇版為了圓弒師還要強黑一波德羅納,說他是為了兒子的榮華富貴才去打架云云,不尷黑一波,怕是編劇自己都沒臉在法王說謊猛光弒師的騷操作後繼續塑造道德標兵般度族。

——————我是多說兩句的分割線——————

話說又回來,俱盧三帥在史詩中的落幕,其實恰恰暗合在中國的傳統審美之中對於“高貴的失敗者”與“堅定的失敗者”的愛好,比如項羽在臨死前是這樣的:

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於是司馬遷寫下了迴腸蕩氣的《項王本紀》,怒吹了一發項羽“起兵八歲,身經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遂霸有天下”,直至死前仍是霸氣不減,留下了“為諸君快戰”,手殺百人的名場面。

不過霸王的浪漫主義氣質不僅能感染直男癌,也能讓女性共感到,以至於李清照大書“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這就是意外之喜了,或許是他和虞姬的依依惜別特別動人的緣故?漢人都忍不住為之假託虞姬的對歌(漢兵略地盡,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我也開始理解為何在現代作為平民英雄的迦爾納經常被印度的作家和編劇們大肆渲染那段在精校本里連女方姓名都無的愛情……

但我國現代的某些女性同胞或許會覺得項羽唱虞兮虞兮奈若何就是逼虞姬去死,明顯是個該死的直男癌也說不定,鬼知道呢(

再比如說刑天:

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

即使他的對手在後來逐漸被定性為華夏之祖的黃帝,但只要夠堅定、夠頑強、夠不屈不撓,就照樣有大拿讚頌,陶淵明的“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這一句感覺建國後的教育裡曝光率特別高,如果有人說自己沒聽過,我會懷疑你沒讀過書。

至於各種身陷陰謀詭計、忠義難全,死於昏君奸臣乃至各類外敵之手的忠臣義士,更是我們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怪乎黃寶生老師對毗溼摩的評價上來就是一套威武、高潔,甚至還有一個“最崇高的英雄形象”(葵花&五子:我們才是主角吧?!),毗溼摩黨的身份顯露無遺。

至於金克木老師的早期文章倒是剋制了一下,站住了以階級鬥爭和正反派鬥爭為綱的線,然而對毗溼摩依然是一個“既聰明,又糊塗,既勇敢,又軟弱,既值得同情和尊敬,又不值得同情和尊敬”的雙重手法,評價風格大概類似於當年評價鎮壓楊么的岳飛這種感覺……直接說出“這類矛盾在古代統治階級中這種老臣老將中是常有的”,也可以看出他對毗溼摩的真實想法了。

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敘述了怎樣的故事?巴掌哥哥2019-06-08 00:42:43

摩訶婆羅多(天城文〉、IASTMahābhārata),一譯“瑪哈帕臘達”,是古印度兩大著名梵文史詩之一,另一部是《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現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詩的基礎上編訂而成,其中不但有長篇英雄史詩,而且有大量的傳說故事作為插話,還有宗教哲學及法典性質的著作,因此篇幅很長。《摩訶婆羅多》有“二十萬行長詩”之稱,在《格薩爾王》被發現之前,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

時代背景

《摩訶婆羅多》的成書時間約從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四世紀,歷時八百年。它長期以口頭方式創作和傳誦,不斷擴充內容,層層累積而成。它的成書年代處在印度從原始部落社會轉化為國家社會的時代,也是從吠陀時期的婆羅門教轉化為史詩時期的新婆羅門教(即印度教)的時代。這部史詩以印度列國紛爭時代為背景,描寫婆羅多族的兩支後裔為爭奪王位繼承權而展開的種種鬥爭,最終導致大戰。大戰的結果雖然有勝敗,但雙方將士幾乎全部捐軀疆場,是一個歷史悲劇。

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敘述了怎樣的故事?撫州世紀星教育2019-06-09 23:23:05

《摩訶婆羅多》全書共分十八篇,以列國紛爭時代的印度社會為背景,敘述了婆羅多族兩支後裔俱盧族和般度族爭奪王位繼承權的鬥爭。

象城的持國和般度是兩兄弟。持國天生眼瞎,因而由般度繼承王位。持國生有百子,長子難敵。般度生有五子,長子堅戰。這便是偉大的婆羅多族的兩支後裔,前者被稱作俱盧族,後者被稱作般度族。不久,般度死去,由持國攝政。堅戰成年後,理應繼承父親般度的王位。但難敵不答應,企圖霸佔王位,糾紛從此開始。

難敵設計了一座易燃的紫膠宮,讓般度族五兄弟去住,準備縱火燒死他們。般度族五兄弟倖免於難,流亡森林。其間,般遮羅國王的女兒黑公主舉行選婚大典,般度族五兄弟喬裝婆羅門前往應試。五兄弟之一阿周那按照選婿要求,挽開大鐵弓,射箭命中目標,贏得了黑公主。從此,黑公主成為般度族五兄弟的共同妻子。而般度族五兄弟也在這次事件中暴露了自己的真實身份。於是,持國召回他們,分給他們一半國土。

般度族在分給他們的國土上建都天帝城,政績輝煌。難敵心生妒忌,又設計擲骰子賭博的騙局。堅戰並不願意參加賭博,但出於禮節,還是接受了難敵的邀請。在擲骰子中,堅戰輸掉一切財產和王國,又輸掉四個弟弟和自己,最後輸掉他們五兄弟的共同妻子黑公主。於是,難敵命令自己的弟弟難降將黑公主強行拽來,在賭博大廳當眾橫加羞辱。般度族五兄弟之一怖軍怒不可遏,發誓要報仇雪恨。持國預感惡兆,不得不出面干預,答應黑公主的要求,釋放般度族五兄弟。但難敵不死心,找回般度族五兄弟,要求再賭一次,講定輸者一方流放森林十二年,還要在第十三年過隱匿的生活,如被發現,就要再次流放十二年。這次賭博的結果自然又是堅戰輸掉。這樣,般度族五兄弟被迫交出國土,流亡森林十二年,並在第十三年裡隱姓埋名,在摩差國毗羅吒王宮廷裡充當僕役。

十三年期滿後,般度族五兄弟要求歸還失去的國土,難敵堅決不允。於是,雙方各自爭取盟友,準備戰爭。般度族獲得多門城黑天(大神毗溼奴的化身)的支援。般度族和俱盧族雙方使者來回談判。難敵一意孤行,拒絕講和。堅戰為了避免流血戰爭,作出最大讓步,提出只要歸還五個村莊就行,而難敵宣稱連針尖大的地方也不給。最後,雙方在俱盧之野開戰。

大戰進行了十八天,經過反覆的激烈較量,俱盧族全軍覆滅。眼看般度族大功告成,沒有料到俱盧族剩下的三員大將竟在夜間偷襲酣睡的般度族軍營,殺死般度族全部將士。黑天和般度族五兄弟因不在軍營而倖免。面對如此悲慘的結局,堅戰精神沮喪,但在眾人的勸說下,終於登基為王。堅戰統治了三十六年後,得知黑天逝世昇天。於是,他指定般度族的惟一後嗣——阿周那的孫子為王位繼承人,然後與自己的四個弟弟和黑公主一起遠行登山昇天。

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敘述了怎樣的故事?盤一點哪些細節2019-06-10 10:18:03

《摩訶婆羅多》是享譽世界的印度史詩,它的漢語全譯本,約有五百萬字,和《羅摩衍那》並列為印度的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現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詩的基礎上編訂加工而成,其中有長篇英雄史詩,而且有大量的傳說故事作為插話,有宗教哲學以及法典性質的著作。有10萬“頌”(詩節),內容篇幅相當於《羅摩衍那》的4倍,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史詩,規模宏大、內容龐雜。印度現代學者認為《摩訶婆羅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詩,內含印度民族的“集體無意識”,堪稱是“印度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