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曆代君王順序表?厚牆2022-12-26 20:04:58

第一位:趙襄子(?―公元前425年),趙毋恤,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425年在位,在位51年,諡號為“襄子”,史稱“趙襄子”。公元前476年,趙簡子卒。他捨棄嫡長子趙伯魯而傳位給有才能的趙毋恤,臨終前告訴趙毋恤,他日趙氏有難,可以依靠晉陽(太原)城。

趙簡子死後,知伯,也就是知瑤繼趙簡子成為晉國正卿,執晉國之政。當時,知氏在晉國四卿(知、韓、趙、魏)裡地盤最大,是最強的。知伯是看不起趙襄子的,並且屢次欺凌趙襄子,甚至要滅了趙氏。公元前466年,知伯率晉國之軍討伐鄭國,包圍鄭國都城,知伯讓趙襄子當先鋒,領軍攻城。趙襄子推脫,讓知伯出兵,知伯罵趙襄子:“你相貌醜陋,懦弱膽怯,趙簡子為什麼立你為繼承人?”趙襄子很能忍,對知伯說:“我想一個能夠忍辱負重的繼承人,對趙氏宗族並沒有什麼壞處罷!”

公元前462年,知伯再次率晉軍討伐鄭國,取得勝利。之後,在慶功宴上,知伯強令趙襄子喝酒,趙襄子拒絕,知伯一怒之下把酒杯砸到趙襄子臉上。趙襄子又忍了下來,趙氏家臣們覺得太恥辱了,紛紛要求殺掉知伯以洗刷恥辱,趙襄子對他們說:“父親之所以讓我繼位,就是因為我能忍辱負重。”

這些事都能表明,當時趙氏實力是不如知氏的,所以只能隱忍。如若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與知氏開戰,趙氏很有可能被滅掉。而趙襄子的準備工作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積蓄力量、使趙國的力量向晉國北方發展,這樣就可以避免開戰之時使趙軍處於被四面包圍之勢,為此加固太原城,並使太原北方成為趙的後方;另一方面以退為進、欲擒故縱,趙的軟弱使知伯更加驕橫,讓驕橫的知瑤去欺壓魏氏和韓氏,以使知氏成為韓、趙、魏共同的敵人。

公元前455年,晉正卿知伯以給晉君獻邑為名,要求各家都給晉君獻萬戶之城。知伯率先將知氏一個萬戶城邑獻給晉君,韓康子、魏桓子也迫於知氏的強大,各向晉君獻出一萬戶之邑。趙襄子認為與知氏決裂的時機已到,拒絕獻城。知伯便以晉國正卿的身份,聯合韓、魏兩家之軍攻趙。趙襄子從耿(今山西河津南)地將趙國南方主力撤出,率大軍退守晉陽。晉陽城牆堅固,武器充足,糧草也儲備了不少。知伯率聯軍到晉陽後,即發動猛烈攻勢,希望一舉拿下晉陽。趙軍準備充分,與聯軍激戰三月,聯軍始終未能攻克。知伯見強攻無效,便水攻晉陽,決開汾水淹晉陽城。大水淹沒城牆“三版”(六尺),但仍不能拿下晉陽,雙方僵持時間長達三年之久。公元前453年,城內糧食即將食完。人們懸釜(炊具)做飯,搭棚居住,士兵身體狀況也越來越不好,軍心開始動搖,投降、外逃的想法開始滋生,晉陽已經十分危險。趙襄子在此危機之時,派丞相張孟談偷偷出城去見韓康子、魏桓子,說服他們倒戈。韓、魏兩位家主明白趙氏滅亡之後,下一個可能就是他們之一,雙方約定好時間之後,韓、魏軍隊殺死守河堤的知氏軍隊,決堤放水反灌知軍,知氏軍隊大亂。韓、魏軍隊從兩翼進攻,趙襄子則率趙軍從正面出城反擊,擒獲知伯。趙襄子對知伯多年所積攢的仇恨終於爆發,將知伯的頭顱剝皮上漆,當飲酒之器。韓趙魏三家聯手盡殺知氏族人,瓜分知氏封地。

關於趙襄子,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滅代。這件事在《史記》、《呂氏春秋》、《戰國策》、《列女傳》中都有記載,事情的經過大致是一樣的,那就是趙襄子為了滅代,利用了他的姐姐。趙襄子的姐姐嫁給了代王,還生了幾個孩子,趙襄子也假裝與這個姐夫很親近。當他的姐夫相信他,並放鬆警惕的時候,趙襄子在一次宴席上,將他的姐夫給殺了,於是輕而易舉的滅了代國。他的姐姐傷心地自殺了。事情的經過各書記載基本一致,但都沒有記載時間。筆者認為這是在晉陽之戰以前的事,正是由於趙襄子先滅了代,晉陽有了穩固的後方,所以趙國才能與知氏硬戰三年而不敗。趙襄子滅代,是趙氏準備與知氏決戰的一個準備。

第二位:趙桓子(?-公元前424年)趙嘉,趙嘉為趙襄子之子,在位一年。由於趙襄子覺得對不起他的長兄趙伯魯,因為趙伯魯才是嫡長子,於是他不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欲傳位伯魯的後代。伯魯之子趙周去世早,遂立伯魯之孫趙浣為太子。襄子去世後,趙浣繼承了趙氏君位,史稱趙獻侯。趙襄子的兒子趙嘉驅逐趙獻子自立,遷都中牟(今河南鶴壁西),在位一年而卒,史稱趙桓子。趙嘉死後,國人認為桓子之立非襄子本意,乃殺其子而復迎立趙獻子(趙浣)。

第三位:趙獻子(?-前409年),趙浣,前423年——前409年在位,在位15年,趙襄子之兄趙伯魯(本為嫡長子)之孫、趙周之子。《史記趙世家》記載:“趙獻侯十年,中山武公初立。十三年,城平邑(原代國一邑)。”趙獻子在位的這十五年,正是魏國強大之時,魏文侯透過河西之戰,擊敗秦國,佔領河西,建河西郡。公元前408年,魏國又滅中山國。中山武公初立之年,為公元前414年,中山國為鮮虞族所建,在現在河北省中部、石家莊和保定一帶,而平邑在現在河北蔚縣一帶,在平邑築城,當是趙國的代郡受到了中山國的威脅。所以才有公元前408年,魏國應趙國之請求向趙國借道滅中山國之事。

第四位:趙烈侯(?—公元前400年),趙籍,趙獻子之子,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0年在位。公元前404年,三晉伐齊,入長城。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被周天子正式承認為諸侯。公元前400年,趙烈侯去世,其子趙敬侯趙章年幼,由其弟趙武侯繼位。

第五位:趙武侯(?-公元前387年),亦稱趙武公。史書未載其名,公元前399年——公元前387年在位,趙烈侯之弟。趙烈侯去世,因趙烈侯之子年幼,國人立其弟,是為武侯。趙武侯在位之時,三晉仍聯合作戰,南敗楚,東敗齊,西敗秦,三晉合作,共同開疆擴土。所以才有後來,公元前375年韓國遷都新鄭、公元前386年趙國遷都邯鄲、公元前364年魏國遷都大梁之事。

第六位:趙敬侯(?-公元前375年),趙章,趙烈侯之子,趙武侯之侄,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75年在位。公元前386年,趙武公之子趙朝對未繼其父之位不滿,於是投奔魏國。魏武侯出兵協助趙朝襲擊邯鄲(趙烈侯未繼位時封地在此),魏軍敗後撤兵。 同年,趙敬侯將都城從中牟(今河南湯陰)遷到邯鄲。公元前386年,將都城從中牟(今河南鶴壁)遷到邯鄲。之後,魏、趙近七十年(前353年——前386年)的同盟關係破裂,魏趙展開了近百年的廝殺,三晉終因內戰而相繼衰落。公元前376年,趙國與魏、韓二國正式滅掉晉國,瓜分晉國殘餘領地,也標誌三晉同盟正式破裂。公元前375年,趙敬侯去世,其子趙成侯即位,死後葬於趙王陵。

第七位:趙成侯(?─前350年),趙種,趙敬侯之子,前374年——前350年在位。趙成侯繼其父的外交,繼續與魏大戰。公元前354年,魏趙矛盾完全激化,魏國展開滅趙大戰。前353年,魏國大將龐涓攻下趙都邯鄲,趙成侯率軍撤往信都(在邢臺附近),繼續對魏作戰,同時向齊國求救。齊使田忌、孫臏救趙,孫臏用圍魏救趙之計,敗魏桂陵。魏國雖敗於桂陵,但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從趙都邯鄲撤出主力軍,打敗四方之敵。前351年,魏惠王與趙成侯在邯鄲城南的漳水會盟,趙成侯被迫臣服於魏國。公元前350年,趙成侯在憂憤中去世。

第八位:趙肅侯(?-前326年),趙語,趙成侯之子,公元前349年——公元前326年在位。公元前350年,趙成侯去世,公子趙紲和太子趙語爭奪君位,趙紲失敗,逃奔韓國。 公元前344年,他參加了魏惠王在逢澤的稱王儀式,尊魏惠侯為王。魏惠王在諸侯中率先稱王,韓國和齊國對此不滿,沒有參加。於是公元前343年,魏國發動了對韓戰爭。戰爭持續到公元前341年,韓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仍用孫臏,孫臏襲擊魏都,引魏軍回救。魏將龐涓被殺,太子申被俘,魏十萬大軍全軍覆滅,魏國霸業就此衰落。史稱馬陵之戰。沒有了魏國的壓迫,趙國實力迅速恢復,前333年,魏、齊兩國在徐州互尊為王,趙肅侯對此不滿,派兵攻打魏北部,不克,被迫撤軍。趙肅侯為了抗魏,在漳水和滏水之間築起長城。趙肅侯在位二十四年去世,其子趙雍即位,是為趙武靈王。

第九位:趙武靈王趙雍(約公元前340年—前295年),趙肅侯之子,公元前325年——前299年在位。趙武靈王即位時,國力不強,常受到齊國和秦國的進攻。北方的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也不時進犯,包括地處趙國腹地的中山國也時常進犯。為了自強,前302年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趙國得以強盛。趙武靈王北擊匈奴,佔領今內蒙古南部黃河兩岸之地,建立雲中、九原兩郡;又在陰山築長城抵禦胡人;前296年滅中山國。擴地何止千里。趙國一躍成為東方六國中唯一能與秦對抗的一個大國。

公元前299年,他廢掉原來的太子,傳位於寵妾吳娃之子趙何,是為趙惠文王,自號為“主父”。後又看見原太子趙章可憐,又想廢趙何而立趙章。公元前295年的沙丘宮之變中,趙武靈王被其子趙何圍困活活餓死於沙丘宮,趙武靈王墓位於今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

第十位:趙惠文王(約前309年─前266年),趙何,趙武靈王次子,公元前298年——前266年在位。趙惠文王在位時,藺相如、廉頗、平原君、趙奢等人才濟濟,政治清明,武力強大。趙國成為能與秦抗衡的唯一國家。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葬於趙王陵。

第十一位:趙孝成王(?-前245年),趙丹,趙惠文王之子,前265年——前245年在位,在位21年。由於他的用人失誤,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趙國四十多萬大軍被殺,趙國衰落下去,東方六國基本不能再與秦國抗衡。

第十二位:趙悼襄王(?-公元前236年),趙偃,趙孝成王之子,公元前244年―公元前236年在位。公元前244年,派李牧攻打燕國,奪取武遂和方城。公元前242年,燕國派劇辛攻打趙國,派龐煖率軍抵抗燕軍,龐煖擊敗燕軍,殺死劇辛,俘獲燕軍二萬人。公元前239年,魏國將鄴地割讓給趙國。公元前236年,趙悼襄王派兵伐燕,奪取燕國貍陽城。戰事還未結束,秦將王翦等趁機率軍攻趙,奪取鄴地九城。同年,趙悼襄王去世,太子趙遷繼位。

第十三位:趙幽繆王趙遷,生卒年不詳,亦稱趙幽繆王 ,公元前235年-前228年在位。公元前236年,趙悼襄王去世,趙王遷繼位後,趙國已無力抵抗秦國進攻,更何況他殺害李牧,重用奸臣。公元前229年,秦國攻打趙國。李牧、司馬尚率軍抵禦秦軍,秦軍不能取勝。於是,秦國收買趙王遷的寵臣郭開,讓他向趙王遷詆譭李牧、司馬尚圖謀反叛。趙王遷不明是非,於是殺害李牧,罷免司馬尚,而讓趙蔥、顏聚代替他們。公元前228年,秦軍打敗趙軍,俘虜趙王遷,趙國滅亡。趙王遷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縣)深山中。

第十四位:代王嘉,趙悼襄王之子,趙王遷之兄,趙王遷被俘後自立為代王。王代六年,為秦將王賁所虜。

縱觀戰國時的十四位趙君,最傑出的當數三位:趙襄子、趙成侯、趙武靈王。趙襄子北滅代國,南分知氏之地,使趙氏在四卿鬥爭中由弱變強,實為趙國的真正建立者。沒有趙襄子,趙氏有可能早已不存,更不會有以後的趙國。趙成侯抵擋住了強大魏國的進攻,使趙國避免了被滅的命運。當時的魏國強大一時,西敗秦、南敗楚、東敗齊,大有一統天下之勢,所以才有魏惠王第一個稱王的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趙成侯憑趙軍的頑強,抵擋住了魏國的滅趙進攻,使趙國渡過了最艱難的一關。趙武靈王為一代雄主,他使趙國成為東方六國中唯一能與秦國對抗的國家,長平之戰,如若不是趙國戰略失誤,一統天下的有可能是趙國,可惜趙武靈王的後代,沒有稱雄天下的野心和能力。

趙國曆代君王順序表?使用者40795858789752022-12-27 12:18:21

趙國曆代國君有趙烈侯、趙武侯、趙敬侯、趙成侯、趙肅侯、趙武靈王、趙惠文王、趙孝成王、趙悼襄王、趙幽繆王、代王嘉。

趙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

趙國曆代君王順序表?曹魏故都三國名城木木2022-12-26 19:44:58

立國前的領袖

1、趙成子,原名趙衰,趙夙之子,在位時間,約公元前636年到公元前622年,共計14年。

2、趙宣子,原名趙盾,趙衰之子,在位時間,公元前622年到公元前601年,共計21年。

3、趙莊子,原名趙朔,趙盾之子,在位時間,約公元前601年到公元前592年,共計9年。

4、趙文子,原名趙武,趙朔之子,在位時間,約公元前583年到公元前541年,共計42年。

5、趙景子,原名趙成,趙武之子,在位時間,約公元前541年到公元前518年,共計23年。

6、趙簡子,原名趙鞅,趙成之子,在位時間,約公元前518年到公元前476年,共計42年。

7、趙襄子,原名趙無恤,趙鞅之子,在位時間,約公元前476年到公元前425年,共計51年。

8、趙桓子,原名趙嘉,趙襄子之子,在位時間,約公元前425年到公元前424年,共計1年。

9、趙獻子,原名趙浣,趙襄子之子,在位時間,約公元前424年到公元前409年,共計15年。

立國後的君主

10、趙國第1任君主,趙烈侯,原名趙籍,趙獻子之子,在位時間,約公元前409年到公元前400年,共計9年。

11、趙國第2任君主,趙武侯,亦稱趙武公,趙烈侯之弟,在位時間,約公元前400年到公元前387年,共計13年。

12、趙國第3任君主,趙敬侯,原名趙章,趙烈侯之子,在位時間,約公元前387年到公元前375年,共計12年。

13、趙國第4任君主,趙成侯,原名趙種,趙敬侯之子,在位時間,約公元前375年到公元前350年,共計25年。

14、趙國第5任君主,趙肅侯,原名趙語,趙敬侯之子,在位時間,約公元前350年到公元前326年,共計24年。

15、趙國第6任君主,趙武靈王,原名趙雍,趙敬侯之子,在位時間,約公元前326年到公元前299年,共計27年。

16、趙國第7任君主,趙惠文王,原名趙何,趙武靈王次子,在位時間,約公元前299年到公元前266年,共計33年。

17、趙國第8任君主,趙孝成王,原名趙丹,趙惠文王之子,在位時間,約公元前266年到公元前245年,共計21年。

18、趙國第9任君主,趙悼襄王,原名趙偃,趙孝成王之子,在位時間,約公元前245年到公元前236年,共計9年。

19、趙國第10任君主,趙幽繆王,原名趙遷,趙悼襄王次子,在位時間,約公元前236年到公元前228年,共計8年。

20、趙國第11任君主,趙代王,原名趙嘉,趙悼襄王之長子,在位時間,約公元前228年到公元前222年,共計6年。

趙國曆代君王順序表?風雨2022-12-26 19:29:39

趙國曆代國君及姓名

立國前

1諡號趙成子,姓名趙衰,在位時間?─前622年,被晉文公封為大夫。

2諡號趙宣子,姓名趙盾,前621年─前601年,年數21。

3諡號趙莊子,姓名趙朔,在位時間前600年—?,趙朔並未受誅,《史記》記載有誤。

4諡號趙文子,姓名趙武,在位時間前581年—前541年,年數41,楊寬考證其立年,《史記》記載有誤。

5諡號趙景子,姓名趙成,在位時間前540年─前527年,年數14,又作趙景叔。

6諡號趙簡子,姓名趙鞅,在位時間前526年—前476年,年數51,又名志父,亦稱趙孟。

7諡號趙襄子,姓名趙毋恤,在位時間前475年—前425年,年數51,趙襄子封於邢臺,故改邢臺為襄國。

8諡號趙桓子,姓名趙嘉,在位時間前424年,年數1。

9諡號趙獻子,姓名趙浣,在位時間前423年—前409年,年數15趙烈侯追諡其為趙獻侯。

10諡號趙烈侯,姓名趙籍,在位時間前408年—前400年,年數9,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冊封為諸侯,稱趙侯。

立國後

1諡號趙烈侯,姓名趙籍,在位時間前408年—前400年,年數9,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冊封為諸侯,稱趙侯。

2諡號趙武侯,姓名不詳,在位時間前399年—前387年,年數13,又作趙武公,並未真正稱侯,亦未更元。

3諡號趙敬侯,姓名趙章,在位時間前386年—前375年,年數12,遷都邯鄲。

4諡號趙成侯,姓名趙種,在位時間前374年—前350年,年數25,趙成侯立邢臺為信都,為趙國別都。

5諡號趙肅侯,姓名趙語,在位時間前349年—前326年,年數24。

6諡號趙武靈王,姓名趙雍,在位時間前325年—前298年,年數28,前323年稱王,不久去王號,一生不再稱王。

7諡號趙惠文王,姓名趙何,在位時間前298年—前266年,年數33,即位當年改元。

8諡號趙孝成王,姓名趙丹,在位時間前265年—前245年,年數21。

9諡號趙悼襄王,姓名趙偃,在位時間前244年—前236年,年數9。

10諡號趙幽繆王,姓名趙遷,在位時間前235年—前228年,年數8,前228年秦滅趙,兄公子嘉自立為代王。

11諡號代王嘉,姓名趙嘉,在位時間前227年—前222年,年數6,前222年,王賁攻代,擄代王嘉。

秦朝被推翻之後

1諡號武臣,在位時間前209年8月—前208年,年數1,前209年,自立為趙王。

2諡號趙王歇(趙歇),在位時間前208年—前204年,年數4,前208年,張耳、陳餘立其為趙王,都信都(今邢臺)。

趙國曆代君王順序表?學壓彎的小陳2022-12-26 19:29:37

1、趙獻侯。趙獻侯,名浣,又稱趙獻子。趙獻子時期雖然韓趙魏三家把持了晉國的國政,晉公空有其名,然而,他們在名義上仍然是晉國的臣子,三家並未得到周天子的冊封。直到獻侯死後,烈侯繼位,得到周天子冊封后,韓趙魏才在名義上正式被列為諸侯,而趙獻侯的稱謂則是烈侯追認的。

2、趙烈侯。趙烈侯,名籍,是趙獻子的兒子,也是趙國實際上的開國之君。烈侯是一位比較仁厚的國君,在位期間任用公仲連、荀欣、牛畜等人,使趙國的國力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另外,烈侯聯合魏國,攻打中山,試圖消耗魏國和中山國,從中漁利,但是魏國任用樂羊直接滅亡了中山。

3、趙武侯。趙武侯是趙烈侯的弟弟,烈侯死後,由於太子章年幼,群臣便擁立武侯繼承了國君之位。武侯在位期間修築了五原到陰山之間的長城,還修築了雲中城。

4、趙敬侯。趙敬侯,名章,是趙烈侯的兒子,趙武侯的侄子。武侯死後,被擁立為國君。敬候遷都邯鄲城,為趙國北進打下了堅實的戰略基礎。另外,敬候和韓、魏一起,將晉靖公廢為庶人,徹底斷絕了晉國的祭祀。敬候在位期間不斷髮動對魏國和齊國的戰爭,進一步擴大了趙國的實力和影響力。敬候雖然不修德行,喜好飲酒與遊樂,然而敬候善於用人,使得趙國國內安定,對外用兵也鮮有敗績。

5、趙成侯。趙成侯,名種,趙敬候的兒子。成侯在位期間夥同韓國進攻周王室,將東周一分為二。成侯二十一年,魏國任用龐涓攻打趙國,圍困趙都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於是上演了圍魏救趙的故事。

6、趙肅侯。趙肅後,名語,趙成侯的兒子。肅侯時期,魏國已經沒有了昔日的榮光,齊國和秦國稱雄於東西方,各諸侯國間的戰爭更為活躍和頻繁,趙國的戰略壓力十分巨大。趙肅後在位二十四年,幾乎連年征戰,但卻沒有使趙國疲敝,反而悄然興起。肅侯因病去世時,秦、齊、楚、魏、燕五個大國,派銳師一萬,前來參加葬禮,足見肅侯的能力和影響力。

7、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名雍,趙肅後之子。趙武靈王受其父親肅侯影響頗深,一生喜好征戰。趙武靈王在位期間,推行胡服騎射,使得趙國的軍事實力大增,又吞滅的中山國,減輕了趙國北部的戰略壓力,擴充套件了領土,還幫助燕國平定內亂,擁立燕昭王回國繼位。然而,由於後期在政治上的失誤,使得趙國發生了公子章的叛亂,最後餓死與沙丘。一代雄主如此悲慘的結局,著實令人唏噓。

8、趙惠文王。趙惠文王,名何,趙武靈王的次子。趙惠文王在位期間,從諫如流,知人善任,使得趙國湧現出了許多厲害的歷史人物,如廉頗、藺相如、趙奢等人都是在這一時期提拔和任用的。當時的趙國,向東壓制齊國的復甦,向西抵禦秦國進攻。在秦國強勢崛起,並蠶食諸侯的背景下,趙國成了抵禦強秦的中堅力量。

9、趙孝成王。趙孝成王,名丹,趙惠文王之子。趙孝成王時期,由於貪圖韓國的上黨郡,於是招惹了秦國的嫉恨。秦國發動了對趙國戰爭,長平之戰拉開了大幕。後來,秦國任用白起為將,擊潰了趙軍並坑殺四十五萬趙國士卒,使得趙國被嚴重削弱,幾代國君的積累,毀於一旦。燕國想趁趙國精壯之卒盡死於長平的時機攻打趙國,趙孝成王重新啟用廉頗,打敗了燕軍,並逼迫燕國割地求和。

10、趙悼襄王。趙悼襄王,名偃,趙孝成王之子。趙悼襄王在位期間,派樂乘取代正在攻打魏國繁陽的廉頗。憤怒的廉頗率兵攻打樂乘,之後又逃到了魏國,從此淡出了歷史舞臺。這一時期的趙國,重用李牧、龐煖為將,多次出兵攻打燕國,奪取土地。然而,趙悼襄王並沒有中興趙國的能力與雄心,趙國在秦國的兵鋒下逐漸顯得力不能支。趙悼襄王還廢除了長子嘉,反而立昏庸無能的遷為太子,這更加速了趙國的滅亡。

11、趙幽繆王。趙幽繆王,名遷,趙悼襄王之子。趙王遷繼位時,趙國已經成了強弩之末,不斷遭受來自秦國的進攻,相繼丟失了宜安、平陽、武城、狼孟等許多城池。公元前229年,趙幽繆王聽信寵臣郭開的讒言,殺死了正在抵禦秦軍的李牧和司馬尚,趙國的最後一絲希望也灰飛煙滅。秦軍擊敗了接替李牧的趙蔥和顏聚,俘虜了趙幽繆王,趙國滅亡。

12、代王嘉。代王嘉,名嘉,趙悼襄王的長子,趙幽繆王之兄。秦軍俘虜趙幽繆王之後,代王嘉逃到了代地自立為王,並聯合燕軍抵禦秦國的進攻。但此時的秦國已經勢不可擋。嬴政二十五年,王賁率兵攻打代地,俘虜了代王嘉,趙國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趙國曆代君王順序表?肥肥cassie2022-12-26 19:19:14

1。趙烈侯:嬴姓,趙氏,名籍,趙獻子之子,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0年在位9年。烈侯六年(前403)趙與韓、魏一起被周天子受封為諸侯國,正式立為趙國,從此開啟了戰國七雄時代。

2。趙敬侯:名章,趙烈侯之子,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75年在位12年,趙國第3位君主。公元前376年趙與韓、魏共同廢掉晉靜公,史稱“三家分晉”。

3。趙武靈王:名雍,趙肅侯之子,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在位27年,趙國第6位君主。在位期間推行“胡服騎射”,軍事實力強盛,吞滅中山,大敗林胡、樓煩,開闢雲中、雁門、代郡三郡,修築“趙長城”。晚年昏聵,“沙丘宮變”中被餓死,享年45歲。

4。趙惠文王:名何,趙武靈王次子,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66年在位33年,趙國第7位君主。在位期間文有藺相如、平原君,武有廉頗、趙奢等,秦國不敢小覷。

5。趙孝成王:名丹,趙惠文王之子,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45年在位21年,趙國第8位君主。在位期間因爭奪上黨發生了趙國與秦國的“長平之戰”,趙王聽信謠言,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替換了老將廉頗,結果趙國慘敗,45萬趙軍被活埋,國力衰退。

6。趙幽繆王:名遷,趙悼襄王之子,公元前235年-公元228年在位8年,趙國第10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公元前229年,秦將王翦攻趙,趙王遷聽信讒言,殺害趙國最後一位名將李牧,結果被秦攻破邯鄲,趙王遷被俘,趙國滅亡。(趙國滅亡後,趙王遷之兄趙嘉逃亡代地稱代王,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滅燕後回師滅代)

趙國曆代君王順序表?使用者76309559616832022-12-26 19:12:07

趙國帝王:趙籍、趙武公、趙章、趙種等。趙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

1、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

2、國君嬴姓趙氏,為商朝名臣飛廉(蜚廉)之後,原為趙侯。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趙夙,趙夙孫趙衰事晉獻公之子重耳。趙衰隨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國為晉文公,趙衰任國政。趙衰卒,其子趙盾嗣;趙盾卒,其子朔嗣。

3、趙國全境東北與東胡和燕國接界,東與中山及齊國接界,南與衛、魏、韓三國交錯接界,北與樓煩、林胡接界,西與韓、魏兩國交錯接界。國都在晉陽(今太原),前425年遷中牟(今鶴壁),前386年趙敬侯遷到邯鄲(今河北邯鄲市邯山區),在邯鄲定都長達一個半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