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序是什麼意思?使用者84533899269562022-12-23 12:23:14

“賦序”,顧名思義,是指辭賦作品的序言。但古今學者在賦序的具體認定標準上眾說紛紜,存在較大爭議。賦序的起源時間問題和賦序概念界定問題關聯程度較深,賦序概念界定上的爭議使得賦序的起源時間難以確定。對賦序進行研究應首先對上述兩個問題加以討論。

賦序的概念與起源

一 、賦序的概念

目前對賦序概念界定的爭論主要集中於兩個方面。一是賦序的作者問題,許多辭賦的序言並非賦家所作,但因多種原因被置於辭賦作品前。這種文字是否屬於賦序,爭論較大。二是賦序所處位置的問題,即賦文內部有創設情境的內容,學界對於這部分內容是不是賦序也存在爭議。

1。 賦序的作者

許多文學總集、別集所收錄的賦序有些是賦家在創作辭賦時自己所作的(即“自序”),有些則出自他人之手(即“他序”)。自序毫無疑問應認定為賦序,但他序能否被認定為賦序則存在較大爭議。

第一種,後人摘錄史學著作中的介紹性文字置於賦文前,作為序言。例如宋代王觀國就指出《文選》中收錄的賈誼《鵩鳥賦》、禰衡《鸚鵡賦》等七篇賦作前面的序言,實際上是史書中的文字。

清代王芑孫在《讀賦卮言》中認為《文選》中收錄的《甘泉賦序》《長門賦序》《羽獵賦序》《長楊賦序》《鵩鳥賦序》的作者並非賦家本人,而是後人為了說明賦的創作緣由從史書中抄錄下來的,“非序也”。美國漢學家康達維也認為蕭統在處理賦作時,一個很大的缺點是未能區分出賦家的自序。

考慮他序是否屬於賦序時,除了要關注現存序言與正文的關係外,還應考慮賦家創作時的本意,即賦家在寫作辭賦作品時有沒有考慮過創作序言。

摘錄史書內容為序和摘錄、改寫賦家其他文章內容為序均不符合賦家的創作意圖,不能將其認定為賦序,視為賦作的一部分。更不能將後人補作的序言與賦家的賦文混為一篇文章。上述四種情況中只有最後一種是符合賦家本意的,應將其視作賦序,

2。 賦序的位置

部分賦作的正文開端會中有創造情境的文字,主要表現形式是虛構的主客或君臣對話,目的是為下文做好鋪墊。古今學界對於這種文字是否屬於賦序存在很大爭議。例如,宋玉的《高唐賦》《神女賦》及《登徒子好色賦》被《文選》收錄時,序作為一種文體是具有一定依附性的,需要依靠文章、詩詞、辭賦等文體才能成立,但其仍具有相對獨立性,不能與被依賴的文體混為一談。

從這一角度看,將“內序”視為序體是不恰當的,一部分文字既是序言又是正文會造成文體認識上的混亂。所以不應將“內序”視為賦序,獨立於賦文之外的外序則應被認定為賦序。

二 賦序的起源

對於賦序產生於何時有較大爭議,有起源於先秦、起源於西漢、起源於東漢等多種觀點。

1,起源於先秦說

清代學者陳本禮認為先秦時期屈原所作的《離騷》是有序的。陳本禮認為他所認定的“序言”說明了《離騷》的創作緣由。

但細讀《離騷》文字後可以發現,《離騷》開篇一直到“豈餘心之可懲”,均為作者對自身生平經歷的回顧,追述了家庭輝煌的歷史,回憶自己不斷提高能力的過程,還有與邪惡政敵、環境對抗的經歷及失敗後的感受。陳本禮在中間強行劃分出一段序言,就將這部分文章的脈絡打破了,使其變得支離破碎。

由此可見,陳本禮在《離騷》中劃分序言的做法是不合適的,所謂該序為漢人賦序的源頭的說法更是不能成立。

古今還有一些學者認為宋玉的賦作中存在賦序,上文已經提及,《文選》收錄宋玉《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後在其題目下標註“並序”二字的做法,在宋代和以後的學者間引發了很大爭議。

從體式和功能方面進行考察,《文選》所認定的三篇“賦序”應屬於內序。首先,從體式的角度看,三篇“序”均使用了問答結構。《高唐賦》與《神女賦》開端是宋玉與楚襄王之間的對話,《登徒子好色賦》則為登徒子、楚王、宋玉、章華大夫四人間的對話。其次,從三篇“序”的功能來看,它們主要是在設定對話情境,以引發後文,是賦作不能分割的一部分,不具有相對獨立的能力。

2。 起源於西漢說

西漢賦作他序形成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為總集編纂者節錄史家文字為序;另一種為他人記錄或題寫的相關文字,被總集編纂者摘錄後變為序言。正如本章上節所言,上面的這兩種型別的他序違背了作者創作時的意圖,不能視作賦序。

史書中的文字是史家出於記錄賦家生平經歷等目的而作的,這些文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我們理解賦作,但其並非賦的一部分,將其節錄下來變為賦的序言是不合適的。皇帝身邊的文臣所記錄的文字性質與史家文字類似,主要目的是記錄創作時的場景。後人所加的文字相較於史家記載,可信度較低,其記載未必真實,將其視為賦序也不妥當。

吳雲、李春臺認定的這段文字講述的是初夏時節的一天,太陽西斜之時一隻鵩鳥飛入了賈誼的房間,在其座位的一角停留。

賈誼翻書占卜此事的吉凶,占卜之書認為此乃大凶之兆,主人有逝世之災。賈誼因此向鵩鳥接連發問,詢問自己死後將去往何處,有什麼樣的災禍,距離死亡還有多長時間等等。鵩鳥自然是無法回答這些問題的,於是賈誼便根據鵩鳥的形態進行猜想,代鵩鳥回答。對於這段文字所涉事件,古今許多學者認為是真實的。

國賦序研究

賦序在三國時期得到了較快發展,這一時期創作賦序的賦家數量與東漢基本持平,但賦序的創作數量大幅增長。據筆者統計,東漢時期有 13 位賦家創作了20 篇賦序,而三國時期則有 19 位賦家創作了 61 篇賦序。現存三國賦序數量約為東漢時期的 3 倍,賦序在三國時期迎來了自己的快速發展期。

三國時期賦序得到快速發展,一方面得益於辭賦文體的發展,另一方面也離不開當時賦家的大力創作。建安文壇的兩位領袖曹丕、曹植積極創作賦序,正始時期知名作家阮籍現存半數賦作寫有序言,嵇康的名作《琴賦》亦有賦序,三國名家的大力創作使得賦序逐漸受到文士的注意,賦序創作日漸興盛。

一、三國賦序總

1。 三國賦序的主要內容

三國時期許多賦家創作了反映自己精神狀態、政治態度和描寫日常事物、活動的賦作。這些內容在賦序中也有鮮明的體現。

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的許多賦序都體現著“建安風骨”。建安風骨在賦序中的展現多為作家高昂的精神狀態、政治理想和對建功立業的渴望。如曹操《鶡雞賦序》雲:“鶡雞猛氣,其鬥終無負,期於必死。”

這篇賦作的正文已經散佚了,但透過賦序可以感知到作者對鶡雞渴望勝利、不懼死亡品質的讚賞,對鶡雞的讚揚也體現著賦家自身昂揚的鬥志。

再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在《武軍賦》和《神武賦》的序言中都描寫了戰爭中的征戰場景,和賦文一起表達出作者對建功立業的急切渴望。《武軍賦》創作於隨袁紹征討公孫瓚時,在賦序中陳琳盛讚袁紹的成就。

《神武賦序》描寫的是曹操東征烏丸的盛大場面,序言對曹操的征伐大業進行了熱情讚美。兩篇賦序都表現出作者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渴望建功立業的政治態度。

進入正始時期後,隨著政治鬥爭日漸殘酷,一些賦家開始在賦文中抒發自己的苦悶心情,賦序也受到了影響,但從整個三國賦序情況看,此類賦序屬於少數。

2。 三國賦序的文體特點與藝術成就

從文體的角度看,三國時期的賦序大多篇幅短小、言語精練。例如曹丕的《浮淮賦序》,全文不足百字,便將此次出征的原因、沿途所見、軍隊士氣等方面的內容寫得清清楚楚,堪稱是一篇簡潔明快的小散文。

賦序是什麼意思?阿脆的新書櫃2022-12-23 13:13:30

“賦序”,顧名思義,是指辭賦作品的序言,但古今學者在賦序的具體認定標準上眾說紛紜,存在較大爭議。賦序的起源時間問題和賦序概念界定問題關聯程度較深,賦序概念界定上的爭議使得賦序的起源時間難以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