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是在什麼時候被髮明出來的?番茄40590239258396442022-12-13 20:09:48

袁隆平發明雜交水稻的時間為1973年,此年協作組透過測交找到了恢復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難關,10月,袁隆平在蘇州召開的水稻科研會議上發表了《利用野稗選育三系的進展》的論文,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已經配套,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種關,摸索總結制種技術成功。

雜交水稻的栽培技術

1、整地,格按照要求精細整地,做到排灌順暢、畦面平整無雜草、不積水,並按畦寬4到6米,開挖一條深0。1米、寬為0。6米的溝。

2、適時早播,合理安排播種期是保證水稻直播栽培全苗和安全齊穗的關鍵措施。

3、選種,選用高產抗病優質良種,可以增加經濟效益,提高產量,做好種子的催芽和消毒工作,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4、浸種,一般浸種12到18小時,不經催芽直接播種、溼潤育秧為最佳。

5、催芽,過程中應掌握適當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適時換氣,水稻種子發芽適宜溫度是30到35℃,超過45℃時就會引起燒芽,80%以上種子破胸後即可進行播種。

6、疏播勻播,雜交稻種子18。75kg/hm2,一般比正常育苗增加15%到20%的用種量,播種要均勻,播後要埋芽,可以用木板輕踏使谷芽入土,同時做好防鳥鼠害工作。

雜交水稻是在什麼時候被髮明出來的?使用者93970218621362022-12-14 08:04:22

1、雜交水稻是什麼時候發明的:1972年。

2、1966年,三系雜交水稻的發現以《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發表在中國科學院的《科學通報》上,是他的第一篇重要論文,而這一刊《科學通報》卻是文革前的最後一刊。

3、為了增加試驗效果,每年冬天,其與助手還去海南三亞進行水稻育種,甚至在路上把種子綁在身上,利用體溫育種催芽。然而研究遇到瓶頸,逾三千次試驗都未成功。

4、1971年11月23日,其助手李必湖、馮克珊在海南試驗田發現一株難得的野生稻雄性不育株。 此後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成立雜交稻研究協作組,由袁隆平掛帥。

5、1972年,雜交稻被列為中國重點科研專案,全國性的協作攻關開始:三十餘科研單位參與、上千個品種與該株野生水稻進行了上萬次測交和回交轉育試驗。在此基礎上,袁隆平選育不育系二九南1號成功,此為中國第一個應用於生產的不育系水稻。

雜交水稻是在什麼時候被髮明出來的?小豆豆張靜輝2022-12-14 07:57:36

是由我國袁隆平發明的。 1995年8月,袁隆平宣佈:中國曆經9年的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可以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正如袁隆平在育種戰略上所設想的,兩系法雜交水稻確實表現出更好的增產效果,普遍比同期的三系雜交稻每公頃增產750-1500公斤,且米質有了較大的提高。至今,在生產示範中,中國已累計種植兩系雜交水稻1800餘萬畝。目前,國家“863”計劃已將培矮系列組合作為兩系法雜交水稻先鋒組合,加大力度在中國推廣。1998年8月,袁隆平提出選育超級雜交水稻的研究課題。政府撥款支援。不過袁隆平對於研究雜交水稻的設想是從1960就開始了,然後經過不懈努力終於成功,造福了人類

雜交水稻是在什麼時候被髮明出來的?使用者44670519987472022-12-13 23:08:46

1973年。

雜交水稻的成功意味著中國人民徹底擺脫了飢餓的困擾,單位糧食產量的增加,為我國農業大幅度增產開闢了新途徑,進而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很大的福音,西方世界稱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是“東方魔稻”,國際上把雜交水稻當做中國繼古代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

雜交水稻是在什麼時候被髮明出來的?漫山遍野的花香2022-12-13 21:03:08

雜交水稻是在1973被髮明出來的

雜交水稻是1973年問世的,以袁隆平先生為首的科技攻關組完成了三系配套併成功培育雜交水稻,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目前已經發展到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畝產可達800Kg。

雜交水稻是在什麼時候被髮明出來的?GO槍騎兵2022-12-14 11:13:51

1964年

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 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 1966年,在IRRI,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蹟稻(IR8)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 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瞭方向。

雜交水稻是在什麼時候被髮明出來的?豐富虎林9q12022-12-13 17:44:55

1970年冬,就在袁隆平、李必湖等帶著“野敗”回到湖南後,江西省萍鄉市農業局的顏龍安和他的助手特地從江西到湖南,向袁隆平等學習培育雜交水稻的有關技術,隨後他們將“野敗”帶回江西。這株“野敗”在江西按時抽穗,顏龍安等不失時機地把“野敗”的雄性不育性狀成功地轉送給了栽培稻“二九矮1號”,終於在1972年冬培育成“二九矮1號”不育系和“二九矮1號”的同型保持系。

袁隆平等用同樣的方法,在1973年秋也培育成功“二九南1號”不育系和同型保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