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大帝和朱元璋誰厲害?大張偉藍弧侵權奧特曼2022-08-20 18:07:18

朱元璋厲害。從兩次漠北決戰看,漢武帝不如朱元璋,兩人不是一個重量級。

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率10萬精兵出征,各自率5萬人,去漠北尋找匈奴主力決戰。

此次作戰,漢武帝帶有自己的個人感情,衛青的作戰目標是左賢王,霍去病則是決戰匈奴單于,奪取首功。再則,李廣、公孫敖都追隨衛青出征,漢武帝想讓公孫敖立功贖罪,衛青只能讓李廣“迷路”了。

衛青、霍去病,漢武帝時期的名將,戰無不勝。此次出征漠北,漢武帝出動十萬精銳,衛青是步兵、騎兵混編,霍去病則幾乎都是騎兵。論騎兵的精銳程度,衛青所部略遜一籌,畢竟霍去病要對付的是匈奴單于,壓力更大。此外,為了確保長途奔襲獲勝,漢武帝調集戰馬十幾萬匹,一起出塞。

漠北之戰,漢軍打了個“烏龍”。衛青的目標是左賢王,結果遭遇匈奴單于率領的主力騎兵,兵力在7萬左右。衛青先佈陣,以戰車護衛,阻擋匈奴騎兵,然後兩側出擊,展開混戰。雙方從中午打到黃昏,不分勝負。此時,狂風大作,沙場飛揚,雙方都看不清。

衛青抓住戰機,及時派兵繞道側後,發起攻擊,匈奴單于擋不住,率幾十位騎兵逃離戰場。至於霍去病,一路順風順水,擊敗了左賢王,再次俘虜八萬餘人,大獲全勝。相對而言,衛青損失要大,雖然取得勝利,也只能說是慘勝,元氣大傷。

1372年,經過太原之戰、沈兒峪之戰後,蒙古騎兵損失二十餘萬,但王保保並不甘心失敗,北元也試圖捲土重來,再一次入主中原。為此,朱元璋決定派兵北伐,徐達率5萬,是中路也是主力,目標是尋找王保保決戰;李文忠率5萬,是東路,目標直接奔襲北元中樞;馮勝率5萬,是西路也是偏師,目標是牽制甘肅元軍。

15萬大軍出塞,兵分三路,步兵、騎兵都是精銳中的精銳。中路軍,徐達前鋒大將藍玉連戰連捷,在土剌河、克魯倫河擊敗蒙古騎兵,然後一路追擊,抵達烏蘭巴托附近。結果,明軍前鋒遭遇伏擊,陣亡一萬餘人,徐達“固壘收兵”,有序撤退,“王侯大將均無死者”,主力回到雁門關。

東路軍,李文忠轉戰數千裡,跟霍去病一個打法,但蒙古騎兵頑強抗擊,每次交鋒都是血戰。結果,明軍慘勝,曹良臣、周顯、常榮、張耀等悍將陣亡;蒙古騎兵戰死十餘萬,被俘虜數萬,遠遁而去。李文忠撤兵後,又迷路,很長時間內找不到水源,士兵、馬匹損失很大。

一向不被看好的馮勝,大獲全勝,傅友德率五千騎兵衝殺,明軍七戰七捷,甘肅平定,然後修築嘉峪關。馮勝收穫很大,獲取人口、牲畜十餘萬,但明軍中路跟東路進展不順利,馮勝也只好班師,回到南京。如此,明朝第二次北伐結束,因達不到目標,算是失利。

漢朝、明朝兩次遠征大漠,衛青、霍去病、徐達、李文忠、馮勝等人,都是首屈一指的名將。單純看殺傷對手,顯然是漢武帝更大,匈奴陣亡、被俘虜,接近二十萬。明朝這邊,東路軍慘勝,中路失利,西路獲勝。

漠北之戰,漢朝勝利不假,卻屬於慘勝,尤其是衛青所部損失很大。明朝第二次遠征,從戰略目標達成角度看,屬於失敗,沒有消滅王保保的主力。但是,對手也傷得不輕,否則王保保還會再次南下,但他卻沒有,而是一直留在漠北,不敢接近邊境。

漢軍慘勝,明軍失利,但損失幾乎是一樣的。漢朝贏得漠北之戰勝利,但出征的戰馬十幾萬匹,回到塞內的不足三萬。明朝派兵遠征,戰馬十四萬匹,回到關內的不足四萬。從戰馬損失角度看,漢朝、明朝幾乎是一樣。對中原王朝而言,戰馬就是“戰略投送能力”的代表。

沒有精良的戰馬,就不能訓練出優秀的騎兵,深入大漠跟遊牧騎兵交戰,勝利的機率不大,除非是在邊塞附近決戰。漢武帝沒有這覺悟,漠北之戰後還繼續大規模用兵,結果損失騎兵十幾萬,被迫下“罪己詔”。

其中,趙破奴2萬騎兵全軍覆沒,主帥被俘虜;李陵5000邊塞健兒覆沒,主帥被俘虜:李廣利三次出征匈奴,前後損失騎兵13萬,最後投降匈奴。

朱元璋頭腦清醒樣,在北伐失利後,並沒有一味“浪戰”,而是積蓄力量,一戰定乾坤。此後,朱元璋在中原養馬,訓練騎兵;徐達、李文忠、傅友德、沐英等在邊塞附近積蓄消滅來犯之敵,但沒有遠征大漠。1381年,明軍養足精力,徐達再次北伐,斬首、俘虜蒙古騎兵十餘萬。

徐達北伐獲勝後,朱元璋發兵西南,消滅元朝的梁王,解除了遠征大漠的後顧之憂。1387年,馮勝、藍玉北伐,俘虜蒙古騎兵20萬,納哈出投降,遼東平定。1388年,藍玉率15萬大軍遠征大漠,在捕魚兒海之戰中獲勝,俘虜蒙古騎兵15萬,元朝皇室幾乎都被抓獲,北元瓦解。

由此可知,朱元璋比漢武帝眼光長遠,也更加的鎮定自若。沒有絕對把握時,不會輕易開戰,但只要戰鬥,就一定要推平,不給對手喘息之機。

朱元璋的此種風格,跟李世民是一樣。李世民繼位後,簽署“渭水之盟”,對頡利可汗妥協,四年後發兵漠北,一舉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