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三十年代文學發展的總體特徵?使用者19275748765142022-03-07 09:06:18

30年代文學發展的基本面貌,受到現實政治鬥爭、階級鬥爭、社會革命的有力制約和影響。左翼文學運動和民主主義作家的文學活動,是推動30年代文學發展的主要力量。它們各自的發展、演變,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構成了30年代文學發展的基本歷史面貌。民主主義作家的文學活動,為30年代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創辦了《文學》、《文學季刊》等一大批著名刊物,由此形成了文學見解和創作傾向各異的許多作家群體。他們重視藝術規律,創作成果斐然可觀,老舍、巴金、曹禺、沈從文等,則卓然成為大家。

30年代的創作具有鮮明的特點。從文學內容上看:運用科學的社會理論(如茅盾等左翼作家)剖析中國社會;由文化層面(如老舍和京派作家)批判社會、探究人生;題材內容空前廣泛,涉及中國社會各階層生活,表現農村破產、農民的苦難和反抗鬥爭的內容尤為突出;新興的都市文學引人矚目。從文學形式上看:長篇敘事文學,特別是長篇小說形式日趨成熟,抒情寫意小說長足發展;戲劇、詩歌、散文都有長足發展。從創作方法上考察:浪漫主義在變異中發展;現代主義嶄露頭角;現實主義成為主流,同時又包容浪漫主義、現代主義的方法技巧。文學理論批評,呈多元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