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為什麼地方有軍權?哈尼2022-04-30 20:56:07

原因有三

一、政治上州牧隻手遮天

東漢的地方行政機構沿襲了秦漢以來的郡縣兩級,郡之上設有州,只不過,州開始僅僅是個監察單位,州刺史只負責考核郡守和縣令的政績,既無政權也無兵權。

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漢靈帝接受太常劉焉的建議,重置州牧,史稱“廢史立牧”。把州設為郡縣之上的更高一級行政單位,設定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擔任,讓其擁有地方軍、政之權,以便加強地方政權的實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進剿黃巾殘部。

比如以劉焉為益州牧、黃琬為豫州牧、以劉虞為幽州牧等。這些州牧集軍政大權於一身,隻手遮天,結果就是造成了各地割據軍閥的形成,包括劉焉在內的州牧上任後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二、經濟上豪強富可敵國

東漢的經濟制度可分為莊園經濟和小農經濟。隨著東漢末年天災不斷,糧食大量減產,小農經濟瀕臨崩潰,土地兼併和人口依附加劇,窮人越來越窮越來越多,而富人越來越富,諸如袁紹、袁術等豪強富可敵國,遂逐漸形成割據。

三、軍事上軍事強人擁兵自重

東漢末年,狼煙四起,西有羌族叛亂,東有黃巾起義,北有匈奴侵擾,東漢朝廷無力用中央軍平叛,只得將軍權下放至地方,使得一批具有野心的將領或官員藉著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擁兵自重割據地方,為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揭開了序幕。

四、思想上宗教領袖一呼百應

東漢末年,由於瘟疫流行,民不聊生,不僅無法解決人們的溫飽問題,也無法解決人們的醫療問題,老百姓們只得求助於宗教。

一些宗教領袖便以治病救人為號召,廣招信徒,一呼百應,如天師道(五斗米道)教祖張陵之孫、第三代天師張魯割據漢中,並在此傳播五斗米道。

五、中央皇權皆是幼兒皇帝

在地方勢力增強的同時,東漢的皇權卻開始衰微。據統計,東漢中後期10位皇帝的平均登基年齡為10。6歲,平均死亡年齡為18。7歲。

由於皇帝年幼,無法親政,皇權就落入外戚和宦官之手,外戚和宦官互相傾軋,號令往往不一,沒有一個英武之君能號令朝臣,政局只能混亂。

漢靈帝駕崩,漢少帝即位之初,外戚大將軍何進在和宦官在對抗中被殺,袁紹、曹操又帶兵殺入宮內,碰見宦官,不論大小,全部殺死。

董卓乘虛而入,帶兵入朝,獨攬大權,隨後廢漢少帝,立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又遷都長安,東漢皇權實際上自此已亡。

這樣,由於州牧、豪強、軍閥、宗教領袖,每一種勢力憑藉各自的優勢對抗勢衰的中央皇權,擁有了割據稱霸一方的實力,再加上董卓亂政的導火索,群雄乘機割據,東漢王朝就此崩潰。

東漢末年為什麼地方有軍權?小酸菜梆子2022-04-30 21:09:56

東漢末年,皇權已經很衰弱了,各地的藩王或者各地的地方官員都不受國家節制,全部都擁兵自重,逐步發展自己的勢力範圍。

而勢力發展的同時,又存在互相討伐互相兼併,所以,各地的地方勢力不斷的發展自己的軍事實力,東漢末年的地方軍權也就是這麼發展而來的。

東漢末年為什麼地方有軍權?victorshi20192022-04-30 21:03:19

東漢末年時期的朝廷被稱為歷史上最腐朽的政權。主要體現是:

1,宦官崛起,士大夫與宦官的鬥爭愈演愈烈,這也引發了後來的黨錮之禍。

2,朝廷對人民的壓迫剝削加劇,豪族地主勢力不斷膨脹,最終導致統治集團公開分裂, 農民起義大規模爆發。

因此,為鎮壓農民起義,朝廷只能選擇和鼓勵地方豪強自己組織軍事組織來保障治安,維護朝廷統治。

東漢末年為什麼地方有軍權?花雨霜雪2022-04-30 20:58:32

東漢末年因為中央政府無力剿滅農民起義,所以允許組建民團剿滅起義,逐漸發展為地方擁有軍權。

在東漢末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爆發大量農民起義,尤其是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中央政權的威信,為了剿滅農民起義,東漢政府允許各地組建地方軍隊,進而發展為地方割據勢力。

東漢末年為什麼地方有軍權?無悔青春1068023262022-04-30 20:57:24

地方有軍權有三個原因:中央混亂、朝廷權威掃地和地方發展機遇。這三個原因,東漢末年都已經具備。

東漢中央混亂自漢和帝已露出苗頭。和帝即位時僅十歲,竇太后臨朝,提拔竇憲參與機要,又借章帝遺詔提拔竇氏宗親。外戚擅權大幕就此拉開。和帝扳倒竇憲,只好依靠宦官。於是和帝事成後常和宦官議事,宦官干政亦由此發端。和帝后幾任接班人均年幼而立,所以和帝朝故事總重複上演。

東漢末年為什麼地方有軍權?燒火棍722022-04-30 21:15:53

東漢後期各地軍閥割據,他們有不少人身份是朝廷任命的地方官。東漢末年,這些地方官為什麼能夠擁兵自重?

地方官想要割據需要三個條件:中央混亂、朝廷威權掃地和地方發展機遇。這三個條件至東漢末年這些條件全部湊齊。

東漢末年地方官能擁兵自重首先是因為東漢朝廷當時無力主持大局,導致地方有了鬆動的可能;然後,朝廷能臣隱退,威權旁落,導致地方開始質疑朝廷的合法性;最後,朝廷必須依賴地方維持版圖,地方擴軍,再和豪族結盟,這讓他們足以自恃——擁兵自重的局面形成了。

東漢末年為什麼地方有軍權?使用者4989514731622022-04-30 21:05:49

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外戚與宦官爭權

外戚與宦官爭權是貫穿整個東漢的特徵,從東漢第四位皇帝漢和帝開始,東漢就陷入了一個不斷迴圈的怪圈:

皇帝壽命不長→小皇帝繼位為帝→太后垂簾聽政→外戚掌權→皇帝聯合宦官幹掉掌權的外戚→皇帝從外戚手中奪回權力→宦官掌權。

二、士族的崛起

東漢末年士族力量從地方一直到中央開始不斷強大,把持著地方的經濟、土地、人口、用人推薦權以及輿論,但在政治上,士族是受制於外戚及宦官的,尤其是東漢末年的桓靈二帝時期,兩次黨錮之禍把大量計程車族排除在政治之外,使其不能參政,所以諸葛亮才在《出師表》中說道: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恆、靈也。

士族在其他方面的強盛,與他們在政治上的無作為形成鮮明的對比,事實上,士族們一直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黃巾起義的發生,讓漢靈帝暫時解除了黨錮之禍,大量計程車族開始參與政治,以打擊黃巾軍進入政治圈,連劉備這樣沒落皇族也靠打黃巾軍當了官,足以說明當時的政治形勢。

三、野心人物的出現

士族之中也不是鐵板一塊,人多了,什麼樣的人都有,作為士族領袖的袁紹其實就是東漢末年最大的野心人物,袁紹的野心大到什麼程度呢?他想推翻東漢政權,自己做皇帝,這從官渡之戰就能看出來,官渡之戰前,袁紹就直接帶著政權班子,準備打敗曹操之後,有進一步的政漢行為,但可惜袁紹敗了。

從某種意義上,袁紹就是另一個版本的董卓,只不過董卓的惡表露了出來,袁紹的惡隱藏得很深,袁紹在東漢末年的行為舉止刻畫了一個野心家的表現,為了自己稱霸天下,不惜引發整個天下的動亂,而東漢末年爭取最高權力的,全部來自東漢政權內部的官員,這一點與其他所有朝代都是不一樣的,但這卻是東漢滅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