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和二十四節氣的關係?使用者72977562814692021-03-04 04:21:32

二十四節氣與伏羲文化有著很深的淵源,淮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有“羲皇故都”之稱。相傳,6500年前,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帶領他的子民從甘肅的成紀(今天水)出發,沿黃河東渡,來到宛丘(今淮陽)定居、生存和繁衍,開創了澤被後世的遠古文明。並創有十大功績:結網罟、養犧牲、興庖廚、定姓氏、制嫁娶、始畫八卦、刻書契、作甲歷、興禮樂、造干戈。

功績之一就有:作甲曆始有年月,史料為證。

“伏羲作歷度”。——《周髀算經》

“太昊始有甲歷”——《通曆》

“昔伏羲始造八卦,作三畫以象二十四氣”。

“命子英為潛龍氏,造甲歷起於甲寅,日月歲時自此而生”。——《路史·後記一》

“伏羲氏以木德王……定天地之位,分陰陽之數,推列三光,建分八節,以爻應氣,凡二十四,訊息禍福,以制吉凶。”——《春秋內事》

“甲歷者,起於甲寅,支幹相配,為十二辰,六甲,而天道周矣,歲以是紀而年不亂,月以是紀而時不易,晝夜以是紀而人知度,東西南北以是紀,而方不忒。此為日曆之始。”——《精編二十六史·五帝》

關於伏羲氏作甲歷之功績,美國易經學會應鼎成先生的《哲學與科學的易經伏羲歷和普遍的世界文字》一文中這樣描述:“在西元前4497年,中國元聖伏羲皇仰觀天俯察地理,以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進位與地支的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進位相配合,作六十週期進位為一元(欲稱花甲)的甲歷,三元甲子是三乘六十年的一元為一百八十年。每當三元甲子將結束和開始期間所出現的天象是太陽系、日、月(含地球)、金、木、水、火、土七曜(又稱七政)在四十五度的範圍內成一直線排列。”

《書經堯典》中載有“以齊七政”,《漢書·律曆志》中載有“七曜會聚”,以及《中易月刊》(第三卷第二期)第四頁載有“早於西元1984年(甲子歲)前的1982年(壬戌歲)11月2日出現‘我國古天文學所定的四十五度範圍內成一直線排列’的自然天象。”

《資治通鑑》載有“伏羲作甲歷,天干、地支相配,六甲一轉,天度一週,年以是紀而成的六甲,是六乘六十而為三百六十以配周天三百六十度,與歲實為三百六十五點二四二一九九天不同,故十九年內必置七個閏月,與自然的天象相合,對農作物的播種收割不失時效,而顯其重要”。

學者沙木在其《伏羲考與易學雜談》一文中說到:“伏羲根據天象變化的自然規律,計量時間長短的間隔,判斷氣候冷熱變化,預示季節的來臨,特別是他用木為竿,測日影長短,所作出的歷法,與我們今天沿用的農曆節氣十分吻合。

伏羲氏自己都不知道,他的發現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奠基起到了空前絕後的作用,使人類混沌的生活,進人了一個時空分明、秩序規範,可以按照一定的時序去安排生產、生活的新紀元。

伏羲氏發現了節氣運動規律

伏羲氏用木杆經過對日影長時間的測量和歸納,發現了照射倒影變化與天體、地球生物之間的對應變化關係。在整個的測量觀察過程中,伏羲氏首先完成了兩點的確定,木杆的倒影的最長點和最短點,而且位置長度與所觀察到的天體現象、地球生物現象相吻合。

倒影最短的時候是這個迴圈中天氣最熱的時候,白天的太陽照射時間最長;倒影最長的時候是這個迴圈中天氣最冷的時候,白天的太陽照射時間最短;於是將兩個點確定命名,倒影最短的點——太陽,倒影最長的點——太陰。

伏羲氏為什麼這樣命名?

從現象學來看,因為伏羲氏是用木杆測量太陽的照射影像變化,而倒影最短的一天是太陽照射時間最長,體現太陽功能最突出的時候,所以將這點定名為——太陽(夏至)。

而到了倒影最長的時候,太陽的照射時間最短,是這個迴圈中天氣最冷的時候,太陽不能完整地體現功能,故將這一點定名為——太陰(冬至)。此時的伏羲氏已經完成了對整個迴圈的宏觀認識,在這個迴圈中,太陽昇落了365次,也就是這個迴圈有365天,成為一週年。

伏羲氏對整個的迴圈過程進行初步劃分

在太陰點(冬至)後,白天的日照時間增加,天氣變暖,倒影縮短;太陽點(夏至)後,日照時間減少,天氣變冷;在太陰(冬至)到太陽(夏至),太陽(夏至)到太陰(冬至)的兩個過程中,出現了一個重複點,雖然是在兩個過程中,但是此時的白天日照時間幾乎相等,兩個點正好對應了種植與收穫兩個季節,也正是太陰(冬至)到太陽(夏至),太陽(夏至)到太陰 (冬至)之間的中分點,將太陰至太陽之間的中分點定名為——少陽(春分),將太陽至太陰之間的中分點定名為——少陰(秋分)。

為什麼有這樣的定名?少陽是在太陰向太陽的轉化過程中,陰大於陽,故名少陽;少陰是在太陽向太陰的轉化過程中,陽大於陰,故名少陰。此時一個整體迴圈分成了四個認識部分。

四個部分的劃分使一個原本混沌的迴圈過程,得到了清晰的認識,伏羲氏將四個部分對應天地萬物的變化現象定名為——春夏秋冬。

後來,人們在生產過程中,依據伏羲氏前面發現的陰陽氣場變化,又進行了更為精確的劃分:太陽——夏至,表達太陽所達到的極點;太陰——冬至,表達太陰所到達的極點。少陽——春分,表示春夏之間的分點;少陰——秋分,表示秋冬之間的分點。由此又經過了一個漫長的認識、求證、定名的過程,終於確定了二十四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