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運用到領導的什麼理論?一葉小書生2021-11-08 16:35:52

領導不要過於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下屬的地位。

就情境領導理論而言,馬謖雖然從小就熟悉兵法,但兵法理論賦予馬謖的“自信”只是理論上的,而不是實踐上的,即馬謖在帶兵行為上只是一個“無能”的下屬,這種自認的自信也是虛假的自信。可以說,馬謖應該是一個“沒有能力”卻假自信的下屬,這是R1在情境領導法上,最多還是R2。如果分析R2此時的狀態,諸葛孔明應該根據情況逐步減少他對馬謖的職務行為,然後在增加關係行為的培養、告訴他應該改進什麼、增加下屬的成熟度等措施下調整情境變數,一方面增加自己承擔大責任的職務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孔明自身的領導能力。

在溝通層面,安排任務時要考慮整體佈局,避免事情落實後主管安排支援部門的任務。

比如孔明在安排馬謖之後,安排王平和馬謖面對面。但是後來的高香、魏延、趙雲、郭志、姜維都是兩個人或者一個人安排,各有各的任務,但是每一組人的動作可能都不為對方所知,這就給團隊合作打了折扣。要知道,三國時期,雖然教練和下屬之間的對話很多,但是敢於面對面說話的卻很少。在情境領導理論中,孔明應該根據自己的職責、任務和能力來調整自己的職責和關係行為,從而提高下屬。情境領導法雖然注重個別下屬的領導,但也要在重大事件前召集相關下屬。此時,在領導的指導下,下屬中地位較高的員工應根據情況給予更多的授權,以增強信心。

領導者的履職能力並不代表領導者的能力強。

孔明的心算是因為民間英雄,但帶領下屬取得三勝(組織、領導、追隨者)是另一種能力。孔明落淚斬馬謖後,放聲大哭。當蔣琬問他為什麼哭的時候,孔說,先帝在有危險的時候是屬於我的:“馬謖言過其實,不應該大加利用。”這個果應該說,但是深仇不報。我記得先帝的話,於是痛哭起來。由此可見,劉備生前對馬謖的評價與孔明無關。如果死前知道劉備的建議,能給馬謖正確的領導模式,那麼馬謖就不會死,就會成功,蜀就不會失去街亭,軍營就不會贏得三場勝利。

從此失去街亭的責任不在於馬謖,而在於孔明對下屬詳細職責的“能力”、“意願”和“信心”狀態的理解能力,他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採用了不恰當的領導模式。此外,是企業的損失和個人在未能分析下屬的能力後,未能使用不當的領導模式並逐漸給出不同的領導模式。

三國演義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運用到領導的什麼理論?518唯我獨尊2021-11-08 16:22:22

答:不把真心話放在身上,唯才是舉才對。

“揮淚斬馬謖”是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極為精彩的一段,主要談孔明與司馬懿為爭奪街亭而發生的一段鬥智鬥勇的故事。從領導力的角度來看,這段故事使人發現,孔明雖有百萬雄兵,但在對人的領導上仍有盲點,其在戰時的領導決策失誤不但導致街亭被丟,還導致馬謖被斬,這是其一生中的敗筆。運用情境領導理論分析該案例,究其根本,是孔明對下屬馬謖的準備度認知不夠而導致的。

三國演義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運用到領導的什麼理論?開心姥爺2021-06-03 17:18:52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運用到兵不斬不的理論。

三國演義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運用到領導的什麼理論?華軍abc2021-06-03 17:18:51

三國演義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運用到領導的什麼理論?

依法治國理論的法治原則。

諸葛亮斬馬謖可謂是千古傳誦。馬謖的伏法歸咎於他犯的軍法,但馬謖的死也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伏法。街亭一戰對於蜀魏都至關重要,而且領軍的人偏偏又是諸葛丞相十分賞識的人,而當時蜀漢政權的組成是荊州系和蜀地本土系構成,如果執法不嚴,不僅難行軍令而且難以平衡政治關係。因為當時街亭失守,整個蜀國就處在危險中,人心惶惶。諸葛亮為了安撫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馬謖的人頭。諸葛亮此舉意在說明馬謖雖然重要,但是任何人都不能把個人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雖然失了街亭,但是蜀國還能爭霸天下。其次,馬謖的死雖與諸葛亮也有一定關係,但不能簡單地說,諸葛亮用人不明或失察,因為,人在特殊數情況下是會變得難以預料,這方面的例子很多。導致整個形勢急速扭轉的主要原因是馬謖違亮節度,不僅打亂了軍事部署,而且喪失了戰略要地。諸葛亮為了做到令行禁止,不得不殺馬謖來起到威懾作用,這是必須的,馬謖被斬,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