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思思視線2020-01-09 13:16:18

秦嶺山脈是中國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水的分水嶺,東西綿延1500公里,南北寬達150公里。

遠古時期山間就出現溝通南北的古代道路,在周秦漢唐千餘年中,秦嶺驛道作為首都長安統治聯絡南方諸省的戰略通道,發揮著重要作用。溝通南北的古代道路在山中很多,例如赫赫有名的子午道、駱穀道、褒斜道、藍武道等等。

如今古道湮沒在巍巍秦嶺深處,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然而當今陝西關中去往南方的高速公路無一不遵循了古道的走向及選址,我繪製了下面這張古道圖,在此基礎上的高速道路或者如今現用的國道縣道我全部走過!這些道路縱穿秦嶺山脈,四季景緻各異,隨處散落的遺蹟歷經千百年還清晰如昨!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西北大風2019-11-04 18:01:16

古時候,長安作為華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通往屬地的交通必須四通八達。秦嶺又是向南的天然屏障,素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險。遠在商周以前,秦嶺已出現溝通南北的古代道路,周秦漢唐千餘年間,秦嶺驛道作為首都長安聯結南方諸省的戰略通道,在古代政治、軍事、經濟諸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遺留蘊涵豐富的歷史積澱。其中有名的古道包括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武關道峪穀道等。由於秦嶺山高林密,道路崎嶇,尤其是秦嶺北麓,地勢落差大,山大溝深,壁立千仞,很多地方都是在崖壁上鑿洞打樁,架設木棧道才能透過。所以要想翻越,不只是對體質的考驗,更是對精神的考驗,所以在古時候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流傳至今。如果有興趣去秦嶺深處探險,是經常可以碰到秦嶺古道的遺蹟的。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中孚鑑2019-07-10 22:45:36

秦嶺山脈是我國南北兩方重要的分界線。而秦嶺古道則是古代長安連線南方各地的戰略重要通道。故而其在古代的軍事、經濟等方面是起到過很大的作用。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那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呢?

秦嶺古道時侯在古代商朝之前,秦嶺山脈之間就已經有了連線南北的秦嶺古道了。後來又經過周朝、秦朝、以及著名盛世的漢唐時期,這條古道也成了長安連線南方各地的重要通道。

而如今,因為秦嶺古道有些很好的交通條件,所以也得以成為旅遊開發的重要通道。比如穿越秦嶺的一些公路和鐵路,都是和秦嶺古道有著一定關係的。

下面就簡單的說下秦嶺古道所包括的幾個重要古道。比如有子午道、褒斜道和駱穀道等。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以午道是古代時長安通向漢中、安康和巴蜀的重要通道。因其穿越子午谷,所以名為子午道。

而駱穀道則是古代時長安翻越秦嶺通向漢中、四川的道路。因為其由長安先經過駱谷,所以名為駱穀道。

褒斜道是長安穿越秦嶺通向陝南、四川的通道。因其沿著渭水支流和漢水支流褒水而行,同時其北入口在斜谷,南出口在褒谷,所以名為褒斜谷。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當然還有其他的,比如陳倉道、藍武道、庫穀道、義穀道等。秦嶺古道因為歷史悠久,所以其不僅有實用價值,而且還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使用者來自文獻名邦2019-11-04 11:44:14

中國自古以來以秦嶺淮河為南北分界線,是天然的分界線,沒聽說過建什麼大工程。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地名縱橫2019-11-04 11:47:39

西安境內的秦嶺山脈是中國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遠在商周以前,山間已出現溝通南北的古代道路,周秦漢唐千餘年間,秦嶺驛道作為首都長安聯結南方諸省的戰略通道,在古代政治、軍事、經濟諸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遺留蘊涵豐富的歷史積澱。包括子午道、駱穀道、褒斜道、藍武道等古道。

子午道系古代長安通往漢中、安康及巴蜀的驛道。因穿越子午谷,且從長安南行開始一段道路方向正南北向而得名。

駱穀道也系古代長安翻越秦嶺通達漢中、四川的驛道。因自長安南下先經周至縣西駱谷而得名。

褒斜道系古代長安穿越秦嶺通達陝南、四川的又一驛道。因沿渭水支流斜水與漢水支流褒水兩條河谷而行,北入口在眉縣斜谷,南出口在漢中褒谷,故稱褒斜道。

藍武道系古代長安翻越秦嶺,東南向通往南陽、荊襄以至江南、嶺南的驛道。因途經藍田關、武關,故名藍武道或武關道。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西楚霸王FJ2019-07-10 17:02:20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海潮青年:從戰國開始,兩千多年中,在勞動人民、能工巧匠的辛勤之下誕生了許多大型工程,如都江堰、長城、秦直道、坎兒井、大運河等,在一座綿延3000餘里、迂迴崎嶇、險象環生的山脈中修築的數百上千裡通道,是不是也要算古代的一項大工程呢?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秦嶺是深刻影響中國的雄偉山脈,是我國南北地理分界山,阻隔了大中國南北的地理氣候、山水環境、歷史文化、社會生活,司馬遷的“天下之大阻”,李白的“不與秦塞通人煙”,強調的都是秦嶺的阻隔,但在巍峨峻峭的秦嶺中,古人用雙手和智慧修築了古代的“超級工程”,兵家必然要控制,商賈必經之,文人雅士也會為之揮灑筆墨。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今天,我國修築大工程的技術水平已經很高,基建水平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秦嶺古道被更加便捷高效的公路、鐵路、航線代替,它們逐漸消失在深山中,即使它富有歷史價值、旅遊價值,也已經沒有必要復原,只是秦嶺古道都不應該被遺忘,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秦嶺古道的前世今生,以進一步認識秦嶺這座獨特而偉大的山脈。 淺識秦嶺古道 在綿延3000餘里的秦嶺山脈中,從西到東,人們在不同時期修築的秦嶺古道有祁山道、連雲道、陳倉道(故道、散關道)、褒斜道、儻駱道(駱穀道)、子午道、峪穀道(庫穀道)、藍武道(武關道、商於古道),它們是溝通關隴與漢中、關中與南襄的通道。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受制於地形和施工水平的影響,秦嶺古道都沿河谷前進,地形較平緩、河岸寬度大的路段,道路為和緩的平道;地形陡峻、翻越分水嶺的路段,古道或是大坡度道路,或是由石階構成的階道,它們依山就勢向前延伸。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當河谷兩側沒有足夠的河岸,遇到懸崖峭壁之時,人們就在山崖巖體中鑿方形石洞,插入木樑或石樑,梁的另一頭再用木柱支撐,上面用板覆蓋,也就如當代學者郭榮章先生說的“陡峻的山崖間,鑿石架木,下撐以木,上覆以板”,這樣的古道被稱為棧道,是修築秦嶺古道的重點工程,用當代的術語來說即控制性工程。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秦嶺古道中,最有價值的部分,除了那些關隘,就是棧道,而且棧道的土木建築價值、人文歷史價值、現代旅遊價值要高於關隘,如果從工程量和耗費的人力、財力、物力方面看,秦嶺古棧道也不遜色於長城,況且長城是在大地上建造阻隔,秦嶺古棧道卻在阻隔山嶺上實現互通。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穿行與古道間、踏過棧道的,不僅只是兵馬輜重,還有大山兩側的商賈、鏢隊、平民百姓,以及讓古道載入書籍的文人雅士;秦嶺的交通要衝上,煙雲戰事之外,是人員、物資、文化的交流、溝通,此為古道工程在當時的最大意義。 古道千百里 關係著大山南北連通的秦嶺古道,長達1000餘里也是有的,如果不算上連雲道,秦嶺古道的長度都在500裡左右及以上,修築這些古道會耗去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因此它們無疑是一項大型土木工程。 連線隴地與漢中的是祁山道,起於今甘肅天水,經禮縣祁山、西和縣、成縣、徽縣、略陽、勉縣,止於今陝西漢中,全長1000餘里,其中略陽白水江鎮至漢中的路線與陳倉道重合。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連線關中與漢中(包括安康)的古道有五條,如果算上連線陳倉道和褒斜道的連雲道,是為六條。一是陳倉道,起於今陝西寶雞,經鳳縣、徽縣、略陽、勉縣,止於今陝西漢中,全長1000餘里;二是褒斜道,起於今陝西眉縣,經過太白、留壩,至於漢中,全長500裡。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褒斜道往東,是為儻駱道,起於今陝西周至,經洋縣、固城,至於漢中,全長近500裡;四是子午道,起於陝西古子午鎮,在腰嶺關分兩路,一路經寧陝、洋縣、固城,到達漢中,另一路經漢陰,到達安康。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子午道往東,為峪穀道,由義穀道、錫穀道、庫穀道構成,義穀道起於古長安大峪口,經柞水抵鎮安後與庫穀道相連,經旬陽,止於安康;錫穀道起於古長安小峪口,到達鎮安後與庫穀道相連,經旬陽,抵達安康。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連線關中與南襄盆地的是藍武道,起於今陝西藍田,經商洛、丹鳳、商南、西峽,止於今河南內鄉,全長約700裡。 秦嶺諸道開闢於何時 人類走向文明的過程並不是隔絕的歷程,而是互通有無過程,這其中通道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山再高水再長也能出現通道,秦嶺在怎麼阻隔也擋不住先人互通有無的願想,這些通道往往是部族遷徙、軍事征伐、商旅往來的路線。 西周在今寶雞的渭水南岸分封散國,出土的散氏盤為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上有“周道”這一銘文,據王國維考證,這裡的“周道”即為陳倉道;不過,秦嶺諸道的出現可能還要在西周建立之前,周原出土的甲骨文有周文王“伐蜀”的字跡,周原以南即為斜谷口,褒斜道的起點;傳說周滅商時,有來自巴蜀的族群參戰;,還有,荊楚部族的遷徙路線大致與藍武道重合。 《華陽國志》之《蜀志》指出:褒斜道開通於三皇五帝時代,《讀史方輿記要》則言“褒斜之道,夏禹發之”,可以肯定秦嶺諸道的開闢時間要往西周之前推,如此才有後來的周幽王取褒斜道伐褒國,得一名為褒姒的美女。 依據出土的文物,以及古書籍的描述,可以推測:陳倉道、褒斜道、藍武道開闢的時間最早,要在西周之前;祁山道開闢於春秋時期;子午道開闢於秦朝;儻駱道開闢於東漢至三國這一時期;連雲道開闢於魏晉時期;峪穀道開闢於唐朝中後期。 秦嶺古道的前世 歷史以來,秦嶺一直以屏障“自居”,能穿越這道南北屏障的古代要道肯定最為重要,所以秦嶺古道的昨天多戰事,動盪不安的時期古道上多為逃難之人,唯有煙雲戰事消散,古道才能成為商賈不息、行旅往來的溝通之道。 公元前320年,秦國奪取楚國的漢中,四年後,司馬錯率領秦軍從褒斜道翻越秦嶺,以漢中為跳板攻入四川盆地,秦人在褒斜道的懸崖上“穴山為孔、插木為梁、鋪木板聯為棧閣”,使褒斜道“棧道千里,通於蜀漢”,出現了“使天下皆畏秦”,這為秦國統一天下積累了充足的物質基礎。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成書於東漢的《石門頌》言道“高祖受命,興於漢中,道由子午”,受挫的劉邦率其眾走子午道入主漢中,毀來時道路,再燒掉褒斜道(石門棧道),不僅迷惑了項羽,也斷絕關中南下進攻漢中的通道,待休養好生息,大張旗鼓對外宣稱重修褒斜棧道,韓信先派兵攻下下辨,封鎖雍軍進攻漢中的水路,在灌嬰的掩護下,漢軍明度陳倉打垮章邯,拿下關中要地(不存在“暗度陳倉”)。 在魏蜀對峙中,秦嶺成了軍事分界線,面對巍峨的秦嶺,諸葛亮煞費苦心,從公元227年出兵祁山,到公元234年兵敗五丈原,諸葛亮所經之道見證了蜀軍在秦嶺面前的掙扎,在沒有高效交通工具的冷兵器時代,諸葛亮即使有天妒之才,在崎嶇的秦嶺古道上也不得不面對北伐失敗的現實。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公元228年,馬謖失街亭,蜀軍全線潰退,撤退路上燒燬褒斜道留壩口到王家塄的棧道;六年後,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漢江山走向末路,曹爽“大發卒六七萬人,從駱谷入”打響了伐蜀之戰,鍾會分別從斜谷、駱谷前行最終滅蜀。 南宋在與金對峙中,姚仲曾出儻駱道反擊金軍;明末賀人龍取子午道攻伐李自成、張獻忠;清初圖海取子午道平叛佔據漢中的吳三桂叛軍。秦嶺諸道上發生的戰事實在太多,在此取得勝利的一方,之後多成為一統江山的一方。 華陽古鎮 江山一統時,商賈、文人、平民就取代了兵馬往來於古道之中,道路即使艱險也阻擋不了人們互通有無,商賈讓古道上形成了一處處集鎮,文人讓古道上多了詩詞佳作,平民讓古道充滿生氣。 秦嶺古道的今生 進入20世紀後,秦嶺諸道已經完成它們的使命,逐漸被人們遺忘,除了生於斯長於斯的人,人們只能透過詩詞及史籍去感知秦嶺古道了,就這樣,秦嶺古道被草木掩蓋,大部分路段已經消失在深山中,棧道只剩懸崖上的洞孔。 今天,交通設施已經足以滿足秦嶺南北互通有無,汽車、火車、動車能在秦嶺之中穿行,其實現今的公路路線、軌道路線也大多沿襲古道的路線,只不過少了彎道、大坡道,逢山挖隧道,遇河架橋樑,不再難以上青天了。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G567、G7011線路沿襲了祁山道,寶成鐵路線路沿襲了陳倉道,G316線路沿襲了連雲道,G85線路沿襲了褒斜道,G108線路沿襲了儻駱道,G5、G210、西成高鐵等線路沿襲了子午道,G65、西康鐵路線路沿襲了峪穀道,G312、G40、寧西鐵路等線路沿襲了藍武道。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秦嶺諸古道,背後仍然有人文、歷史、旅遊價值,除了各地熱衷的旅遊開發,古道的歷史、人文,乃至地理,都很值得專業人士去研究,這些往往能使旅遊有質的提升,可以豐富旅遊內涵,人們在旅遊體驗之後,也能把人文歷史延續下去。 前望古道之明天 秦嶺是深刻影響中國的雄偉山脈,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觀深入人心之時,寧願在山下多挖隧道,在山谷間多架橋樑,把對自然生態的影響降到最低,因此在明天,即使古道擁有極高的旅遊價值,沒必要、也不可能全線復原,深山中的古道迴歸自然,山緣的古道保護原貌,方能使綜合效益最大化。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大工程,秦嶺古道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少一些大幹快上的旅遊開發,不僅能保護秦嶺,也能保護遺存的古道,在挖掘旅遊資源,進行旅遊開發時,人們需要做的不是全盤復原古道,而是新增指導服務遊客的指示牌、編撰接地氣的旅行手冊幫助遊客感知歷史文化、只復原地點最合適的古道和棧道,保留古道的古拙樸實,方能引人遐思,讓人們長見識、畏天地、敬祖先、望未來。 秦嶺古道像一部活著的著作,上面有歷史、文化、地理,方方面面都浩如煙海,明天,它們或許會列入文化遺產;明天,你或許會想起古道上發生的戰事,或許會想起古道上發生的悲歡離合,也或許能誦讀經行古道的詩人說作的詩篇,最終,你也可能因為這些原因,前往秦嶺探尋這些古道,留下你對歷史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