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歸吳興》古詩原文及翻譯?我一歲哦喲呵2019-07-13 22:56:13

有多個版本。

送人歸吳

1)寇準(宋)

忽憶湖山景,沿流興不窮。

孤舟將去夜,絕塞已來鴻。

白髮前期近,滄川舊業空。

明時方道在,莫更學漁翁。

寇凖(即寇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縣,改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歷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後兩度入相,一任樞密使,出為使相。乾興元年(1022年)數被貶謫,終雷州司戶參軍。天聖元年 (1023年),病逝於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諡“忠愍”,復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仁宗親篆其首曰“旌忠”。故後人多稱“寇忠愍”或“寇萊公”。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有《寇忠愍詩集》三卷傳世。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

2)送人歸吳

唐 雍陶

遠愛春波正滿湖,羨君東去是歸途。

吟詩好向月中宿,一叫水天沙鶴孤。

雍陶,字國鈞,成都人(約公元八四四年前後在世)。工於詞賦。少貧,遭蜀中亂後,播越羈旅,有詩云:“貧當多病日,閒過少年時。”大和八年陳寬榜進士及第,一時名輩,鹹偉其作。然恃才傲睨,薄於親黨。其舅雲安劉欽之下第,歸三峽,卻寄陶詩云:“山近衡陽雖少雁,水連巴蜀豈無魚“得詩頗愧赧,遂通向不絕。大中六年,授國子毛詩博士。與賈島、殷堯藩、無可、徐凝、章孝標友善,以琴樽詩翰相娛,留長安中。大中末,出刺簡州,時名益重,自比謝宣城、柳吳興,國初諸人書奴耳。賓至,必佯佯挫辱。投贄者少得通。秀才馮道明,時稱機捷,因罷舉請謁,給閽者曰:“與太守有故。”陶倒屣,及見,呵責曰:“與足下素昧平生,何故之有“馮曰:“誦公詩文,室邇人遠,何隔平生“吟陶詩數聯,如“立當青草人先見,行近白蓮魚未知。”又“閉門客到常如病,滿院花開未是貧。”又“江聲秋入峽,雨色夜侵樓“等句。陶多其慕己,厚贈遣之。自負如此。後為雅州刺史,郭外有情盡橋,乃分衿祖別之所。因送客,陶怪之,遂於上立候館,改名折柳橋,取古樂府《折楊柳》之義。題詩曰“従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呼為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柳,任它離恨一條條。”甚膾炙當時。竟辭榮,閒居廬嶽,養痾傲世,與塵事日冥矣。有《唐志集》五卷,今傳。

3)送人歸吳

唐 · 李頻

何人不歸去,君去是閒人。

帝裡求相識,山家即近鄰。

交情吾道可,離思柳條新。

未飲青門酒,先如醉夢身。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今浙江建德李家鎮)人,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著有《梨嶽集》一卷,附錄一卷。

壽昌縣令穆君曾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讚賞。

4) 《送人歸吳》唐 齊己

比說歸耕釣,迢迢向海涯。春寒遊子路,村晚主人家。□□□□□,□山綠過茶。重尋舊鄰里,菱藕正開花。

齊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號衡嶽沙門,湖南長沙寧鄉縣祖塔鄉人,唐朝晚期著名詩僧。

5)送人歸吳

作者:姚鵠

東吳與上國,萬里路迢迢。為別晨昏久,全輕水陸遙。湘陰島上寺,楚色月中潮。到此一長望,知君積恨銷。

姚鵠,字居雲。蜀中(四川中部)人。詩人。姚鵠(hú)早年時期隱居蜀中,經常出入當時好士公卿之席幕。於會昌三年(843)經宰相李德裕的推薦,進士及第。鹹通十一年(870),姚鵠累官至江南東道台州刺史。姚鵠工詩善文,元代人辛文房謂姚鵠“吏材文價,俱不甚超。”《唐才子傳》,然而故震亨卻稱讚其詩為“清潑而不可多得”《唐音癸籤》。姚鵠留詩詞共三十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