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風雅宋2018-11-22 23:59:20

蘇軾一生,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家在西南的他,去過西北的鳳翔,到過東北的密州,北方的定州,東南方的徐州、杭州、揚州、蘇州、湖州,還曾希望定居常州,結果偏偏選擇葬在名不見經傳的汝州郟縣。這是為何呢?難道,僅僅因為郟縣有類似蘇軾故鄉的“小峨眉山”?

據蘇轍的敘述,蘇軾選擇葬在“嵩山下”,並未明指郟縣。而蘇軾葬於郟縣,除了它位於嵩山腳下,風景絕美,境內有山類似故鄉峨眉山之小峨眉山。蘇轍在《再祭亡兄端明文》中說,蘇軾本希望葬於眉山父親蘇洵墓旁,只因山長水遠,沒法歸葬故鄉。而郟縣境內有“小峨眉山”,葬在這裡,彷彿葬在故鄉。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這種說法,挺文藝,不過,更深層的原因顯然不在此。更深的原因是郟縣特殊的地理位置,蘇軾研究《周易》,著有《東坡易傳》,他知嵩山一帶,風水甚好,所謂“土厚水深”,如葬於此,子孫定會繁盛。故而,選擇葬在嵩山之下。

嵩山一帶,最好的一帶,多半被趙宋皇族,王公貴族佔據了。郟縣風水尚佳,低調但不失為寶地,故而成了蘇軾兄弟意中的長眠之所。

之所以選擇郟縣,而不選擇鄭州和許昌等,很大原因在於郟縣與京城汴京特殊的距離。郟縣距離汴京不遠,子孫在此蕃息,距離政治文化中心較近,能夠方便獲取生存發展的資源。這是蘇軾兄弟不願歸葬四川的最大原因。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2013年初訪郟縣三蘇園時所拍照片】

郟縣距離汴京又不是特別近,中間隔著許昌,這使得郟縣又比較安全。徽宗崇寧黨禁時,蘇家子弟被禁止到京畿四輔之地,如果選在鄭州和許昌,一旦政治迫害繼續,蘇家子弟將又要流離失所了。

蘇軾身後,新黨依舊把持朝政,但對蘇轍等人並未繼續進行殘酷的打擊。因此,蘇轍閒居郟縣與汴京之間的潁昌府(即今許昌)。這從另一個方面證明,蘇軾選擇葬在郟縣,多半為家族成員的發展考量,而非僅僅因為郟縣境內有小峨眉山了。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鄧海春2019-07-16 00:06:05

蘇軾,別稱蘇東坡,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出生於今四川省眉山市,是一個地道的川漢子。他是宋代文學的典型代表人物,代表了當時文學發展的頂峰。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蘇軾一生受到佛教與道教的影響,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顯示出了不同的思想感情,蘇軾一生命運多舛,但他從未被命運打敗過。蘇軾早年跟隨父親進京參加科舉考試,本該得第一名,卻因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誤會,蘇軾只得了第二名。歐陽修誤以為文章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蘇軾便只能屈居第二。

但這不妨礙蘇軾的文名遠揚,受到其他文人的讚歎與賞識,當時歐陽修就評價說:“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蘇軾作為文人,常常在自己的詩歌中書抒發自己的思想情感,有時不免就帶有自己的政見,正是這些帶有個人色彩的文章被新黨抓住了把柄。

蘇軾上任剛剛三個月,牽連數十人的“ 烏臺詩案”就發生了。

烏臺詩案成為蘇軾一生的轉折點,雖然在許多朋友的援助和營救下,蘇軾最終免於牢獄之災,但他卻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手中失去了實權,職位又相當低微,蘇軾在此時變得心灰意冷,很是喪氣。但生性樂觀曠達的他不久便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情。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但命運又給予了他沉重一擊,在他奉詔前往汝州任職的途中,由於路途坎坷艱辛,他的幼子在路途中不幸夭折了。

幼子的夭亡,仕途的不順給予了蘇軾雙重的打擊,在這種打擊下,蘇軾向朝廷申請不再繼續前往汝州就職,而是在常州停留平復心情。朝廷同意後,蘇軾回到常州居住。常州交通發達,經濟繁榮,風景又頗為優美,滿足了蘇軾遊山玩水的需要。那裡遠離京城,沒有政治上的勾心鬥角,又衣食無憂,蘇軾在這裡與家人過得十分愜意,最終選擇常州作為自己的終老之地。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但此後蘇軾又因與朝堂高官政見不和,又是多次被貶,已然六十二歲,白髮蒼蒼的蘇軾更是被貶去了當時的蠻荒之地海南。豪放曠達的蘇軾再一次從命運的重擊中站起來,喜歡美食的他發現了海南當地的種種美味,開心得不得了,便把海南當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在海南辦學講授,吸引了一大批學生前來學習。儋州的百姓都對這位文化的傳播者、開拓者十分崇敬、敬仰。

蘇軾死後,蘇軾之子按照蘇軾的遺願將其安葬在了汝州,也就是如今的河南。古人都講究“葉落歸根”,那麼本為四川眉山人的蘇軾為何最後沒有安葬在家鄉,而是安葬於河南呢?

蘇軾對於汝州有著深厚的感情,當蘇軾在汝州任職之時,他的弟弟蘇轍也恰好到汝州任職。兩兄弟好不容易相聚,自然是常常聚會、遊樂,觀覽汝州的名勝山水,十分快樂。而當兄弟兩遊覽到汝州的郟縣時,發現郟縣不僅風水俱佳,是一個藏風聚氣的風水寶地,而且峰巒疊嶂,山巒秀美,山清水秀,神似他們心心念唸的家鄉眉山。於是兄弟倆相約百年之後,同葬於此。

蘇軾葬於汝州,不僅實現了與弟弟蘇轍相聚的願望,而且汝州神似家鄉,能夠滿足蘇軾思家之念。郟縣在宋代風水、人文都十分興盛,四周有許多大都市,又有宋皇陵群,此地作為墓地堪稱絕佳。蘇軾蘇轍兩兄弟葬在汝州後,他們的子孫後代也在此定居了下來,還形成了兩個蘇姓村莊。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河南這些事兒2018-11-18 11:40:25

感謝邀請,準確的的說蘇軾是葬在了嵩山腳下,這也是蘇軾自己寫的遺囑,原話是“即死,葬我嵩山下,子為我銘”。而關於為什麼蘇軾生於四川眉山,死於常州,卻偏偏選擇一個沒有交集的郟縣(當時屬臨汝),在歷史上也算是一個謎團。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如果真正想要理解蘇軾為什麼最後選擇葬在郟縣,還是要將歷史推到北宋中期那個詩詞繁榮的年代。眾所周知,北宋時期開封便是當時的帝都,而中原河南的風土人情、地形地貌也成為了文人舞文弄墨的重要素材。北宋重文輕武,因此文人在北宋也有著相當的政治地位,做官自古以來當然是離京都越近越容易獲得提升。而現在郟縣的位置距離開封,特別是距離宋皇陵都不太遠,並且可以看到現在三蘇園周邊也是山水環繞。由此可想而知,古代河南、古代中原的政治地位有多重要,吸引力有多大。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大文豪、文學家、政治家,蘇軾在詩詞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但是一生仕途不順,多次遭到貶謫。在被貶為汝州副團練使後,還沒有到達汝州便夭折了幼兒,盤纏也用盡,無奈蘇軾上書皇上請求改任常州,到常州後便打算在此終老。蘇軾生於四川眉山,一生到過湛州、常州、黃州、密州、湖州、開封等地,可以說走遍大江南北,也看遍了山山水水。

根據對蘇軾為什麼葬在郟縣的研究,得出了古代士人講究入土“深水厚土”的結論,但也只是一個猜測。三蘇園的位置離嵩山和宋皇陵不遠,那麼是不是蘇軾有意將自己安葬於此,看著繁盛的中原大地,遙望家鄉也不得而知。從地圖上看三蘇園離汝州較近,而蘇軾唯一跟汝州的交集就是在途中折返,那麼此地是不是就是當年蘇軾夭折幼子的傷心之地也不得而知。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總之,歷史已經過去,蘇軾留下的璀璨詩詞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文化財富。至於蘇軾為什麼選擇葬在這裡,恐怕也只能從他詩詞的字裡行間去尋找答案了。

我是

海域藍豚

,河南本地自媒體,喜歡請加關注,謝謝!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作家桑妮2017-12-21 22:26:47

中國人一般講究落葉歸根,死後歸葬故鄉,但蘇軾、蘇轍卻選擇離故鄉眉山千里之外的河南郟縣,這讓人頗為費解,歷史上對此解讀也頗多,主流說法認為,蘇軾也通曉風水,是喜愛上了這裡的風水才遺囑葬在這裡的。蘇軾的弟弟蘇轍於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出知汝州,在此期間,蘇軾由定州南遷英州,經過汝州,與弟蘇轍相會。蘇轍領著哥哥蘇軾遊覽汝州名勝。郟縣當時屬於汝州郟城縣,地處中嶽嵩山之陽,自古就有龍鳳寶地之美稱,黃帝鈞天台更是有名。兄弟二人登臨鈞天台,北望蓮花山,見蓮花山餘脈下延,“狀若列眉”,酷似家鄉峨眉山,就議定以此作為歸宿之地。後來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蘇軾卒於常州,留下遺囑葬汝州郟城縣鈞臺鄉上瑞裡。次年,其子蘇過遵囑將父親靈柩運至郟城縣安葬。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蘇轍卒於潁昌,其子將他與蘇軾葬於一處,稱“二蘇墳”。其實在二人去世之前,其父親蘇洵已歸葬眉州眉山故里。到了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冬,郟城縣尹楊允又在這裡修建了蘇洵的衣冠冢,就此成就“三蘇墳”。

事實上,這一說法歷來爭議頗多,因為蘇軾兄弟在其父蘇洵歸葬故里四川眉山之後,特別是他們進入晚年之後,曾多次表示死後要從父葬歸於故里。另外,蘇軾在遷官和流謫過程中也卜葬過他地。但最終的事實是二蘇既沒有歸葬故里,也沒有葬身他地,還是選擇藏於郟縣,其原因,應當不只是喜好郟縣嵩山風水那麼簡單。歷史上的學者對此也有頗多猜測。

元代孫友仁認為,主要原因是蘇軾去世的地方離故鄉眉山太遠,無論是水路溯三峽而上,還是越秦嶺入蜀,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當時的蘇軾屢遭貶謫,貧病交加,估計蘇家也無力承擔他歸葬眉山的路費,不得已才葬在路好走一些的郟縣,畢竟他也曾經表示過可以葬於此地。

清代畢沅認為,當時的宋代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出身中原以外各地的朝廷大員,死後可以在汴京方圓五百里以內選地安葬。比如出身廬州合肥的包拯死葬鞏縣(今鞏義),出身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的范仲淹死葬伊川,出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的歐陽修死葬新鄭,出身成都華陽(今四川成都)的範鎮死葬襄城,都沒有歸葬故鄉,所以蘇軾選在汝州郟縣安葬也沒什麼好好奇的了。

還有人認為,當時蘇氏子孫多散居在郟縣小峨眉山附近,比如他的弟弟蘇轍就住在潁川,小兒子蘇過住在斜川(今許昌境內),都離郟縣不遠,而四川眉山老家已經沒什麼直系親屬了,葬在郟縣祭祀掃墓都比較方便。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宋元祐九年(1093年)擢進士第二名的渝州(今重慶)人趙捻任太常博士,元符年間省父返渝,打著蘇軾兄弟被貶的大旗,借除君側之奸的旗號,起事造反。哲宗死後,二蘇北返,趙捻被株連九族,此案直待蘇軾死後才結案,蘇軾兄弟哪敢提出返川歸老之願,若為政敵落下口實,豈不遭滅門之禍?蘇軾是迫於形勢,不殃及子孫後輩才葬郟的。

這個問題的說法真的很多,真實原因也許不止一個,可能是上述原因交織的情況下,蘇軾及其家人綜合考量的一個結果。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雲隱2021-02-08 10:39:13

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

“這是後人對三蘇文學成就的讚頌。彪炳中國文學史冊的蘇洵、蘇軾、蘇轍父子冢在平頂山市郟縣縣城西北巧公里小峨眉山下的箕形山坳裡。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三蘇墓地和墳寺佔地面積680畝,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蘇是北宋眉州(今四川眉山)人,死後為何葬在河南平頂山市的郟縣?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二十八日,蘇軾卒於江蘇常州。次年閏六月,移葬汝州郟城上瑞裡,即今平頂山市郟縣城西巧公里的小峨眉山下。蘇軾在郟縣的兆域是由蘇門六君子之一的李廌(zhi)勘定的。

李廌,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華州〈今陝西華縣)人。據《宋史》卷4《李傳》載,蘇軾逝後,

“即走許、汝間,相地卜兆授其子,作文祭之曰過皇天后土,鑑一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萬古英靈之氣。' "

蘇軾、蘇轍兄弟一生患難與共,情同手足。轍與婦史氏相約,死後願與兄同葬一處。政和二年,七十四歲的蘇轍病故於潁川,諸子將蘇轍葬於其兄蘇軾墓旁。蘇軾、蘇轍的父親蘇洵早在英宗治平三年(1066)四月二十五日病故於京都汴梁的南園,蘇軾兄弟扶柩回蜀,葬於眉山老家蘇墳山下。元至正十年(1350)冬,郟縣知縣楊允到蘇軾蘇轍墓地拜謁,謂“兩公之學實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雖眉、汝之墓相望數千裡,而其精靈之往來,必陟降左右”。遂置蘇洵衣冠冢於兩公右。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由此看三蘇葬郟源於蘇軾。蘇軾葬郟九百多年來,圍繞蘇軾為何葬郟縣,元明清以來關注此問題的學者做了不少研究。歸納起來,蘇軾葬郟的原因有“五說"並存:

其一,形勝說。

蘇軾愛郟之山水,讚賞它美似家鄉峨眉山。囑其弟在他死後將之葬於此地。遠自明清,近至當代,持此說者最眾,幾乎成為不爭之論。元代進士曹師可在《三蘇先生祠堂之記》中首倡此說。

其二,家境不濟說。

蘇軾、蘇轍雖遇赦北歸,但因長期遭貶而貧病交加,晚境淒涼。況且其寓居之地距故里眉州眉山千山萬水,道途險阻,不論走水路逆長江過三峽,還是走陸路越秦嶺行蜀道,均非易事。所以歸葬故里之願望終不獲濟。元至順元年詔禮部旌行文之郟,維修蘇墳。孫有仁在他撰寫的神道碑陰記中提出此說。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其三,“表戀闕之微誠"說。

清乾隆五十年(1785),清翰林學士兼侍讀、《續資治通鑑》主編、河南巡撫畢沅拜謁蘇墳,在《祭蘇文忠公文》中持此說。出身廬州合肥的包拯死葬鞏縣,出身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的范仲淹死葬伊川彭婆,出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的歐陽修死葬新鄭,出身成都華陽(今四川成都)的範鎮死葬襄城,均可為證。

其四,祭祀方便說。

蘇軾遺囑“葬我嵩山下“是因為蘇氏子孫多散居在郟城、汝南、潁昌、斜川(今許昌蘇橋鎮)等地,離郟縣峨眉山較近,將來送葬、祭祀都比較方便。特別是他的弟弟蘇轍、小兒子蘇過,分別在潁昌、斜川定居,而四川眉山老家已經沒有直系親屬了。劉英照在《中州今古》四84年第5期撰文《蘇軾為何葬郟縣》提出此說。

其五,“土厚水深"說。

位於嵩少南麓的平頂山郟縣峨眉山,“土厚水深”,既宜人生存,也宜過世人亡靈的安息。謝照明、潘民中在《平頂山師專學報》2002年第6期發表《蘇軾葬郟相關問題辯證》持此說。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形勝說、家境不濟說、“表戀闕之微誠“說祭祀方便說,都有一定道理,但均為依據事理推測之言,缺乏直接證據。“土厚水深”說,直接從蘇軾、蘇轍留下的文字裡找出的直接證據作支撐,最有說服力。

蘇軾《別子由三首兼別遲》其二寫道:“先君昔愛洛城居,我今亦過嵩山麓。水南卜宅吾豈敢,試向伊川買修竹。子聞緱山好泉眼,傍市穿林瀉冰玉。遙想茅軒照水開,兩翁相對清如鵠。‘詩中,蘇軾充分表達了他們父子對嵩山周圍地區的熱愛。蘇轍紹聖元年(1094)任汝州知州四個月,對嵩少地區的山水民情有更具體的瞭解。在遭貶離開汝州南下的時候,就於嵩山東南麓潁昌買田一廛安置自己的子女。元符三年(11)四月,蘇轍遇赦便直奔潁昌居住。可見二蘇包括乃父老蘇對嵩少地區是情有獨鍾的。

蘇轍在《亡兄端明墓誌銘》中說,蘇軾臨終留下遺囑:“即死,葬我嵩山下,子為我銘。“蘇軾死於江南,不返葬故里四川,而要葬於嵩山之陽,並要求蘇轍為其做墓誌銘。

崇寧元年(1102)四月,在蘇轍為遷其嫂王氏的骨塵與其兄合葬所寫的《再祭亡嫂王氏文》中說:“天禍我家,兄歸自南,沒於毗陵。諸孤護喪,行於淮汴,望之拊膺。自嫂之亡,旅殯西坼,九年於今。兄沒有命,葬我嵩少,土厚水深。邁往告遷,及迨初婦靈緬是升。道出潁川,家寓於茲,迎哭傷心。”

蘇轍在安葬兄嫂之時也安葬了小兒媳八郎婦,其《再祭八新婦黃氏文》也曰:“嗟哉吾兄,沒於毗陵,返葬郟山。兆域寬深,舉棺從之,土厚且堅。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嵩山周圍地區“土厚水深”,為北宋士人所崇尚。《楊文公談苑》載:

“公嘗言,《春秋傳》日過土厚水深,居之少疾。’言其高燥,予往年守郡江表,地氣卑溼,得痔漏下血之疾垂二十年不愈,未嘗有經日不發。景德中,從駕幸洛,前年從祀汾陰,往還皆無恙。今年退臥潁濱,嵩少之麓,井水深數丈,而絕甘,此疾遂已。都城土薄水淺城南穿土尺餘已沙溼,蓋自武牢已西,接秦、晉之地,皆水土深厚,罕發痼疾。“

楊文公即楊億,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字大年,生活於宋太祖趙匡胤晚年至宋真宗趙恆晚年,長期在朝廷任職,也曾外放汝州,晚年寓居潁昌。

我們從蘇軾、蘇轍留下的文字“葬我嵩少,土厚水深”、“舉棺從之,土厚且堅“中可以看出,蘇軾葬郟的根本原因是他們認為嵩少南麓的郟縣小峨眉山“土厚水深”,從《楊文公談苑》“土厚水深“也可佐證為北宋士人所崇尚。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亮亮252527432020-11-12 12:10:20

您好謝邀!據記載,蘇軾老家在四川眉山,公元1101年,蘇軾客死常州。古人講求忠孝兩全,人死後大都會歸葬故里,蘇軾《卜居賦》裡也說:“念我先君,昔有遺言;父子相從,歸安老泉。”而蘇軾蘇轍兄弟倆最終將離老家幾千裡的郟縣作為歸宿,令人不解。

查詢蘇軾的生平發現,蘇軾似乎跟郟縣沒有什麼交集,而兩者能夠聯絡在一起的,應該是蘇軾生前′曾被貶謫到汝州當一個團練副使有關。後應路途遙遠、路費用完等原因,最終未到汝州就任,而是在常州居住。

據史料記載,蘇軾葬於郟縣是蘇轍一手操辦的,蘇轍寫的《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中說:“公始病,以書囑轍曰:“即死,葬於嵩山下,子為我明。”也有學者認為,蘇軾遺囑“葬我嵩山下”的主要原因,是當時蘇氏子孫多散居在郟城、汝南、潁昌、斜川等地,離現在的郟縣較近。

蘇軾在《別子遊三首兼別遲》中,寫出了他最終葬於郟縣的根本原因:

“先君昔愛洛城居,我今亦過嵩山麓。

水南卜築吾豈敢,試向尹川買秀竹。

又聞緱山好泉眼,傍市穿林瀉冰玉。

遙想茅軒照水開,兩翁相對清如鵠。″

從地理位置上看,郟縣小峨眉山位於許洛古道上,是蘇軾進京辦事的必經之路,因此,有人認為蘇軾是看中了這片“土厚水深”的山水之地。

謝謝!祝您生活愉快!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子曰觀史2018-11-18 10:10:41

蘇軾感到大限之期已至,便吩咐兒子到銅山隆教院,把維琳長老請來家裡。讓他賜偈,而自己也要以偈語作答,算是留給人間最後的言語吧。

長老完全理解蘇軾此時的心境,他命人點上檀香,雙手合十唸唸有詞,然後口占詩偈,道:

“扁舟駕蘭陵,自援舊風日。君家有天人,雄雄維摩詰。

我口吞文殊,幹裡來問疾。若以默相酬,露性皆笑出。

蘇軾靜靜聽罷維琳長老的詩偈,臉上露出會心的微笑。他略一沉吟,依長老原韻,也口占八句作和:“與君皆丙子,各已三萬日。一日一千偈,電往那容詰。

大患緣有身,無身則無疾。平生笑羅什,神咒真浪出。

維琳長老十分驚歎,居士在彌留之際心境如此清明,似晴空朗月,澄澈皎潔,一塵不染。他記起蘇軾詠“春暉亭”的詩裡有“浮雲時事改,孤月此心明”的句子,暗暗稱頌道:他必定成為不朽人物。因蘇軾的詩偈裡用了“神咒”的典故,他不甚瞭然,便俯下身細聲問蘇軾。此時蘇軾已經無力說話,示意兒子取來筆墨,他把回答寫在紙上:

“昔鳩摩羅什病亟,出西域神咒,三番令弟子誦以免災,不及事而終。”

看完這些字,維琳連連點頭。此時蘇軾又寫了一句話,道是:

“某嶺海萬里不死,而歸宿田裡,有不起之憂,非命也耶?”

兩天以後,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二十八日,一代文化名人,大文豪、大藝術家蘇軾,在常州孫氏宅第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六歲。

他遺憾沒有見到弟弟蘇轍,但他已經給弟弟囑咐,要他“葬我嵩山下,子為我銘”。元豐七年蘇軾在汝州做官時候,看見上端裡那地方非常像家鄉峨眉山,就半認真地對弟弟子由說:以後就在此地入土為安吧。所以子由說“兄沒有命,葬我嵩山,土厚水深”,完全按照兄長的遺囑辦事。

第二年,蘇邁同弟弟一起,按照父親的遺囑,將父親的靈柩送到汝州,也將繼母的靈柩從京師一起遷來,葬到郟城上端裡,那裡有一座士山叫小峨眉山,子由的祭文說“先壟在西,老泉之山”,原來是打算葬到家鄉去的。但是後來情況有變化,便以汝州為歸宿,所以“潁川有蘇,肇自兄先”,蘇軾的墳墓周圍築了牆垣,種了柏樹,蘇轍去世後也葬在這裡。到了元朝,郟縣令把蘇洵的衣冠遷移來,墓在中間,於是這裡就稱為“三蘇墓”。

後世子孫修繕墓地,墓前設祀具,有神道、祭殿,種植松柏,又在墓地西南建了祠堂,裡面塑了蘇家父子的彩像,人們叫它“三蘇祠”,成為當地的文物名勝。

“蘇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這個現象在中國歷史上原本已很難得,而蘇軾生與亭堂等建築有如此密切關係,從最早的眉山瑞蓮亭,到蘇軾歸宿的郟縣墓祠,中間數十座建築,串聯起他一生不平凡經歷,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文化現象,非常耐人尋味,也非常值得觀光鑑賞,獲益良多。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靈巧遠山vD2021-08-23 06:44:24

蘇軾離開海南,輾轉來到常州,但因路途遙遠、氣候變化、年老體弱等最後在常州去世。為什麼蘇軾沒有葬在常州或四川眉山,而是葬在河南郟縣呢?原因有三。

一是四川太遠。蘇軾何嘗不想回四川與父母及妻子王弗合葬一處呢?他想自己死後兒子們定會把遺骨運回四川安葬,但這樣一大群人拖著棺材水路山路何等艱難,況且要耗費大量錢財。四川太遠,生前一家人跟著受累,不能在自己死後再拖累兒子們,於是立下遺囑不歸葬家鄉眉山。

二是當時發生了一件四川趙氏兄弟因蘇軾被貶而造反的事。趙氏兄弟為蘇軾打抱不平,反抗政府而遭到殺害,其妻子父母被流放。若蘇軾遺骨運回四川,也會惹來麻煩。

三是蘇軾想和弟弟蘇轍在一起。蘇轍在汝州做官,並買了田地。蘇軾臨死沒有見到日思夜想的弟弟蘇轍,希望自己死後能守護在弟弟身邊。同時後輩們來到汝州安家,能得到蘇轍照顧。十一年後,蘇轍去世。後人將蘇轍與蘇軾合葬,且將蘇洵衣冠葬於一起,後稱“三蘇墳”。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董久彰1427469352018-11-18 22:59:45

最主要的是子由在汝州為官,在郟縣買了塊地,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木子君的小屋2020-10-12 20:14:35

蘇軾蘇東坡是四川眉山人,為什麼在他死後,沒有葬回自己的故鄉,而是葬在河南郟縣呢,這說起來,有一個故事。

北宋元符三年正月,宋哲宗趙煦在位十五年,剛剛親政六年,就因病而逝,本來沒有希望繼承皇位的端王趙佶即位,神宗皇后向氏垂簾聽政,掌握了朝政大權。而在此時,已經在海南島被流放四年的蘇軾遇赦北歸。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此時的蘇東坡年齡已大,不耐奔波,回到自己的家鄉眉州已是不可能,就想到了自己在許昌定居的弟弟蘇轍蘇子由。就打算遂嶺過贛,或歸穎昌(許昌),老兄弟相守過此生矣。

但同時他又有些猶豫,因為他的弟弟子由生活也不寬裕,自己這一家三十多口子,可是一個大包袱。

但弟弟子由沒想那麼多,於生活上的困頓相比,他更在意兄弟之間的相聚,畢竟,作為元佑舊黨的東坡一貶再貶,他們兄弟二人也已經好幾年沒有見面了。當蘇軾下定決心前往許昌時,得到了一個不好的訊息:

向太后過世,朝局恐有反覆。

蘇軾聽了之後,很是傷心,就寫了一封信,《與子由弟書》,就前往常州,信中這麼說:

恨不得老境兄弟相聚,此天也,吾其如天何!此行不遂相聚,非本意,甚省力避害也。

由於徽宗趙佶親政之後,蔡京等新黨把持朝政,為了避免連累自己的弟弟子由,蘇軾決定定居常州,但經過一年的長途跋涉,不知是水土不服,還是過於勞累,蘇東坡病倒了,這一病,就沒有再起來,1101年7月28日,蘇軾在常州病逝。這距他定居常州,也不過一個月。

然而,即使定居常州,歷時一年的長途跋涉,蘇軾還是病倒了。1101年7月28日,蘇軾在常州然長逝。晚年終於落腳收穫的安穩,僅有一個月。

1102年5月,蘇、蘇過兄弟二人扶著父親的靈柩從常州來到汝州郟城縣,因為蘇軾臨終之前,留下的遺囑就是葬在這裡,此時,他們的大哥蘇邁也已將母親王閏之的靈柩從開封護送至此。閏六月二十日,在蘇轍的主持下,蘇軾夫婦最終在

河南/郟縣/鈞臺鄉/上瑞裡村

的一片田野中入土為安。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蘇軾為什麼會選擇葬在郟縣?

1、主流說法,郟縣山川形勝與他老家眉山頗為相像

對於蘇東坡為什麼會葬在郟縣小峨眉山下,主流解釋大致是這麼說的:

蘇軾曾路過此處,見此處山川形勝和他的老家眉山相為相像,而小峨眉山更是酷似蜀中峨眉山,在這裡停留了許久,讚不絕口,表達了自己百年這後葬於此處的意願。

這是個詩意而浪漫的說法,很容易被喜愛蘇東坡的人們接受,故而數百年來被無數文章、書籍乃至碑刻廣泛地引用。

2、郟倒離當時的汴梁城很近,方便蘇家子弟的發展

當然,還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說郟縣離當時的政治中心東京汴梁很近,能夠方便獲取生存發展的資源。這是蘇軾兄弟不願歸葬四川的最大原因。

3、欲歸回故鄉眉山,卻害怕自己被新黨打擊而遷怒於族人

在《再祭亡兄端明文》中,蘇轍說:

“先壟在西,老泉之山,歸骨其旁,自昔有言。勢不克從,夫豈不懷。”

從這篇文字中,就可以看出,原來蘇轍早就跟兄長蘇軾約定,百年之後要葉落歸根,葬在父母的身邊。而他本人也曾對八郎婦有過

歸安故土”

的許諾,所以,蘇轍心中最理想的選擇是老家眉山。但受時局所迫,他只能忍痛把眉山從備選名單中剔除。

這裡要說的是,當時等待安葬的除了東坡夫婦和八郎婦黃氏,還有蘇迨亡妻歐陽氏。蘇轍不僅在為四位親眷擇地安葬,也是在為自己和夫人選擇風水之地,所以,這個地方一旦選定,也會成為蘇氏後人在眉山之外的另外一個祖墳之地。

而當時的局勢對蘇氏一族並不友好,赦免了蘇軾的向太后離世,宋徽宗欲重推變法,新黨就要得勢,而元佑舊黨肯定會再次受到打擊,蘇家作為舊黨的一個代表人物,命運未卜,在這個時間段送靈柩回川,經濟上困難大,政治上的風險也必然會波及至遠在家鄉的族人。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轍只能長嘆:

“勢從,夫豈不懷”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回故鄉而不可得,所以,蘇轍的第二選擇,也就是

“子孫安之,殆不復遷”

的中原。

這時,對二蘇兄弟來說,郟縣小峨眉山的存在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慰藉。而把新的安置在小峨眉山下自然就成為

“天實命之”

的不二之選。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科19865832018-12-09 13:36:49

在在在找郟縣孫集村的王會琴,有訊息提供,本人願意給予一定報酬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使用者85586989337932018-12-03 16:58:22

可能他愛吃郃烙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天高雲淡鶴南翔2022-01-19 08:35:28

蘇軾故鄉在四川眉縣,無論是到首都開封趕考,還是為官,每次都是順江而下,上岸後,都途經郟縣。而郟縣有一個很大的驛站,且有一座很大的寺廟,寺廟裡有蘇軾的僧人好友。並且,郟縣的風景不錯。因此,蘇軾就曾有言,將來百年後,就葬於此處。後來,蘇軾自海南貶謫放歸,死於常州,其弟弟蘇轍遵其生前之囑,將兄長葬於郟縣。並且,蘇轍自己死後也葬於此。外加其父蘇洵的衣冠冢,也一併埋葬於此。故稱為三蘇祠。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小蜘蛛go2017-12-21 21:25:19

蘇洵、蘇軾、蘇轍在散文創作上成就極高,均位列“唐宋八大家”,千百年來,他們的文學文章不斷為後人所傳誦。蘇東坡家園在四川眉山,但末了客死常州。但是,他並沒有歸葬四川老家,也沒有犧牲在常州,而是選中河南郟縣手腳“歸宿”。這是為什麼?

三蘇墓園

是處青山埋忠骨

距河南郟縣縣城約23公里,茨笆鄉蘇墳村東南隅有座三蘇園,三蘇墳便在園內。這邊背靠嵩山奇峰,面臨汝水曠川,景色美麗。

三蘇園景區由三蘇墳、三蘇祠和廣慶寺三個別構成。在蘇軾安葬郟縣前,廣慶寺就已生涯。蘇軾葬於此地後,“寺因墳而大顯”,寺僧防守蘇墳。

三蘇墳位於廣慶寺東北目的300多米,墳院坐北面南,門樓裡矗立著一座石牌樓,上面刻著蘇軾“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的詩句。三座墓冢由東北向西南“一”字分列,東北第一座墓為蘇軾墓,中央為蘇洵衣冠冢,西南為蘇轍墓。

每座墓冢高約兩米,冢前均設有石案、石供、石碑,石案正面浮雕有蓮花、馬、鹿等妝點圖案,墓碑上分別刻有“宋東坡子瞻蘇先生墓”、“宋老泉蘇先生墓”、

“宋潁濱子由蘇先生墓”。

景區任務人員報告河南商報記者,公元1101年,蘇軾病死於常州,按照他的遺言,蘇轍、蘇軾的幼子蘇過將其葬於郟縣。

公元1112年,蘇轍在許昌去世,其子依囑將他葬在蘇軾身邊。元代,郟縣縣尹楊允在蘇軾、蘇轍兩座墳墓之間為蘇洵建設了衣冠冢,所以稱“三蘇墳”。

千古疑雲

蘇軾為何葬郟縣?

三蘇園裡有500多株柏樹,讓通盤墓園抑遏蔥蔥。出奇的是,園內全體柏樹都向西南傾斜。

景區工作人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園內的柏樹都是元、明、清三個朝代種植的,無一例外都向西南方向長,傳說是在遙望四川眉山‘三蘇’的老家。”

據記載,蘇軾老家在四川眉山。公元1101年,他客死江蘇常州。前人追究忠孝兼顧,人身後大都會歸葬老家,蘇轍《卜居賦》裡也說:“念我先君,昔有遺言;父子相從,歸安老泉。”

而蘇軾、蘇轍兄弟倆,卻最後將離老家幾千裡的郟縣作為到達,令人蠱惑。

查問蘇軾的生平發現,蘇軾宛如跟郟縣沒有過交加,而二者可以干係在一道的,應當是蘇軾生前曾被貶謫到汝州當一個團練副使。

公元1084年,蘇軾在就職途中,向天子上一封《乞常州居住表》稱,他赴任途中,全家都得了宿疾,一個兒子夭亡了,旅費也用完結,此時離汝州又有很遠,妄想能讓他在常州居住。後來,皇帝核准了他的哀求,蘇軾沒有到汝州就職。

蘇軾遺囑

死後葬我嵩山下

史料記載,蘇軾葬於郟縣,是蘇轍一手籌辦的。蘇轍寫的《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中說:“公始病,以書屬轍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為我銘。’”

從地理場所上看,郟縣小峨眉山位於許(昌)洛(陽)忠實上,是蘇軾進京辦事的必經之地。因此有人覺得,蘇軾是看中了這片山水之地。

蘇軾在《別子由三首兼別遲》中寫道:“先君昔愛洛城居,我今亦過嵩山麓。水南卜築吾豈敢,試向伊川買修竹。又聞緱山好泉眼,傍市穿林瀉冰玉。遙想茅軒照水開,兩翁相對清如鵠。”表達了對這塊地皮的嚮往之情。

也有學者認為,蘇軾遺囑“葬我嵩山下”的首要來源,是當時蘇氏子孫多散居在郟城、汝南、潁昌、斜川等地,離今朝的郟縣較近。華夏蘇軾研討學會理事劉繼增認為,蘇軾葬郟的根底原因,是他認為嵩山南麓小峨眉山“土厚水深”,是意向的安葬地。

後人守墓

蘇氏後人今何在?

據史料記載,蘇軾、蘇轍葬於郟縣之後,其後人也在許昌附近假寓了下來。

河南有不少以“蘇”定名的場所,這樣昌的蘇橋,滎陽的蘇砦、蘇坡,新密的蘇嶺、蘇灣,禹州的蘇崗等。在郟縣本地,有東蘇莊、西蘇莊兩個天然村,傳聞這裡的住民是蘇轍的九世孫蘇勇的兒女。

在郟縣縣城西南幾公里的西蘇莊,河南商報記者見到了76歲的蘇鐸娃。他說,西蘇莊村民大部分姓蘇,都是蘇洵的後人。在蘇鐸娃家,儲存著三本族譜。根據家譜記載,郟縣蘇姓鼻祖是蘇轍的九世孫蘇勇,而蘇鐸娃是蘇勇的十六世孫。

家譜記載,蘇勇世居郟縣,守三蘇墓,下傳二十一代,其後裔主要散佈在郟縣、魯山、寶豐、襄城等地。

家譜還記載,蘇軾、蘇轍兄弟過世後,其子孫多在許昌居住,靖康之亂後在在飄泊。元末明初,一部分蘇氏後裔又遷回許昌附近定居。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冷眼觀潮784858862020-11-09 08:22:01

蘇東坡不是終老在江蘇常州嗎?怎麼是郟縣?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火種文學2018-11-17 16:41:24

在世的宋代,郟縣還是一個風水人文俱勝之地,方圓一二百里,有當時的京城開封及洛陽、許昌等大都市,還有名聞遐邇的嵩山以及鞏義宋皇陵群,是一個人文薈萃的地域圈。蘇軾歸葬於此,正是為了實現他“生前壯志難酬,死後就埋在這裡關注國家安危,以盡忠貞之志”的遺願。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那是易烊千璽jfs2018-11-17 22:25:11

蘇家很多人都葬在這裡。郟縣的三蘇墓。其實是蘇家家族的墓葬群。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湯糰筆記2019-08-26 10:44:12

蘇軾出生於眉州,20歲進京趕考,他文風清新脫俗,很快就嶄露頭角,震動文壇。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他曾任職密州、徐洲市、湖州市。元豐二年(1079年),四十三歲的蘇軾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王安石一派的新黨用文字獄的方法,故意挑出含有譏諷的句子加以利用。結果,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就被御史臺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蘇軾接著被貶到黃州,避世常州,1085年,宋哲宗即位,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才有機會重新施展才能。

1089年,蘇軾任職杭州。由於西湖長期沒有治理,河道淤塞,湖水乾涸,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蘇軾便動用二十餘萬人,恢復河道,並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了三座塔,也就是今天三潭映月;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也就有了後來的“蘇堤”。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公元1101年火熱的夏天,蘇軾好友米芾(對,就是那個大畫家)乘船遊覽名勝古蹟,船中悶熱,蘇軾便解衣而坐,乘風納涼,還喝了很多冰水。到了半夜十分,便腹瀉不止,第二天全身軟弱乏力,結果,蘇軾在常州逝世,享年六十五歲。按照蘇軾留下遺囑,將他葬在汝州郟城縣鈞臺鄉上瑞裡。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圖書館時代2022-01-19 17:20:19

此心安處是吾鄉!見《定風波》。蘇軾一生浪跡天涯,閱盡冷暖,心最終是徹底放下了的。遺作: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見《廬山煙雨》,人生三重境界都越過了,是圓滿。

蘇軾為何葬在河南郟縣?非凡的塵埃2020-11-16 09:35:26

個人認為歸納以下幾點!

1。宋朝規制大臣死後要葬在距京城開封500裡內。

2。按風水學說!蘇軾墳墓背靠蓮花山 ,面臨汝水,實乃風水寶地。

3。蘇軾一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晚年悽慘!古代講究衣錦還鄉!以晚年狀況感覺無顏再見鄉鄰。

4。兄弟感情深厚!當蘇軾被貶在汝州任職之時(應該在此數月,有稱沒有上任),他的弟弟蘇轍也恰好到汝州任職。兩兄弟好不容易相聚,自然是常常聚會、遊樂,觀覽汝州的名勝山水,十分快樂。而當兄弟兩遊覽到汝州的郟縣時,發現郟縣不僅風水俱佳,是一個藏風聚氣的風水寶地,而且峰巒疊嶂,山巒秀美,山清水秀,神似他們心心念唸的家鄉眉山。於是兄弟倆相約百年之後,同葬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