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追求豐厚的物質才有社會存在感嗎?追求物質的快樂該如何去定義?毛彥民2018-03-22 18:04:40

人存在的意義是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對人類的文明有一種使命感。貢獻大小則在其次。為謀求私利而活,就找不到存在感。物質的擁有不能證明什麼,慈愛天下的存在感亦無需天下的認證。

一定要追求豐厚的物質才有社會存在感嗎?追求物質的快樂該如何去定義?皛川2018-03-22 18:16:33

不知道。我的生活很簡單,物質豐厚從來和我無緣。我的社會存在感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受外界的干擾。至於追求物質的快樂,沒想過也無法定義。因為,對我來說,在物質上都是得過且過,量力而為。

一定要追求豐厚的物質才有社會存在感嗎?追求物質的快樂該如何去定義?復旦大學徐靜波2018-04-14 17:50:28

在我看來,一個人從物質中獲得幸福感(社會存在感應該也是幸福感的一種),大概佔真正的幸福感的40%,還有60%,實際上是一種虛榮的滿足感。如果調整了心態,或者達到了另一種更高的心境,沒有這60%的物質富裕度,你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包含社會存在感),其實是一樣的。

這句話怎麼理解呢?比如說,有三千萬的資產(不包含不動產)和三百萬資產的人,後者如果具有良好的心態,並不很在意浮華的東西,他或她在物質上所享受到的快樂和幸福,可以和前者大致一樣。又比如,擁有七八套住宅、其中還有一兩套頂級豪華住宅的人,與擁有一兩套住宅、至少有一套地段還不壞、面積也不很小的住宅的人,他或她在居住上所感受到的快樂和幸福,大概也差不多。又比如,擁有多輛豪華汽車的人,與一個只有普通汽車甚至暫時沒有汽車但居住在公共交通便捷的城市裡的人,他在出行上所享受的便利,大致差不多。再比如,一個擁有幾十個名牌包包、出入均是名牌行頭的人,與一個衣著整潔、牌子雖然一般質地款式也不差的人,從衣飾上獲得的滿足感,大致也差不多。一個幾乎天天在豪華館子裡進餐的人,與一個基本上在家吃著好吃的家常飯、間或也會去餐館吃飯與朋友餐敘的人的幸福指數也差不多。也許立即會有人反駁我,怎麼可能差不多呢?我有著三千萬的豐厚資產,我就可以隨意揮霍,經濟上幾乎毫無顧慮,與僅有三百萬的小康人家,感覺上怎麼可能一樣呢?我擁有海邊湖邊或者江邊的豪華住宅的人,與普通住宅的人,幸福感怎麼可能一樣呢?我開著賓利、勞斯來斯的人,與只有十幾萬二十幾萬的車,感覺怎麼可能一樣呢?我進出都是名牌行頭、用的都是名牌的人,與非名牌的人,幸福度怎麼可能是一樣的呢?我的回答是,是,海濱湖畔的豪華住宅,住著自然舒服,但有有七八套房,其實也是枉然,最終也只是一種心理感覺而已。且一個三口之家,住幾百甚至上千平米的豪宅,更多的只是一種心理滿足而已,實際的居住需求並不需要如此豪奢,也就是說,更多的是在滿足內心的一種虛榮而已,可以贏得別人的羨慕和仰視,自己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但是你若丟棄了這種虛榮心,一套還不錯的住宅與七八套豪宅,在居住上又有多大的區別呢?同樣,豪車、名牌物品也是一樣。我有一個朋友,做房地產生意三十來年,如今資產應該也有十幾個億或者更多,擁有數輛豪車,一輛價值近千萬的勞斯萊斯,基本上都是在車庫裡蒙塵,平時不用的,怕在外面遭到剮蹭,或被別人弄壞,只有極少的大場面,為了要顯示身價,才偶爾用一下,其實,坐在豪車裡,與一般二十來萬的中級車裡,差別真有那麼大麼?還不是滿足虛榮心啊!至於名牌包包等,與其說用起來舒適,還不如說是為了給人看的,追求的還是那點虛榮心。至於吃飯,好吃的家常飯就不錯,到外面用餐,環境乾淨、服務不壞、菜餚可口,就好了,何必要講究什麼排場呢?關鍵是提升你的心境,也就使你的精神狀態,丟棄無謂的虛榮心,杜絕攀比,即便你沒有萬貫家產,你依然可以透過其他方式(你對社會的貢獻、你建立的業績等)來獲得自己充分的社會存在感。

因此,我覺得,在獲得了基本的生活條件(一套還不錯的住宅、有可口的家常飯吃)之後,一個人更應該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滿足。精神上的滿足度,取決於一個人的精神修養,一個人精神修養越高,對於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就越豐富,對人生對世界的理解也就越透徹,他或她的幸福指數自然也就越高。無限度的追求豐厚的物質,而實際上物質給一個人帶來的幸福感最終是有限度的,甚至有時候是適得其反,還會帶來不少家產的煩惱和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