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有哪些重大的歷史意義?桃之夭夭老牛2020-04-13 19:46:24

五四運動以前的新文化運動經歷了幾個階段。

一,反對尊孔鬧劇。

袁世凱擔任民國大總統之後,極力推崇孔教。1913年6月親自發表“尊孔令”,鼓吹了“孔學博大”。1914年又釋出《祭聖告令》,通告全國舉行“祀孔典禮”。早在1912年起,反動尊孔派就在全國各地先後成立了“孔教會”、“尊孔會”、“孔道會”等,出版《不忍雜誌》和《孔教會雜誌》等。康有為還要求定孔教為“國教”,宣揚“有孔教乃有中國,散孔教勢無中國矣”,他還說“中國人不拜天,又不拜孔,留此膝何為?”。

這時以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為代表的激進民主主義者卻發動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大張旗鼓地宣傳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復古思想展開了激烈的鬥爭。1915年9月15日《青年雜誌》在上海創刊開始的。陳獨秀任主編,李大釗是主要撰稿人並參與編輯工作。新文化運動以《青年雜誌》出版為標誌開始了。1916年9月《青年雜誌》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時,遷往北京並改名為《新青年》。

《新青年》集中打擊作為維護封建專制統治思想基礎的孔子學說,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他們還主張男女平等,個性解放。1917年起他們又舉起“文學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隨著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新青年》實際上成了新文化運動的思想領導中心。

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有哪些重大的歷史意義?

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有哪些重大的歷史意義?

二,反對袁世凱復闢帝制。

1916年初,袁世凱稱帝,在此之前,美國人古德諾發表了《共和與君主論》,楊度發表了《君憲救國論》等文章,散佈中國宜於實行君主制,沒有君主便要“滅亡”的謬論。《新青年》針對這種情況,發表了陳獨秀《一九一六年》、《吾人最後之覺悟》,李大釗的《民彝與政治》、《青春》等主要論文,揭露了君主專制的危害。

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有哪些重大的歷史意義?

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有哪些重大的歷史意義?

三,推行新文化,推廣白話文。

《新青年》從1918年1月出版第四卷第一號起改用白話文,採用新式標點符號,刊登一些新詩,這對革命思想的傳播和文學創作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舊禮教舊道德進行了無情的鞭撻,指出隱藏在封建仁義道德後面的全是“吃人”二字。

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有哪些重大的歷史意義?

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有哪些重大的歷史意義?

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有哪些重大的歷史意義?

四,宣傳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

1917年爆發了偉大的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震動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國革命的道路。新文化運動由此有了新的內容,進入了宣傳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新階段。1918年11月,《新青年》發表了李大釗寫的《庶民的勝利》、《布林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著名論文,熱烈歡呼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

新文化運動提倡科學和民主,提出四個提倡,四個反對。

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有哪些重大的歷史意義?

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有哪些重大的歷史意義?

一、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二、提倡科學,反對迷信。

三、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四、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五四運動後,新文化運動進入了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新階段。使中國革命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有哪些重大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