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強調“滅人慾”的明朝會如此流行色情文學?毛劍傑2017-08-25 10:26:41

道理很簡單,你在思想品德課上好好學習,不影響你在課後跟著蒼老師補充課外知識。

除了理學的衛道士,對大部分人,可以說“滅人慾”的理學,接近於純應試的。明成祖時頒佈了《四書五經大全》,將程朱理學定為官方正統思想。科舉發展到明朝,已經是一套非常完善的選拔制度了,是入仕的基本途徑。明朝規定了必須從朱熹編定的四書中出題,答題思路也必須遵循程朱理學。在這樣的考綱指導下,書生們自然個個大談理學了,成為全社會的一股清澈的洪流。

大家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況且儒家的兩位祖師爺,都說了喜歡羞羞的事情很正常啊。孔子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說,食色,性也。因此,老百姓還是不會真去滅人慾的。

那麼,為何明朝的色情文學呈現爆發式的流行呢?除了傳世名著《金瓶梅》,還有《剪燈新話》、《歡喜冤家》、《宜春香質》等不少流傳至今的床戲佳作,甚至彩色套印的春宮圖也有很多。雖然明朝時有焚書毀版的掃黃打非,但是色情文學像春草一樣吹又生,這是與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息息相關的。

雖然統治者的將統治理念、文化政策自上而下進行貫徹,但是商品經濟的發展導致的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婚姻觀念的變化、文化消費的選擇等對此進行了消解。正統文化壓抑之下,反而使得文學在發展中向大眾庸俗審美靠攏,文學藝術趨向媚俗,都為色情小說產生髮展成熟提供了適宜的土壤。

明代江南是經濟重心,由於商品經濟發達,社會結構發生巨大的分裂和重組,以商人、百工、城市平民為主體的市民階層逐步興起,成為壯大的消費群體,他們的文化需求也促進了出版業的空前繁榮。

這一群體的消費觀、價值觀產生了重大變化,與滅人慾相對,是一種趨向人道主義的價值體系,在文學界的反饋就是興起一股“尊情主義”的思潮,如湯顯祖的“至情至愛”的思想、馮夢龍的“情教”,都是迴歸到人的本性的高雅文學。與《牡丹亭》之類並行的通俗文學,在消費者導向的市場規律下,自然會有很大一部分流向色情文學。

明朝官方在這個大情勢中態度曖昧搖擺,在某種程度上,正如劉達臨在《中國古代性文化》總結的那樣,明朝的皇帝荒淫的比較多,官員們也大興吃春藥之風,也起了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