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一刀秒殺顏良,為何還要倒提青龍刀,有什麼講究嗎?三國逐鹿2019-05-27 16:35:03

關羽一刀秒殺顏良,為何還要倒提青龍刀,有什麼講究嗎?

在《三國演義》中就有這樣一位蓋世英雄,可在百萬軍中輕取敵方上將首級,風度翩然,可一刀秒殺對方,不留情面,他就是關羽,我們熟知的那個三國傳奇戰將。在書中第25章,白馬之戰中,奉獻了一刀秒掉顏良的絕技。

在這裡面還有一個令人回味的小細節,關羽出馬臨敵,是“倒提青龍刀”,好好的寶刀為什麼不正著拿,卻要倒提呢?且聽我細細解讀。

關羽一刀秒殺顏良,為何還要倒提青龍刀,有什麼講究嗎?

首先,回到原文“關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山來…”, 在這裡我們發現了關鍵的細節。

關羽騎著赤兔馬,從山上往山下賓士,這是居高臨下之勢,從地理環境和人的習慣來講,兵器置於稍後面的位置更便於功防,可以護住前後,防禦後面的敵人和隨時進行前方的攻擊。

如果這是中世紀的歐洲,決鬥的騎士們也會腳踏良駒,長劍在手,正面持守,一往無前。可為什麼威震華夏的關羽此時卻要倒持呢?難道長刀向前,正面揮出去不帥嗎?

關羽一刀秒殺顏良,為何還要倒提青龍刀,有什麼講究嗎?

這就好像在籃球場上,我們會看到動人心絃的絕殺,比如今年季後賽上的利拉德大心臟讀秒三分超遠絕殺,以及卡哇伊搶七生死戰彈框絕殺,在那一刻之前勝負難料,在那一刻之後蕩氣迴腸。這就是絕殺或者叫秒殺!

關羽一刀秒殺顏良,為何還要倒提青龍刀,有什麼講究嗎?

其實我們再細細想下,關羽的武器跟常人有什麼不同?

青龍偃月刀,八十二斤,三國時的計量單位當然與現在不完全等同,這樣的重量換算成今天的度量,大約是40餘斤,很有分量的武器,而且很長。中世紀的長劍與青龍刀不在一個量級上。

關羽若正持寶刀,很難發力,尤其是需要一隻手去控制赤兔,又從山上往山下疾馳,寶刀倒提更有利平衡和後期的一擊必殺的發力。比如說打網球或乒乓球,我們正手揮拍,是從後向前,可以有最大的威力,而揮拍的起點如果定格是不是很像倒提青龍刀的樣子呢?關羽是武林高手,善用寶刀,懂得發力。

關羽一刀秒殺顏良,為何還要倒提青龍刀,有什麼講究嗎?

同時,倒提寶刀有一個好處,對方來不及細看,容易輕敵,顏良正中下懷。

此時顏良的狀態,按曹操的話說是“連誅二將,勇不可當”,而且顏良還擊敗了徐晃,風頭正盛,可他不瞭解關羽。關羽衝殺過來時,他還想問問關羽是何許人也,想著刀下不死無名之輩的傲慢與偏見,他輕視了對手,未料到赤兔有有閃電般的速度,未料到關羽的青龍刀更是屠龍刀,一刀就可以結果他的性命。

關羽一刀秒殺顏良,為何還要倒提青龍刀,有什麼講究嗎?

關羽很聰明,他如果力戰顏良,也一定能贏,但是會費一定功夫,並且對方可能會逃之夭夭。關羽從山下的陣勢中已經看出了端倪,所謂“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當關羽正提寶刀那一刻正是秒殺之時,而在那之前他倒提寶刀,會給顏良一個錯覺,我們還沒有交手,對方暫時不會構成致命威脅。於是乎關羽一路向前,迅速解決了戰鬥,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關羽是個中高手。

試想一下,如果是張飛在場,他會大喝一聲:”燕人張翼德在此”,然後開打。可關羽呢?殺人於無聲之中,不給你任何多想和還手的餘地,就贏了,是智慧的戰將,如此,也看出關羽是高出張飛一個檔次的。這一刀秒殺不禁讓人慨嘆,顏良自負,空有匹夫之勇;關羽智慧,實乃大將之風。

關羽一刀秒殺顏良,為何還要倒提青龍刀,有什麼講究嗎?

最後,我想從《三國演義》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去分析下。

小時候我們收集小當家三國卡,裡面有關羽的坐像,正持青龍刀,很威武。但是羅貫中先生在去創作的時候有意去塑造人物的不同形象,大家有沒有發現,縱橫赤兔馬,倒持青龍刀,長鬚飄飄,威風凜凜的關羽其實更帥呢?

關羽一刀秒殺顏良,為何還要倒提青龍刀,有什麼講究嗎?

這裡正好可以回答第二段的疑問,正面揮出去很帥,但是如果直接就是這樣,就像投擲標槍,缺少了一種美感,倒提更像是俠客,仗義行天下。關二爺在羅先生的筆下近乎是完人的存在,品格上忠義無比,武功卓絕,富有謀略,而且簡直帥呆了!這樣精彩的人設,需要更多完美的註腳,他的一言一行彷彿都是三國亂世爭霸的縮影,都是後人傳頌不盡的傳奇。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關羽一刀秒殺顏良,為何還要倒提青龍刀,有什麼講究嗎?夕陽2337344932019-05-29 11:26:35

謝邀,

關羽斬顏良時例提青龍刀為的是出其不意,在對方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進行偷襲,穩,準,狠一刀致命,如果關羽和顏良公平決鬥,別說一刀,能打成平局就算不錯了。

關羽一刀秒殺顏良,為何還要倒提青龍刀,有什麼講究嗎?饞嘴肥貓鏟史官2019-05-27 22:36:48

就在前天,有位網名“重陽春”的朋友提出了一個觀點,我認為非常新穎獨到,能夠對關羽一個回合速斬顏良做出很合理地解釋。

關羽一刀秒殺顏良,為何還要倒提青龍刀,有什麼講究嗎?

就是關羽倒提青龍偃月刀的這個動作,確實是大有貓膩。

咱們來看看原文的描述。這是在《三國演義》原著的第二十五回中。

回目: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關羽一刀秒殺顏良,為何還要倒提青龍刀,有什麼講究嗎?

原著是這樣描述的:

關羽“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山來”,向著顏良的陣營直衝過去。

而顏良的河北軍如“波開浪裂”,使得關羽在衝向顏良的過程中,並沒有受到阻攔。

而顏良當時還正在麾蓋下,他看到關羽向他衝來的時候,有四個字描述了他當時的狀態,“方欲問時”,這說明顏良根本就沒有做出任何戰鬥準備。

由於“赤兔馬快”,赤兔馬的速度優勢,就沒有給顏良進一步的反應時間,關羽就衝到面前了,顏良“措手不及”,被關羽“手起一刀,刺於馬下”。這個“刺”字很重要,說明由於關羽並沒有做出揮舞大刀劈砍的正常動作,而是以一個像槍矛一樣,端刺的動作,極具隱蔽性。

“重陽春”網友認為,關羽這個青龍刀的動作導致顏良產生了重大的誤判,顏良實際上是以為關羽是從曹軍陣中叛逃而來。

咱們再引申一下。顏良在出徵之前,劉備曾經去拜會過他,特意交待了二弟關羽很可能此時就在曹軍中,對二關羽的相貌做了大致的描述:身高九尺,赤面長鬚,五綹長髯。並囑託顏良見到關羽後,把他招喚過來。

關羽一刀秒殺顏良,為何還要倒提青龍刀,有什麼講究嗎?

那麼,所發生的事情解釋起來,就比較順理成章了:

關羽倒提青龍偃月刀,從坡上策馬奔來,麾蓋下的顏良遠遠望見,似乎是對面有人經過廝殺,敗逃而來。

待到近前,顏良看清來者身材高大,赤面長鬚,五綹長髯,正符合劉備對其二弟關羽的形貌描述。

由於此時關羽倒提青龍偃月刀,看上去很象是個敗陣的樣子。

由於思維定勢,顏良立即產生了一個錯誤的判斷:這是劉備的二弟關羽,正在曹軍中,他要投奔到本方,很可能在曹軍中還發生了激烈的打鬥,寡不敵眾,敗逃而來。

於是,顏良“正欲問時”,關羽卻突然動手了。顏良根本沒有任何思想準備,“措手不及”,被關羽以一個“刺”的動作,刀尖入懷。

也就是說,關羽把這個“拖刀計”反著用了。

要說這個倒拖大刀的動作,不僅這次能瞞過了顏良,後來連關羽自己都受了害。大家看一下《三國演義》的第七十四回中,龐德對“拖刀計” 的靈活運用。

回目:龐令明抬櫬決死戰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

關羽一刀秒殺顏良,為何還要倒提青龍刀,有什麼講究嗎?

說關羽與龐德大戰,百餘合不分勝負。到了第二天,龐德使出了一個詐術,鬥至五十餘回合,龐德撥馬而走,做了個“拖刀”的動作。

關羽緊追而來,關羽認為,這是龐德要使“拖刀計”,他自以為識破了龐德的詭計,還一邊追一邊罵:“龐賊,欲使拖刀計,吾豈懼汝?”

但龐德是假裝拖刀,實際上則悄悄把刀掛住,偷偷拿出弓來,搭箭射來。關羽只顧著防拖刀,卻沒留心防箭,吃了大虧,被龐德一箭射中左臂。

關羽一刀秒殺顏良,為何還要倒提青龍刀,有什麼講究嗎?

這就叫“一報還一報”,不是永遠都是你能騙別人,別人也可以騙你啊。當年在白馬坡,你關羽拖刀,詐了顏良,今天龐德就同樣以拖刀的方式,詐你關羽一箭。

當然,我並不是抹黑關羽。本來戰場上你死我活,無論什麼手段,贏了就算本事。只是說,按照顏良的武藝,那可絕對是超一流的猛將,以這種方式殞命沙場,實在是令人惋惜。

關羽一刀秒殺顏良,為何還要倒提青龍刀,有什麼講究嗎?中國美62202019-05-29 06:52:16

關羽一刀秒殺顏良,倒提青龍刀,讓顏良掉以輕心,小看關羽。關羽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從上向下衝,靠快,準,狠,採用偷襲閃擊戰術,先下手為強,打顏良措手不及。顏良在毫無防備,準備,自衛情況下,在不明白怎麼一回事的情況下,在頭腦糊塗,還沒回過神來,被關羽氣勢,氣勢洶洶嚇倒,一時沒反應過來,關羽坐赤兔馬,手提青龍刀,從山上向下衝,用閃電戰快準狠秒殺愛在持久戰中打勝仗的大將顏良。關羽靠從山上向山下的強大沖力,銳不可擋,才殺得了顏良。還有關羽坐赤兔馬,快如閃電,才殺得了顏良。關羽太有心計,有謀略,有膽量,有勇氣和能力,倒提青龍刀,麻痺強大對手,用拖刀計,讓顏良死於大意輕敵,不小心,不留神,死時,不知怎麼一回事,不知怎麼死的呀!總之,關羽用閃電戰的快,準,狠,才殺得了顏良。顏良死於驕傲自大,狂妄自大,要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呀!還要知道,江湖險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顏良看見關羽從山上氣勢洶洶地衝下來,應該迅速後退,以退避其鋒芒,以退為進,不要逞皮夫之勇,不能和關羽硬拼,硬殺呀!人要能屈能伸,進退自如,要有勇有謀才能勝利。關羽佔地利,對關羽大大有利,關羽也會取得大大勝利。顏良,沒地利利用,依託,才會失敗,還會大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