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京劇大師葉盛蘭的藝術人生?魏青衣2018-08-09 08:03:56

葉盛蘭於1914年出生在北京的一戶京劇世家,他的祖父葉中定為四喜班淨角臺柱,父親葉春善富連成社創始人及社長,葉盛蘭是葉春善的第四個兒子,由於家庭的薰陶,葉盛蘭自幼就很喜歡京劇,還天生的有一副好嗓子。

葉盛蘭在“富連成”學藝的時候,得到蕭長華以及茹富蘭、蕭連芳、張彩林、曹心泉等先生的傳授,全面掌握了小生行當裡的雉尾生、武小生、官生、窮生、扇子生、娃娃生等不同的表演方法和技巧。

如何看待京劇大師葉盛蘭的藝術人生?

他的功夫紮實深厚,文武昆亂不擋。出科以後,又拜著名小生演員程繼先為師,得到進一步深造。他在藝術上刻苦努力,又富於獨創精神。特別是新的時代、新的文藝思想,對他的藝術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葉盛蘭很重視表現手段和塑造人物的關係。他曾經說過:“小生只是個行當,不完全代表人物。”他還說:“這齣戲為什麼唱〔西皮],那齣戲為什麼唱(二黃],要唱出什麼感情來,只有自己先明白了,才能有的放矢、恰到好處。”

如何看待京劇大師葉盛蘭的藝術人生?

葉盛蘭嗓音寬亮,剛健挺拔,有著獨特的演唱風格。京劇小生的演唱不同於其他男聲的歌唱,有它的獨特性。按照傳統的說法,從龍德雲到德珺如、朱素雲等前輩小生,偏重於唱工,講究“龍風音”。所謂“龍”音就是挺拔的聲調,“風”音就是柔婉的聲調。

它的特點是真假聲混合或者交替使用,聲調高亢、雄渾,行腔簡直、古樸。這種唱法被稱為小生的正宗唱法。葉盛蘭吸取了“龍鳳音”的神韻,加以發展創造。他是完全運用假聲,加上“剛虎音”的潤飾,形成了清剛、婉轉、豐腴、壯美的聲音特色。

如何看待京劇大師葉盛蘭的藝術人生?

葉盛蘭的唸白也很有特色。傳統的念法中真假聲交替很明顯,參差起落顯得生硬,有點“陰陽怪氣”的感覺。怎麼解決這問題呢?葉盛蘭認為“要在真假聲換聲點上下功夫”。

他的唸白真假聲結合得很好。中低音用瞳音,寬窄適當,變換自如,不露痕跡。這樣,就使念和唱的聲音和諧一致、自然流利、悅耳動聽。

葉盛蘭塑造的許多人物,性格、氣質決不含混雷同。即使同屬雉尾生的周瑜、呂布、華雲龍、陸文龍等人,他都能準確地刻畫出他們鮮明的性格,表現出他們在特定情景中的真實豐富的思想感情。

如何看待京劇大師葉盛蘭的藝術人生?

葉盛蘭並不是一味地繼承前輩的藝術,否則他也無法成為一代大家了,他說過:“老前輩很高明,有很多絕妙的表演。但是,在今天看來不一定都是美的。要讓今天的觀眾覺得美,這就難了,京劇要大膽革新。”

葉盛蘭所建立的葉派藝術,在京劇史上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為當今京劇小生行當的主流,當代京劇小生十個有九個都是宗葉的。葉盛蘭早年的戲演的很多,但自從1958年起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此後演出極少,直到1978年去世後,這頂帽子才徹底摘除,令人惋惜!

如何看待京劇大師葉盛蘭的藝術人生?月週日時間計劃表2018-08-08 18:01:43

葉盛蘭先生的藝術,人生融到了時代當中,隨著時代跌宕起伏。戲臺上的百態人生缺不得他,戲臺下的人生冷暖嚐了個遍

如何看待京劇大師葉盛蘭的藝術人生?

1945年前後演出了《周瑜》,《呂奉先》,《十三太保》等,有“活周瑜”,“活呂布”之稱。

如何看待京劇大師葉盛蘭的藝術人生?

之後便是十年文革,被扣上右派帽子。當初怎樣風光,現今就怎樣落魄。或許是他的天賦,又或許是後天努力,他在戲曲上的造詣太高,戲臺上總會有他的一席之地。

如何看待京劇大師葉盛蘭的藝術人生?

強壓之下,葉盛蘭先生的戲曲之路還是在繼續。先生一生唱了許多戲劇,《桃花扇》《玉簪記》《鳳還巢》《白蛇傳》《柳蔭記》《西廂記》《玉堂春》《佘賽花》 《蝴蝶杯》《呂布與貂蟬》《悅來店·能仁寺》《桃花村》《得意緣》《白毛女》《轅門射戟》《水淹下邳》《借東風》《赤壁之戰》《金田風雷》《斷臂說書》《群英會》《臨江會》《黃鶴樓》等等。

歡迎點贊關注

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