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廳是如何對樂團不同的樂器拾音,並播放出來的?Butterfly946715812018-03-13 22:11:29

音樂廳是如何對樂團不同的樂器拾音,並播放出來的?

謝邀。回答這個問題,我只能作為一個忠實的交響音樂會聽眾來談自己的看法。多年參與年票聽眾,我對一個音樂廳比較熟悉。還被樂團邀請觀看排練,到樂池和後臺參觀。我看見音樂廳臺前臺後臺側吊掛很多明顯的或隱形的麥克風。如果是有特約的主題音樂家獨奏,還要在他身邊放有高低兩種麥克風。而且在臺背景板一人高的地方,移去一小塊板臨時安裝攝像機鏡頭(不仔細看還會以為是背景裝飾)。如果,需要錄製一場音樂會,音樂廳主持在開幕時,告訴觀眾:此次音樂會需要被錄音,請大家保持安靜。音樂廳有很嚴謹的規定,只要開幕,任何人不得出入。如果有人開幕後到達,就必須等到幕間休息,只能看後半場音樂會。如果,一場音樂會是大型演出的Pop Music,靠麥克風拾音播放就不能完成任務了。需要有專業人員和儀器的配合。在離前臺4分之3遠的觀眾席中間位置,挪走兩排8到10個座位。設立一個臨時的專業拾音工作臺,一個非常複雜的大型儀器,就象錄音工作室或電臺播音室的聲音操控臺。它可以把臺上每個角落的聲音收集到,而且操控著整個音樂廳的所有明面和隱形的擴音器。我有幾次是坐在這個儀器旁,因為我的季節票座位被臨時移走了。 一邊看音樂會,一邊看著那技師嫻熟的在工作臺邊忙於工作。他的工作使得整個音樂廳變得立體感,聲音不僅僅是來自臺上,而是來自四面八方。

不知我在音樂廳的經歷是否回答了你的問題。

音樂廳是如何對樂團不同的樂器拾音,並播放出來的?

音樂廳是如何對樂團不同的樂器拾音,並播放出來的?geyall2018-03-13 07:46:07

你好,我不太確定你這個問題希望得到什麼程度的答案。如果是專業級的,希望能指導你實際的錄音工作的我估計很難。這個問題絕對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錄音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工程。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在人或樂器前面擺個麥克風就完了。

我雖然喜歡音樂製作,業餘也會做一些音樂玩玩,但是我做的比較多的是編曲,混音。錄音對我來說都是家庭作坊極簡模式。原因就是現代的編曲,混音都可以用軟體來做,但唯獨錄音不行,它還是高度的依賴硬體和環境,因此不是專業的從業人員,很難真正接觸到各種複雜的錄音工作。

因此,我只能給一些科普性的答案,而且也只能算皮毛,只能讓大家對錄音有一些基本瞭解。

首先,我得對問題做一些修正。如果是古典音樂廳,演奏古典音樂,我認為它不涉及播放的問題。你可以想象在古典音樂誕生的時候,錄音和功放還沒有發明,那時候古典音樂會是怎麼聽的?所以音樂廳一定是有過聲樂設計的,透過建築的佈局,結構,材料保證在舞臺上的樂隊的聲音能達到最好的聽覺效果,傳遞到觀眾的耳朵裡,同時儘量避免觀眾的噪音對樂隊產生影響。這些基本都是物理學方面的原理,比如樂器發出聲音,它遇到障礙就會反射,所以人聽到的聲音是原始的琴聲和很多反射回來的聲音,這就是混響,當音樂廳設計的最為合理時,這個混響就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從而使琴聲變得更飽滿,動聽。所以,在一流的古典音樂廳演奏古典音樂,應該是不需要藉助功放的。

但是不排除有些音樂會需要功放,即使不需要功放,也可能需要錄音。下面說錄音的問題。錄音確實有點複雜,不是太好說清楚,錄音棚的錄音和現場的錄音也很不一樣,不同的現場,不同的環境錄音也都不一樣,這是依賴錄音師的經驗和技術的。

先通過錄音棚的例子簡單說一下錄音。錄音棚的環境有別於現場,它實際上是最大程度降低外界一切干擾,錄出的聲音不帶有任何環境的特徵,比如混響(空間感),噪音,聲相(聲音的位置)等等。這樣,保證給後期的混音師更多可操作的空間。也就是混音師可以為聲音新增混響模擬各種空間,透過eq,聲相將聲音擺放到這個空間某個位置上,透過壓縮控制音樂的動態等等。

對於實際錄製工作來說,不同的樂器有不同的錄法,表現在,不同的樂器可能使用不同的麥克風,可能使用不同數量的麥克風,可能擺放在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距離,不同的角度等等。這樣做都是為了達到最佳錄製效果。另外,同一個樂器同一段音樂,也可能不只是錄製一軌,當錄製多軌時可能有不同的錄法,最後由混音師疊加,使你聽起來只有一件樂器在演奏,但聲音更加飽滿。流行音樂中絕大多數人聲都是這樣錄的。

現場的錄音跟錄音棚不一樣,它的環境更復雜,而且樂器是同時在演奏,也就是即使你錄一件樂器,也不可避免的錄下其他樂器的聲音。現場錄音有可能每件樂器都需要麥克風錄製,也可能在樂隊不同的位置擺放多隻麥克風錄。所以,不同的場地,不同的樂隊,不同的樂隊編制,不同的樂隊位置,都可能不一樣,這就看錄音師的本事了。

所以我的回答很可能不能解答你全部的疑問,因為這個問題的複雜度即使用一本書去說也毫不過分。如果你真對錄音有興趣,應該去學習這個專業,或者進入這個。我個人覺得錄音不太適合自學,因為你很難接觸那麼多裝置。以上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