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的歷史是什麼?現代名人有哪些?百病不侵健康平安2019-06-20 14:06:39

常州為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距今已有6000餘年,有馬家浜文化與崧澤文化疊壓地層。天寧區青龍鎮潘家塘、蔣塘、劉家村一帶的潘家塘聚落遺址於1976年發現,距今5500多年,下層屬於馬家浜文化時期,淺層屬於崧澤文化時期。戚墅堰區丁堰鄉排姆村附近的常州果園遺址於1986年發現,距今5000多年,屬馬家浜文化後期。武進區鄭陸鎮三皇廟村寺墩遺址,距今約4500年,屬良渚文化時期。

自吳太伯從先週一路南奔至長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百越之地建立句吳(吳囯的前身),常州作為吳國領地已有32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常州武進區的淹城遺址,是中國目前西周到春秋時期儲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迄今已有近3000多年曆史。淹城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漢朝《越絕書》:“毗陵縣南城,故古淹君地也。”古代“奄”、“淹”兩字相通。奄國為商殷屬國,今山東曲阜縣東有奄裡,即淹裡,也即是奄國所在地。

周成王初年(約公元前1042年),奄人隨同紂子武康和蒲姑人、東夷人一起抗周。三年,周殺武庚、定奄、滅蒲姑。奄和蒲姑遺民南逃,逗留在江淮之間,後又至太湖流域,淹城之稱為古淹君地便是在此時。此外,武進區境內還有春秋時期吳國的闔閭城遺址和胥城遺址等。春秋末期(前547年),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開始了長達2500多年有準確紀年和確切地名的歷史。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為毗陵,為縣治。王莽改毗壇,東漢建武元年時又複稱毗陵。三國吳嘉禾三年(234年),分無錫縣置毗陵典農校尉,屯田墾殖並統諸縣。

西晉大康二年(281年)建毗陵郡,轄丹徒、曲阿(丹陽)、武進、延陵、毗陵、暨陽(江陰、張家港西部)、無錫7縣,是為江南大郡。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驛——毗陵驛就設於此。 西晉惠帝永興元年(305年)為避東海王越(司馬越)世子司馬毘諱,改毗陵為晉陵,晉陵之名前後沿用290多年。

永嘉之亂中原士族紛紛南遷,佔地聚居,僑置郡縣,一度曾在武進縣境內設有蘭陵郡、蘭陵縣,在晉陵縣境內設有東莞郡領宮縣、東莞、姑幕3縣,直至南朝末期遂先後廢止。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郡,以州統縣。開皇九年(589年)於常熟縣置常州,後割常熟縣入蘇州,遂移常州治於晉陵,常州之名由此始。此後,雖曾改稱過毗陵、晉陵、長春、嘗州,但時間都很短暫,而常州之名沿用至今將近1400年。

唐武宗會昌四年(840年),升常州為望,列入全國州府十望之一。

宋代,常州屬兩浙西路。

宋元之際,發生常州之戰。伯顏攻克常州後,下令屠城。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常州路,屬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治晉陵縣、武進縣(兩縣同城),領晉陵、武進二縣和宜興、無錫二州。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置長春府,同年更名常州府。

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武進另置陽湖,析無錫另設金匱,析宜興另立荊溪,加上原領江陰、靖江,常州府統領8縣,故有“中吳要輔,八邑名都”之稱。

1953年1月1日,常州市為省轄市。

1958年,鎮江專區改名為常州專區,專署由鎮江市遷至常州市。常州市劃歸常州專區領導。

1959年,常州專區改為鎮江專區,專署由常州市仍遷駐鎮江市。常州市劃歸鎮江專區領導。

1960年,鎮江專區武進縣劃歸常州市領導。

1962年,常州市改為省轄市。武進縣劃歸鎮江專區領導。

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鎮江地區的武進、金壇、溧陽縣劃歸常州市領導。市區設廣化、天寧、鐘樓、戚墅堰、郊區5個市轄區。常州市共轄3縣5區。

常州的歷史是什麼?現代名人有哪些?azhong12019-07-30 20:13:18

龍城,三傑人物,惲代英,瞿秋白,張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