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迷途烈馬2020-04-06 12:46:20

寒食節,起初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後來因為寒食節的主要活動與清明節活動相似,隨著社會和歷史的發展,人們便把寒食節和清明節活動合一。慢慢地,很多人意識中就只知有“清明節”而不曉有“寒食節”了。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

區別:

寒食節是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節是一個節氣(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

由來:

寒食節,又稱為禁火節。據歷史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大臣介子推追隨出走避亂的晉國公重耳,逃亡期間,吃慣山珍海味的重耳對著野菜難以下嚥,時時捱餓。有一天介子推把自己大腿的肉割下來煮成肉湯,並騙重耳說這是麻雀湯,重耳深信不疑大飽一餐。後來,重耳從其他人口中瞭解到事情真相,重耳對介子推承諾日後若當上國君必重賞。

到後來,重耳果真當上了國君,並對自己部下賞賜一番,唯獨遺漏恩人介子推不賞,而介子推也深知他是君自己是臣,便沒有去計較。在旁人暗示後,重耳想起當初的承諾,並打算賞賜介子推,但那時介子推已決定放棄功名利祿,帶著母親遠離朝堂深入綿山隱居了。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

後來,重耳多次進山請介子推返回朝堂,固執又傲氣的介子推與重耳槓上了,始終不肯出山。羨慕妒忌介子推的心機奸臣,向重耳獻策燒山逼介子推出山,只可惜介子推的決意如太行、王屋二山一樣難移,介子推帶著母親坐在樹下,寧願被活活燒死,也不願出山領賞繼續輔助重耳。後來,重耳為了紀念介子推,下令逢年在介子推死的這一天不得生火,不能生火便沒法煮飯,人民百姓只能吃冷食,由此便有了寒食節這個傳統節日。

文化內涵:

傳統節日不僅是民族生活形式和民族精神的體現,而且傳統節日能夠起到增強人們民族意識和凝聚力的作用。傳統節日都有特定的風俗文化、精神含義,寒食節也不例外。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

寒食節所蘊含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主要體現在介子推的行為事蹟上。介子推不僅是忠臣而且還是孝子,他的行為和情操、志向在當時特別符合儒家道德思想,尤其是在忠義和孝道上,對歷朝歷代的君臣百姓都影響頗深,教會一代又一代的人們要明辨是非、辨別親疏等道理。

中國古詩詞中,對寒食節也多有記述,比如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這首詩:

寒食野望吟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早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我們從《寒食野望吟》中可以大致推出,寒食節時的掃墓祭祀活動早已成為華夏民族緬懷故人先賢、寄託追思的主要形式,寒食節不僅能起到追思先人的作用,還能促進家庭團結、捍衛民族利益、推動國家統一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對弘揚中華優秀的文化理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

中華文化之所以能經歷五千年的歷史風霜而依舊充滿活力,是因為民族有在繼承中發展的文化基因,我們的文化精神核心總是僅僅貼近時代的潮流,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正如現在的國家公祭日,不也是寒食節的精神內涵的延伸嗎?那些捍衛國家利益,保衛人民生命安全而獻身的烈士們,難道不值得我們追思緬懷以及敬重嗎?

逝者已矣,生者來思。我們活著不是為了紀念,我們紀念是為了更好的活著。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百川流2020-04-11 16:51:24

一、推崇的

中國精神文化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是唐代韓翃在寒食節寫的詩。

寒食節在清明前一兩天,

主要是為了紀念介之推

。其推崇的中國精神文化的

核心是“忠孝”,進一步可以延伸到誠信、無私、奉獻、淡泊名利等美德。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

二、寒食節起源

那是春秋時期,晉獻公死後,晉國幾位公子開始爭權,王權之爭讓晉國大亂。晉國公子之一的重耳為了躲避禍亂選擇離開晉國,流亡他國。介子推等幾位大臣選擇追隨公子重耳,不離不棄,忠心耿耿。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

最困難的時候,重耳流落到了衛國,沒有吃的,眾人煮食野菜,重耳難以下嚥,

介子推於是偷偷地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放入鍋中,煮成肉湯遞給重耳

,重耳狼吞虎嚥地吃了下去,當得知肉湯由來後感動的淚如雨下。就這樣在外一待就是十九年。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

重耳後來在秦穆公的支援下歸國殺了晉懷公,成為晉文公,勵精圖治,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在按功論賞時,

不求名利的介子推選擇歸隱,帶著母親隱居在綿山上。晉文公多次勸他出來未果,於是下令放火燒山,想要逼他出來,可介子推堅決不出,和母親一起被燒死。

晉文公萬分難過,

感念介子推的忠義,將他收殮葬在山上,並修祠立廟。為了表達哀思,又下令在介子推死的那天禁火,吃寒食。

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獨到文化2020-04-05 18:33:53

寒食節是推崇介子推忠孝卻不圖富貴虛名的精神。

據傳,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被他的弟弟晉惠公派人追殺。逃難過程中,飢腸轆轆,公子重耳的隨從介子推為了讓重耳活命,躲到山溝裡,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塊,與採摘來的野菜同煮成湯給重耳。

當重耳吃後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大受感動。

後來,重耳奪取政權當上了君主,就是晉文公。他分封群臣的時候,唯獨介子推不願受賞,攜老母隱居於綿山。

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躲避山裡。

晉文公手下放火焚山,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

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於是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寒食,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春分後十五日,清明節前一兩天。

寒食節要禁菸火,吃冷食,並且還有祭掃、踏青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是最古老的節日之一。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古人生火非常麻煩,所以一般人家終年都不會熄滅火種,但初春,氣候乾燥,儲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萬物都有生命輪迴,經過上一年的沉寂與秋收冬藏,春天萬物萌生,火種也是如此,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四面楚歌聲2020-04-07 11:37:48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寒食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其“小名”為禁菸節。寒食節的日期一般為清明節前一天或前兩天。

寒食節,有著兩千餘年的發展歷史,可見其發展歷史是何等的豐厚,經歷了歲月朝代的更替依舊存在。

而寒食節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它是中國眾多節日中僅有的一個用飲食方式來取名的節日。在寒食節期間,民間也有許多的風俗活動。

而民間禁菸火,並且只吃冷食只是基本,除此這兩個之外,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更是必不可少的活動。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

一、寒食節推崇的中國精神文化

寒食節蘊含著“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志願者尤其君”的奉獻精神,以及忠其君愛其國,淡泊名利的無私精神。

除了這些之外 還有從古到今的傳統美德“孝”。

而這些也是維繫各民族相互團結和家庭團結和睦的力量所在。無論時代如何發展這些精神永遠不會過時,是中國精神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寒食節推崇的精神文化融進了中國傳統精神文化的血脈,也融入了我們的血脈,生生不息,世代相傳。

二、寒食節的民俗典故

在《後漢書·周舉傳》、曹操的《明罰令》、酈道元的《水經注·汾水》、《齊民要術·煮醴酪》、周密的《癸辛雜識》、陳元靚的《歲時廣記》等典籍中皆有記載一位與寒食節息息相關的人物——介子推。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

晉惠公八年,因為要躲避霍亂晉國公子重耳不得不流亡別國,而在他流亡的艱苦歲月裡,眾人皆離去,但唯有一人陪他走到最後,不離不棄,那人便是介子推。

據說在流亡的那段時間裡,在晉文公快要被餓死的時候,作為一名一心為主的忠臣介子推二話不說,忍痛把自己的肉割下來,給晉文公充飢,使得晉文公免受飢餓之苦,而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割股充飢”的故事。

縱觀古今中外,又能有幾人能為自己的君王奉獻至此?

介子推便是把忠心耿耿一次發揮到了極致。

而隨著時光的流逝,晉文公也從公子重耳變成了晉文公重耳,而當晉文公上任之後,便封賞了身邊的所有人,卻唯獨忘記了介子推,但介子推並不懊惱。

事後晉文公,想起此事時,便立馬給介子推補上各種封賞。許是被傷了心,介子推不肯接受封賞。更是為了躲避封賞攜母入林。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

此後,晉文公曾多次派人去請介子推,無果,晉文公便親自前往山林,奈何介子推“辭官不言祿”。晉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便命人放火燒山,沒想到介子推最終抱著母親在一棵大樹下被燒死,也不肯再入仕途。

晉文公心裡愧疚,便設這一天為寒食節。

黃庭堅曾經讚歎介子推道“士甘焚死不公侯,滿眼蓬蒿共一丘”。

介子推是忠君之表率,更是愛國之表率,他的愛國較我而言大於他的忠君。

在介子推被火燒之時,還不忘寫下一封血書來告誡晉文公,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以此來鞭策自己,他的犧牲也為晉國的百姓贏得了平穩安定的生活。“功名利祿”似乎在大多數人的心裡都尤為重要。

但是在功名利祿面前,介子推做到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的這種奉獻精神放置今日亦是難能可貴。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

優秀的精神文化從不害怕時光的打磨、歲月的沉澱,它只會隨著歲月如瓊江玉液般醇香渾厚。

宋代丘處機的《無俗念·靈虛宮梨花詞》有云“春遊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寒食節是清明節的鋪墊,是人們思故人、憶往事的開始,是齊家團聚祭逝者的必經。

無論你在何方,都會馬不停蹄趕回故土祭逝者,如同那落葉歸根般,齊家團聚,憶往昔談未來說現在。

寒食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個機會,一個讓我們本家相聚的機會,一個使血緣之情更加凝固的機會。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文字拾荒人2020-04-04 21:24:57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

歷史上,寒食節活動由紀念介之推禁菸寒食為主,逐步演變為以拜掃祭祖為主,其中蘊含的忠孝廉潔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國古代國家需要忠誠,家庭需要孝道的傳統道德核心,成為家庭和諧、社會穩定的重要載體。發展到現代,寒食節已成為緬懷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同時,每逢寒食節,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人回鄉掃墓祭祖,成為傳承中華民族根祖文化,體現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節日。 古代先民,對寒食節禁菸冷食的執著,表達了對千古先賢介之推忠貞不渝的懷念之情。寒食食品和飲料達數十種,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介休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有企盼國富民強之意;祭食麵燕,介休方言為教育後人“念念”不忘介公高風亮節。寒食節插柳,意為追求政治清明……。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公子重耳受晉獻公寵妾酈姬陷害,被逼流亡十九年。大夫介子推隨晉公子重耳出亡在糧盡食絕時,毅然割股奉君。重耳復國為君(晉文公)後,大肆封賞隨亡功臣,介子推功不言祿,偕母隱居綿山。晉文公悔悟,親往綿山尋賢不獲,放火焚山欲逼其出,介子推母子守志不出,被焚死在大柳樹下。晉文公追念賢臣,下令在其忌日全國禁菸冷食,形成寒食節。

寒食節時期有拜掃展墓、禁菸、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植樹、鞦韆、賞花、鬥雞、饋宴、詠詩等。賜宴、賞花、鬥雞、鏤雞子、牽鉤(拔河)、鑽木取火、放風箏、鬥百草、拋堶(瓦石器玩物)等許多活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如水如山的閱讀和思考2020-04-04 09:14:21

推崇的是忠貞、氣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隨意改變自己的志向,不見異思遷,忠於自己的內心!

源於晉文公和介子推的故事: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封賞有功之臣。唯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逼其下山。誰知介子推母子寧願被燒死也不肯出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綿山改名為介山,並修廟立碑。同時,還下令在介子推遇難的這一天,“寒食禁火”,舉國上下不許燒火煮食,只能吃乾糧和冷食。

古代的人們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氣節,“寒食禁火”的習俗,被後人流傳下來,形成了寒食節這個特殊的紀念節日。民俗專家介紹說,漢代以前,寒食節禁火的時間較長,以一個月為期。整整一個月都吃冷食,對身體實在不利,漢代改為3天。

寒食節從晉國開始後,延續了不少年代,中間也有嚴禁寒食習俗的,如三國時期的曹操。但時間不長,“寒食禁火”之風又在民間自發興起。

寒食節推祟的中國精神文化是什麼?有什麼民俗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