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時期,你覺得德軍該不該投入大量兵力在斯大林格勒與蘇軍決戰呢?這個問題並不是德軍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蘇軍和斯大林識破德軍的藍色方案企圖後,將主戰場設在斯大林格勒,迫使德軍不得不調整作戰計劃,可以說,斯大林格勒戰役最終演變成了蘇軍牽著德軍鼻子打的戰役。

首先,藍色方案計劃周密,但脫離了戰場實際,德軍胃口太大了。

斯大林格勒戰役名義上是殲滅了保盧斯一個第6集團軍,實際上德軍卻損失了150萬精銳,佔到東線作戰兵力的三分之一。說這場戰役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原因也在於此。那麼,德軍為什麼非要進攻斯大林格勒呢?這是德軍胃口逐漸擴大造成的。

1942年初,莫斯科戰役結束後,蘇德雙方都在考慮如何適應戰場環境,在夏季作戰中打一場殲滅戰,以緩解中線緊張的對峙形勢。對德軍來說,為避免冬季作戰,是時候將主戰場向南拓展,一方面是中線蘇軍集結了大量重兵防禦,另一方面也是閃擊戰需要補充資源和就地取材;而對蘇軍來說,斯大林仍然把重點放在德軍可能再次進攻莫斯科上面,因為莫斯科戰役以後,中央集團軍群並沒解除對莫斯科的威脅,70個師的重兵和莫德爾仍然堅守在勒熱夫和瑟喬夫卡一線,隨時都有進攻莫斯科的可能。

二戰時期,你覺得德軍該不該投入大量兵力在斯大林格勒與蘇軍決戰呢?

實際上,1942年上半年的戰場形勢對德軍還是比較有利的。在北線,對列寧格勒的封鎖使蘇軍困難加大,由於重點放在莫斯科,拿不住更多兵力解除圍困。在中線,德軍雖然在莫斯科戰役失利,但損失並不大,僅僅是嚴寒和補給問題給德軍帶來一定的困難;在南線,基輔戰役以後,蘇軍南線兵力損失重大,曼施坦因又在克里米亞接連獲勝,可以說,整個戰場的主動權都掌握在德軍手中。

而促使德軍發動藍色方案行動的是5月12日發生的哈爾科夫反擊戰,這場戰役使蘇軍損失重大,也將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推向了前臺。正是這場戰役的勝利,使德軍發現了南線蘇軍的薄弱環節和戰機,於是在6月28日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展開了進攻。

但這次進攻德軍的胃口有點大,一方面,從戰略層面考慮,德軍想用勒熱夫的中央集團軍群牽制蘇軍主力不能南下增援,讓莫德爾在那打防禦作戰,以吸引蘇軍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將南方集團軍群一分為二,A集團軍群打主攻去進攻高加索,在佔領資源和油田的基礎上,打通與中東和近東的通道,企圖與北非戰場連成一片,並將土耳其拉入戰場;由B集團軍群打助攻,佔領沃羅涅日後再擇機佔領斯大林格勒,從而切斷蘇軍對南線的控制。

從這個層面不難看出,德軍的藍色方案是個很大的作戰規劃,既想佔領高加索還要佔領斯大林格勒,核心要素就是佔領頓河和伏爾加河兩條流域,無論是軍事和經濟上都對蘇軍形成高壓態勢。而莫德爾第9集團軍在勒熱夫與蘇軍纏鬥,不溫也不火,使蘇軍既不敢分兵又不能完全殲滅,表明了南線是主戰場,勒熱夫是牽制作戰。

二戰時期,你覺得德軍該不該投入大量兵力在斯大林格勒與蘇軍決戰呢?

其次,在斯大林格勒展開決戰,是蘇軍下的一手好棋,既拿到了戰場主動權,還牽著德軍鼻子走。

從一定程度講,藍色方案並沒將斯大林格勒作為主戰場,是德軍發動進攻後,蘇軍和斯大林及時發現了德軍的企圖,決定在斯大林格勒擺開架勢打一場決戰,說蘇軍有先見之明也不見得,是德軍給了蘇軍調整部署的機會。

一方面,德軍B集團軍群率先發動進攻時,蘇軍並沒意識到斯大林格勒的重要性,但德軍在即將佔領沃羅涅日以後,突然改道進攻斯大林格勒和羅斯托夫,這就讓蘇軍比較警惕

。同時,A集團軍群又向高加索展開進攻,德軍在保盧斯第6集團軍即將佔領斯大林格勒之際,又將第4裝甲集團軍調往高加索,這就讓蘇軍有了圍點打援的想法,到7月上旬才決定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並決定在斯大林格勒打一場殲滅戰。

另一方面,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擺開戰場,也是根據戰場形勢逐漸展開的。

本身,從6月28日德軍開始進攻到7月17日蘇軍展開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在這20天時間裡,是蘇軍判斷形勢和決定在哪展開防禦的時期。對德軍來說,這一時期他們一直佔有優勢,所以,從蘇軍逐漸遞增的防禦兵力能發現,斯大林也是邊打邊看,在不斷調整兵力部署的過程中最終發動“天王星行動”的。

從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投入兵力看,先是沃羅涅日方面軍,後是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再組建頓河方面軍、東南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以及南方方面軍,從這些不斷增加的方面軍看出,德軍在哪個方向進攻,蘇軍就在哪裡組建方面軍,既是分清責任也是便於指揮。

二戰時期,你覺得德軍該不該投入大量兵力在斯大林格勒與蘇軍決戰呢?

而對德軍來說,當第4裝甲集團軍分兵南下時,再發現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擺開了戰場,他們就已經輸了。

重新派第4裝甲集團軍北上,並在“天王星行動”時派曼施坦因戰場救火,但已經來不及了,也就是說從蘇軍決定在斯大林格勒展開決戰那天起,德軍的藍色方案就成了一張廢紙,蘇軍完全在牽著德軍鼻子打。

有些人認為,斯大林格勒戰役打響後,德軍不該採取添油戰術,任由保盧斯在斯大林格勒與蘇軍拼命就行了。

實際上,當蘇軍決定在斯大林格勒擺開戰場時,斯大林也作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就是同時在中線和南線發動兩個大的殲滅戰,也就是11月展開的“天王星行動”和“火星行動”,所以,前期蘇軍付出重大傷亡也是為後續反攻作必要的鋪墊,說蘇軍牽著德軍鼻子打,意義也在於此。

從上面分析看出,並不是德軍想在斯大林格勒戰場投入大量兵力,而是不投不行。這是由戰場形勢和不斷變化的作戰條件決定的。到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建立穩固防線後,並不是德軍主動進攻,而是蘇軍主動求戰。期間,曼施坦因的頓河集團軍群要不是跑得快,也可能被蘇軍包了餃子,而德軍在這場戰役失敗的最根本原因,仍然是老問題沒有解決,補給困難和兵力不足,並不是德軍打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