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在朝廷上的決策,是如何瞭解到“下情”的?千秋史2019-10-31 10:56:02

大凡有帝王之才的人,在登基在位期間,少不了上整朝政,下安黎民,在中國古代,皇帝是在做決策之前,是如何去了解到各地民意的呢?

以下,我將按照歷史年代順序列舉幾個在政期間帝王為做決策,瞭解民意的故事,

來展開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對各位讀者有所幫助。

第一點:任用賢才,善於納諫

戰國初期,齊國的新興地主勢力田氏家族邊化齊國國君,掌控齊國政治,很快便造就了以田氏為主的齊國政權。在這裡有兩位君主就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齊桓公和齊威王。

今天我們主要來說一下齊威王,齊威王在政前些年,有著9年不上朝,只為飲酒歡的故事。

他將手中大事全部交給群臣去處理,自己呢,則窩在宮廷裡整日以酒作伴。後來有兩個人為他的振作立下了汗馬功勞。那就是淳于髡和鄒忌。

淳于髡為齊威王不理朝政也是非常著急,於是就隱語進諫說:“我們國家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也不鳴,你知道是什麼道理嗎?”

古代皇帝在朝廷上的決策,是如何瞭解到“下情”的?

齊威王不傻,他知道淳于髡說的就是他,便回覆道:“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齊威王開始振作,並重用了淳于髡。

還有一則故事則是鄒忌鼓秦取相。鄒忌對齊威王不問朝政的事情也是操碎了心,一天他抱著一支古琴求見齊威王,但以當時的身份,他是沒資格見齊威王的,鄒忌就說自己是本國人,是一名樂師,新作了一首曲子,想奏給大王聽,齊威王當時閒的發慌,聽說有樂師求見,就准許了鄒忌覲見。

古代皇帝在朝廷上的決策,是如何瞭解到“下情”的?

但見到齊威王的鄒忌卻一直抱著琴不曾彈奏,齊威王質問:“你為何不彈?”

鄒忌說:“大王看到我抱著琴不談不樂意了吧,難怪齊國的百姓看到大王抱著齊國的大琴九年了不彈,都有點不樂意!”

齊威王恍然大悟,便發誓振作,和鄒忌談起了國家大事。鄒忌希望他能重用賢才,他一一允諾,後來齊國在齊威王的治理下成為了東方大國。便是齊威王任用賢才,善於納諫的結果。

古代皇帝在朝廷上的決策,是如何瞭解到“下情”的?

第二點:深入民間,刨根問底,體察民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唐朝皇帝李世民關心百姓安危疾苦的真實寫照。在貞觀七年,李世民與各位大臣到民間考察民情,在一個叫徐家莊的地方歇息時,他聽到有哭泣的聲音。於是他走上前去檢視,發現有一位老婦人帶著兩個幼兒在耕種。他非常生氣,便問:“你家男人呢?”

老婦人知道是當今皇上,便跪下說:“我兒子因搶劫殺害多人被捕,正在等候問斬,兒媳知道此事便跑了。只留下了我和兩個年幼的孫子。”

李世民又問:“你兒子為啥搶劫?”

古代皇帝在朝廷上的決策,是如何瞭解到“下情”的?

老婦答:“因為家裡太窮,跟人外出做買賣一時犯了糊塗。”

後來李世民在批覆奏摺的時候,看到了即將被問斬的390名罪犯,其中便有老婦的兒子,他感覺此人家有老母幼子,便起了惻隱之心,他到監獄找到了老婦的兒子問他具體情況,老婦的兒子說,自己搶劫殺害了一個商隊,也是一時糊塗,但他將搶來的錢財都分給了同村的村民。為的是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

古代皇帝在朝廷上的決策,是如何瞭解到“下情”的?

390名罪犯祈求李世民能允許他能回家探望老母親及孩子。李世民便答應了,說好來年九月初問斬。並放了這些罪犯,第二年9月,李世民親自來到刑場,看著390名罪犯是否按約定服刑。卻發現除了老婦的兒子,其他人全部到了,過了問斬後的一個時辰,老婦的兒子才做牛車趕來,並下跪說自己生病了,路上耽誤了不少時間。

李世民很高興這些人能信守承諾,便每人打了20大板,將他們全數無罪釋放。在場的百姓無不歡呼雀躍,為皇帝的寬厚仁慈而高興。

第三點:多次南下,微服私訪

開創了千古盛世的康熙皇帝對下查“民情”也是有一套的。康熙在位時曾多次南巡,體察民情。在康熙第一次南巡的時候,在到達江南某鎮的時候,天正好下起了雨,康熙一眾便走進了一個小茶館,打算在二樓找個地方歇息,但店家卻說:“樓上是給劉知府設的品茶專座,除了皇帝,誰都不能進去。”康熙便問:“這個劉知府叫啥名字啊?”店家說不知道,但有個外號叫“劉八斗”。

古代皇帝在朝廷上的決策,是如何瞭解到“下情”的?

康熙根據這個外號得知了這個人,作為地方知府,他經常到自己管轄的地區挑毛病,處罰被挑出毛病的官吏。只為了從中撈取一些好處,說白了蹭吃蹭喝,順手牽羊,撈點油水。

後來康熙見到了“劉八斗”。便當場下令。免去劉八斗官職,帶罪辦差。將劉八斗派到了杭州修建自己下一站的行宮。

古代皇帝在朝廷上的決策,是如何瞭解到“下情”的?

到了杭州,卻發現沒有給自己給修建行宮的銀兩,但怕修不好將會收到罪責,於是拿出了自己貪汙的全部贓款給康熙修了行宮。

知道劉八斗被康熙調查,地方官吏,百姓都對康熙讚不絕口,越加收到愛戴。

以上3點是我整理的皇帝為做決策而瞭解民意,臣心的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如果喜歡內容,希望能關注一下作者,也歡迎喜歡歷史的朋友能互相留言探討。

古代皇帝在朝廷上的決策,是如何瞭解到“下情”的?青梅煮酒論江湖2019-11-05 21:03:39

感謝邀請,我簡單說一下。皇帝身在龍宮,萬里江山,縱橫四海當然不能一一瞭解,每天天下發生的大事和一些“下情”是如何瞭解的呢。通常有五大方法

1。奏摺。各級官員達到一定級別都有奏摺上書的權利,彙報工作,奏請裁決,傳達民間奇聞異事,包括拍皇帝馬屁都是依靠奏摺。

2。委派欽差。這也是一種方式,皇帝自己不能下到地方,有必要,或者不定時,委派欽差大臣到地方查訪民間疾苦,監察官吏是否盡忠職守等,由於是明察,所以質量不敢保證。

3。派御史暗訪。委派御史微服私訪,也是一個重要渠道,御史一般清正剛直,而且級別低,不畏權貴,當皇帝對上面幾種方式有所懷疑的時候,委派御史下去暗訪也是很有效的方式。

4。創立自己的情報特務機構。由皇帝親自指揮,只對皇帝一人負責,收集到的情報一般準確性很高。比如漢代的“校事府”,唐代的“檢校內衛府”,明朝的“東廠,錦衣衛”,清代的“粘杆處”等等。都是對皇帝直接負責且高度忠誠的,不過缺點是這些人往往狐假虎威,利用皇帝威嚴去做一些自己的“私事”

5。微服私訪,要是都信不過,有時間又有閒心就自己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了。不過,出去玩,還是去訪問民間疾苦,就是天知地知,皇帝自己知了。

古代皇帝在朝廷上的決策,是如何瞭解到“下情”的?

古代皇帝在朝廷上的決策,是如何瞭解到“下情”的?

古代皇帝在朝廷上的決策,是如何瞭解到“下情”的?

古代皇帝在朝廷上的決策,是如何瞭解到“下情”的?

古代皇帝在朝廷上的決策,是如何瞭解到“下情”的?

古代皇帝在朝廷上的決策,是如何瞭解到“下情”的?向陽花開72902019-10-30 13:38:17

應該主要是聽取各級官員的工作彙報,從中瞭解需要的事情,少數皇帝如康熙皇帝微服出巡自己瞭解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