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真正的讀懂老子?合道國學文化2020-04-16 12:05:30

如何才能讀懂老子呢?

老子,有兩層意思,其一,道家始祖,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本名李耳,春秋時期,楚國苦縣歷鄉曲仁里人,將門(其父為大將軍,李耳未出生便為國捐軀)之後,父早喪後,隨祖父教誨,自幼聰穎好學,憂國憫民,慧外秀中,自幼便用“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隱喻福德來教化鄉民,後師從商容,學天文地理,古今禮儀,三年後,受師商容舉薦,入周拜其師兄(周太學博士)學習,數年後,大有長進,又被薦入守藏室為史,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相當於歷經幾個朝代的國家圖書館),天下奇書,無所不有,李耳如飢似渴,博覽群書,漸趨佳境,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本,成《老子》一書,傳播大道,名聞遐邇,聲播海內~

其二,老子,是李耳所著之書《老子》,現在通行本均叫《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就是通行本,而馬王堆帛書版的叫《老子》,德經在前,道經於後,是“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內容版本的不同,是由於歷史的變遷,內容也有刪改,如為規避漢文帝劉恆的名諱“恆”字,把“非恆道”和“非恆名”改為“非常道”和“非常名”的恆常之變,,或把“多聞數窮”改為“多言數窮”的聞言有別,或有“水利萬物而有爭”改為“水利萬物而不爭”的有無相對等等不同,究其原因,有時間久遠,抄錄有誤的原因,也有成為當時封建王權的統治工具的原因(歷朝歷代,屢見不鮮),所以在品讀之餘,也應在“天之道”“人之道”之中感悟其“有無”之妙(個人心得,道友明鑑)

以上兩點是基於對“老子”的介紹,要想讀懂它,還要了解一下老子的成書背景,前面咱們說過,李耳在守藏室為史(國家圖書館館長),這段時間,他主要是整理,歸納,修訂補缺,同時也閱讀了大量的古籍奇書,其中就有《老子》中的一些理論語句,也就是說,在《老子》成書以前,就有了許多這類的章句或書籍,這些章句和書籍是歷朝帝王用來教育子女的(主要是培養接班人,對應的天之道部分)“帝王教科書”,這些被李耳發現後歸納並系統的編撰而成,所以瞭解這些後,讀此書時,要在天之道(聖人、君王)和人之道(百姓、臣)這兩個方面去理解,就容易理解了。

好了,各位道友,在下拋磚引玉,《老子》乃天下奇書,內中玄妙,實非我輩所能盡窺,若得一二,亦屬大幸,能得“心之靜”,苦難紛擾,成敗得失,亦能淡然處之,君若有暇,可細品之~(下文是我按《老子》成書時的文字(小篆)所寫章節)

如何才能真正的讀懂老子?

如何才能真正的讀懂老子?

如何才能真正的讀懂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