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水閱讀理解答案?mltt7892023-01-05 01:31:34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3題。

聽  水

梅潔

⑴我從三峽回來好些時了,可我一靜下來,依然可以聽到那條江的水聲――陰柔的、安詳的、生生不息的那條江的水聲啊……

⑵長長的江河暗夜,我圍著有汗腥味的毛毯,在十六個人一間的船艙裡聽那條江的水聲,古老而美麗的水聲,千年萬年的水氣,九曲十八折地從大峽谷流來又一瀉千里地流向大海的水聲啊。水聲有節奏地拍打著我們的船舷,像不知疲倦的催眠的母親的手。兩岸的山黑漆漆靜悄悄險峻得有些猙獰,江風挾裹著水腥味鑽進艙來,涼颼颼水淋淋的。夜色裡,山、天銜接的一線逶迤裡,月光孤獨而悽婉,唯有這“母親的手”從容慈祥地拍撫,使我聽清了寂夜裡的水聲,水聲裡包含的偉大的慈愛與慰安……

⑶我是在漢水邊誕生的,我是聽漢水的濤聲、水聲、縴夫的號子聲長大的,漢水是長江的最大一條支流。我曾無數次站在江岸,憑水而立,默默地看大江流向大海的風景,默默地傾聽葬在水下的音樂,默默地理會浮出水面的靈魂。後來,我便含淚沿河出走;後來幾十年大漠塞外,我的愛就像故鄉的河流,廣闊而豐富。每每回到故鄉的大河岸畔,我就能重溫流逝在那裡的苦難與幸福。重溫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信心和勇氣。

⑷那年,我經三峽到達與大寧河接壤的古老的原始森林神農架,曾驅車直達聖女故鄉“昭君村”。昭君村白牆黑瓦的民舍點點滴滴,星星般墜落在一面青山的半壁,炊煙在白牆黑瓦的屋頂或靜悄悄地團臥,或嫋嫋娜娜地上升。一座藏傳佛教建築風格的“昭君祠”屹立在半山民舍之間,一座高達十米的王昭君漢白玉雕像臨山而立。我曾圍著雕像轉了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地想這纖纖鄂西女子以何樣的傲骨,蔑視摒棄了皇宮深院的淒涼與小人的奸佞妄為,毅然選擇了六千里外的大漠異邦?選擇了命運?這幽深了美麗了兩千年的佳話源於香溪、源於大河啊!

⑸我告訴同我一樣未睡、一樣轉著汗腥味毛毯的一對青年男女:“到香溪去看真正的大河神女吧。”我還說,我是在香溪的吊樓裡聽香溪水聽懂了一位鄂西女子的魂魄的。那男的望著我,純淨的眼神裡潛藏著一份憂傷,他說:“我也是常聽水聲的,我是在江邊聽水聲聽懂屈原的《離騷》的……”那女的靠那男的肩頭,不作聲。半晌,她突然很認真地問我:“你在大寧河聽懂了那懸棺和棧道嗎?”

⑹在風景綺麗的大寧河流域,有著迄今未能詮釋的懸棺之謎和棧道之謎。大寧河畔,巖棺處處可見,導遊小姐說,從龍門峽到巫溪寧廠古鎮,共有六千八百孔。近年有人考察,除寧廠以下的一百多公里外,北上的各條支流都有類似的棧道孔,東接鄂西北竹溪,北連陝西鎮平,西能城口縣城,形成了長達數千裡的古棧道網。

⑺築於這懸崖峭壁上如此規模宏大的工程始於何年?怎樣施工?做了何用?誰能註釋這古老的謎底?想著這些,我就彷彿聽見先人們鑿石的敲擊聲,聽到一種命運的呻吟抑或是吶喊。抬頭仰望臨江懸崖上的棺穴,我不禁肅然起敬:他們活著時,在這大河之畔、崇山之中為生存而奮鬥著;死了,他們希望靈魂依然在這憑江的巖頂,諦聽濤聲和水聲,抑或是眺望兒孫們從這座山翻越到那座山,從這條江走向那條江……

⑻想到這些,我對那年輕女子說:“他們的靈魂不忍離去,大約也是想憑江諦聽水聲吧?水聲裡有他們兒孫的命運……”

⑼不知我的話觸動了什麼,那女子別過臉去,好一陣黯然。

⑽是的,無論怎樣,我是無法忘卻那懸崖、石孔、棧道和遠古棺穴給予我的顫慄。我想,既然我們是踏著同一塊祖先相傳的土地,我們就總是與我們祖先那些崇高的努力相關,我們就該珍視人類今天為改變命運所作出的一切努力,我們祖先的奮鬥和我們現在的奮頭是連在一起的……

⑾現在,三峽大壩已經截流,祖先們創造的千年文化隨之葬入江底。我的心中倏忽升起陣陣莫名的失落與悲愴。轉而又想,人類文明的程序無不是一代又一代人用發現、創造、否定、肯定、犧牲、奉獻等重重疊疊的腳印踏出的一條長路,路上的困惑與迷惘、悲愴與眼淚、成功與失敗、奮求與輝煌都是文明相系相攜的鏈環,這鏈環最終攙扶著人類走向新的生存維繫。

⑿無論怎麼想,有一個情結總是揮之不去:“高峽出平湖”之後,那些千年古棧道連同千年古城已經沉入江底,而那原本在崖頂的懸棺是否離我們更近?抑或已飄浮在水面?再去三峽,我還能聽到怎樣的水聲……

(選自《並非永生的渴望》,有刪節)

18。作者為什麼把水比成“母親的手”?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4分)

19。文中寫了去三峽途中遇到的一對青年男女,這在全文起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3分)

20。 文章第三段說“每每回到故鄉的大河岸畔, 我就能重溫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信心和勇氣。”聯絡全文看,水給了我怎樣的信心和勇氣?(4分)

21。文章第十段說“我們就該珍視人類今天為改變命運所作出的一切努力”,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作者這樣說的原因。(3分)

22。 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3分)

A.第二段寫黑漆漆有些猙獰的兩岸的山、涼颼颼水淋淋的江風、孤獨而悽婉的月光是為了反襯水聲的從容慈祥。

B.第三段是寫我與漢江間有血脈、文化、命運的關聯,對哺育她的這條江懷著深情和自豪,在全文中承上啟下。

C.第四段對昭君村、昭君祠和王昭君雕像的描寫很有講究,主要是為了突出昭君帶來的藏傳佛教對這裡的影響。

D.全文不僅寫對水聲的懷念和理解,而且表達了對人生的種種領悟,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思考和關注,主題宏大開闊。

E.作者最後說“我還能聽到怎樣的水聲?”說明作者對三峽截流給祖先創造的千年文化帶來的災難產生了深深地憂慮。

23.從下列角度中任選一個,寫200字左右的文章賞析(6分)

(1)簡析本文的語言藝術特色。

(2)簡析本文的結構特徵。

試題答案

3、18。答案:作者在水邊誕生、長大,後來又沿河出走,水給了她廣闊而豐富的愛,水聲裡包含偉大的慈愛與慰安,並給了她做人的信心和勇氣。(長大1分,愛1分,慈愛與慰安1分,信心勇氣1分)

19。答案:引出下文“我”對棧道和懸棺的思考;寫男女青年對我的話的反應,說明水聲不僅能給作者還能給其它人以人生啟迪;使行文避免了以一個人口吻敘述到底的單調感,增加了文章的跌宕感。(每點1分)

20。答案:大河給了纖纖鄂西女子王昭君蔑視權勢,毅然選擇命運的傲骨;

我們的祖先活著時為生存而奮鬥著;死了,他們依然在關注兒孫的命運,那些崇高的努力告訴我們該珍視人類今天為改變命運所作出的一切努力;

今天三峽大壩已經截流,發現人類文明的程序無不是一代又一代人用重重疊疊的腳印踏出的一條長路,路上文明相系相攜的鏈環最終攙扶著人類走向新的生存維繫。(每點1分,全對4分)

21。答案:我們的祖先關注兒孫的命運,我們就總是與我們祖先那些崇高的努力相關,我們祖先的奮鬥和我們現在的奮頭是連在一起的。(祖先的奮鬥為我們鋪就了今天的道路,他們是開拓者。)(大意對即可)

22。 答案:C、E。C不是突出昭君帶來的藏傳佛教對這裡的影響,而是說明人們對昭君的懷念,昭君本人對這裡的影響;E原文說“轉而又想,人類文明的程序無不是一代又一代人用發現、創造、否定、肯定、犧牲、奉獻等重重疊疊的腳印踏出的一條長路,路上的困惑與迷惘、悲愴與眼淚、成功與失敗、奮求與輝煌都是文明相系相攜的鏈環,這鏈環最終攙扶著人類走向新的生存維繫。”說明作者只是對人類文明的程序發出的感慨,不是災難和憂慮。

23.(1)簡析本文的語言藝術特色。

角度:①善用長句,華麗,多角度修飾。如“陰柔的、安詳的、生生不息的那條江的水聲啊”,“陰柔”從感情方面表達母性的柔情,“安詳”描寫河的自身生存狀態,“生生不息”表達了河的生命力。②善用修辭,比喻、擬人、排比較多。比喻如“水聲…像不知疲倦的催眠的母親的手”擬人如“江風挾裹著水腥味鑽進艙來”“ 月光孤獨而悽婉,”“唯有這‘母親的手’從容慈祥地拍撫”排比如“默默地看大江流向大海的風景,默默地傾聽葬在水下的音樂,默默地理會浮出水面的靈魂”③充滿想像力。如“想著這些,我就彷彿聽見…聽到…”。

(2)簡析本文的結構特徵。

角度:①“形散神聚”。本文以水聲為線索,作者展開想像聯想,聯想到自己的過去、現在,聯想到文明從古到今的發展走向,展開議論抒情。②結構上騰挪跌宕。聯想古今交錯穿插,而又過渡自然。③首尾呼應。開頭說“從三峽回來…”,結尾又說“再去三峽…”。

聽水閱讀理解答案?boboanan1982023-01-10 22:13:23

【小題1】作者在水邊誕生、長大,後來又沿河出走,水給了她廣闊而豐富的愛,水聲裡包括偉大的慈愛與慰安,並給了她做人的信心與勇氣。

【小題2】引出下文“我”對棧道和懸棺的思考;寫男女青年對我話的反應,說明水聲不僅給作者還能給其他人以人生的啟迪;使行文避免了以一個人口吻敘述到底的單調感,增加了文章的跌宕感。

【小題3】我們的祖先關注兒孫的命運,我們就總是與我們祖先崇高的努力,我們祖先的奮鬥與我們現在的奮鬥連在一起。(祖先的奮鬥為我們鋪就了今天的道路,他們是開拓者)。

【小題4】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