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菩薩、佛有何區別?土磚麻屋子2017-03-24 19:31:07

佛陀、菩薩、阿羅漢是什麼意思?這是佛教四聖法道中的三種,如果加上辟支佛的話,就是十法界中

的四聖法道,也就是佛、菩薩、辟支佛、聲聞;阿羅漢乃是聲聞法道的最高果證,就是解脫道四果的阿羅

漢。我們從“佛陀”這個名稱來說明今天的內容。佛陀的功德無量無邊,因此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名稱來說

明佛陀的功德;我們透過說明如來佛陀的功德,就可以同時也一起來說明菩薩以及阿羅漢的功德及差別。

一般來說,我們都是用佛陀的十號來說明,這是因為諸佛的通名就是這十號,一定要十號具足,才能

夠稱為佛陀、稱為如來;如果少了任何一個名號的話,那就不能稱為佛陀如來了。我們常常看到經典中提

到這十號的名稱,例如在《阿含經》中的一段開示,我們舉出來說明。《阿含經》這樣講:“我今於此世作

佛。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雜阿含經》

卷十四)所以,佛陀的這個十號是:如來、應供阿羅漢、無上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

調御丈夫、天人師、佛陀以及世尊。我們分別來說明一下這十號的內涵,簡略的來說明。

我們先說“如來”這個名稱,以如來這個名稱來顯示佛陀名為如來的這個功德,因此我們引一段《菩

薩優婆塞戒經》當中的一段開示來說明。經上說:“如來世尊修空三昧、滅定三昧、四禪、慈悲、觀十二因

緣,皆悉為利諸眾生故。如來正覺發言無二,故名如來。如往先佛從莊嚴地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名如來。”(《菩薩優婆塞戒經》卷三)

從這段開示我們知道,如來世尊修學空三昧等無邊無量的三昧成就,因此諸佛如來所得的空三昧以及

滅定三昧等種種三昧,乃是不同於二乘聖人所證得的三三昧,乃是超勝於甚多甚多;同樣的道理,諸佛如

來所證的四禪,也不同於二乘聖人所證得的;慈三昧以及悲三昧,更不是二乘聖人所能了知的;而且諸佛

如來現觀十二因緣,不是單單隻有十二因緣而已,而是從心真如來現觀十二因緣的,也就是說基於十因緣

觀而說十二因緣的,所以也有許多不同的十二因緣觀;這些都是為了利樂諸眾生而必須親證的。

因為如來這樣的修行而獲得瞭解脫智慧與佛菩提智慧,而且都是究竟圓滿而無人能加以質疑的,因此,

如來正覺發言開示的時候,不會有前後不同的二法,永遠都是前後如一,而只是當中內容深淺有異;但是

並沒有自相沖突、自相矛盾,永遠都不會有自相矛盾的情形發生。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稱為如來,因為,

如來就是從諸法性究竟如如而來世間。諸佛都是發言無二,凡是通達三乘法義的人,絕對不會愚於佛,也

不會愚於法,也不會愚於僧;只有凡夫總是愚於佛、愚於法、愚於僧的;甚至有的人更是大膽的誹謗佛陀,

說佛陀說法前後有二、自相矛盾,這些都是謗佛的說法。我們應當瞭解三乘菩提中的種種異同,就可以如

實了知諸佛如來確實是正等正覺而且是無上的;所以,諸佛如來發言無二,因此應該稱名為如來;而且,

這個如來就是從諸法法性究竟如如而來世間。

諸佛都是從莊嚴地出生。從佈施莊嚴、持戒莊嚴、忍辱莊嚴以及精進、禪定、般若的莊嚴,加上方便

善巧的莊嚴、智慧的莊嚴,而要具足十波羅蜜多來莊嚴,這些都是莊嚴地的功德。最後還要百劫修相好,

專作佈施,內財外財,一切時、一切人、一切地,統統皆樂於佈施。這樣具足了莊嚴,才能稱為無上正等

正覺,所以諸佛如來才叫作如來。

再說,如來也可以稱為“應供”、“阿羅漢”。如經典中說:“具足獲得微妙正法,名阿羅呵;能受一切

人天供養,名阿羅呵。”(《優婆塞戒經》卷三)

為什麼諸佛又叫作阿羅漢呢?第一,因為諸佛都具足獲得微妙正法。二乘聖人成為阿羅漢,而被稱為

人天應供,這是因為他們能夠出離三界的生死,而凡夫以及諸天外道,都未能離開三界的生死,所以,出

三界生死的人都可以稱為阿羅漢。阿羅漢的意思就是應供,一切人、一切天,統統都應該供養他;他們在

人間只是人類之身,但是一切人以及天都應該要供養他。因為一切諸天並不能出離三界生死,但是阿羅漢

他卻可以出離三界生死,所以,一切的人、一切的天,統統一樣應該供養阿羅漢。諸佛而且具足了微妙的

正法,遠遠超過了諸阿羅漢的證德,當然諸佛更能夠稱為阿羅漢,所以,諸佛也是可以稱為人天應供,可

以稱為阿羅漢。諸佛遠遠超過諸阿羅漢的解脫境界,這是諸阿羅漢無法想像。而諸阿羅漢尚且是人天應供,

更何況是諸佛呢?當然能夠受一切人、一切天的供養,所以諸佛也可以稱為應供阿羅漢。所以,諸佛如來

為佛,也是因為祂實證解脫道的極果阿羅漢的果德,這也是祂的證德之一。而且,這個諸佛的大解脫證境

乃是超越了阿羅漢的功德,因為諸佛不僅斷盡了分段的生死,同時祂也斷盡了變易生死,成就了究竟的大

解脫。

我們再說,佛陀也可以叫作“正等正覺”。經上是這麼說:“覺了二諦:世諦、真諦,名三藐三佛陀。”

(《優婆塞戒經》卷三)

佛為什麼叫作正等正覺呢?因為佛陀具足覺了二諦:覺了世俗諦,覺了真諦。佛陀對於世俗法蘊處界,

現觀它是無常、苦、空、無我,並且實證了五陰、十八界、十二處的緣起性空,而當中是沒有常住的真實

我性;而五陰十二處十八界乃是世俗法,如此親證的人名為證得世俗諦。這樣現觀而斷除了我見,乃至進

而能夠斷除我執,都可以叫作世俗諦的親證。諸佛如來如實覺察現觀,究竟了知世俗諦,所以能夠教導眾

阿羅漢們出離三界的生死。

諸佛所證的第二個諦就是真諦,真諦是說有一個法是正真無二的,正真無二的法就是一切諸法的實相

——法界實相心如來藏。諸法的實相一定是常住而不可壞的,一切諸法的實相就是講心真如,就是第八識

阿賴耶識,也叫作異熟識、無垢識;因為祂是一切諸法的根本,沒有一法不從祂所出生,所以祂是一切法

的真實法相,祂是真實本際;當你證得第八識時,就是親證了真諦而可以入內門修行。諸佛對於一切法的

根本這個第八識乃是究竟了知的,對於第八識中的一切種子已經具足了現觀、具足了親證,所以可以具足

真諦。佛具足了這二諦,所以稱為正等正覺;只有真覺覺了這二諦而且透徹源底,才能夠稱之為正等正覺。

接下來,佛陀也可以叫作“明行足”。經典上說:“修持淨戒,具足三明,名明行足。”(《優婆塞戒經》

卷三)

佛陀因為從因地菩薩道中修行,就世世修持淨戒,所以具足了三明——具足了天眼明、宿命明、漏盡

明,才能夠稱為明行足。因為諸佛都有天眼明,這種天眼明不是阿羅漢所擁有的;因為三明六通的大阿羅

漢只能看到未來八萬劫,超過了就看不到了,但是諸佛的天眼明沒有限制的時劫。而至於宿命明來說呢,

大阿羅漢的宿命明,最多也只能了知過去八萬大劫的事,超過了也沒辦法看到,諸佛則是沒有限制。三明

六通的大阿羅漢雖然也有漏盡明,可是他們的漏盡明只是世俗諦上的漏盡明,世俗諦中的法他無所不知,

但是一碰到真諦就絲毫不了知了。諸佛則不然,祂連習氣種子的隨眠如何斷盡,也包括了智慧障的所有上

煩惱如何斷盡,都沒有不了知的;這樣的漏盡並不是聲聞、緣覺所能了知。因為具足修了這三明之法,所

以也可以稱佛為明行足,因為佛陀三明已經圓滿具足;而阿羅漢有三明卻未具足,所以不能稱為明行足;

辟支佛也不能稱為明行足,只有諸佛才能稱為明行足。

諸佛的另一個名號叫作“善逝”。經典中說:“更不復生諸有之中,故名善逝。”(《優婆塞戒經》卷三)

諸佛可以永遠不再受生於二十五有之中。因為諸佛究竟斷盡阿羅漢所斷的分段生死,同時祂也斷盡了

變易生死,這是阿羅漢、辟支佛無法作到的;所以,諸佛就可以稱為善逝,阿羅漢、辟支佛不能稱為善逝。

諸佛還有一個名稱,祂可以叫作“世間解”。經典上怎麼說呢?經典上說:“知二世界:眾生世界、國

土世界,名世間解。”(《優婆塞戒經》卷三)

這是因為佛陀已經具足了知二種世界,也就是眾生世界、國土世界。眾生世界就是指我們每一個眾生

的五陰世間,諸佛都具足了知眾生、一切眾生的五陰世間的法,三界五趣眾生的五陰世間;所以這包括了

畜生世間、餓鬼世間、地獄世間,沒有一個諸佛不了知的;這只是世間解的第一個部分。另外一個部分就

是,諸佛了知一切國土世界,也就是對於器世間也得以了知究竟;諸佛對於器世間也能夠具足了知,所以

稱諸佛名為世間解。所以,要具足了知眾生世間及國土世間,才能夠稱為世間解;也就是說,諸佛了知一

切的五陰世間和器世間。

再者,諸佛另外一個名稱叫作“無上士”或者叫作“無上尊”。經典上說:“如來從觀不淨,乃至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莊嚴地至解脫地,勝於聲聞辟支佛等,是故如來名無上尊。”(《優婆塞戒經》卷三)

由於如來從因地時修不淨觀,這是最初期最基本的觀行;再從這最基礎最基本的不淨觀,往上一步一

步的進修種種的法門,乃至最後的位階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這樣次第的修行。從莊嚴地開始,也就是說

從莊嚴地佛菩提的資糧位、加行位,從莊嚴佛菩提的見道位、通達位、十地的修道位,進而一直到究竟解

脫的如來地,在在處處所修的種種法,都超勝於聲聞阿羅漢,也超勝於緣覺辟支佛;所以如來可以另外稱

為無上尊或者無上士。

而諸佛如來的另外一個名稱叫作“調御丈夫”。也就是說,因為諸佛如來能夠調御一切的眾生,所以稱

為調御丈夫。經典中說:“善知方便,調伏眾生,名調御丈夫。”(《優婆塞戒經》卷三)

諸佛又可以稱為調御丈夫的原因,這是因為善知眾生的心以及眾生的一切境界,並且夠善於了知一

切的器世間境界,因此具足了無量無邊的方便善巧;以這個方便善巧的智慧來調伏一切眾生的心,教導眾

生如實如法的利益自己、利益眾生,而成就佛道。因為諸佛善知眾生世間,了知一切眾生心的關係;又因

為諸佛福德智慧統統具足圓滿,威德極為廣大而成為大丈夫;而且諸佛的智慧無量無邊,祂有種種的方便

善巧,所以能夠調御眾生,而成為調御丈夫的名號。

諸佛還有另外一個尊稱,是叫作“天人師”。經典中說:“能令眾生不生怖畏,方便教化離苦受樂,是

名天人師。”(《優婆塞戒經》卷三)

因為諸佛能方便教化眾生離苦得樂,所以佛用無量無邊的方便來教化眾生,讓大家離苦得樂。諸天天

人有苦來求,諸佛也是可以讓他一念之間而免離了天人的生死;佛也能這樣教導一切的眾生離苦得樂,當

然祂可以叫作天人師。

諸佛如來還可以有一個尊稱叫作“佛”。經典中說:“知一切法及一切行,故名為佛。”(《優婆塞戒經》

卷三)

佛陀因為如實了知一切種種的法,以及一切的種種行,所以佛陀可以稱為佛。佛具足了了知一切法,

沒有一法祂不知;一切法所指的就是眾生心所起的一切法,所以佛的智慧就稱為一切種智。而且,佛具足

能夠行一切的行,修證成佛所應當修的一切行,都已經修過了,具足圓滿了,所以佛可以稱為佛。

佛陀還有另外一個尊稱,就叫作“婆伽婆”,或者稱為“世尊”。經中說:“能破四魔,名婆伽婆。”(《優

婆塞戒經》卷三)或者說:“婆伽婆者,婆伽名破,婆名煩惱,能破煩惱故,名婆伽婆。”(《大般涅槃經》

卷十八)

這是因為諸佛如來能破四魔,能破一切的煩惱,所以稱為婆伽婆。所以,諸佛如來能夠破盡一切的四

魔,也就是說,能夠破盡煩惱魔、生死魔、天魔、五陰魔;如果這些四魔統統都能夠破盡,這樣才有資格

稱為婆伽婆。所以,佛陀另外一個尊號婆伽婆,或者另外一個稱號叫作怖魔,就是祂能夠破盡四魔,同時

也斷盡一切煩惱、一切的無明,斷盡了兩種生死,而成就了佛道——究竟的佛道。

所以,我們從佛陀的這十號名稱的內容,就可以稍微的了知一點點諸佛的功德,而且只是了知少許。

因此佛陀是究竟圓滿的覺者,乃是一切智者;祂是福德智慧兩足尊,而且是圓滿具足。

而菩薩則是稱為“菩提薩埵”,也叫作“覺有情”。這是因為菩薩的種性尊貴,菩薩志願效法過去諸佛,

努力的精進成就佛道;這樣三大無量數劫的自利利他,行普賢行利益眾生,因此最後能夠成就最究竟的佛

道,未來成就佛道的時候,也同樣具足了這十號。但是還在因地當中的菩薩,就是這樣少分少分的修證佛

陀的功德,而這是二乘獨覺及阿羅漢所不能了知的。而且,菩薩三大無量數劫的修行在七住位明心的時

候,能夠證得法界實相心;七住位之前是外門廣行六度萬行,七住證悟明心以後,得法界實相心,因

此發起了般若的總相智;而這個智慧是不共外道凡夫以及二乘人。然後菩薩於見道後轉依第八識如來藏

的清淨體性,而於內門中廣修六度萬行,這樣在三賢位中努力的伏除性障,努力的燻智慧,以及廣集福

德;這樣滿足初地菩薩該有的智慧及福德,最後能夠滿足般若別相智,因此而成就見道通達位的功德,成

就了一分無生法忍道種智而進入初地,來修地上菩薩的無生法忍道種智,繼續下去。這樣於聖種性中的修

道位裡來行菩薩行,廣修十地所應該修的十度波羅蜜;這樣經過將近兩大阿僧祇劫的時程,最後滿足了十

地心,蒙佛加持灌頂而進入到等覺位菩薩。而這個等覺菩薩繼續在等覺位中利益眾生無邊無際,這樣百劫

修相好,累積成佛該有的廣大福德。這位等覺菩薩廣行佈施,他是“無一處非捨身處,無一時非捨命時”;

這樣百劫修佈施內財外財,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及八十種隨形好,最後成就佛道,並且這時候祂也是十號具

足圓滿。

所以,菩薩就是佛陀在因地的身分所修行的,沒有一尊佛不修菩薩道的,一切諸佛都是從因地修菩薩

行而成就這項的果德。所以說,菩薩就是佛在因地時所行的一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