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六尺巷由來?風戲漣漪2021-07-21 14:29:15

謙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做人的境界,被人們一直傳承至今,經久不衰。古代有許多典故都跟謙讓有關,比如孔融讓梨,六尺巷的故事。那麼你知道六尺巷是怎麼來的?六尺巷出自什麼典故?六尺巷源於張家和鄰里之間的土地糾紛。

“六尺巷”指的是一條巷子,史料上有真實的記載,所以不是人們胡編亂造的故事。據說在康熙年間,禮部尚書張英他的老家桐城,他家的宅子跟對面姓吳的鄰居家的宅子只隔了一條小巷子,而領居家想要將這條巷子佔為己有,張家這邊不同意,所以兩家人發生了很大的爭執。官府也沒辦法,張英就給自己的家人寫了一封書信,上面寫著: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人看了之後讓出了三尺的地界,吳家看到張家如此禮讓,也讓出了三尺,就變成了一條六尺的巷子,這就是“六尺巷”的來歷。

因為當時張英的家人希望他利用自己的職位便利,給當地的官府施壓,當時張英看到後給家裡人回了這樣一封信。最終導致這條巷子沒有被吳家人霸佔,反而因為雙方的禮讓,變成了六尺巷。張英不僅沒有因為自己的職位便利,脅迫吳家人就範;而吳家人也因為張家的謙讓,做出了必要的禮讓,所以這就是“六尺巷的來歷”。

雖然是一個很小的故事,但告訴我們的確實大的道理,讓我們學會做人應該禮讓,不要因為一些小的事情,影響了自己跟他人的感情,同時也顯示出官府對民眾的態度,面對利益時的立場,所以,“六尺巷”的故事告訴了我們很多的道理,這就是“六尺巷”的來歷。

萊蕪六尺巷由來?戶外野驢2021-06-22 08:41:08

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長100米、寬2米,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

“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為一段歷史佳話,源於張家與鄰里之間的土地糾紛。

清康熙年間,張英擔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老家桐城的官邸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後來吳家要建新房,想佔這條路,張家人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將官司打到當地縣衙。縣官考慮到兩家人都是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

這時,張家人一氣之下寫封加急信送給張英,要求他出面解決。張英看了信後,認為應該謙讓鄰里,他在給家裡的回信中寫了四句話:“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閱罷,明白其中含義,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