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線的做法?時光輕淺8782019-05-01 10:42:28

擔子

做京胡擔子的材料主要是紫竹,其次是鳳眼竹(斑竹)、羅漢竹、龜背竹等等。

紫竹產於福建、江西、安徽等地。上等紫竹(花紫竹)不僅花紋顏色好看、獨特,而且質地堅實,是做京胡的上選之材。

當然鳳眼竹也有紋若鳳眼、花似斑豹的上等材料。不過鳳眼竹雖然質地一般都很堅實,但尺寸往往不甚理想。

好的羅漢竹、龜背竹也可做成高檔的京胡來。總之選料第一要看品相,即顏色與花紋。

常見的花紫竹有黑紫竹(俗稱黑老虎)、白紫竹、黃紫竹(俗稱黃老虎)、芝麻點、陰陽臉、鱔魚黃等。

第二要看尺寸:(1)粗細:即直徑,一般應在φ18mm~φ20mm之間。(2)長短:京胡擔子共分五節,通常要求第一節長80mm,第二節長90mm,第三節長100mm。

西皮擔子自第一節至第四節應小於400mm(370~390mm)。

二黃擔子自第一節至第四節應大於400mm(400~430mm)。超出這個範圍就不適用了。

鳳眼竹往往第一節偏短,那沒關係,只要第二節、第三節合適就行。而羅漢竹和龜背竹則要看其下三節的尺寸,尤其是第五節最為重要,不應長過120mm;也不應短於100mm。

羅漢竹總節數一般都是奇數,所以羅漢竹琴常見的是:“三節棍”、“七節鞭”、“九節鞭”、“十三太保”等,當然最難得的“十八羅漢”是偶數節。

2

筒子

筒子是毛竹取其內徑為φ42~φ52mm的竹節鋸下而成。筒子要質地堅實,竹黃厚且勻。鐵心裡當然最佳。其尺寸:西皮筒長115mm,內徑:φ42~mmφ44mm;二黃筒長117mm~120mm,內徑:φ45mm~φ52mm。

蛇皮

京胡用的蛇皮乃野生的烏鞘蛇。產於湖北、湖南、浙江、雲南、貴州等地。一般從顏色上分三種:黑色、褐色、綠色。其中以黑色為最好。又因捕蛇的時間不同而皮子的厚薄質量不一樣。驚蜇後的蛇皮最好,而夏天蛻皮後的蛇皮最好不用。

蛇皮的花紋大小與蛇的粗細有關。花越大越好。花紋要黑白分明。常說的“白如線,黑入緞”就是對好皮子的最精闢的形容了。

一張蛇皮能取6~8張。尾端的皮子最厚,但花也最小,適用於西皮琴;靠近肚皮的皮子薄,可用於二黃琴。

琴軸

一般琴軸常用的木料有棗木、黃楊、紅木、烏木、檀木等。長短尺寸為:148~152mm。

其中棗木軸最為好用,因棗木又硬又有韌性,因此能“咬住”堅硬的竹子。但因價值低而往往被人所忽視,所以目前高檔琴上的軸子大多都是屋木或紫檀的。

琴絃琴碼

目前市場上的京胡弦有天津、北京、上海等地產的各種品牌。筆者透過實踐認為上海產的“鴿牌”弦為最好用。弦軟而不易斷,音色透明。

琴碼是老竹子刻制而成的,分空心碼和馬蹄碼兩種。琴絃和琴碼是京胡發音的關鍵部件,一把琴做出來而經過多次調絃和換碼才能發出悅耳的聲音來。

烤擔子

因為竹子是在山裡自然生長的,故而其外形扁、園、彎、直不一。一旦選好料後,必須對其進行加工烤制校直調圓達到要求。

1、工具

烤擔子的工具有:爐子、板凳、校圓鉗等。

爐子就用普通的蜂窩煤火爐即可。

板凳用平常家用木凳即可,但必須在上面鑽一個斜孔。

在烘爐用的火鉗頭上焊上兩塊鐵板,鐵板上用螺釘鑲上木塊。木塊是特製的,上面各有一個半圓孔,這就是校圓鉗。

2、烤制

將要烤的擔子上打上工業用蠟,當蠟被溶化後滲透竹皮內,使擔子色澤光亮。這種自然色是任何油漆都難以比擬的。

然後將擔子放在蜂窩爐上方約5、6釐米處進行烘烤。烤至擔子本身溫度達70~80℃立即拿下用校圓鉗將其夾圓,快速轉動擔子,用鉗子給與壓力,這樣,扁的就變成圓的了。夾至擔子的橢圓度不超過0。5mm即可。在校園的同時,利用板凳上的斜孔,將擔子調直。這兩樣工作可交替進行,而且必須進行多次加工,才能達到技術要求。加工過程中,千萬不要心急,否則容易造成擔子的劈裂。在校圓和調直的同時,擔子也烤乾了。

3、加封頭

烤制前的擔子一般為6節,烤完後須將最上一節鋸掉,然後鋸第五節。

西皮F調琴(娃娃調琴)最後一節為:103mm;

西皮E調琴(旦角琴),最後一節為:105mm; www。zw-j。com

二黃F調琴(生、淨琴)最後一節為:107mm;

二黃D調琴(旦角琴),最後一節為:110mm。

下料後,將鋸口挫平,然後加封頭。用502快速膠粘好。

封頭的木料一般用紅木或烏木車制而成。

鑽燙軸孔

分出擔子的前後(陽前陰後)在第一節和第二節之間,對稱劃一直線,然後在第一節的二分之一處上下畫橫線,與原先的線成十字,從此處量至第二節80MM畫第二條橫線。在這兩點(上下共四個點)上用鋼錐鑽下樣衝眼。畫好線後,即可鑽孔。前面的兩個鑽φ10MM的孔,後面的兩個鑽φ12MM的孔。孔鑽完後,即可燙孔。燙孔用的火棍是特製的。燙孔時應注意兩孔的平行度和同心度。一般一個孔要燙3~5次,每燙一次後,都要將選好的琴軸安上試一下。隨時校正孔的偏正和深淺,至達到要求為止。軸頭的長度一般為:36MM~39MM。

軸孔燙好以後,用刀子把軸孔被燒焦的部分刮掉,然後配研修刮軸孔、琴軸,直至琴軸和軸孔配合嚴密好使為止。最後在軸孔上下纏上黑色尼龍線。

烤筒子

筒子烤前先撐內圓:將筒子放在鍋內用沸水煮4~6分鐘,然後取出,一頭塞上一個木撐子兩頭輕輕敲擊,直至撐子與琴筒無縫隙為止,然後將琴筒帶著木撐子放置在微波爐內。用中火烘烤2~3分鐘後取出,待冷卻後將木撐子取下,即可上車床車旋外圓。筒子的壁厚一般為:5。5MM~6。5MM。

筒子鑽孔

鑽孔前,先在筒子上畫線:在筒子小頭的端面上劃一中心線,然後在筒子上下將中心線各引出一條直線,用遊標卡尺在上面線上40MM處劃一橫線,與原線交叉成十字,再用遊標卡尺在下面線上41。5MM處劃一橫線與原線交叉成十字,並在上下十字處用鋼錐鑽出淺孔為鑽孔記號。鑽孔前應先量一下所配擔子的直徑,如擔子粗19MM的話,就選φ18MM的擴孔鑽;如擔子粗18MM的話,就選φ17MM的擴孔鑽。孔鑽好後,就可以配擔子了。

擔子與筒子的研配

量一下筒子的直徑,然後把擔子下端往上在筒子內徑的尺寸上加上10mm處劃一圈鉛筆印,先用銼刀將封頭下端至封頭與擔子結合處上延10mm滾銼成圓錐形,後用砂布(80#)自鉛筆印處至末端打磨圓滑光潔。要注意不要磨成橢圓。此時將打磨好的擔子與筒子進行研配。筒子的上孔要用刀子刮修成正錐形,即上小下大。下孔則修刮成反錐形。

筒子的上下孔一定要與擔子研配得十分嚴密,以研好後不透氣為準。

蒙蛇皮

過去老藝人蒙蛇皮用的是“八卦陣”法,即用八根小木棍縫在皮子上,用木楔子將蛇皮拉緊。而現在看來這種辦法顯然是有些笨拙與落後了。

目前大多數人都採用了模架與錐圈蒙皮。這種方法的有點是方便、快捷、蛇皮受力均勻。這套蒙皮工具。

蒙蛇皮之前應將筒子前端內外打坡口。

將蛇皮放在冷水中浸泡5~6小時,取出剪去肚皮部分,呈八角形,用報紙將蛇皮上的水份吸乾。在筒子上抹勻已經熬好的骨膠,將蛇皮放正,在筒子上用錐形套壓住,上模架,用扳手均勻旋緊四個螺母,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等待幹固,切莫曝曬或烘烤。

蛇皮蒙得鬆緊程度完全是靠經驗來完成的。而蛇皮的鬆緊又與琴的調門、音色有關。一般高調門的琴蒙得緊一些;低調門的琴蒙得鬆一些。總之,蒙的多了,也就駕輕就熟了。

蒙布開風口拴千斤鉤

蛇皮蒙上後,放在通風處夏天6小時,冬天八小時後即可把筒子從模架上取下來,除去錐套,將多餘的膠用小刀刮掉,在蛇皮周圍蒙上一塊寬30MM的黑色或藍色棉布,以作封邊保護。蒙布前,應在筒子下沿粘一塊墊皮,以免琴絃磨破蛇皮。

將擔子插入蒙好的琴筒內,用鉛筆在筒內劃線,然後取中開風眼(音孔)。一般琴的風眼約長20~25MM,寬約3~4MM。風眼要開正,如音不理想,可加長加寬風眼,但風眼對琴音的影響是有限的。 www。zw-j。com

這時將擔子插在筒子上,就可以上弦、拴千斤鉤了。

千斤鉤是用H68黃銅或不鏽鋼作成S形。直徑是1。2MM~1。5MM。千斤的寬度一般是20MM左右。千斤鉤的寬度與音色有關,如音色不理想,調整一下千斤鉤會起到一定作用。

除錯琴聲

拴好千斤鉤後,就可以安上琴碼試音了。

一般地說,小琴碼的音比較透,而大琴碼的音則比較悶。一把琴要經過反覆除錯,才能找出它的最佳聲音來。一把好的京胡應具備相當的穿透力,同時又要有酥音和金屬音,如果這些都有了,那麼一把好琴就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