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承旭和任素汐主演張信哲新片,背後有啥故事?躍幕2021-06-02 22:58:44

言承旭和任素汐主演張信哲新片,背後有啥故事?

從生活的角度去看這個電影

文/錦歌

早就換了一種全新的打法。

在國產青春愛情片最鼎盛的年代裡,IP改編成為了量級“跳躍”的必經之路,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熱門金曲,IP成為了國產青春愛情片爭奪的核心。

但是隨著整個市場在內容層面上發生調整,實際上單純的IP改編已經不再是目前的主流玩法。對於即將上映的《有一點動心》來說,這部電影的創意來自於張信哲1994年與劉嘉玲演唱的對唱同名歌曲,但在進行影視化時這部電影的IP轉化似乎和想象中並不相同。

此前,電影的製片人周丹丹接受了悅幕的專訪,解讀了《有一點動心》誕生的整個過程。電影起初來自於陳嘉上導演想要拍攝一部愛情片,在創意階段聽到了張信哲的經典情歌《有一點動心》,而在進行影視化開發的過程中,張信哲也擔任了電影的藝術總監和聯合出品人。

儘管愛情片“現實共鳴”成為了市場的集體訴求,但真正能夠在市場立足的愛情片依然是鳳毛麟角。愛情片本身的畸形發展和自我設限,實際上讓愛情片的創作變得異常艱難。

在周丹丹看來,愛情片的核心是“閱歷”,想要和更大基數的大眾產生共鳴的關鍵在於主創團隊有種更豐富的閱歷,而不是依附於流量透過主演的市場吸引力帶動年輕觀眾入場。

1

不止是“情歌”

張信哲對唱歌曲裡傳唱度最高的單曲之一。

言承旭和任素汐主演張信哲新片,背後有啥故事?

1994年,張信哲釋出了專輯《等待》,其中第二首歌曲是同劉嘉玲對唱的《有一點動心》。在張信哲為數不多的對唱類歌曲裡,是傳唱度最廣的歌曲之一。

據電影的製片人周丹丹介紹,此前在東方衛視的一檔節目裡,張信哲在選擇對唱歌曲時被很多觀眾cue到了這一首。這讓周丹丹感覺很意外,但實際上《有一點動心》在張信哲為數不多的對唱類歌曲當中,是傳唱度和知名度最高的曲目之一。

雖然電影和歌曲同名,但實際上電影並不是直接以歌曲為藍本創造故事,而是共享同一個愛情觀。

電影起初最先確定的合作物件是陳嘉上,2008年陳嘉上導演指導了《畫皮》。在這部電影之後導演一直想再拍攝一部愛情片。周丹丹表示“通俗來說《畫皮》實際上是一個披著魔幻型別外殼的愛情片,後來偶然接觸到陳導,他說他是時候再拍攝一部愛情片了,他想把他對於當下理解的愛情觀表達出來。”

之後,周丹丹把張信哲的《有一點動心》拿給了陳嘉上導演聽,導演覺得這首歌裡想表達的東西和自己的想法很吻合。

隨後,張信哲和陳嘉上一拍即合,陳嘉上和自己的徒弟朱雪菲共同擔任導演,張信哲擔任藝術總監的同時也是電影的投資人之一。

在最終電影的呈現裡,這是一個發生在成都的本土愛情故事。一個是大齡女青年“創業”做了一款相親app,一個是大齡男青年創立的遊戲公司專案失敗,員工因“PUA言論“直播引起爭議。在誤打誤撞的過程裡,兩個“大齡青年”卻對彼此動了心。

電影在一開始所直面的是“相親”難題,這和臺灣“情歌王子”張信哲的歌曲氣質實際上並不相同。但在之前的國產愛情片市場,這種影視化過程並不是沒有先例。

2018年,劉若英初執導的《後來的我們》在內地市場拿下來13。61億的綜合票房,排在當年華語電影的第六位。這部電影在創意階段,實際上“奶茶”劉若英將其打造成了一個有濃郁臺灣小清新的愛情片。但電影的聯合出品人和監製張一白給劉若英提出建議,加入了“北漂”、“春運”等現實烙印,事實上這種改變讓電影和大眾建立了更緊密的情感關係。

言承旭和任素汐主演張信哲新片,背後有啥故事?

對於《有一點動心》來說,電影和歌曲的紐帶在於張信哲和陳嘉上導演一直想要表達的愛情觀。

只是相比歌曲來說,電影顯然需要找到現實的“錨點”。而相親作為一個大眾擇偶的重要途徑,已經成為了一種廣泛的社會現象,在這種社會現象背後,實際上是愛情觀的碰撞。

在整個電影創作的過程裡,周丹丹能夠感覺到陳嘉上導演對於現實愛情的捕捉。“陳嘉上導演是一個想講話的導演,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相親是一個普遍話題,是一種特別廣泛的社會現象,但這種“計算”和資料,實際上是傳遞不出真愛的。導演在一些臺詞的設計上非常能夠打動我本人,我也相過親,在相親過程裡我的那些想法實際上和導演捕捉到的很相似,這一點是導演厲害的地方。”

所以,在周丹丹來看,愛情片需要的是能夠敏銳捕捉到生活細節。這種“閱歷感”不僅僅是對主創的要求,也是能夠打動觀眾的所在。

2

為什麼選擇言承旭和任素汐?

“導演還是希望大家去勇敢的表達和勇敢的去愛”。

言承旭和任素汐主演張信哲新片,背後有啥故事?

電影官宣定檔後,關於言承旭和任素汐這對CP的評價實際上是有一點兩極分化的。在周丹丹看來,這種兩極分化其實並不意外。“坦率的說,我們在專案最最最開始的階段是有想過其他演員的,但很多大家認為的CP感實際上是很容易審美疲勞的,而且導演在立意整個故事的時候,戲裡戲外其實對CP都有一點要求。”

整個“戲裡戲外”的原因,實際上遠比想象中更復雜。

在敲定演員的階段,演員往往需要先確定劇本,根據人物來決定是否接戲。但陳嘉上則是先確定演員,根據演員來創作劇本、塑造人物。

“我記得陳導和我說過一句話,就是你生活中需要劇本嗎?如果你生活中沒有劇本,那為什麼拍戲一定需要?導演的想法就是我不要你演的,演出來的東西往往沒辦法讓觀眾感受到,那種東西是不真誠的,這也是導演打動我的一個理念。”

言承旭和任素汐主演張信哲新片,背後有啥故事?

但是想要找到合適的演員,實際上並不會有想象中那麼容易。電影率先敲定下來的是任素汐,任素汐之前在《驢得水》和《無名之輩》裡的表演都證明了自己表演的張力。但在男演員上,實際上電影還是費了一點波折。

“其實當時出品方是有其他男演員的人選的,也都談的差不多了,但是導演是有其他的想法和人選的。導演當初給了2個備選,其中一個是言承旭,這是他想要的那種感覺。但是當時有不同的意見,認為言承旭很久沒有大銀幕的作品了,擔心最終會有來自各方的壓力。然後我就去找出品方、發行和院線,我就問了一個問題,電影拍出來到底是給誰看的?他們說是給觀眾看的。我說對啊,言承旭演愛情片在觀眾當中的認知度難道還不夠嗎?”

事實向周丹丹證明,導演的堅持是對的。任素汐飾演的陳然是一個非常飽滿的角色,陳嘉上將其塑造成了一個外表看似獨立但內心非常柔軟的大齡女青年,而且整個人幾乎打碎被重塑的過程讓很多女生會有很強的代入感。而言承旭飾演的周啟文則是一個“受過傷”的大齡男青年,這和言承旭個人形象也很吻合。

不過周丹丹也表示,電影官宣之後的確對於兩人CP有不同的聲音,這一點實際上自己也有預料。“導演是希望有真實感,愛情當然是要看顏值的,但內心的感覺往往是高於顏值的。

現實中的愛情有時候很難有邏輯,像任素汐飾演的角色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導演還是希望大家勇敢吧,勇敢的表達和勇敢的去愛。誰說普通的女生不能擁有一個白馬王子一樣的男生呢?”

3

越真實的東西越“難”

“陳嘉上導演之前說過,越真實越生活的東西才能越打動人。”

言承旭和任素汐主演張信哲新片,背後有啥故事?

“但我覺得越真實越生活的東西實際上也是越難的,如何讓觀眾去理解這種接近生活的故事並不會太容易。”在周丹丹來看,《有一點動心》最終的呈現可能會出現兩極分化,因為對於當下的愛情片市場來說,《有一點動心》其實是有一點“另類”的。

“我們和導演的理念是非常一致的,導演想表達的東西是很生活的,但生活本身很難有邏輯。這也是為什麼導演要堅持兩個有閱歷的演員去表達出一種生活化的情感。但對於一些觀眾來說,如何去get到這一點,其實是很難預估的。”

愛情片作為型別片最大的分支之一,這兩年在整個市場也經歷了起起伏伏。在整個市場要求電影作品更接“地氣”之後,現實共鳴同樣成為了愛情片的共同需求。但從實際呈現上來說,想要跳脫出原有的“慣性”並不容易。

華語愛情片依然是以年輕演員為核心主力,“不哭就不是愛情”仍然佔據著題材上的絕大多數。但這種自我設限往往就造就了愛情片現在的市場困境,每年都會湧現一兩匹黑馬,但絕大多數愛情片成為了腰部內容。

言承旭和任素汐主演張信哲新片,背後有啥故事?

這讓愛情片的製作風險實際上也會加大,而因為過高的風險往往會讓製作方主打“安全牌”。更有市場吸引力的年輕演員和更易哭的現實題材就成為了核心選擇,但這就讓愛情片的創作陷入到了一個惡性迴圈裡。

“找年輕的演員來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迎合主流觀眾群年輕化的更迭,但流量的東西本身是不可靠的,而且真正出圈的愛情片往往需要更強的穿透力,這也是這種模式愛情片很難去勝任的。中國當然需要新的年輕演員,但選擇什麼樣的演員實際上需要根據題材和導演所表達的內容來決定。”

但想要一時扭轉當下越來越兩極化的市場並不容易,但不容易並不意味著不嘗試。在周丹丹看來,愛情片需要的是閱歷感,導演需要閱歷來捕捉到社會的愛情觀,演員也需要閱歷來呈現,只有這種接近於真實的“閱歷感”才能打動觀眾。

對於華語愛情片來說,如何開啟更大的題材空間其實已經是一個非常緊迫的話題了,但這種拓展顯然需要更多維度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