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老年人咳嗽怎麼辦?鄉土3212019-09-14 00:18:40

老人咳嗽首先觀察是火咳嗽還是寒咳嗽,找出原因好決定用哪種方法。我家老人上次寒咳嗽紅糖姜水煮開多疙瘩一會,趁熱喝了休息發汗,病毒就容易排除體內,冰糖燉雪梨止咳有奇效,烤桔子烤成黑色從中間開口滴香油這些土方法都屬於藥食同源沒有副作用的法子,特別合適老人使用。咳嗽的老人飲食一定注意清淡,少鹽少油,食物以粥,軟麵條,青菜,稀飯為主,對於咳嗽的老人來說這些飯菜好消化,易吸收,更不刺激喉嚨,吃起來下嚥時不費力氣對病情有很大幫助。還有心情也很重要,多陪老人聊天,散步,溝通,只要家人耐心護理得當老人很快就會康復。心情好自然身體好,在此祝願全天下的老人健康長壽!!!

秋季老年人咳嗽怎麼辦?

秋季老年人咳嗽怎麼辦?

秋季老年人咳嗽怎麼辦?白老師談健康2018-11-18 22:10:32

您好!您說的症狀符合中醫治療“咳嗽”的範疇,您可以參照下面的內容進行調理、治療。

歡迎關注我,為您提供優質的健康答案。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氣上逆作聲,咯吐痰液而言,為肺病的主要證候之一。分別言之,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一般多為痰聲並見,難以截然分開,故以咳嗽並稱。

咳嗽病名最早見於《內經》,該書對咳嗽的成因、症狀、證候分類、病理轉歸及治療等問題作了較系統的論述。如《素問·宣明五氣論》說:“五氣所病……肺為咳”已指出咳嗽病證的病位在肺。對咳嗽病因的認識,《素問·咳論》指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五臟六腑之咳“皆聚於胃,關於肺”。這些說明外邪犯肺可以致咳,其他臟腑受邪,功能失調而影響於肺者亦可致咳。所以,咳嗽不只限於肺,也不離乎肺,並依據咳嗽的不同表現,將其分為肺、肝、心、脾、腎、胃、大腸、小腸、膽、膀胱、三焦諸咳,認為五臟之咳,日久不愈,則以臟腑表裡關係相傳於六腑,從而確立了以臟腑分類的方法,為後世醫家對咳嗽病證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咳嗽候》有十咳之稱,除五臟咳外,尚有風咳、寒咳、膽咳、厥陰咳等,雖然體現了辨證思想,但名目繁多,臨床難以掌握。明·張介賓執簡馭繁,將咳嗽分為外感、內傷兩大類。《景嶽全書·咳嗽》指出:“咳嗽一證,竊見諸家立論太繁,皆不得其要,多致後人臨證莫知所從,所以治難得效。以餘觀之,則咳嗽之要,止唯二證。何為二證?一曰外感,一曰內傷而盡之矣……但於二者之中當辨陰陽,當分虛實耳。”至此,咳嗽的辨證分類漸趨成熟,切合臨床實用。

咳嗽的治法方藥歷代均有論述,如漢代張仲景治虛火咳逆的麥門冬湯,至今仍為臨床所應用。後世在張仲景的基礎上,對咳嗽的治法方藥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如《景嶽全書·咳嗽》指出:“外感之邪多有餘,若實中有虛,則宜兼補以散之。內傷之病多不足,若虛中夾實,亦當兼清以潤之”,提出外感咳嗽宜“辛溫”發散為主,內傷咳嗽宜“甘平養陰”為主的治療原則,豐富了辨證論治的內容。虞摶《醫學正傳》中強調治咳必須重視調暢氣機,認為“欲治咳嗽者,當以治痰為先。治痰者,必以順氣為主,是以南星、半夏勝其痰,而咳嗽自愈;枳殼、橘紅利其氣,而痰飲自降”,補充了咳嗽的治療內容。清·喻昌《醫門法律》論述了燥的病機及其傷肺為病而致咳嗽的證治,創立溫潤、涼潤治咳之法;針對新久咳嗽治療中常見的問題,提出“凡邪盛咳頻,斷不可用劫澀藥。咳久勢衰,其勢不銳,方可澀之”等六條治咳之禁,對後世頗多啟迪。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咳嗽》指出:“若因於風者,辛平解之。因於寒者,辛溫散之。因於暑者,為燻蒸之氣,清肅必傷,當與微辛微涼,苦降甘淡……若因於溼者,有兼風、兼寒、兼熱之不同,大抵以理肺治胃為主。若因秋燥,則嘉言喻氏之議最精。若因於火者,即溫熱之邪,亦以甘寒為主……至於內因為病,不可不逐一分之。有剛亢之威,木叩而金鳴者,當清金制木,佐以柔肝和絡。若土虛而不生金,真氣無所稟攝者,有甘涼、甘溫二法,合乎陰土陽土以配剛柔為用也。又因水虛痰泛,元海竭而諸氣上衝者,則有金水雙收,陰陽並補之治,或大劑滋填鎮攝,保固先天一氣元精。”這些論述,皆為治療咳嗽的基本規律,至今對臨床仍有參考價值。

咳嗽既是獨立的病證,又是肺系多種疾病的一個症狀。除現代醫學中急、慢性支氣管炎以咳嗽為主症特點外,支氣管擴張症、慢性咽炎及其他中醫病證如肺癰、肺痿、風溫、肺癆等兼見咳嗽者,均可參考本節辨證施治。部分慢性咳嗽經久反覆,可發展至喘,稱為咳喘,多表現為寒飲伏肺或肺氣虛寒的證候,屬痰飲病中的“支飲”或“喘證”,當參閱有關章節辨證施治。

【病因病機】

一、病因

1.外感六淫

外感咳嗽為六淫之邪,從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襲肺系,或因吸入煙塵、異味氣體,肺氣被鬱,肺失宣降。多因起居不慎,寒溫失宜;或過度疲勞,肺的衛外功能減退或失調,以致在天氣冷熱失常,氣候突變的情況下,外邪客於肺而致咳嗽。故《河間六書·咳嗽論》謂“寒、暑、燥、溼、風、火六氣,皆令人咳”,即是此意。由於四時主氣不同,因而人體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區別。風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隨風邪侵襲人體,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風為先導,或夾寒,或夾熱,或夾燥,表現為風寒、風熱、風燥相合為病。張景嶽曾倡“六氣皆令人咳,風寒為主”,認為以風邪夾寒者居多。

2.內邪幹肺

內傷咳嗽總由臟腑功能失調、內邪幹肺所致,可分他髒病變涉及於肺和肺臟自病兩端。他髒及肺由於飲食不調者,可因嗜煙好酒,菸酒辛溫燥烈,燻灼肺胃;或因過食肥甘辛辣炙煿,釀溼生痰;或因平素脾運不健,飲食精微不歸正化,變生痰濁,肺脈連胃,痰邪上幹,乃生咳嗽;或由情志不遂,鬱怒傷肝,肝失條達,氣機不暢,日久氣鬱化火,因肝脈布脅而上注於肺,故氣火循經犯肺,發為咳嗽。肺臟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遷延不愈,陰傷氣耗,肺的主氣功能失常,以致肅降無權,肺氣上逆作咳。

二、病機

咳嗽的病變主髒在肺,與肝、脾有關,久則及腎。主要病機為邪犯於肺,肺氣上逆,衝激聲門而發為咳嗽。誠如《醫學心悟》所說:“肺體屬金,譬若鍾然,鍾非叩不鳴,風、寒、暑、溼、燥、火六淫之邪,自外擊之則鳴;勞欲情志,飲食炙煿之火,自內攻之則亦鳴。”《醫學三字經·咳嗽》篇亦說:“肺為臟腑之華蓋,呼之則虛,吸之則滿,只受得本髒之正氣,受不得外來之客氣,客氣幹之則嗆而咳矣;只受得臟腑之清氣,受不得臟腑之病氣,病氣幹之,亦嗆而咳矣。”提示咳嗽是內外病邪犯肺,肺臟祛邪外達的一種病理反應。

外感咳嗽屬於邪實,為六淫外邪犯肺,肺氣壅遏不暢所致。因於風寒者,肺氣失宣,津液凝滯;因於風熱者,肺氣不清,熱蒸液聚為痰;因於風燥者,燥邪灼津生痰,肺氣失於潤降,則發為咳嗽。若外邪未能及時解散,還可發生演變轉化,如風寒久鬱化熱、風熱灼津化燥、肺熱蒸液成痰等。

內傷咳嗽,病理因素主要為“痰”與“火”。而痰有寒熱之別,火有虛實之分。痰火可互為因果,痰可鬱而化火(熱),火能煉液灼津為痰。多由臟腑功能失調,內邪上幹於肺所致。常反覆發作,遷延日久,髒氣多虛,故屬邪實與正虛並見。虛實之間尚有先後主次的不同。①他髒有病而及肺者,多因實致虛。如肝火犯肺者,每見氣火煉液為痰,灼傷肺津;痰溼犯肺者,多因溼困中焦,水谷不能化為精微上輸以養肺,反而聚生痰濁,上幹於肺,久延則肺脾氣虛,氣不化津,痰濁更易滋生,此即“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的道理;甚則病及於腎,以致肺虛不能生氣,腎虛不能納氣,由咳致喘;如痰溼蘊肺,遇外感引觸,痰從熱化,則易耗傷肺陰。②肺臟自病者,多因虛致實。如肺陰不足每致陰虛火炎,灼津為痰;肺氣虧虛,氣不化津,津聚成痰,甚則痰從寒化為飲。

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可相互為病。外感咳嗽如遷延失治,邪傷肺氣,更易反覆感邪,而致咳嗽屢作,肺臟益傷,逐漸轉為內傷咳嗽。內傷咳嗽,肺臟有病,衛外不強,易受外邪引發或加重,在氣候轉冷時尤為明顯。久則肺臟虛弱,陰傷氣耗,由實轉虛。咳嗽雖有外感、內傷之分,但兩者又可互為因果。

影響本病轉歸及預後的因素較多,首應求因識病,還當區別病之新久、體質的強弱、病邪的性質、病情輕重等。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其病尚淺而易治,但燥與溼二者較易纏綿。因溼困脾,久則脾虛而致溼生痰,轉為內傷之痰溼咳嗽;燥傷肺津,久則肺陰虧耗,成為內傷陰虛肺燥之咳嗽,故方書有“燥咳每成癆”之說。內傷咳嗽多呈慢性反覆發作過程,其病較深,治療難取速效。痰溼咳嗽之部分老年患者,由於反覆發作,肺脾兩傷,可出現痰從寒化為飲,病延及腎的轉歸,表現為“寒飲伏肺”或“肺氣虛寒”證候,成為痰飲咳喘。至於肺陰虧虛咳嗽,雖然初起輕微,但如延誤失治,則往往逐漸加重,成為勞損。部分患者病情逐漸加重,甚至累及於心,最終導致肺、脾、腎諸髒皆虛,痰濁、水飲、氣滯、血瘀互結而演變成為肺脹。

【類證鑑別】

咳嗽辨證,首當區分外感與內傷,治療應分清邪正虛實。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有肺衛表證,屬於邪實,治以祛邪利肺。內傷咳嗽多為久病,常反覆發作,病程短,可伴見他髒形證,多屬邪實正虛。治當祛邪止咳,扶正補虛,標本兼顧,分清虛實主次。

【辨證要點】

一、咳嗽特點的辨別

包括時間、節律、性質、聲音,以及加重的有關因素。咳嗽時作,白天多於夜間,咳而急劇,聲重,或咽癢則咳作者,多為外感風寒、風熱或風燥引起;若咳聲嘶啞,病勢急而病程短者,為外感風寒、風熱或風燥,病勢緩而病程長者為陰虛或氣虛;咳聲粗濁者多為風熱或痰熱傷津所致;早晨咳嗽,陣發加劇,咳嗽連聲重濁,痰出咳減者,多為痰溼或痰熱咳嗽;午後、黃昏咳嗽加重,或夜間有單聲咳嗽,咳聲輕微短促者,多屬肺燥陰虛;夜臥咳嗽加劇,持續不已,少氣或伴氣喘者,為久咳致喘的虛寒證;咳而聲低氣怯者屬虛,洪亮有力者屬實;飲食肥甘、生冷而加重者多屬痰溼;情志鬱怒而加重者因於氣火;勞累、受涼後加重者多為痰溼、虛寒。

二、咳痰特點的辨別

包括痰的色、質、量、味等。咳而少痰的多屬燥熱、氣火、陰虛;痰多的常屬溼痰、痰熱、痰寒;痰白而稀薄的屬風、屬寒;痰黃而稠者屬熱;痰白質黏者屬陰虛、燥熱;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樣的屬虛、屬寒;咯吐血痰,多為肺熱或陰虛;如膿血相兼的,為痰熱瘀結成癰之候;咳嗽,咯吐粉紅色泡沫痰,咳而氣喘,呼吸困難者,多屬心肺陽虛,氣不主血;咳痰有熱腥味或腥臭味的為痰熱;味甜者屬痰溼,味鹹者屬腎虛。

三、咳嗽與咳喘的辨別

咳嗽僅以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不伴喘證;咳喘則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覆發作,由咳致喘,臨床以咳喘並作為特點。

【臨證經驗】

一、肺鼻同治

中醫學對鼻部疾病與肺臟的關係早有認識,《靈樞·五閱五使》雲: “鼻者,肺之官也。”《靈樞·脈度》又云:“故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說明了肺與鼻在生理上關係密切。而兩者在病理上也相互影響,《靈樞·本神》雲: “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全身循經於鼻部的經絡有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手少陰心經,可見鼻部和各個臟器的關係都十分密切。臨床治療重視鼻部疾病對呼吸道的影響,臨診時手電筒和聽診器應是必備的檢查工具,除了望面色、望舌及舌苔外,總是要望鼻,提出治咳不僅治肺,當肺鼻同治,因而積累了大量診治鼻源性咳嗽的經驗。

1.祛風開竅

現代醫學證實上呼吸道黏膜和下呼吸道黏膜在過敏性疾病中經常具有相似的病理表現,臨床上也常見過敏性哮喘合併過敏性鼻炎的病例。呼吸道原本就是一個整體,在過敏性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病程中,氣道都有腫脹滲出,主張兩者共同治療。患者臨床表現為鼻癢、噴嚏、咳嗽、痰液清稀、疾病時作時止,符合風邪致病多行善變的特性,因此以祛風開竅為主,藥用黃荊子、嫩射干、炙紫菀、路路通、炙款冬、蟬衣、辛夷、胡頹葉、麻黃、蒼耳子、辛夷等。黃芩、辛夷、路路通則是治療鼻炎的常用配伍,臨床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其中黃芩清肺及上焦之熱; 辛夷宣肺通竅,抗變態反應性炎症; 路路通活血通竅; 結合蟬衣和蒼耳子加強祛風作用。

2.清肺通鼻

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臨床常見反覆咳嗽、咯吐痰液或黃或白,遷延難愈,而很多病人又往往同時有頭痛、鼻塞、流涕以及嗅覺下降等鼻炎表現。患慢性鼻炎或副鼻竇炎時,鼻腔炎性分泌物長期下流進入氣道,即使控制了肺部感染,但如果鼻炎繼續存在,氣道慢性炎症仍然會反覆發作加劇。治療中不僅需要止咳化痰,更需積極診治慢性鼻炎。處方中常用辛夷、路路通、藿香、川芎等開竅通絡,與清肺熱之鹿銜草、黃芩、連翹、開金鎖、江剪刀草等配合。同時配以青陳皮、姜半夏、芡實、懷山藥等健脾,海浮石、昆布鹹寒軟堅逐痰而獲得良效。

二、活血利咽

咽源性咳嗽為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是指咽喉部疾病所造成的咳嗽,其主要症狀以咽癢如蟻行及異物阻塞咽喉之不適感而致咳嗽為主,表現為咽喉作癢即咳、不癢不咳,咳的起點在聲門之上,多為陣發性咳嗽,以乾咳為主,少數患者可於一陣咳嗽後吐出少許白痰;多白天發作,夜間睡眠時極少咳嗽,甚至不咳。咽源性咳嗽,中醫並無此名。歷代專家認為咽喉癢,乾咳無痰屬“燥咳”。故臨診必查咽喉,認為此為咽炎,當區分急性、慢性之不同,其治也異。

1.清利咽喉

咽源性咳嗽的急性期,在臨床上發病的內因責之於氣虛,使衛外不固,易受外邪侵擾;外因則是感受六淫之邪或因環境汙染而受廢氣、粉塵刺激。咽喉為肺臟、氣道之門戶,致敏性高,外邪侵之,首襲咽喉,雖經治療,故餘邪未清。餘邪滯留,咽喉失養,肺失宣降為本病的主要病機。

臨床見咽喉癢、乾咳無痰,可有惡風、發熱等風熱表證,查體咽部充血、咽後壁濾泡增生、舌淡紅、苔薄黃、脈弦。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觀點,結合病人的體質,治療本病只有在清利咽喉的前提下,再輔以宣肺止咳,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常用木蝴蝶清咽利喉止咳;蟬衣、黛蛤散、橘紅善治喉癢咳嗽;蟬衣能止咳嗽,特別是喉癢之咳,能迅速止喉癢而愈咳嗽。射干、桔梗等清熱利咽,浙貝化痰散結,其中桔梗更具開提肺氣,欲降先升的舟楫之力,協同諸藥,達到升降相因、宣肺開鬱之目的;百部潤肺善治久咳,現代藥理研究認為它能“透過降低呼吸中樞的興奮性,抑制咳嗽反射而止咳”;甘草調和諸藥,與桔梗合用則加強利咽作用。

2.理氣活血,解鬱散結

此法多用於慢性咽炎,表現為平素咽乾咽癢、咽部不適、如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有胸悶,或有胸前區板滯感,情志變化時加重。體徵:咽部黏膜呈暗紅色,顎扁桃體、舌根部淋巴濾泡表面有慢性充血點,舌淡紅邊有瘀點,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澀。氣滯日久則血行不暢,津液停聚,痰瘀互結,使肺失宣降。久病成瘀,久瘀必虛,所以對經年不愈的頑咳,應從瘀從痰施治,方選柴胡疏肝散加赤芍、桃仁、紅花、丹參活血祛瘀,杏仁、蘇子、法夏、殭蠶等化痰降氣,百部潤肺止咳,以促進機體氣血執行為主旨,使病變部位得氣血潤養,從而瘀得散,痰得化,逆亂的氣機得以平順。

三、宣達開肺

咳嗽的機理在於肺失宣降,且以肺氣失宣為主。《諸病源候論》說:“肺主氣,氣得溫則宣和,得寒則否澀,虛則氣不足而為寒所迫,並聚上肺間,不得宣發,故令咳而短氣也。”咳嗽有外感、內傷之分。外感咳嗽,不論風寒、風熱、風燥侵襲,均因邪束衛表,肺失宣發,氣機不利,呼吸不暢而咳嗽,除伴寒熱表證外,多出現咽癢、鼻塞、流涕,或胸悶不適,且多咳而不暢,以肺氣不宣為主要病機。因此,外感咳嗽的治療必以宣肺為主,解表散邪為輔。基於上述認識,治療應重視順應肺的生理特性,調理肺的宣發肅降功能,故宣達開肺止咳為其常用之法。運用宣肺法必須辨證,靈活採用,或宣而溫之,或宣而清之,或宣而潤之,或宣而補之。臨床應用以溫宣與涼宣為常用兩法。

1.辛溫宣化法

適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皮毛束閉,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常兼有頭痛、身痛、惡寒、發熱、無汗、咳吐白痰、脈浮等。常用方劑如杏蘇散加減,藥用杏仁、蘇葉、桔梗、枳殼、前胡、半夏、陳皮、茯苓、炙甘草等;或用止嗽散加減,藥用荊芥、白前、桔梗、甘草、百部、陳皮、紫菀、生薑等。

2.辛涼宣肺法

適用於感冒風溫、風熱,溫邪襲肺,肺氣失宣所致的咳嗽,常兼有微惡風寒、發熱、口渴、脈浮數等。常用方劑如桑菊飲加減,藥用桑葉、菊花、薄荷、杏仁、桔梗、甘草、連翹、蘆根等;或加減銀翹散,藥用金銀花、連翹、桔梗、薄荷、荊芥穗、牛蒡子、浙貝母、杏仁、淡豆豉、生甘草等。

四、肅肺瀉火

肺主秋令,有肅降功能,喜清虛和降,苦氣上逆。如《素問·髒氣法時論》說:“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苦即有降下之意。肺中如有逆氣、痰濁、逆火、瘀血等阻滯氣道脈絡,導致肺失清肅,氣逆不降而生咳嗽,治宜肅肺。《丹溪心法附餘》中曾說:“肺為華蓋,凡飢飽勞役、喜怒、憂恐,與夫飲醇醪,食厚味,則火升痰上而傷於肺,亦作咳嗽,宜降火豁痰之劑,則火降痰消而咳止也。”臨床常見痰濁、逆火為患,常用肅肺瀉火、瀉肺清熱之法治之。

1.肅肺化痰

適用於肺氣鬱,痰濁不降,肺失肅降而致的氣逆咳喘諸症。常用方如蘇子降氣湯加減,藥用蘇子、厚朴、陳皮、半夏曲、前胡、沉香、當歸、甘草、生薑等。

2.瀉肺清熱

適用於肺熱咳嗽,甚則氣急欲喘,面板蒸熱,日晡尤甚,舌紅苔黃,脈細數。方用瀉白散加減。此方主治肺有伏火鬱熱之證。肺主氣,宜清肅下降,若肺有鬱熱,則氣逆不降而為咳喘;肺合皮毛,外主肌表,肺熱則面板蒸熱,此熱不屬外感,乃伏熱漸傷陰分所致,故熱以午後為甚。方用桑白皮瀉肺以清鬱熱為主,輔以地骨皮瀉肺中伏火,兼退虛熱。炙甘草、粳米養胃和中以扶肺氣,共為佐使。四藥合用,共奏瀉肺清熱、止咳平喘之功。本方之特點,既不是清透肺熱以治其標,也不是滋陰潤肺以治其本,而是清瀉肺中伏火以消鬱熱。

五、和胃降逆

《素問·咳論》謂:“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環循胃口,上行而達肺中。《靈樞·營衛生會篇》曰:“以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闡明瞭肺胃之間的密切關係。就其生理特點而言,肺胃之氣,同司下降,其氣以降為和為順。若胃失和降,氣逆於上,肺氣不利而隨之上逆,咳嗽喘息遂作。正如《素問·咳論》謂:“胃咳之狀,咳而嘔……此皆聚於胃,關於肺。”痰熱停滯於胃,胃氣不和,必沿手太陰肺經上逆,波及氣道,使肺氣上逆而引起咳嗽、咳痰,伴有腹脹、噯氣、舌苔黃膩、脈滑等。臨床最為典型的是胃食道反流患者,胃酸上逆,刺激氣道而咳嗽。治療時應以和胃降逆為大法,輔以宣降肺氣、止咳化痰之品。臨床常以半夏降逆和胃止嘔,陳皮理氣和中化痰,旋覆花、代赭石降逆和胃,海螵蛸制酸止痛,取黃連厚胃腸功效,並監製溫熱之品,前胡、桔梗清熱利咽,浙貝母、百部、紫菀、款冬花理氣化痰,清熱止咳,黃芩清肺熱,生竹茹、竹瀝等清化胃中痰熱,每獲良效。

六、健脾化痰

適用於因脾虛痰溼內生,痰濁阻肺所致咳嗽痰多、胸脘痞悶、食慾不振、口乾不欲飲、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脈弦滑的病證。

痰這一病理因素貫穿於肺系疾病的全過程,痰阻氣道,肺失宣降而見咳嗽、咳痰、胸悶、氣急。因此,無論咳嗽是否伴有咳痰均應化痰,化痰便能止咳。“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脾肺氣虛或久咳傷及肺氣,子病及母,脾受累則脾氣亦虛,兩者均易生痰。因而,化痰應當立足於健脾,脾健則痰無以生; 再則脾為後天之本,脾旺則氣血化生有源,機體抗病能力增強。正如葉天士雲: “脾宜升則健。”故治痰法,實脾土,燥脾溼,杜其生痰之源,是治其本也。健脾,即使中宮得運,脾復健運之常則痰溼自化。若發作期痰濁壅盛者,常見咯白痰、痰量多,每以枳桔二陳湯或蔞杏橘貝湯燥溼化痰,務使痰溼之標急得驅,痰祛則嗽止,而咳嗽氣喘可以得緩。若緩解期,痰不甚者,中氣虛餒,則健脾為主,常以六君子湯加減。脾土為肺金之母,故健運脾氣,實蘊虛則補其母之意,並取培土生金之功。常選用二陳湯、平胃散等溫化寒痰,天竺黃、生竹茹、竹瀝、半夏等清化熱痰,可加入炒白朮、扁豆等健脾化痰之品,以絕痰源。健脾之妙,不在補脾而在運脾,運脾首在理氣,正如戴原禮所說“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故在健脾的同時加入陳皮、佛手、綠梅花等行氣之品,以達理氣化痰的目的,而最終能使脾健氣順,痰消咳止。

七、溫肺化飲

肺居上焦,外合皮毛,主氣,司呼吸。又肺為嬌髒,不耐寒熱,居於高位,易受寒邪所襲,肺氣失宣,不能散佈水津,以致津液凝聚而成痰,伏藏於肺,成為致病的特殊內在因素。正如《醫心方》中說:“若有本性非熱,遇諸冷緣而得嗽,觸冷便發,遇熱即可,此是冷嗽也。” 《雜病廣要》說:“傷冷咳嗽,身不憎寒發熱,得之脾胃受寒,傳入於肺,遂成寒嗽,嗽甚則吐白沫而多嘔。此當先用溫藥,溫其脾胃。”辨證重點在於咳痰白而稀,痰白屬寒,質稀為飲。此病雖然發於盛夏,只要辨證準確,盛夏投之此藥,溫肺化飲同樣有效。正如《金匱要略》雲: “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外臺秘要》說:“冷嗽者,年衰力弱,體氣虛微,如復寢食傷冷,故成冷嗽。此亦但將息以溫,兼進溫藥,則當平復。” 臨床常以辛熱之乾薑溫肺,配伍辛散之細辛、溫燥之半夏為主。乾薑辛熱,為“髒寒之要藥也”;細辛辛溫,其性走竄開滯而散;半夏溫燥,能“消痰下肺氣”。此三者,一溫一散一燥,溫肺化飲功著,為治療寒飲停肺之要藥。

八、清肝降火

足厥陰肝經佈於脅肋,上注於肺。肝與肺,二者在生理上是制約與被制約的關係。在正常情況下,肺主氣之降,肝主氣之升,二者各司其職,則升降有序、機體健康。一方面,現代人因生活、工作壓力大,遇到不平之事易致氣鬱而血瘀、痰阻、食滯、溼留、熱結,引起諸鬱化火犯肺咳嗽; 另一方面,肺系疾病反覆遷延不愈,可因怒、憂、思、悲、恐等情志不暢而氣鬱化火。治療應清肺平肝、解鬱降火,適用於肝火灼肺,症見乾咳、咯血、或痰中帶血、頰赤心煩、胸脅疼痛、急躁易怒、舌紅、脈弦等。所見乾咳、咯血、或痰中帶血,病變雖表現在肺,而病本在肝,治病必求其本,故用直折肝火之法治之,則使肝火平熄,肺得安寧。常用山梔子、青黛、黃芩等清肝瀉火藥為主,配伍瓜蔞、海浮石、海蛤殼等清熱化痰藥,方投黛蛤散或《丹溪心法》咳血方(青黛、山梔子、瓜蔞仁、訶子、海浮石)加減。臨證中還常加鎮肝息風之品,如牡蠣、石決明、鉤藤、天麻等。一方面應“解木鬱之火”,使金免火刑;另一方面則應“鎮補和陽息風”,使肝無生火動風之變。

九、潤下通腑,補益助便

中醫學認為,肺與大腸是透過經脈的絡屬而構成表裡關係,肺氣的肅降,有助於大腸傳導功能的發揮;大腸傳導功能正常,則有助於肺的肅降。唐宗海在《醫經精義·臟腑之官》中論述大腸傳導作用時說:“大腸之所以能傳導者,以其為肺之腑。肺氣下達,故能傳導。”這種生理上的密切聯絡,是二者病理上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基礎。正如《素問·咳論》曰:“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矢。”《靈樞·四時氣》曰:“腹中常鳴,氣上衝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腸。”《證因脈治·卷三》曰:“肺氣不清,下遺大腸,則腹乃脹。”《黃帝內經靈樞集註·卷五》曰:“大腸為肺之腑而主大便,邪痺於大腸,故上則為氣喘爭……故大腸之病,亦能上逆而反遺於肺。”

臨床上常見慢支伴有陰津不足的腸道燥結證,多因肺津不能下佈於腸,或素體腸道津虧所致。主要表現為乾咳,腹部常感悶脹不適,便秘,舌尖紅,脈細數。辨證為燥傷肺腸,腑氣不通。治擬潤下通便為主,兼潤肺燥。方用麻子仁丸加減,藥用麻子仁、大黃、桃仁、瓜蔞仁、青皮、陳皮、杏仁、柏子仁、桑葉、生甘草等。腸燥津虧,大便不行,腑氣不通,則肺氣難降。故治療此類患者,首先要解決便難一症。便難不除,單純治肺,常常效果不理想。應叮囑病人保持大便通暢,病人或藥或食,便通即可,在此基礎上再論治咳喘,方收顯效。血虛加當歸養血通便;腰痠加蓯蓉、杜仲補腎潤下。

十、益氣養陰

虛者補之,損者益之。肺臟虛損,以氣、陰二者最為多見,其一為補益肺氣法。肺主氣,司呼吸,肺朝百脈,若因內外諸因而致肺之功能失調,肺主氣一職失司,則諸症見矣。肺氣虛弱,可見神疲氣短、咳嗽無力,解大便時雖有便意而臨廁努掙,尤其以慢性肺病及老年患者多見。補肺氣善用黃芪,正如《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治》篇:“虛勞裡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該方以黃芪補肺益氣,以小建中湯取培土生金之意,體現了補益肺氣法在虛勞虧損諸證中的應用。其二為補益肺陰法,肺喜潤而惡燥,肺金必須時時得到津液之滋養,故善用麥門冬湯補益肺陰。《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篇:“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方中重用麥冬養陰以生津液,合人參、甘草、粳米、大棗滋養肺胃,配半夏降逆和中,使胃津上輸於肺,陰津充足,則肺金得濡,而諸症自愈。

十一、化瘀止咳

久咳之因較為複雜,但以寒邪久羈,宿痰作祟,肺氣耗傷,陰虛癆戀最為多見。咳嗽之症初起多在氣分,由於失治或誤治,邪氣內侵,耗傷正氣,殃及肺絡,致使氣血凝滯; 寒邪久羈,易致氣血凝滯; 陰虛肺燥,水枯舟停,津涸血瘀; 宿痰作祟,痰溼黏滯,氣滯血瘀; 肺氣不足,氣不行血,氣虛血停。正如《丹溪心法》雲:“肺脹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夾瘀血,礙氣而病。”唐容川曰:“蓋人身之道,不可塞滯,內有瘀血,則阻礙氣道,不得升降,是以壅而為咳。”

在治療上雖主張辨證論治,但反對一味地宣散、溫燥、酸斂與填補,而是在宣肺散寒、 化痰燥溼、 益氣斂肺、 滋陰潤肺中佐以活血化瘀之品,使祛邪時宣散有序、溫燥有節、 氣血流通、後援充沛、無傷氣耗血之慮; 補益時能益氣斂肺而不留邪,滋陰潤肺而不礙胃。常在辨證止咳方劑的基礎上,隨證之寒、熱、虛、實選加當歸、紅花、川芎、丹參、鬱金、赤芍、丹皮、穿山甲、桃仁、地龍等活血化瘀之品,使氣血暢通,肺絡宣達,痰濁隨之而化,可達通瘀止咳之功,療效顯著。尤其善用桃仁,認為其不僅能止咳平喘,又具活血化瘀、 潤腸通便之功。由於氣血關係密切,慢性咳嗽往往因為日久造成的肺氣逆亂,引起血絡不暢; 肺氣逆亂又會引起大腸腑氣失於通暢,大腸腑氣通暢失司又反過來加重肺氣上逆,使咳嗽加重。 所以,在止咳方藥中加入桃仁,既潤腸通便利腑氣,又活血逐瘀通血脈,共奏止咳平喘降氣之功。

十二、收斂肺氣

適用於咳嗽日久,肺氣耗散之證。臨床除了運用宣肺、清肺、潤肺、化痰止咳之劑外,還加用訶子、烏梅、五味子等酸斂收澀之劑,每獲顯效。臨證中對於咳嗽頻頻,痰湧白沫者,選用酸斂收澀之劑。對此,有醫家顧慮,恐有閉門留寇之弊,但只要配伍得當,特別是宣肺散邪之劑過多時,加用收澀藥,並無大礙。這個可從經方中得到佐證,如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苓幹五味姜辛湯等著名方劑中,仲景除了用疏風散寒、溫肺化飲、溫化寒痰等法外,每加用五味子收斂肺氣,以佐制肺氣宣發太過,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斂,謂收斂肺氣; 散,謂驅散寒邪。宜散而斂,則寒邪被斂; 宜斂而散,則肺氣易洩。兩者均會貽誤病情,故臨證宜把握斂散時機,多用於以下兩種情況:①在邪去氣虛之際,用烏梅、訶子、五味子之類收斂肺氣而取效;②宣肺散邪之劑過多時,加用收澀藥,以防肺氣耗散。

秋季老年人咳嗽怎麼辦?健安生活2018-09-20 14:39:07

老年人秋季免疫力下降,受風寒易咳嗽。

秋季乾燥寒冷的氣候更加重了老年人咳嗽的問題。

咳嗽不是小事,特別是肺部有疾病的老年人,

頻繁咳嗽會損傷肺部。

秋季老年人咳嗽怎麼辦?

秋季咳嗽該怎麼辦呢?多吃

滋陰潤肺的食物。

老年人的疾病以“養”和“預防”為主

,秋季即將來臨之際,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

吃這些能清肺止咳的食物,

如生藕、竹筍、羅漢果、冬瓜、枇杷、柿子、絲瓜等

,均能清熱化痰,理氣止咳。

可適當些利咽的茶,

如羅漢果、胖大海、金銀花等。

多吃一些蜂蜜,多飲水,也可以利咽喉。

秋季老年人咳嗽怎麼辦?

藥膳可以選擇

雪梨燉冰糖、銀耳蓮子湯、蘿蔔陳皮湯等,均為秋燥咳嗽的“最佳選擇”。

少吃寒涼性的食物,避免食用肥厚油膩及辛辣刺激的食物。海鮮和醃製食物不宜多吃。

秋季老年人咳嗽怎麼辦?

預防咳嗽提高抵抗力也是一方面!

老年人預防咳嗽的飲食要

保證各種營養素的充足和平衡。

特別應補充抗氧化的維生素,

如β-胡蘿蔔素、維生素C、E及微量元素硒等。

經常吃

食用菌類

能調節免疫功能,

減少哮喘的發作。

宜多食植物性大豆蛋白,

如豆類及豆製品等。

秋季老年人咳嗽怎麼辦?

瞭解更多健康小知識,關注【健安生活】!

秋季老年人咳嗽怎麼辦?杏林回春212018-09-20 12:47:42

謝邀。老人臟腑功能減退,陰陽皆虛,衛外不固,秋季燥氣主時,夏暑後為溫燥,晚秋為涼燥。燥氣通於肺,易耗氣傷津,肺金為燥氣所傷,宣肅失職,咳嗽即發。溫燥者應清宣涼潤,桑杏湯主之:涼燥者當溫散宣肺,杏蘇散主之。若溫燥太甚,津傷肺陰,症情較重者當清燥潤肺生津。清燥救肺湯主之。供討論。

秋季老年人咳嗽怎麼辦?小女子顧安錦不賣藥2019-08-31 11:59:35

雪梨百合湯。這款湯是秋冬溫補的好湯,具有養顏、潤肺、清心、安神、抗疲勞、清除體內的有害物質,延緩衰老等功效。

材料包括:1。百合10克左右。百合具有較強的清心、安神、抗疲勞作用,能夠清除體內的有害物質。

秋季老年人咳嗽怎麼辦?

2。 蜜棗適量。蜜棗與紅棗的功效一樣,保肝,健腦,而且還能提供纖維質,幫助清理宿便。 大家都知道,宿便是斑點的天敵。

3。 雪梨乾20克。雪梨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對呼吸道和肺部都有保健作用。

4。 海底椰20克海底椰具有滋陰潤肺、除燥清熱、潤肺止咳等作用

5。 無花果20克無花果具有清熱生津;健脾開胃;解毒消腫。主要針對咽喉腫痛;燥咳聲嘶。

6。桔梗10克。桔梗有清熱宣肺、利咽止痛、排膿消腫的功效,顧安錦

5。扇骨1斤左右。扇骨具有清虛火的作用哦。

步驟:把所有材料洗乾淨,浸泡。扇骨切塊,飛水

切記:用涼水煲湯,營養才能慢慢被吸出來浸到湯裡。先把扇骨放涼水中,大火煲。不離人哦,因為要看著它打去浮沫呢。

水快開時,很多浮沫飄上來,這時要改成小火,把浮沫逐漸都打幹淨才行。改小火的目的是為防止大火將浮沫衝散,衝散了就沒有辦法打浮沫了。湯就不好喝了。浮沫都是骨頭裡面的髒東西和廢血呢。 打三次,一次次把浮沫打幹淨。

然後慢火煲兩個小時,就可以飲用了。這是非常清潤的一款老火靚湯哦,大家有空不妨煲來享用啊。安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