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詞為什麼從“起來慵整纖纖手”變成了“悽悽慘慘慼戚”?她都經歷了些什麼?磨刀老爹12018-03-11 22:38:35

李清照的一生:出生於官宦之第,其父李格非是當朝名臣,李清照自小享受著那個年代體制內的優越生活,後來嫁給了當朝重臣趙挺之的兒子趙銘誠,可謂史上少有的才子佳人,春風得意。

這個期間李清照的詩詞裡當然所表達的是:”起來慵整纖纖手”的悠閒優質生活。

而後來北宋國破亡,李清照隨夫逃離家破的故鄉,隨後又亡夫,接著再婚而遇貪婪的二婚丈夫又離婚且吃了官司,原來的一切優質生活和優越感都蕩然無存了……

在這種遭遇下的心境,寫出的詩詞當然是:”悽悽慘慘慼戚”了

寫到這來一句題外話:如果說李清照前半生是上蒼的寵兒,那下半生是棄兒,無非先甜後苦罷了

可同時代的一生都是不幸的斷腸詞作者朱淑真的命運又何止:悽悽慘慘慼戚呢?

李清照的詞為什麼從“起來慵整纖纖手”變成了“悽悽慘慘慼戚”?她都經歷了些什麼?每天讀宋詞2018-03-15 23:43:53

李清照,作為我國為數不多的著名女詞人,她的作品之所以有名,併為歷代文人歌頌,不僅僅在於詞寫得好,修辭手法好,語言到位,更多的是,她的詞能產生心理共鳴,是真切的生活狀態的反映,並帶著家國憂思,尤其是在婦女地位的提高,女子敢於追求,和對國家的憂慮等,都是思想深度的拓展,決定著她流傳千古。

李清照的詞為什麼從“起來慵整纖纖手”變成了“悽悽慘慘慼戚”?她都經歷了些什麼?

再來回答你的問題,題主的意思就是說,李清照的詞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從原來的小資生活,無比愜意,到後面的人比黃花瘦,無比的憂鬱。

李清照的詞為什麼從“起來慵整纖纖手”變成了“悽悽慘慘慼戚”?她都經歷了些什麼?

其實理由很簡單,家國破滅,一切美好都被打碎,當年的幸福,因為金兵南下,都化為一場空。李清照如李煜一樣經歷了家園破壞,只是千古詞帝更為痛心,李易安也好不到哪裡去。

李清照的詞為什麼從“起來慵整纖纖手”變成了“悽悽慘慘慼戚”?她都經歷了些什麼?

北宋滅亡,逃亡南方,丈夫死去,沒有國,沒有家,故園也只在夢裡,日日孤枕難眠,怎麼能不悽悽慘慘,說難聽就是,從貴婦到了寡婦,怨婦,可悲可嘆,其實也正是這樣的經歷造就了她詩詞的成就,如李後主一樣,現實摧殘出的文學。

歡迎關注每天讀宋詞,愛賞析詩詞。

李清照的詞為什麼從“起來慵整纖纖手”變成了“悽悽慘慘慼戚”?她都經歷了些什麼?蒼茫大地顧煒斌2018-03-16 12:59:42

感謝邀請,蒼茫大地認為:你只要走近李清照,你就會很快找到答案了,所謂瞭解是理解的前提。

李清照,這位出生於濟南的天下第一才女,出身於書香門弟、官宦世家,父親李格非,蘇軾弟子,進士出身,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少女時代的李清照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她的《如夢令》描述了這段時期在家鄉的歡樂生活。

李清照的詞為什麼從“起來慵整纖纖手”變成了“悽悽慘慘慼戚”?她都經歷了些什麼?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溪亭,在濟南城西。

女詞人十八歲嫁丞相趙挺之之子趙明誠,門當戶對,本該幸福生活甜蜜蜜,誰知好景不長。

李清照和趙明誠婚後,開始目睹長輩們遭受的名譽災禍。自己的父親李格非被列為元佑黨人,罷職遠徙。這種名譽上的打擊,自上而下,鋪天蓋地,轟傳一時,壓力山大,但還有“持不同政見者”的名譽可以慰藉。但不幸的是,處理這個案件的是公公趙挺之。李清照曾大膽寫詩給公公,要他以“人間父子情“為慮,顧及兒子、兒媳和親家臉面。但公公是個猶豫徘徊的角色,最終也遭打擊,死後僅三天,家產被查封,親屬遭拷問,明誠也被免官。公公趙挺之在民間被當成反覆無常的小人。

李清照的苦難才剛剛開始。緊接著先是經歷了“國破”後是經歷家亡,公元1127年,徽宗、欽宗被俘,高宗趙構出逃,李清照夫婦渡江南下,第二年,明誠死於建康(南京)。清照還沉浸在國破家亡痛苦之中,厄運之神再次敲門,喪夫的清照又陷入無中生有的玉壺事件。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趙明誠病重期間,一位探望者攜一石壺給金石文物專家明誠看過,沒料想,明誠死後謠傳明誠將一把珍貴玉壺託人獻給金國,李清照再清高也按捺不住了,她想出一個最笨的辦法來闢謠來表達她對大宋的愛國心:帶上夫妻倆多年艱辛收藏的全部古董,跟著被金兵窮追不捨的宋高宗一路逃難,希望有朝一日能把所藏國寶獻給朝廷!

高宗在東南沿海逃竄時曾在海上舟居,清照也聞訊從海路追蹤,這一近乎荒誕的旅程最後在一位遠房親戚疏通、勸說下終止,但在顛沛流離中,清照所攜文物已損失大部!

此時的李清照已年近五十,孤單一人。在國破家亡大背景下,她含淚回想:父親的名譽、公公的名譽、丈夫的名譽折騰了她大半輩子,她已受不住在寒秋暮色裡回憶那早已遠逝的親情抱肩而泣的悽楚,她思之再三,接受了軍隊財務人民張汝舟的火熱求婚,又有了一個家。

在程朱理學盛行的南宋,一個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之家的貴族女子,與亡夫愛情成了全國經典神話的半老徐娘,居然公開再嫁,一時惡評如潮:“傳者無不笑之“、“晚節流蕩無依”…

這無關愛國大節,關起門來不聽也就罷了!清照萬沒想到,新夫張汝舟竟是不肖之徒,他是個奸商,結婚只是為了詐騙李清照所剩不多的文物!

李清照出離憤怒了!新婚三個月後,向官府提出離婚!按《宋律》,妻子上告丈夫,即便丈夫有罪,妻也要被判兩年徒刑。清照寧肯與無賴張汝舟對簿公堂,丟盡臉面,也要離婚!最後,張汝舟被問罪,清照也被關押,在朝中親戚營救下,清照經歷了九天的牢獄之災。

寫於晚年的《聲聲慢》,道盡她內心的痛苦:…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我這裡再介紹一下李清照的《永遇樂。落日熔金》。這首詞是清照晚年流寓江南而傷今追昔之作,寫於臨安,時間約在紹興二十年(公元1150年)。“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這天晚上,同閨蜜們戴上嵌插著翠鳥羽毛的時興帽子,和金錢捻絲所制的雪柳,插戴整齊,前去遊樂。寫了少女時代無憂無慮的遊賞興致,同時側寫汴京(開封)的熱鬧繁華。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卻又橫生波瀾,一方面面對元宵勝景觸動今昔盛衰之慨,內心愈加痛苦;另一方面又懷戀往昔元宵盛況,想觀賞今夕繁華中重溫舊夢,給沉重的心靈一慰藉的矛盾心理,看來似乎透露出她對生活還有所追戀的嚮往,但骨子裡卻蘊含著無限的孤寂悲涼。面對現實的繁華熱鬧,她只能隔簾笑語聲中聊溫舊夢。…“女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歷盡國破家傾、夫亡親逝之痛,女詞人不但形老:由簇帶濟楚的少女變成形容憔悴、蓬頭霜鬢的老婦,而且心也老了,對外面的熱鬧繁華提不起半點興致,懶得夜間出去。這就是所謂的“哀莫大於心死“!

最後讓我們一起再陪女詞人含淚吟誦一遍《永遇樂。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雲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人生不幸詩詞興,李清照只要有《漱玉詞》足以留芳千古,“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足以明志!

望斧正!

李清照的詞為什麼從“起來慵整纖纖手”變成了“悽悽慘慘慼戚”?她都經歷了些什麼?莫蕭筱2018-03-11 18:11:15

因為李清照早期生活優裕,嫁於的丈夫也是情投意合,二人志趣相投,生活美滿,自然便是前者的詩句。

寫詩是意在表達自己思緒,並非為無病呻吟,李清照生活美滿,並未有煩心之事,自然所寫詩中也沒有愁苦。

可後來金兵入據中原後,流落南方,丈夫又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又是生在表面繁華、危機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動亂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她孤苦無依,獨自面對著國破家也亡的局面,又如何還有幸福美滿可言,又怎能再寫出前者那般的詩句來。自然筆下所流露出的便只有後者那般的詩句。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

然而因著她的種種境遇,使得她的詞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優美。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後期多慨嘆身世,懷鄉憶舊,情調悲傷。如《聲聲慢·尋尋覓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