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漢朝的名將,為何李廣與匈奴的作戰總是全軍覆沒甚至被俘?曾經狠遙遠2019-01-11 08:09:12

一是兵力太過懸殊。漢文帝、漢景帝時期,漢朝還沒有對匈奴正式宣戰,戰爭只限於防禦和小規模遊擊作戰,而相對於匈奴人的大規模侵略和騷擾,漢朝軍隊完全是邊防軍在和匈奴軍隊對抗,兵力和規模上都不及匈奴軍隊強大,這就是李廣在與匈奴人的對抗中多次出現全軍覆沒和被覆的主要原因。二是時運不濟。李廣作為軍人,一生大部時間在和匈奴人小打小鬧,可謂將軍無用武之地,等到了漢武帝向匈奴人正式宣戰之時,李廣已是六十開外之人,馬邑之戰,因大單于聞到風聲急忙撤退,李廣無功而返,河南、河西之戰因年齡關係沒有得到重用而默默無聞,漠北之戰李廣向漢武帝請命被封為前將軍,在此次戰役中率軍執行迂迴穿插作戰任務,卻因迷失方向而引咎自殺,李廣雖然和匈奴人打了一生交道,但真正到了用武之時,卻已馮唐易老,可謂時運不濟也。

三是李廣不適應新的作戰方法。換句話說,李廣自個兒單打獨鬥尚可,在戰略戰術和用兵用謀上還欠火候,他之所以多次全軍覆沒甚至被浮,就是因為李廣對匈奴人運動作戰沒有更深更細的研究,面對匈奴軍隊新的作戰方式缺乏更好、更多的應對措施,不象衛青和霍去病,智勇雙全,善於用兵,以快制快,靈活機制,開創了大迂迴側翼和後方突然襲擊敵人作戰的先河,為漢軍徹底打敗匈奴軍隊立下了不朽功勳,這才是李廣難封並多次全軍覆沒的真正原因。四是李廣很自負,因自己的箭法好,要求敵人在十步之內箭無虛發,非不中不射,常常因為這個原因,放敵太近反被圍困。每次戰鬥李廣不看整個戰場局勢,只管一個人向前衝殺。一次守城時李廣親率二百人,離開大營去追匈奴一個射鵰人。由此可以看出,李廣是勇有餘而智不足。做 為一員戰將尚可,獨當一面全域性謀劃,料敵機先 ,出奇制勝,還有所不足。

五是李廣的心胸狹窄,無容人之量。李廣曾因兵敗免職。一天出城回來晚了,為進城與霸陵尉發生點小摩擦,後來李廣復職以後,公報私仇,藉故殺了霸陵尉,以此胸懷待人,很難有人生死與共,患難相陪。六是沒有顧全大局,李廣的最後一戰,是跟隨大將軍衛青出戰匈奴,李廣因衛青讓他與右將軍趙食其,從東路夾擊而憤憤不平,不辭而別,這樣帶著情緒出發了,由於心裡的不爽,和環境條件的影響,大軍也迷了路,沒有及時定地點。不但沒有建功,反而要接受軍法處理。羞辱和絕望是這位飛將軍選擇了拔劍自刎。當然,李廣多次失敗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但李廣一生卻無愧於漢朝,他是名垂千古的忠良之將。謝謝!

作為漢朝的名將,為何李廣與匈奴的作戰總是全軍覆沒甚至被俘?

作為漢朝的名將,為何李廣與匈奴的作戰總是全軍覆沒甚至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