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結局原句?使用者27120061601182021-03-24 12:38:59

小說《孔乙己》的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垍頭條萊

“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萊垍頭條

“大約”和“的確”看起來互相矛盾,那這一句話是病句嗎?個人認為這不是病句,而是用了一個矛盾的修辭手法,這種修辭格在陳望道的《修辭學發凡》裡叫做“映襯“。萊垍頭條

映襯又分為“反襯”和“襯托”兩種。有的語言學家又把它叫做襯托、襯墊、矛盾等。如果我們讀文章的時候,遇到句子裡用了那些襯托、歧義、雙關等修辭手法的,理解起來是要困難一些。頭條萊垍

映襯的修辭手法,它最基本的組合,是要有兩個互為對立、互為矛盾的詞。這兩個詞既可以是虛詞,也可以是實詞。理解它的詞義的時候,要從不同的層面著手,利用一正一反,起到突出和強調的作用。萊垍頭條

映襯法舉例萊垍頭條

1,為了忘卻的紀念。這是魯迅為懷念“左聯五烈士”而寫的文章,“忘卻”與“紀念”,用在這裡看似矛盾,卻又合理,表達的是對敵我的兩種態度。萊垍頭條

2,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是魯迅《故鄉》中的文字,“無所謂有”和“無所謂無”,不是絕對的,重在各人的努力,有無可以互相轉化。萊垍頭條

3,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是我的樂園。這是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的話,其中“似乎”與“確鑿”、“野草”和“樂園”看起來也是互相矛盾,但從人和物兩個不同的層面去理解,它又說得通。萊垍頭條

4,阿Q在這剎那,便知道大約要打了,趕緊抽緊筋骨,聳了肩膀等候著,果然,啪的一聲,似乎確鑿打在自己頭上了。這句話出自《阿Q正傳》,阿Q感覺假洋鬼子要打他。這裡也用了“似乎“和”確鑿”兩個對立的詞,一個重在阿Q的感覺,一個重在假洋鬼子的行為。條萊垍頭

5,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出自臧克家詩歌《有的人》,其中也是用了“死”和“活”兩個對立的詞。一個講的是軀體,一個講的是精神。條萊垍頭

6,我達達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選自鄭愁予的詩歌《錯誤》,其中美麗““和”錯誤”,“歸人“和”過客”,並不矛盾,也是對立的統一。萊垍頭條

7,怪不得人說你是無事忙,這會子關了門,人倒疑惑起來。這是《紅樓夢》中襲人說賈寶玉的話。“無事“和“忙”,無事又怎能說忙呢,在這裡它們能夠統一到一塊嗎?呵呵,讀了《紅樓夢》的人都知道,賈寶玉是個公子哥兒,的確沒什麼事兒做,但是他真的一刻也沒有閒下來。萊垍頭條

8,我們到那裡出兵,只消幾天沒有水吃,就活活要渴死了。出自《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活活”和“渴死”,有這樣形容的嗎?萊垍頭條

這樣似乎對立矛盾的句子,我們平時不經意間就說了許多,如公開的秘密,如痛苦並快樂著,如廣州是一個古老而年輕的城市,等等。既然大家都在用,存在即合理,可見它並不是一個病句。萊垍頭條

末尾句子的兩層意義條萊垍頭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孔乙己》最後的那一句話,“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大約”表示猜測、模稜兩可,意思是有可能活著。“的確”表示肯定,一定是死了。垍頭條萊

從不同的層面理解,都是合情合理的,重點在揭露批判封建科舉制度對於人們的精神摧殘。萊垍頭條

說孔乙己死了,是說孔乙己這個在咸亨酒店穿著長衫,又唯一站著喝酒的人,這個被丁舉人打斷了腿的人,這個欠了十九個銅板的人,這個真實的孔乙己死了。萊垍頭條

說他沒有死,是說還有千千萬萬個像孔乙己這樣受到毒害的人還在掙扎,還在活著。他們還在穿著破舊長衫不肯脫下,他們還在愛著知識分子的面子,還在裝清高,還在社會底層掙扎而不能覺醒。萊垍頭條

說他沒有死,是說毒害人們身體和靈魂的這種制度還活著,還有市場。萊垍頭條

孔乙己是不幸的,就像《狂人日記》裡的狂人一樣,都是封建制度的犧牲品。魯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在給與孔乙己等受迫害的底層人民以同情的同時,對這種不合理的制度進行了猛烈的抨擊。萊垍頭條

從以上分析來看,魯迅在《孔乙己》的末尾一句,運用映襯的修辭手法,收束全文,達到了更加有力的藝術效果。萊垍頭條

孔乙己結局原句?使用者9173773311812021-03-24 21:04:47

自此以後,又長久沒有看見孔乙己,到了年關,掌櫃的取下粉板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中秋可是沒有再說,再到年關也沒有看見他。“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