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文學作品,初讀時不知所云,再讀時深有體會?sumr8492019-04-03 07:02:30

確實是有些書當時讀感觸不深,後來突然才感覺出深意和感動。我是讀文學的,這樣的例子太多,只舉三個,《哈姆雷特》,《麥田裡的守望者》和魯迅。

莎士比亞是讀文學必讀的,《哈姆雷特》很早就讀了,那時候不懂為什麼這部戲劇經典。後來進了大學才體會到哈姆雷特式的痛苦:“誰願意忍受壓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輕蔑的愛情的慘痛,法律的遷延,官吏的橫暴,以及費盡辛勤所換來的小人的鄙視”。這段話已經無需多解釋了,懂的人自然懂。在思考死亡的時候聯想到哈姆雷特確實是一種深刻的體會。

《麥田裡的守望者》一直是我很看不上的一本書 ,我曾一度在經典文學分析中對其置若罔聞。後來本科實習時候去學校當實習老師,有天給學生上課時候我突然哭了,那堂課跟他們講理想和現實。我哭的那一刻是突然理解了霍爾頓,老師,我今天給學生講課的時候我突然哭了,我面對著這麼一群單純可愛的孩子,可是一想到他們走上社會會變,他們會碰到成人世界的圓滑,老練,虛偽,他們從孩子變成成人,會變得那樣冷漠,圓滑和老練,變得那麼陌生,為什麼成長一定要讓他們會丟掉自己的單純和天真?我相信一點,“成熟”一定不等於“圓滑,老練,虛偽”,這些不是成熟,這些是糟粕。我傷心的是憑什麼成人世界的這些糟粕要由我的學生來承擔,憑什麼我的學生以後走上社會要面臨這些東西,我的學生根本沒犯錯啊?為什麼成人世界這些錯要由我的學生承擔?很多時候根本不是孩子錯了,是我們錯了,是成人錯了。我那一刻突然理解了霍爾頓,我突然也想變成一位麥田裡的守望者,我好想拉住他們的純真和善良。

魯迅先生的文章從小學就開始讀了,那時候也是不懂。也是等到大學不斷讀書開始慢慢懂的,例子很多,只說兩個:《故鄉》。我現在腦海裡還記得初中老師上課時候跟我們講的,批判“封建禮教”這些。但現在讀的時候,聽到閏土講那一聲“老爺”會潸然淚下,我才知道,原來這一聲“老爺”裡面遠遠不止封建禮教的壓迫,將其說成封建禮教的迫害實在太輕了,還有很多的其他。就像《狂人日記》裡面寫的,有些東西是要從“字縫”裡面看的。第二個也是初中學的,叫《孔乙己》,少年時覺得孔乙己像教輔上說的是迂腐的人,現在再讀,卻發現孔乙己是那個環境裡唯一真正有靈魂,活著的人,真誠的人,即使他迂腐。真的要謝謝魯迅先生創造了孔乙己這個人物,最起碼孔乙己的靈魂比人世間很多人更高貴。

林語堂講,這個世界沒有必讀書,只有某時某刻經過某事以後的必讀書,不是因為讀書有什麼用,而是讀書真能理解人,理解生活,很多人活了一輩子,卻從來都沒抬頭看過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