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稻北麥”是怎樣形成的?力評言說2018-02-15 13:15:47

造成南稻北麥差異的主要因素嚴格說來既不是氣溫也不是降水,而是水分,粗略的說法可以認為是降水。 水稻喜高溫、多溼、短日照。每形成1千克稻穀約需水500~800g。由此可見水稻生長對水的需求量大。我國南方地區降水豐富,水資源豐富,能夠滿足水稻生長。我國北方一些地區,降水並不多,但是有灌溉水源,同樣也有種植水稻的。例如東北平原水稻種植面積就很大。(寧夏平原也曾經種植水稻,但是這裡氣候乾旱,種植水稻會加劇水資源問題,後來就進行了調整。 雖然水稻生長也需要溫暖的氣候,但是水稻生長期比較短,我國東北地區夏季溫暖,也能滿足水稻生長。我國北方地區水稻種植比較少,主要是由於北方地區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水稻是高耗水農作物,因此北方地區不宜大面積種植。我國北方與南方地區氣溫不同,產生的影響就是北方水稻(東北平原)一年一熟,到長江中下游平原可以一年兩熟,珠江三角洲可以一年三熟。 小麥是比較耐旱的農作物。在北方地區灌溉水源不足的情況下,大面積種植小麥顯然有利於合理利用水資源,獲得糧食高產,加之北方的晝夜溫差大,對小麥生長更加有利。因此在北方種植小麥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