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武狀元,實戰能力是否很強?曉松之歷史雜談2021-03-22 10:25:56

這個問題,感覺對於我們的科舉制度沒有自信?還是說,對科舉考核內容不熟悉,狀元都是死背書本的書呆子?

中國的科舉制度時間長達近1300年,其中狀元共770餘人(含武狀元)。接近每兩年出一個,還是在全國範圍內。就這個考試規模,錄取比例,古今中外,還能找到嗎?

科舉制度是封建時代所能採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它擴充套件了封建國家引進人才的社會層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層社會的人士進入統治階級。特別是唐宋時期,科舉制度之初,顯示出生氣勃勃的進步性,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科舉考試,從基層鄉試,層層選拔到殿試,考試內容涉及四書五經,基本功紮實的人才才能進入下一個環節。

越到後面,越是要顯示治國理政的才能。這裡大家不要有誤解,是不是以為擅長詩詞歌賦就好了?其實不是,還遠遠不夠。涉及一些“論”,“疏”,可都是參政議政的命題。要博覽群書,還要有真知灼見!

不僅是狀元,就是錄取的,都是要參與治國理政的人才。

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是目前大陸唯一的殿試狀元卷真跡,價值連城。共2460字,精闢闡述了改善吏治、興邦治國的對策,主張“實心先立”、“實政繼舉”才能天下太平安樂,具有重要的歷史、現實意義。

古代的武狀元,實戰能力是否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