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頭魴親魚如何選擇?JiangKuKu2019-09-26 10:30:26

團頭魴原產於長江中、下游一些水生植物茂盛的湖泊中,20世紀50年代,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湖泊調查中對梁子湖的魴屬魚類進行研究後,發現它的形態特徵與三角魴有比較明顯的差別,由易伯魯定為新種,學名為團頭魴(Megalobrama amblyce pha laYih)。

其後曹文宣又對梁子湖的三角魴和團頭魴的生態習性等進行了比較研究。以後倪達書、柯鴻

文等又將野生的團頭魴馴養到池塘中,並先後解決了團頭魴在池塘養殖中的混養、密養、繁殖、疾病防治等問題。60年代向全國各地推廣,成為我國一種新的池塘養殖物件;隨著湖泊、水庫增養殖技術的發展,團頭魴又成為重要的增殖物件和網箱養魚的物件。據統計,1996年全國團頭魴的總產量已達37。9萬噸。

團頭魴的肉味豐腴鮮美,營養價值高,個體大小適中,經烹飪後放入盤中,整體形狀秀美,很切合國人的飲食習慣。市場需求量大,價格也較易被消費者接受,市場潛力大。經營得法的養殖者可以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希望讀者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參考應用這些知識。書中介紹的放養模式等是他人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模索總結出來的,可作為發展團頭魴養殖生產參考。但是我國地域遼闊,水域型別眾多,氣候及水質條件各異,技術水平和市場發育程度差異也較大,讀者可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加以靈活運用,不能生搬硬套,力爭有所創造,有所發展

在繁殖季節,團頭魴雄魚頭部、胸鰭、尾柄上和體背部 均有大量的追星出現,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胸鰭 第一根鰭條肥厚而略呈“ S”形彎曲,這個特徵終生不消失; 雌魚的胸鰭光滑無追星,第一根鰭條細而直,除在尾柄部 分也出現追星外,其餘部分很少見到,腹部明顯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