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種姓制度與中國計程車族制度有何異同,為何沒有崩潰?狐狸先森幾點鐘2020-07-08 18:18:28

01

印度的種姓制度,估計大家都有所耳聞。

這套制度,看起來很複雜,其實

從本質上,就是一套等級制度。

印度的種姓制度與中國計程車族制度有何異同,為何沒有崩潰?

人類文明自從進入私有制後,貴族就出現了。

佔據了絕大多數財富的特定人群,他們為了和平民、奴隸區別,他們就搞了一套非常複雜的禮儀,複雜到只有有錢有閒的人才能學會,這就硬生生地從儀態上把貴族和非貴族區分了。

透過這套禮儀,也傳遞給屬於廣大的非貴族民眾——你不配。

因為“你不配”,所以你就甘心做從屬你自己的階級,別想著往上爬,農民的老老實實種地,奴隸的老老實實為奴,哪怕發家的商人也別想進入廟堂。

雅利安人把這套禮儀發揮到極致,即建立了種姓制度。

印度的種姓制度與中國計程車族制度有何異同,為何沒有崩潰?

印度的種姓制度,分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叫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和貴族。

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

第二等級,叫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

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叫做吠舍,是普通的雅利安人,商人。

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佈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叫做首陀羅,最低賤,世世代代幹髒活、累活。

印度的種姓制度與中國計程車族制度有何異同,為何沒有崩潰?

除四大種姓外,還有大量的“第五種姓”,稱為“不可接觸者”階層,又稱“賤民”或“達利特”,他們多從事最低賤的職業。

賤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種姓之列。

02

這套制度是雅利安人發明的,但雅利安人不是印度本地人。

雅利安人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遊牧民族,遷移至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平原。

這些人被稱為雅利安-旁遮普人。

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一支雅利安-旁遮普部落南下入侵併且征服了古印度。

外來的雅利安人就靠著這套種姓制度,統治著數量龐大的古印度人。

印度的種姓制度與中國計程車族制度有何異同,為何沒有崩潰?

當然,誰都不想永遠當賤民。

為了滿足被統治的古印度人的遐想。

統治者就說了,

階層之間的堡壘是不能打破,至少生前不能打破,但只要賤民們生前忍辱負重,一直做“好事”,那麼死後轉世投胎,就有可能當婆羅門或剎帝利。

印度的種姓制度與中國計程車族制度有何異同,為何沒有崩潰?

從膚色就可以辨別印度人群中的高低種姓,面板越白,種姓越高

這套投胎翻身理論,讓底層百姓老老實實地伺候著這些統治者,期待下輩子投好胎。

你看這套制度完美吧。

03

開頭說了,等級制度,哪個國家都有。

中國最早的成熟的等級制度,要數週朝。

周有嚴格的宗法制度和嫡長子繼承製,建立了

周天子

士-

諸侯

卿大夫

國人

的統治序列。

國人下面,就是奴隸了。

就官制而言,大體上有卿士-諸侯-卿大夫三等。

卿士輔佐周天子執政,諸侯世守其國,卿大夫輔佐諸侯治理國家、並且從諸侯手裡領受世襲土地。

你看,

和種姓制度有點像吧,地位和崗位,都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印度的種姓制度與中國計程車族制度有何異同,為何沒有崩潰?

和印度延續數千年的貴族傳統不同,中國的貴族天生論首次被打破,是在戰國。

為了能在戰爭中獲勝,戰國七雄都紛紛開啟了變法圖強。

但只有秦國的變法最徹底最成功,而其他諸侯國的貴族因為不肯讓渡利益,變法都成了半吊子。

商鞅變法裡最重要的一條,就是“

廢除舊世卿世祿制, 獎勵軍功,禁止私鬥,頒佈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

”,老百姓可以透過在戰場上殺敵來進入廟堂。

以前貴族是世襲的,平民想都不敢想,現在貴族是自己爭回來的,當然是拼命啦。

所以秦軍計程車兵比虎狼還猛,打起仗來都不要命——要想逆天改命,只能豁出去。

這樣的變法,其實就是

把貴族的身份拿出來拍賣,誰殺敵多,誰就能當。

印度的種姓制度與中國計程車族制度有何異同,為何沒有崩潰?

當秦國統一六國時,戰爭結束了,老百姓不能再透過戰爭獲利,但是負擔也絲毫沒有減少,修長城、修驪山、修阿房宮……

那些已經當上貴族的人自然是享福了,但是底層百姓活不下去啊,而且

經過幾百年的戰爭,社會早已經禮崩樂壞,誰都不信貴族天生論那一套了,當底層百姓活不下去時,就開始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印度的種姓制度與中國計程車族制度有何異同,為何沒有崩潰?

一代代王朝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口號下被推翻。

04

為什麼中國能屢屢打破等級制度呢?

那是因為在中國不管哪個王朝,都無時無刻面臨著戰爭。

中國的歷代王朝時刻面臨北方的威脅,北方的遊牧民族南下,幾乎是沒有屏障的,長長的國防線,需要大量的常備軍駐守。

印度的種姓制度與中國計程車族制度有何異同,為何沒有崩潰?

你看,

如果中國像古印度那樣,只有第二等級的剎帝利才能當軍人,那肯定不夠用。

所以只能調動底層的力量。

你怎麼調動呢?

軍功啊,沒軍功誰給你賣命啊。

一箇中國農民小夥子,能靠著打仗,當上大將軍。這就相當於古印度裡最低階的人翻身當上第二等級的剎帝利。

這在古印度是想都不敢想的。

印度的種姓制度與中國計程車族制度有何異同,為何沒有崩潰?

童年天天被打罵的人奴之子——衛青,因為戰功卓著,官至大將軍、封長平侯、娶公主

而古印度的地理位置就比中國好多了。

北方有全世界最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那就是就是天然的長城,想入侵古印度,不是一般的難。

而南亞板塊三邊臨海,除了大英帝國這樣的海上霸主,其他人沒法從海上入侵印度。

印度的種姓制度與中國計程車族制度有何異同,為何沒有崩潰?

正因為古印度沒有像中國那樣每時每刻面臨著戰事威脅,所以不需要調動底層民眾來當兵,自然可以安心把底層民眾踩在腳下。

古印度的軍隊,只有第二等級的剎帝利,沒有底層的賤民。

也正因為古印度王朝的軍隊數量少,所以很難抵擋外來入侵者。

外來入侵者只要把上層階級打敗了,就能統治印度了。

新來的統治者看到種姓制度那麼好用,就拿來繼續用,連第一個現代國家英國統治印度時,也沒改變種姓制度。

05

咱們來總結一下。

中國在進入戰國後,隨著戰事吃緊,像春秋那樣只有貴族當兵已經撐不住了。

戰國時,一場戰爭就死十幾萬人,這樣打下去,哪裡有那麼多貴族。所以必須調動底層民眾。

而商鞅變法就是最成功地調動底層民眾的變法,底層民眾可以透過軍功來實現階級的躍升。

獎勵軍功,不管你以前有多底層,在戰場上多殺人,你就能鹹魚翻身。

而幾百年的禮崩樂壞,老百姓不再相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以只要被壓得活不下去,就會造反。

加上中國王朝所在的地理位置,時刻面臨著戰爭的威脅,讓統治者無法把階級固化,要調動底層的力量才能維持自己的統治。

所以在中國,等級制度,屢屢被打破,底層民眾可以透過軍功和科舉、甚至是造反來改變階級地位。

印度的種姓制度與中國計程車族制度有何異同,為何沒有崩潰?

而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擁有天然的山脈、海洋屏障,讓古印度的統治者不需要長期備戰,也就不需要調動底層的力量。

加上古印度沒有出現像中國春秋戰國那樣的大變革,禮不崩、樂不壞,底層民眾從來沒有想過挑戰上層階級。

這就使得種姓制度在印度延續3000多年,至今陰魂不散。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狐狸先森幾點鐘。

我們一起漲知識

印度的種姓制度與中國計程車族制度有何異同,為何沒有崩潰?Layla2020-09-13 22:05:35

實際上,印度的種姓制度目前處在慢慢瓦解的狀態。但是瓦解的速度非常慢,除非科技產生第四次跨時代的變革,我覺得種姓制度在印度再苟一百年是不成問題的。但是毫無疑問,種姓制度目前在印度仍然有很強的影響力。且不說龐大的農村地區,即使在城市,很多年輕人交朋友雖然不看種姓了,可一到婚配這種關鍵時刻,種姓又會冒頭了→_→父母還是希望孩子和種姓相配的物件結婚,舉個例子,寶萊塢去年的一部電影《kabir singh》,男女主都是大城市的人,還是受高等教育的大學同學,談戀愛了,因為女主家種姓比男主高,岳父大人不鬆口,結果引發了一系列波折,雖然最後皆大歡喜,但是從那麼近的電影反映的情況看,種姓制度的影響依然是比較大的。

。。。扯遠了,那麼說種姓制度為什麼不像士族制度崩潰,其實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個人淺薄的想法:

1、中國古代適時發明了科舉制度。宋以後科舉制度的穩固,給予了平民階層上升的渠道。不要問印度為什麼沒有科舉,全世界古代都沒有啊,大多數國家都是世襲貴族制度,偶爾有幾個運氣好的抬升了階級,像中國這樣大規模普遍的科舉制度才是罕見的。

2、印度歷史上沒有統一過。莫臥爾王朝曾經一度有統一北印的希望,但是失敗了。所以就算是有某個地區有底層起義推翻了本地的種姓制度,其實對南亞次大陸根本影響不大,甚至會被其他多國討伐掐滅在搖籃裡。

3、種姓制度並非一成不變,相反它也是會根據形式低頭“折節”的。我在之前的回答中說過,印度歷史上很多姓氏其實起點並不高,但是就像你的問題種說的一樣,發達了,於是他們就開始模仿高種姓生活、討好當地婆羅門,久而久之或是默許、或是受到冊封,成為了高種姓。孔雀王朝的建立者算是反種姓徹底了,作為首陀羅,開國後居然沒有找婆羅門“受洗”,而是乾脆全民推行宣揚人人平等的佛教。。。但是很可惜孔雀王朝的這項政策最後還是人亡政息了,而且後代還被“強制”升級成了剎帝利,這樣一來,阿育王的後代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所以狡猾的種姓制度真的很會團結強者。。。像阿育王那麼勇的仔印度卻是少數,大多數低種姓的發達後第一件事:叫幾個婆羅門,翻卷宗找能給自己家鍍金的各種蛛絲馬跡,然後開個會當眾懺悔過去沒有發現自己身為高種姓,大祭祀們表示孺子可教今天你改過自新從此就是根正苗紅的婆羅門/剎帝利了,然後全家齋戒表達誠意。。。一頓操作,嶄新的高種姓就誕生了。

1、一個人沒落了有沒有可能被打進低種姓。。。有難度。因為種姓是一個群體的“caste”,總不能一個人混不好就把整個同姓的群體都打進低種姓啊。。再者,婆羅門大多數是祭司,那一個婆羅門能怎麼沒落,唸經念不好被開除那種?剎帝利是王族和武士,反正職業已經給你安排好了,想沒落也很難,只有混吃等死和大幹一場的區別。吠舍和首陀羅,最多就是經商成功有錢,面對執掌兵器的高種姓又能怎樣,當然造反成功請看上一點,種姓都能給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3、英國的推波助瀾。印度被英國殖民是比較早的,英吉利的殖民者踏入印度後深入瞭解了神奇的種姓制度,當時他們是有能力把這一套全打爛了重來的——然而,全球知名攪屎棍卻認為種姓制度有利於英國的統治,於是不僅不進行改革,反而推波助瀾,進一步加深了種姓制度在整個印度的影響力和系統建設。。。大陰,不愧是你。

不過就像開頭所說的,種姓制度法律上已經取消,而且影響力在城市輻射的地方不斷減小。印度首富ambani是吠舍,他老婆卻是婆羅門,也沒影響他們家階級。說起來近幾百年來,吠舍在經商這方面比婆羅門、首陀羅更放的開也抓住了機會,許多邦的首富都是吠舍甚至首陀羅種姓,剛好又趕上資產階級崛起,天大地大錢最大,所以印度很多頂層反倒是吠舍了,又扯遠了。。。

印度的種姓制度與中國計程車族制度有何異同,為何沒有崩潰?琥珀主2020-09-14 02:49:17

因為二者有本質上的不同。

中國計程車族制度,也叫世族制度,當從漢朝起源時,還被分成三種不同的世家,也就是官僚世家、豪強世家和文化世家。基本上從名稱就能看出來這三者分屬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其中官僚世家基本上兩三代就衰落了,偶爾會出現那麼一兩個能傳承好幾代的;豪強世家就是鄉紳土豪了,他們有錢送孩子們去學習文化,後期也就自然把自己的後代送去做官;文化世家就是文人雅士,他們因為會討論文化和政治,所以慢慢也往官場上發展去了。這麼一來,這三個不同的群體最終被合成了三位一體——就是當官。

中國計程車族制度其實主要就是圍繞著一點:當官(仕途)。這種冗餘的世襲制度導致當官的多了、幹活兒的少了(咦?似曾相識啊),於是在宋朝開始推廣科舉制度後,所謂計程車族自然就消亡了。

印度的種姓制度卻非常複雜。那個五分法是英國殖民者為了方便理解外加加劇印度本土人民階級矛盾而搞出來的簡易版,如果只是想了解皮毛可以,但是請不要抱著這種粗糙的知識點當精華。所謂的四個種姓一個賤民其實是互相制約互相聯絡的:從歷史上來看,印度教最注重的是與神的溝通,因此僧侶(婆羅門)的地位非常高,只有他們有資格去學習梵語這種“神的語言“,然後把它翻譯成大眾能理解的語言佈道講授。可是,婆羅門只能好好地當人與神之間的橋樑,他不能手握政權,也不能下海經商;而帝王武士階級(也就是剎帝利),他們自小就會學習軍事知識,學習治國之道,他們可以是玩弄權術的帝王運籌帷幄,也可以是曉勇的將軍殺敵四方。但是他們需要婆羅門在精神上的指引、教導;同時也需要下一個階級來支撐他們;所謂支撐,就是經商之人(吠舍)。這個階級是亞種姓最多的,有上千個。意思就是如果你家是做某一個行業的,那麼你的姓氏就代表了這個行業,你的子孫也會一直從事這個行業(舉個例子:在古邦,姓Zaviri的就是金匠,家族所有成員都會從事和金子打造、販賣的生意)。這一部分的人會各司其職,大家透過姓氏就知道對方的職業。他們透過做生意會積累很大的財富,除了用於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還有就是供給上下階級。首陀羅是經歷過變化的一個種姓:最初他被認為是最低的一檔,基本上就是佃農、幹雜活重活的。後來因為反婆羅門教的其他印度教分支的興起,首陀羅的地位提升了,最低檔由賤民(達利特)填補上。而大家老提鳴不平的賤民,實際上代表的有兩個,一是旃陀羅,是古時候的屠夫和劊子手;另一個是除糞者。這個階級的人殺生,還接觸髒髒的排洩物,自然就非常不受待見。但是人們仍然需要這後兩個階級,這幾個階級的關聯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社會體系:精神文化、政治軍事、經濟和粗活兒。每個層級的人數都有控制,不會造成沒人幹活或者精神領袖過多。

在種姓制度裡,就類似於螞蟻的世界,每個人都被安排好了職業,從小就教育其各司其職,從某一個角度來講,是很有效率的。但是,種姓制度一直在變化(不然你以為佛教是怎麼來的?不然發展到現在這麼多新的職業了,不發展能安排的過來麼),只不過核心還是沒變:精神世界最重要。

因此在這個制度下,會有累積做好事、讀吠陀和奧義書,經過多少代後就能升級這一說法,來鞭策下層階級努力豐富精神世界;他們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也會一代一代傳承、更新、再傳承下去。即便是好多人詬病的包辦婚姻,甚至都有它有利的一面:門當戶對。正因為從小受到的教育不同,為了避免因為三觀不同、知識層次不同造成的差異,乾脆直接規定在同級同種同亞種中搞物件。

種姓制度打造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社會分工體系,而且在新時代的程序中也在慢慢的變化著(法律上的廢除,法律上對低種姓的政策偏向等),所以它很難崩潰,但是會隨著社會進步而變化。

在現今的社會里,經常會有窮的叮噹響的婆羅門,但是他們仍然很自豪,因為這個種姓的意義就是神職人員。經濟不會和你種姓的高低掛鉤。當然,吠舍階級與生俱來的經商頭腦使他們可以富可敵國,要比在政府部門謀得一官半職的剎帝利還要富有。賤民也可以成為總統,也可以去學校學習。

但是!

還是那句話,印度教中,

精神世界最重要!財富多少和種姓不掛鉤!種姓的階級不會變!

這裡並沒有討論種姓制度的好壞,任何一種制度都是有好有壞的。大多數情況下,不發展、不變化的制度最終會走向消亡。

印度的種姓制度與中國計程車族制度有何異同,為何沒有崩潰?張家澍2020-09-14 13:13:50

最大的異就是中國計程車族只能做到短期得勢,富可敵國如紅樓中的賈家也不過過眼雲煙,但種姓除非自己作死否則把自己的社會地位玩兒沒得不多

印度的種姓制度與中國計程車族制度有何異同,為何沒有崩潰?李然2020-09-26 23:30:51

印度種姓制度其實和明代戶籍制度很像,和士族制度倒是沒那麼像。士族固化的是選官,官僚全靠推舉,所以導致最後選拔官僚只能從門閥中選,但是你說經商啊工匠啊種田啊這些職業還是自選。

,固定的是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