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的兒子及嬪妃都是誰salkdfjsldkj2013-07-06

順治共有8子、6女。

皇長子:愛新覺羅·牛鈕(幼殤)母庶妃巴氏 皇次子:裕憲親王愛新覺羅·福全,母為寧愨妃佟鄂氏。康熙六年(1667),封裕親王,參與議政。二十九年,任撫遠大將軍,徵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在烏蘭布通(今內蒙古赤峰附近)大獲全勝。三十五年,從聖祖再徵噶爾丹。康熙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病卒,享年51歲,諡曰憲。 皇三子: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生於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母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時為庶妃。 皇四子:賜榮親王(夭折),生於順治十四年十月七日,母為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時為皇貴妃 皇五子:恭親王愛新覺羅·常寧,母為庶妃陳氏生於順治十四年(1657年)十一月,康熙十年(1671年)封為和碩恭親王。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在康熙親征噶爾丹的戰爭中,任安北大將軍,率領右翼軍出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六月初七日去世,享年四十七歲。 皇六子:愛新覺羅·奇綬(夭折),母為庶妃唐氏順治十六年(1659年)十一月生,康熙四年(1665年)十一月初六日殤,年七歲 皇七子:純靖親王愛新覺羅·隆禧,母為庶妃鈕氏順治十七年(1660年)四月生,康熙十三年封為純親王。康熙十四年,分給佐領。康熙十八年七月隆禧患重病,聖祖皇帝親臨為其召太醫。其後隆禧薨,享年二十歲。聖祖皇帝哀痛輟朝三日。諡曰:靖。 皇八子:愛新覺羅·永幹(夭折),母為庶妃穆克圖氏順治十七年(1660)十二月生,康熙六年(1667年)十二月初二日殤,年八歲。

妻子:廢后,靜妃,博爾濟吉特氏,是孝莊皇太后的哥哥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女兒,和順治皇帝是姑表兄妹。順治八年八月冊為皇后,因兩人性格不合《清史稿》中記載“上好簡樸,後則嗜奢侈,又妒。”順治十年被廢。

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綽爾濟的女兒,是孝莊皇太后的侄孫女,也是順治皇帝侄女,順治十一年五月,聘為妃,六月,冊為後。康熙皇帝即位後,尊為皇太后,居慈仁宮。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薨,年七十七。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滿鑲黃旗人,都統佟圖賴女,生於崇德五年,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康熙即位後尊為慈和皇太后,康熙二年二月崩,年二十四。

孝獻皇后,董鄂氏,滿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女,生於崇德四年,十八歲入宮,入宮後即寵冠後宮,順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五,立為賢妃,九月,進皇貴妃(十二月行冊封禮)。順治十四年十月初七,生皇四子榮親王;順治十七年八月,薨。順治十七年八月二十一,追贈孝獻端敬皇后。

貞妃,董鄂氏,一等阿達哈哈番巴度的女兒,孝獻皇后族妹。順治皇帝崩後,她即隨之殉葬。康熙帝追封為皇考貞妃。

淑惠妃,博爾濟吉特氏,孝惠章皇后的妹妹。順治十一年,冊為妃。康熙十二年,尊封為皇考淑惠妃,康熙五十二年十月三十薨。

恭靖妃,浩齊特博爾濟吉特氏,多羅額爾德尼郡王博羅特女。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尊為皇考恭靖妃;康熙二十八年四月初三,薨。

端順妃,阿巴亥博爾濟吉特氏,一等臺吉布達希布女。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尊為皇考端順妃;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六,薨。

寧愨妃,董鄂氏,長史喀濟海女。順治十年七月十七,生皇二子福全;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尊為皇考寧愨妃;康熙三十三年六月二十一,薨。

恪妃,石氏。是吏部侍郎石申的女兒。康熙六年薨,是宮裡正妃中唯一漢人妃子。

此外,順治皇帝有子女的庶妃還有八位,穆克圖氏,一子,八歲殤;巴氏,一子鈕鈕,為世祖長子,二歲殤,二女,分別與六歲和七歲時夭折;陳氏,一子,常寧;唐氏,一子,奇授,七歲時夭折;鈕氏,一子,隆禧;楊氏,一女,下嫁納爾杜;烏蘇氏,一女,八歲殤;納喇氏,一女,五歲殤。(來源《清史稿》)

最愛的還是董鄂皇貴妃

順治皇帝是一位痴情皇帝,屬於那種“不愛江山愛美人”,追求純真愛情的人,比其父皇太極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對愛情專一,願為心愛者拋棄一切,甚至為她去死。所以,董鄂氏的早逝,使他看破紅塵,萬念俱灰。認為“財寶妻孥,人生最貪戀擺撥不下底,朕於財寶固然不在意中,即妻孥亦覺風雲聚散,沒甚關係”。

順治帝的塵緣雖然短暫,但他的風流韻事卻不少。在這位令順治帝如痴如醉,愛之瘋狂的皇貴妃之前,他曾有過兩位皇后,還有福晉、格格等妃嬪不下三十餘人。得到董鄂氏之後,順治皇帝有心立其為後。但終因董鄂氏的懇請,更由於孝莊皇太后的堅決抵制,廢立之念才沒有實現。直至董鄂氏病歿,順治皇帝總算請得皇太后的恩准,追封為皇后,遂了順治帝的最終心願。如此,順治帝一生實際有三位皇后,前兩位一廢之,一遠之,惟有董鄂氏才是他稱心如意的人兒。

但這位皇帝心上人的入宮經歷卻頗蹊蹺,《清史稿·后妃傳》只作了簡要的記載,說此妃為“內大臣鄂碩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寵冠後宮。十三年八月,立為賢妃。十二月,進皇貴妃。行冊立禮,頒赦,上皇太后徽號……十七年八月薨,上輟朝五日,追溢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這寥寥數語,概括了董鄂氏的生平,卻給後人留下了諸多疑問。首先,從順治皇帝第二次選後起,內廷主位已來自遴選的秀女。而董鄂氏十八歲才入宮,已經逾歲,似乎不是秀女出身。那麼,她是怎樣入侍到順治皇帝身邊,並引起順治帝如火一般的戀情呢?

據當時與順治帝過從甚密的欽天監監正,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在他的回憶錄中說:“順治皇帝對於一位滿籍軍人之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戀。當這位軍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時,竟被對於他這申斥有所聞的天子親自打了一個極怪異的耳摑。這位軍人於是乃因憤至死,或許竟是自殺而死。皇帝遂將這位軍人的未亡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這位貴妃於一千六百五十七年產生一子,是皇帝要規定他為將來的皇太子的。但是數星期之後,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於其後不久亦薨逝”這裡所說的“滿籍軍人”,很可能就是順治皇帝的異母弟,太宗皇太極第十一子,和碩襄親王博穆博果爾。他在順治十三年七月突然死去,八月,董鄂氏進宮,封賢妃。

在博穆博果爾生前,作為弟媳的董鄂氏如何能與皇兄接近,使之目睹其花容月貌,進而對她產生一種“火熱愛戀”,應歸咎於清初宮廷制度中的弊病:清初凡逢太后萬壽節或皇后千秋節等慶賀宴賞活動時,有王公貝勒福晉及文武大員命婦進宮入侍及行禮陪宴等禮儀。如此,董鄂氏作為弟婦入宮的機會是極多的。而風流倜儻的順治皇帝,見弟婦如此楚楚動人,美若天仙,遂引起他一種瘋狂的戀情,也就顧不得許多了。不管博穆博果爾是憂憤病死也罷,或自殺身亡也罷,他的死,成就了順治帝的這段姻緣。何況清初皇室婚姻,在道德觀念上與漢族傳統的封建倫理道德觀不同,不論“兄死弟妻其嫂”或“弟卒兄妻弟婦”,均視為平常。順治帝自得了董鄂氏之後,大有“只羨鴛鴦不羨仙”之感,如若拿“江山”與“美人”令其取捨,他會寧取後者的。所以自董鄂氏入宮的四年的時光裡,她所得到的恩寵,乃至死後所得的殊榮,在清帝后妃中堪稱是空前絕後的。

董鄂氏的美貌及溫柔賢淑,得到順治帝的專寵。轉年十月,皇貴妃又產下一子,雖非中宮所出,但寵妃誕育皇子,非同尋常。何況在順治的心目中,皇貴妃本當為皇后,其子也就該為皇嗣。所以他將這位排行第四子,卻稱為“皇第一子”,實則視為皇太子。因此,高興之際,又頒詔書,使天下共知。同時大赦各種人犯,豁免積欠錢糧等,使普天同慶,“共被恩澤”。

遺憾的是,這位備受皇父母妃鍾愛,擬立儲君的小皇子,來到世上剛剛四個月便夭折了。如果說被視為“皇太子”的小皇子的死,已經給了順治帝精神上一次沉重打擊,那麼,愛妃董鄂氏的亡,則使順治的精神完全崩潰,陷入絕望之中。因為他雖擁有眾多的妻妾,然而,惟有董鄂氏是他最稱心,最中意之人。何況入宮僅相伴四載,便以她二十二歲的青春年華與流水同逝,怎不叫痴情的順治帝痛斷肝腸?董鄂氏年紀輕輕即病歿,大約主要因愛子之喪,憂鬱成疾,遂一病不起,至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病逝於承幹宮